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pdf_第1页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pdf_第2页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pdf_第3页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pdf_第4页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年第 4期 s c i 。 R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7 6 9 5 2 0 1 3 1 4 0 2 7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 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 张军旗 ,高 毅 ( 1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2 0 0 4 3 3 ; 2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蚌埠2 3 3 0 3 0 ) 摘要:通过考察 1 9 9 9 2 0 1 1 年间法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产出的内外因素,发现法学学科全 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与作者年龄、博士前就读院校和专业、科研能力、导师的指导水平、培养机构和重点学科 关联度高,与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的关联度弱。并结合关联性因素提出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6 4 3 8 ;C 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 2 0 1 3 )1 4 0 1 2 0 0 5 Empi r i c a l I nv e s t i g at i o n o n I nflue nt i a l Fa c t o r s of Cul t i v a t i ng I nno v a tiv e Le g a l Re s e a r c h Ta l e n t s: Ba s e d o n Na t i O n a l Ex c e l l e nt Do c t or a l Di s s e r t a t i o n i n La w Z HAN G J u n q i ,GAO Yi ( 1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L a w S c h o o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 h i n a ; 2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L a w S c h o o l ,B e n g b u 2 3 3 0 3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a u t h o r s o f N a t i o n a l E x c e l l e n t D o c t o r al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r e p r e s e n t t h e q u a l i t v o f o u r h i g hl e v e l t a l e n t s Af t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i n t e r n a l a n d e x t e r n a l f a c t o r s o f l e g a l NE DD a n d n o mi n a t e d NE DD f r o m 1 9 9 9 t o 2 0 1 1 ,t h e o u t p u t o f l e g a l N ED D h i g h l y c o r r e l a t e s w i t h a g e , c o l l e g e a n d m a j o r b e f o r e d o c t o r , r e s e a r c h e d a b i l i t y , t u t o r g u i d e d a b i l i t i e s , c u l t i v a t e d c o l l e g e a n d k e y d i s c i p l i n e ,a n d w e a k l y c o r r e l a t e s w i t h l e a rn i n g y e a r s a n d mo d e T h e l a s t a d d r e s s e s s o me a d v i c e a b o u t t h e c u l t i v a t e d q u a l i t y o f L L D c o mb i n i n g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Ke y wo r d s :n a t i o n a l e x c e l l e n t d o c t o r a l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 :i n n o v a t i v e l e g al r e s e a r c h t a l e n t s :i n fl u e n t i a 1 f a c t o r s 1 研究缘起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层 , 肩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实现科教兴 国战略培养高 层次 、高素质 、创新性人才 的重任。博士学位论文 是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 的研究成果 和学术观点 的系 统总结 ,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知识创造 的 重要载体,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水平是评判博士生 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激 励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使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 而出,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自 1 9 9 9年组织全 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以下简称 N E D D)评选。从 众多的博士学位 论文中层层遴选 出的 N E D D “ 在总 体上代表了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最高水平,反映了 培养单位的水平 ,是对研究生导师教 书育人水平 的 检验” 。 选择具有 创新代表性 的 N E D D作 为分析样 本 , 研究和总结 N E D D产出的成 功经验和规律 ,剖析其 形成 的影响性 因素 ,对促进高层次创 新人 才脱颖而 出具有重要 意义。以历年 N E D D为对象 ,运用定量 实证方法揭示 N E D D的特性和规律引起 了研究者 的 兴趣和关注,陈立新根据 1 9 9 9 2 0 0 8年全 国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 、学 科领域 等状 况进 行 了考察 ;秦 发兰 、胡承 孝对 1 9 9 9 2 0 1 0年的全部 1 1 8 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进行计量分析 ,发现全 国优秀博士论文具有省市 自 治区、培养单位、学科等集聚效应,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对全 国优博论 文产 出具有 显著 的影 响 ,学科 、 导师、博士生规模是全 国优秀博士论文产出的关键 因素 ;杨中楷 、孙玉涛对 1 9 9 92 0 0 4年的全 国优 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 、高校 、区域 、导师数据进行 分析 ,阐述了优秀博士论 文产 出的一些必要条件和 规律 ,王鹏 、崔洁对 1 9 9 92 0 1 0年的 9 6 3篇高校 全 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状况分析,并提 出相应 收稿 日期 :2 0 1 21 00 8 。修 回日期 :2 0 1 21 2 0 7 基金项目:2 0 1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 从引证看法学领域内外部知识交互影响实证研究” ( 1 1 Y J C 8 2 0 0 2 6 )和上海 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 目 “ 经济法学研究 格局分布及主题变迁 ( 1 9 9 6 2 0 1 1 ) ” ( C X J J 一2 0 1 2 3 0 8 ) 张军旗等 :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 1 2 1 的评选 建 议 J 。古 继 宝、彭莉 君 、张 淑 林选 取 了 1 9 9 9 2 0 0 8年全国优 秀博士论文 ,分析其 与本科毕 业院校的关 系 以及指导教 师特征H ;燕 京晶 、徐 飞 以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为例揭示 高校创新 性科研 团队的行为模式和规律性宏观特征 J 。姚云 、 周学军对 1 9 9 9 2 0 0 7年教育学学科全 国优秀博 士学 位论文产出进行分析 。 但 目前 ,对 N E D D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其分布特 征的统计和整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具体学科维度 的分析较少 。由于历年 N E D D在理工农 医 门类 中的 分布数量 明显多 于人 文社 会科 学 门类 ( 前 者约 占 8 2 ,后者约为 1 8 ) ,文理学科 问人才培养 方面 存 在巨大差异性 ,不作学科 区分 的分析 总结导致部 分结论和建议欠缺普适性。迄今 尚没有研究从 历年 法学学科 N E D D角度来探讨法律研究人才培养 ,学 界对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 多聚焦 于实用 性法律人才 培养。法学博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法治建设输送 创新性法律研究 人才 ,实现依 法治 国战 略的重任 。 法学 N E D D在历年 的 N E D D中占有一席之地 ,截至 2 0 1 1 年 ,共评选 出 4 2篇 法学 N E D D ( 其 中 1 8篇法 学 N E D D,2 5篇法学提名 N E D D) ,这些学位论文反 映了学科领域的前沿 和创 新成果 ,是我 国法学学科 博士学位论文的典 型代表 ,选择 以历年法学学科 的 N E D D和提名 N E D D作为分析样本,结合法学学科 自身特性 ,具体分析法学 N E D D作者 自身 内在 因素 以及导师 、机构 和重点学科 等外部影响因素 ,对法 学学科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 以及法学学科博士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参考性价值。 2 法学 N E D D获得者内在因素考察 博士生自身素质与能力及其努力程度是决定博 士生创新成果生成 的内在制 约因素,考察 N E D D获 得者 自身 背景 是认知 法学创新性 成果 的重要路 径。 作者的年龄 、本硕毕业 院校及专业 、培养年 限等信 息主要通过 互联 网、国家 图书馆 、博 士学位论 文 、 已发表学术论文等渠道收集 。 ( 1 )年龄因素考察 罗伯特 K 默顿从科 学社会学 的角度 ,对科 研人员 的年龄结构和年龄分层 以及与其相关 的科学 增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揭示 了年龄和年龄结 构 与科学 的认 识结 构和发 展相 互作 用 的方 式 和特 点 。法学 N E D D和提名获得者的平 均获得年龄为 3 6 1岁 ,其 中 N E D D获得 者 的平均 年龄 为 3 8岁 , N E D D提 名 获 得 者 的 平 均 获 奖 年 龄 为 3 3 5岁 , N E D D获得者的年龄要 比 N E D D提名获得者 的年龄 明显后移 ( 详见表 1 ) 。表明法学 N E D D与博士生年 龄有一定 的关系 ,作为法学学科创新性 理论成果 的 生成 ,除了强调研究 者需具 备较 强 的科研 能力外 , 还需要社会经验知识的积 累和社会 阅历 的铺垫 。法 学学科如他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 , “ 哲学 、历史 学 、文学等学科领域要取得高水平 的成果 ,对博士 生前期的学术积累有更高 的要求 ,还需具备较丰 富 的人生经历 ,理性的思维,严密的哲学思辨等” 。 表 1 法学 N E D D和提名获得者年龄、学 习年限统计表 作 者获 得 获得 学习 作者 获得 获得 学习 作者 获得 获得 学 习 年份年龄 年 限 年份 年龄 年 限 年份 年龄 年 限 吴汉东1 9 9 9 4 8 4 于文轩 2 0 0 9 3 4 3 谢进杰2 0 0 8提名 3 0 3 石静霞2 0 0 0 3 0 3 高飞 2 0 1 0 3 8 4 彭学龙2 0 0 8提名 4 o 3 王万华2 0 0 1 2 8 3 王书成 2 0 1 1 2 9 3 王玉花2 0 0 9提名 3 7 3 龙宗智2 0 0 1 4 7 3 王人博2 0 0 3 提 名4 5 2 李学尧2 0 0 9提名 3 2 3 田宏杰2 0 0 2 3 1 3 王生 长2 0 0 3提名 3 7 4 车浩2 0 0 9提名 3 2 4 周汉华2 0 0 2 3 8 4 吴 兆祥2 0 0 3提名 3 O 3 施鹏鹏2 0 0 9提名 2 9 3 汪习根2 0 0 3 3 8 3 陈卫 东2 0 0 4提名 2 8 3 葛琳2 0 0 9提名 3 3 3 孙长永2 0 0 3 3 9 3 郑成 良2 0 0 4提 名4 9 3 朱振2 0 1 0 提名 3 3 3 张智辉2 0 0 4 5 0 3 鲁篱2 0 0 5 提名 3 5 3 郭松2 0 1 0 提 名 3 3 3 何其生2 0 0 4 3 0 3 徐昕2 0 0 5 提名 3 5 3 宋 志军2 0 1 0 提 名 3 9 3 白建军2 0 0 5 5 O 4 粱上上2 0 0 6 提名 3 5 3 祝捷2 0 1 1 提 名 3 0 3 李力2 0 0 5 5 0 4 童兆洪2 0 0 7提名5 3 3 陈福 勇2 0 1 1 提名 3 2 4 易军2 0 0 6 3 1 3 万毅2 0 0 7 提名 3 2 3 王竹2 0 1 1 提名 3 0 3 梁 上上2 0 0 7 3 6 3 秦天宝2 0 0 7 提名 3 2 4 林维2 0 0 8 3 7 6 竺效2 0 0 8 提名 3 1 3 ( 2 )学习年限和方式考察 “ 现行博士生培养规定的 3年学制对培养高质量 的博士生显得有些时间不足” l 1 。 。 的结论未 区分 自然 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对 于法学学科是否适用有待 验证 。从法学 N E D D和提名获得者 的学习年限来看 , 7 6 的获得者的学 习年限为 3年,仅有 2 4 的获得 者的学位 年限为 4年及 以上 ( 见表 1 ) ,比例低于 2 0 0 1 2 0 0 3年间比例约为 5 0 的学习年限在 3 56 年的国优论文获得者 ,因而我国现行博士生培养 中规定的 3年学制总体上符合法学学科博 士研究生 培养规律 ,延长博 士学 习期 限等建议对于法学学科 来说,并非其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充要条件。 理工类博士研究生培养更偏 向于脱产、硕博连 读等培养模式 ,但脱产攻读博 士研究生是否更有助 于提高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在职攻读博士研 究生是否降低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不能一概 而论。对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的研究生应考量在职 学习方式的职业因素,通常情况下,在职于高等院 校 、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对于学术创新和科研能 力提升具有渴求性,表 1中5 0 的在职于高等院校 或研究机构 N E D D获得者表 明在职学习方式并未影 响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反还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 在 职攻读 的博士生入学时 已有较多的学术积 累 ,入学 后可以很快确立学位论文研究课题 ,开展科学研究 工作 ,选题的起点也较 高,为取得高水平 的成果奠 定 了良好的基础” 。 ( 3 )博士前就读学校和专业 “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的本科毕业院校并非都是顶 级高校 ,在十一个学科 门类之间有着显著差异 ” , “ 教育学一级学科 N E D D获得者专科或本科就读是否 1 2 2 张军旗等: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 为重点大学与获得 N E D D相关性不大,但硕士阶段 就读重点大学则非常相关” J 。对法学 N E D D和提 名获得者 的毕业 院校调查发现 ,法学学科 N E D D和 提名获得者是否就读于法学本科专业以及本科毕业 的院校相关性较大,在具备本科毕业院校和专业信 息的 3 6名获得者中,3 0名就读于综合性大学法学院 和政法类院校的法学专业。硕 士阶段就读 的院校相 关性更强,在具有硕士毕业院校信息的4 0 名获得者 中,3 8位就读于具有法学学科传统优势的综合性大 学和政法类院校 ,且博士阶段与硕士 阶段研究方 向 属性一致。表明是否接受 系统 的法学教育 ,有无 良 好的法学本科教育背景是影响法学优 秀成果产 出的 重要因素。 ( 4 )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获得者攻读博 士学位论文期间是否取得丰硕 的 科研成果是获得者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 ,在校期间 在重要期刊上发表 的学术成果是评价 N E D D创新性 的主要 指 标之 一。对 4 2位 获得 者 自博 士 入 学 至 N E D D获得年 份间在 中国社 会科学、 法 学研 究 、 中国法学 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考察 ,发现 2 5位 N E D D和提名获得者 曾在三大权威 期刊上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 , 1 8位 N E D D获得者 ( 不包 括提名者 ) 中有 l 4位在 三大高影响力刊物上发表过学术成果 ,部分 获得者 发表数篇 ,N E D D获得者 的学术 成果较之 于 N E D D 提名者具有更高 的学术显示度 ( 详见表 2 ) 。表明 良 好的科研训练,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获得学 界认可的科研成果所积累的优 势和高起点 ,为其后 续研究开展和学术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 表 2 法学 N E D D和提名获得者 自博士入学至 N E D D 获得年份 间的成果统计表 获 得 者 中 暑 摹 会 法 学 研 究 中 国 法 学 获 得 者 法 学 研 究中 国 法 学 吴汉东 I 3 王人博 1 石静遐0 5 1 1 鲁篱0 5 2 龙宗智 1 4 2 徐昕 1 1 周汉华 1 4 1 万毅 1 2 汪习根 1 1 5 谢进杰 1 孙长永 2 5 彭学龙 2 张智辉 2 李学尧 1 何其生0 5 车浩 1 2 白建军 2 1 3 葛琳0 5 李力 1 5 陈福勇 1 易军 1 1 王竹0 5 梁上上 3 1 林维 l 王书成 1 注 :( 1 )左边栏是 N E D D获得者 ,右边栏是 N E D D提名 获得 者 ( 2 )第一作者计数 1 ,第二作者计数 “ 0 5 ” 。 3 法学学科 N E D D的外部因素分析 3 1 法学学科 N E D D获得者的导师因素分析 Y o a k u m认为导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 位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毋庸置 疑,导师是博士生优秀成果产出的重要影响性因素 之一 ,富有经 验 的优秀导 师能够在站 在学科前沿 , 预见学科的发展方 向,但法学学科导师 “ 与其他理 工科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同,没有院士等学术称谓, 而且各校对教授的认定等级方式也不相 同,全 国没 有统一的认定标准” _ 9 j 。我们只能凭借 N E D D指导 教师 的学术地 位、学术头衔、科研水 平等判 断其对 博士生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产出的影响。 在学术地位上 ,已经产出的法学类 N E D D获得 者的指导教师均在本学科有着较高的学 术地位 ,是 法学二级学科 的领军人物 ,在法学学科 中具有高知 名度 ,为法学学习和研究者所熟知。在学术兼职上 , 多数博士生导 师担任本学科全 国性 研究学会 会长 、 副会长职务,兼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 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 和法学教育指 导委员会 委员 , 中宣部、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等。 在荣誉称号上 ,多名导师 曾获得学界具 有高认 同度 的 “ 十大 中青 年法 学家” 称号 。导 师 自身 多次 在 中国社会科学 、 法学研究 、 中国法学等权 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著作颇丰。正是导师 的学术 水平 、科研能力等因素加上 导师求实 的科研态度 以 及严谨 的治学作 风对学生 的潜移默化 的影响 ,引导 博士生进行创新 ,促成博士研究生优秀成果的产 出, “ 名师出高徒 ,虽然观点老 旧,但对于剖析高校创新 性科研团队的基本行为模式特征,依然具有指导意 义。一个具有高起点和战略视野 的导师 ,依然 是取 得创新性成果的重要条件” 。 3 2 法学学科 N E D D与产出机构知名度间关联性 分 析 至 2 0 1 1 年 ,共有 1个研究机构和 1 1所高校产 出过法学 N E D D,除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哲学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机构外 ,1 1 所高校 中除西南政法大学 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大学外 ,其他 1 0所均 为教育 部直 属全 国重点 大学 ,其 中有 8所高 校 为 “ 9 8 5工程”大学,1 0所为 “ 2 1 1工程 ”大学 。既不 是 教 育 部 直 属 的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也 不 是“ 9 8 5” 、 “ 2 1 1 ”工程的西南政 法大学 ,一直被誉为 中国法学 界的 “ 黄埔 军校” 。可 以看 出 ,法学学 科 N E D D的 产出与产出机构 的知名度关系紧密。究其原 因,重 点大学或研究机构吸引了全国的优质法学生源,实 现了精英法学人才 的聚集 ,同时,重点大学或研究 机构为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 的法学博士生提供 了 良 好的研究平台,为法学博 士生教育质量整体提 高提 供着保障。 3 3 法学学科 N E D D与重点 学科 间关联性分析 国家级重点学科 是国家根据发展 战略与重 大需 求 ,择优确定并重 点建设 的培养创薪人才 、开 展科 学研究 的重要基地 ,作用在于满足经济建设 和社会 发展中高层次创新人 才需求 ,提供创新型 国家的高 张军旗等: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 1 2 3 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除产出于清华大学 和四川大 学的法学 N E D D非来 自于法学 国家级 重点学 科外 , 其余 3 4篇高等院校 的法学 N E D D来 自国家级重点学 科或 国家重点 ( 培育)学科 ,占4 0篇产 自高等院校 的法学 N E D D的 8 5 。单从法学 N E D D ( 不包括提 名)来看 ,产出于高等 院校 的 1 7篇 法学 N E D D中, 1 6篇来 自于 国家 重 点 学 科 , 比例 高 达 9 4 ,与 “ 2 2 2 的经济学 N E D D出 自于非 国家重点学科 ,文 科部 类 来 自非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的 N E D D 比 例 为 1 3 0 ” J ,“ 8 0 的教育学学科 N E D D来 自国家级 重点学科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 比较 ,法学学科产 自国家重 点学科 的 N E D D比例 明 显高于文科部类 、教 育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 ,表 明 法学学科 N E D D的产出与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具有较 强的正向相关性。 4 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条件创建 4 1 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的内在 因素改善 4 1 1 优质的法学博士生选拔是前提基础 。旺盛 的 求知欲 、敏锐 的洞察力和敢于 冒险的精神是博士生 从事高水平创新研 究应具备 的品质。选拔 出优质生 源是高层次创新性人 才培养 的重要保 障,法学学科 博士生生源选拔 中 ,除注重博 士生 自身 的良好 品质 之外 ,还应注重其 法学知识系统性程度 ,社会经验 知识的积累,良好的学术熏陶等因素。法学学科和 其他人文学科的博 士生培养一样具有特殊性 ,当前 一 次性 的笔试 和面试 的选拔模式不 能完全真实反映 学生的能力 ,可 能使 得部分具有科研潜质 、创新精 神 的学术人才被挡在 门外。小规模 的博 士研 究生招 生应注重灵活 自主性 ,增强导师招生 自主权 ,核心 考察 申请人的学术科 研能力 ,以利 于选拔优质 的学 术创新人才 。 4 1 2 博士学 习阶段 的科研能力训练是关键。法学 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 和能力 既得 益于 自身敏锐的 学术嗅觉又应归功于严格规范 的科研训练 ,把博士 生推向科研前线 ,独 立承担研究性课题 ,参 加学科 的学术研讨会 ,不断培养其独立从 事科 学研究的能 力 ,发挥其科研创造力是博 士学 习阶段科研能力训 练的重要途径。许多培养单位在博士生培养规定 中, 对博士生科研工作 、博士生在校期 间发表学术论文 等作出了 明确 的规定 ,设定 具体 的数量 考核标 准, 这一要求对于强化博 士研究生进行 学术训练有所助 益 ,然而崇尚单纯 的数量忽视科研成果 的质量 ,对 于博士生创新精 神和能力提升 的促进作用较弱 。因 而针对博士的科研能 力训 练不仅要 重视科研成果的 数量更应重视成果的质量 ,激 发鼓 励博士研究生 出 精品。 4 2 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创造 4 2 1 完善导师指导制度 。博士学习阶段正是时间 和精力充沛阶段 ,处于创造力 的波谷 ,“ 人生的第三 个 1 O年 ,神圣的多产时期 ,每一位思想家都在这一 时期创造 了后来会产生预期结果 的成果” l 1 2 。导师 的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直接影 响博士生创新能力培 养和潜能的发挥 ,创新性法律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 开高水平导师的指导,只有导师把 自己的创造性思 维方法和工作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 授给 自己的学生 ,并鼓励研究生 大胆探索 ,才有 可 能使博士生取得突破性 的成果 。随着我 国法学博 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张 ,现行 的博士生队伍在年龄结 构上趋于年轻化 ,科研经验相对欠缺 ,多数博士生 刚开始接触或从 事科研活动 ,导师应为博士生的健 康成长引航掌舵 ,对博士生既要以严谨 的治学态度 严格要求 ,又要鼓励博士生开拓创新 ,导师的合理 引导往往产生事半功倍 的效果。因而切 实加强导师 队伍建设 ,完善导师指导制度 ,定期 开展指导教师 队伍 的交流 、培训 、考核等 活动 ,强化 导师的岗位 和责任,对于博士生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 ,而只有博士生整体质量 的提高 ,形 成优 中选优 的局 面,才能 使更 多高 层次 创新 性法 律人 才脱 颖 而 出 。 4 2 2 搭建培养机构 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培养机构 的高水平学科平 台无论对 于 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社 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来说 ,均是其取得优 秀科研成 果的的先决条件 ,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培养 的重要 保障。高水平学科建设是一个集学科梯队、科研项 目、学科方 向、学科基地 、人才培养 、学科环境于 一 体的综合体 ,良好 的研究条件和学术氛 围是提高 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和激励博士研究生创新精神 的动力 ,没有相 当水平的学术梯队 、学科发展前沿 的学术研究方 向 、浓厚 的学术氛 围,高质量博士生 的培养将成为空 中楼 阁。博 士培养质量 的整体提升 以及创新性博士研究生的脱颖与高水平学科建设间 存在相互促进 的辩证统一关系 ,具有典型的 “ 马太 效应” ,容易形成强者愈强的局面 。法学 N E D D的产 出更多依托于运行良好的重点机构的法学重点学科 , 通过优势资源整合 ,聚集 高水平 导师队伍 ,承担高 水平研究项 目,在 良好 的机构平 台上建设具有竞争 力的高水平学科 ,对 于法学博士生培养质量 的提高 和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4 2 3 构筑博士研究生创新研究 的物质保障。博士 生创新基金为博士生个人 的科研创新提供直接物质 保障,是激励博士研究生创新、鼓励博士研究生从 事高水平科学研究 的重要举措。 目前 ,多数博 士生 培养单位已经设立了专 门的研究 生创新基金 ,江苏 省 、四3 1 l 省等部分省市建立省级层次的博士生科研 创新基金以鼓励优秀博士研究 生的创新性科 学研究 和学位论文选题 ,促进高水平学位论文 的产生。为 使得这一保障措施的长期化和稳定化,需在国家层 1 2 4 张军旗等:创新性法律研究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以全国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 面设立面向全体博士生研究生的创新基金 ,吸收优 秀学生攻读博士学位 ,鼓励和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 博士生探索新知 ,为其产 出创新性研究成果提供 物 质性保障。 4 2 4 建 立法学学科 内部评选 机制。每 年 的法 学 N E D D比例基本维持在 l , 但每年毕业的法学博士 生规模在不断扩大 ,N E D D评选竞争更加趋于激烈 , 优博论文获得的难度在逐年增加 ,使得 N E D D评选 结果存在不可预期性 ,会影 响部 分导师和在学博士 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评选的激励功 能衰退 。在百篇 N E D D的数量不变 的前提下,可通 过学科 内部的优博论文评选激励 和带动博士学位论 文质量的提升。“ 在国外 ,学科性学会 的一项重要工 作就是评选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奖励 、提携本 领域 的青年才俊 。在美 国,社会学 学会 、历史 学学 会、政治科学学会等都进行此项工作。尤其值得关 注的是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从 1 9 7 8年起就进行 年度优 秀博士学位 论文 的评选 工作 ” 。在 国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 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妇 女研 究会等专业性学会先后组织评选本学科 领域优 秀博 士学位论文。法学学科 内部 的优秀博士论文评 选仅 在诉讼法学 、民商法学 、刑法学等二级学科 中进行 , 组织工作分散。为提升法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鼓 励法学创新性研究 ,推动法学高层 次人才培养 ,中 国法学会应在实施学术奖励方面发 挥作用 ,依 据规 范的评审程序 ,坚持客观 、公平 、公正原则 ,从 法 学博士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基础理论等方面考察 论文质量 ,从而激励法学领域 的博士研究生钻研创 新,使贡献优秀成果的年轻学者获得学术共同体的 认 可 。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导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J 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 ,1 9 9 9 ( 5 ) :1 3 2 陈立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 J 高等教 育研究 ,2 0 0 9 ( 2 ) :5 56 O 3 秦发兰,胡承孝1 9 9 92 0 1 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 J 科 技进步与 对策 ,2 0 1 l( 1 9 ) :1 5 01 5 4 4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