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慈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社会漏研 S O C I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内容提要为把握当前形势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本文调研以中部地区省份欠发达山 区的农业人口大县为样本。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主体”与“载体”两大难 题,前者表现为三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后者表现为三种缺失转变载体的状况,其深层次原因 在于新、老问题的相互交织,以及政府履行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与错位。为此,建议以就业 促进为目标完善政策和破除体制障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慈利县湖南省 随着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特别是 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加速,劳务输出成为全国大 部分地区农村解决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为更 清晰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特别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课题组 于2 012 年9 月下旬赴湖南省慈利县进行调研。 一、慈利县劳动就业的基本情况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张家 界市,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 坚规划( 2 0 11 - 2 0 1 0 年) 的扶贫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3 4 8 0 平方公里,总人口7 0 2 万 人。慈利县拥有农业人口6 1 7 8 万人,占全县 总人口的8 8 ,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 口占6 1 。目前,该县的农民收入相对于全 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仍然偏低,如图1 所示, 慈利县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 0 7 8 元增 长至U 4 4 5 1 元,增长4 4 6 1 ,但是相对湖南 省和全国的整体水平( 2 011 年湖南省和全国 的农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 5 6 7 元 幂D 6 9 7 7 元) ,目前仍有3 2 2 2 手1 :1 3 6 2 0 的 差距。 慈利县现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劳动力资源 总数为3 6 4 万人,占总人口的5 2 ,其中城 镇劳动力6 万人,农村劳动力3 0 4 万人。目 前,城镇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的有0 _ 7 万人, 城镇就业率为8 8 3 ;在农村劳动力中,富 余人员有2 2 3 万人,其中已经离土从事其他产 业的有1 8 1 万人,其余的4 2 万人还没有进入 劳动力市场,滞留在农村各行业的内部,处于 潜在的、隐| 生的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转移就业 率8 1 2 。图2 描述了慈利县城乡劳动力实际 的就业构成。 从慈利县现阶段劳动力的人口结构特 征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表现:一是男性多 于女性。全县男性劳动力有1 9 3 万人,约占 5 3 。二是年龄结构老化。目前,“4 0 5 0 ” 人员约占城乡劳动力的5 0 ,并且该年龄段 的劳动力占比还在增加,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 化。三是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 程度者占比最高,达7 2 _ 8 。尽管高中文化程 度的劳动力比重正在增加,但是城乡劳动力的 文化素质总体仍不高。 从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看,在本县就业方 面,就业总人数为4 7 9 万人,个体工商户和 私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两者就业人 员数占总就业数的比例高达7 6 2 0 ,而在 执笔人王阳,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助 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电 子邮箱:y e a n l i n g w a n g q q C O m o 万方数据 社会调研 S O C I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圈1慈利县、湖南省和全国农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比较图2 慈利县城乡劳动力的实际就业构成 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的人员数占比则分别仅为17 9 5 和 5 6 4 。在外出就业方面,截至2 0 11 年底,全县外出务 工人员共计1 8 1 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 海、北京、山西等省份,其中以广东最为集中,占全县外 出务工人员总数f l , , 9 4 6 。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大多从事低端体力劳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比重则不足 5 。2 0 11 年,全县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超过11 亿元,劳务 收入成为了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变化趋向 2 0 0 8 年,慈利县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直 报制度,调研组取得了慈利县两个劳务输出大镇苗市 镇和零溪镇2 010 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月度监 测数据。经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情况比 较复杂,转移就业劳动力的总量、主体结构、地域分布等 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 一) 总量与年龄结构 外出打工是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也 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 图3 苗市镰与零溪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总量与年龄构成( 2 0 10 2 0 1 2 年)说明:2 0 1 2 年的数据截至9 月。 发展方向。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各级 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总体上看,慈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人数逐年增加,转移总量稳步增长。但是从苗市镇与零溪 镇的情况看,如图3 所示,2 0 10 2 0 12 年,两镇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人数变化趋势呈现显著差异,苗市镇三年来转移就 业人数小幅增加,截至2 012 年9 月,已完成2 012 年新增转 移就业目标任务f 1 9 9 3 6 5 。而零溪镇三年来转移就业人数 却在显著下降,三年间转移就业人数降幅超过8 0 。 此外,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趋向高龄化, 4 1 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占比正在提高。零溪镇4 1 岁以 上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占比从2 0 1 0 年f 1 9 2 6 1 0 增至 2 0 12 年9 月的3 1 5 5 ;与此同时,16 至2 0 岁年龄段的转 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占比还出现了明显下降,从2 0 10 年的 12 3 2 已经降至2 0 12 年9 月f 1 9 7 4 2 。 ( 二) 教育文化结构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受 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将是影响其实现非农就业的一项决定 性因素。 2 0 0 8 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l 力 度,外出务工者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比较苗市镇和 零溪镇2 0 10 2 0 12 年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情 况,如图4 所示,可以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都有 所提高,特别是零溪镇,三年间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趋向 高素质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数量占全镇转移就业 人数的比重从2 0 10 年f 1 9 3 6 1 大幅攀升至2 0 12 年9 月的 4 3 16 ;与此同时,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转移就业农 村劳动力数量占比则从2 0 10 年f 1 9 7 6 7 2 降至2 0 12 年9 月 f 1 9 3 7 12 。相比之下,苗市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受 教育程度略有提高,主要表现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的 数量占全镇转移就业人数的比重有所增加。 万方数据 囤4 苗市镇和零溪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分布( 2 0 10 2 0 12 年) 说明:2 0 1 2 年的数据截至9 月。 匆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 质较高的零溪镇,在转移农村劳动力 的领域和层次上比苗市镇更加广泛、 多元。 I 零溪镇2 0 i o 年( 四) 返乡情况 _ 零溪镇2 0 1 1 年 如果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较低, 嘲零溪镇2 0 1 2 年 会导致其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到城 一苗市镇2 0 1 0 年市就业的适应度较低,同样也会令城 + 苗市镇2 0 1 1 年 市就业对其的需求降低,进而带来 铲苗市镇2 0 1 2 年 流动性增加、就业市场秩序不稳定 和外出务工收入预期下降。2 010 2 0 12 年,苗市镇返乡农村劳动力的 规模始终远高于零溪镇。从返乡人 员的结构看,呈现出了男性多、中 ( 三) 转移地域分布 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第三产业发达,劳 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且用工量大,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最集中的地域之一。然而自2 0 0 8 年以来,外部需求 锐减,企业成本上升,出口利润减少,融资难度加大, 环保门槛抬高,诸多因素挤压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 空间,对非农就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苗市镇和零溪镇同属于慈利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的大镇,在沿海城镇吸收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收窄的背景 下,两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区分布也出现了一些 变化。尽管广东地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选 地,但是在湖南省内或是除广东以外的其他地区就业的 数量正在增加。如表1 所示,苗市镇转移就业的农村劳 动力有7 0 以上流向了广东,但是京津地区、长三角地 区的流入比例有所增加;零溪镇2 010 年以来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的分布则更趋均衡,该镇向广东地区转移的农 村劳动力约占转移就业人员总数自9 5 0 ,其余的农村劳 动力或是在湖南省内实现就业,或是在江苏、浙江、上 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实现就业。由此可见,劳动力素 年及以上者多、低文化程度者多和低技能者多的五个特 点。截至2 0 12 年9 月,苗市镇返乡民工中的男性比例是 5 6 1 4 ,3 5 岁以上者占H f _ , 6 1 1 8 ,初中及以下文化者 占t t :5 7 1 8 ,普工占i :1 f _ , 6 3 7 3 。 正是由于转移就业地域分布的相对多元化,当沿 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尤其是大部 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转移生产线或关门倒闭现象 时,零溪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返乡情况并不像苗市 镇那样突出和明显。以2 0 10 年为例。图5 描述了苗市 镇和零溪镇该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返乡情况的对 比。可以注意到,农村劳动力输出目的地最为单一的苗 市镇出现了输出劳动力的“净回流”现象,尽管当年该 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共计19 7 7 人,但同年却返乡了 2 18 7 人, “;争回流”2 10 人;而零溪镇2 0 10 年转移就 业农村劳动力共计2 2 7 2 人,返乡的人数仅16 9 人, “净 转出”2 10 3 人。可见,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演变影响到 了东部沿海城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特别是对 低技能、高年龄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以至于造成非农就 业的吸纳能力下降。 表1 苗市镶和零溪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域分布情况( 说明:2 0 12 年的数据截至9 月) 转移就业地域 广东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 其他地区 省内就业 分布情况( ) 苗市镇 6 7 2 71 4 21 2 6 1 8 7 7 1 1 2 8 2 0 1 0 芷 零溪镇 5 6 1 29 7 33 7 9 1 6 9 5 1 3 4 2 苗市镇7 6 6 7O5 5 2 6 2 2 1 1 5 9 2 0 1 1 年 零溪镇 4 1 7 32 7 1 61 3 8 8 3 4 3 1 3 8 0 苗市镇7 3 6 32 6 89 _ 2 7 4 9 4 9 4 6 2 0 1 2 年 零溪镇 4 3 3 98 3 52 0 9 2 0 1 9 2 5 7 5 吲 洲 洲 洲 毫: 叫 洲 蚍 蚍 加 的 如 加 o 万方数据 社会滑研S O C I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R 1 5 苗市镇和零溪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返乡情况的比较( 2 0 10 年)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I I 缶A 9 难题及其原因 (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难题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与2 0 10 年之前不同,2 0 11 年至 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了两大亟待关注的难点问题: 1 转移就业主体的难题 出现三类难以被“输转出去”的就业困难群体:一 是有劳动能力但怕苦怕累好面子,自称“很难找到合适工 作”的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2 0 3 0 ”无业青年。该群体 在每个村都有,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是促进就业的 最大难点。二是有外出务工经历但缺乏一技之长,又年龄 偏大的无业青壮年。该群体因就业地区或行业不景气而返 乡,有就业或创业的愿望,但仍在家待业。三是尚有一定 的劳动能力,并且有很强烈的劳动就业以及接受教育培训 的愿望的“5 0 6 0 ”老年农民群体,特别是一些超过法定劳 动年龄或接受教育培训年龄、又暂时无养老保障A , 9 5 0 一6 5 岁老年农村妇女乖! q 6 0 6 5 岁的老年男性村民。 据中国电信慈利分公司的负责同志反映,在本地招 聘营业员、机线员等一线岗位十分困难,求职者大多文化 素质偏低,不符合岗位要求,并且由于是独生子女,怕吃 苦,不愿意上班。有的求职者还提出“月收入少于2 0 0 0 元 不去,三班倒不去,勤杂工不去,路途远不去,没有双休日 不去”的要求。张家界美达制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 近两年企业基层员工流失情况严重,特别是“8 0 后”、 “9 0 后”劳动者不愿意从事服装行业,就! 止稳定性差。 2 转移就业载体的难题 存在三种“无处转变”的情况,载体缺失造成“移 而不转”:一是产业载体缺失。没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 展以及发达的民营经济,意味着缺少多元化的非农领域可 以吸纳就业。二是空间载体缺失。缺少就地转移的领域和 渠道,农民要实现非农就业,只能通过异地转移的方式, 但是他们的转移决策已经更趋理性,异地转移就业的意愿 正在减弱。三是身份载体缺失。不能最终获得身份、行为 乖1 3 , 1 L , 理的“协同转变”,农村劳动力只能在城乡之间“游 走”,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失业问题,与城 市居民的隔阂与矛盾渐深。 目前,慈利县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匮乏,科技 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可形成产业链的工业项目储备不 足,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数量较少,劳动密集的园艺 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不充分,电信、金融保险、房 地产、旅游、中介、后勤社会化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时间剩余和劳动力资 源闲置;新兴工业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不利于就地转移就 业,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大多属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企 业,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用工需求还十分有限。此外,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严重,“三留守”群体的 存在,伴生出外出务工与照顾家庭相互冲突的生活方式, 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二) 转移就业难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1 相关改革和政策滞后,就业服务欠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一些制度性或非 制度性的限制,扶持农民就业的政策力度不够。以创业政 策为例。苗市镇一些有创业想法的村民,苦于资金、经营 场地,以及其他公关费用、审批手续等困难而无法创业。 现行的扶持政策,只有小额贷款较为有力,但是财政部门 表2 苗市镇和零溪镇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慵况( 说明:2 0 12 年的数据截至9 月) 苗市镇 零溪镇 年份 返乡人数( 人) 返乡创业人数( 人) 返乡创业人数占比返乡人数( 人)返乡创业人数( 人) 返乡创业人数占比 2 0 1 0 在 2 1 8 7 O0 1 6 9 3 31 9 。5 3 2 0 1 1 年 1 6 5 6 0 09 9 93 33 3 0 2 0 1 2 年 1 7 1 6 6 0 3 5 1 6 4 1 1 6 0 1 6 6 3 万方数据 却对其贷款总量加以限制。按规定,2 0 12 年慈利县只有不 g L J 2 0 0 0 万元的贷款总额,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自有资 金缺乏,筹措渠道单一,农民很难自筹资金办企业。 二是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在零溪镇,自发性转移一 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 道,再加上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展滞后,组 织引导工作不到位,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单一,转 移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该镇的汪家桥村和大庄;f , - J1 j , 3 现 有总人口都超过了1 6 0 0 人,由于本村没有集体经济,近 5 0 的青壮年村民长期在外打工,6 0 以上的人都是通过 亲朋熟人介绍或自己外出务工实现的,通过政府或社会中 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比重还不足4 0 。 三是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匮乏。按照就业促进法的 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当 地政府要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慈利县就业 部门每月都要举办招聘会和开展各项就业服务活动等,但 是由于预算就业工作经费仅5 万元,无法满足公共就业服务 所需的基本费用。此外,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资金投 入也不足。零溪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现有8 名工作人员,大多 是兼职,常年面向全镇近3 万人口和县内5 0 多家规模型企业 提供就业服务,承担着劳动保障、农村经管、农村合作医 疗及改制后的城建和企业工作,然而镇服务站每年只有3 - 4 万元的财政经费,平均至每个月仅2 0 0 0 元的办公经费,面 临着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办公经费短缺的问题。 2 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存在“供需错配” 目前,我国针对城乡劳动力的技能教育培训主要分 为:各类学校提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I ,以及在农 村面向农民开展的技术培训,但是上述两类教育培训l 都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条件简陋、师资 力量薄弱、教育模式单一、实训条件差、受训人员参与热 情不高等问题。慈利县美达制衣有限公司的负责同志就表 示,近两年由于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对劳动者的技 能素质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但是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 能水平普遍较低,新招募的人员全部需要重新培训,企业 的人工成本负担较高。 实际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I 本该公平地提供给有 需求和有意愿的劳动者,实现供求双方的平衡。然而,至 少分属于教育局、就业管理局和农委等三个政府部门管理 的行政体制格局,却造成职业教育培训l 的“有供给,没需 求”和“有需求,没供给”两种尴尬的情况。 首先,在农村开展的农技培训方面,因为课程全部由 地方党委政府确定,尽管课程内容丰富,但与农民的实际 需要不符,农民参训热情普遍很低。此外,在一些村镇, 即使有农民渴望接受教育和提高文化素养,但因种种原因 而成为培训服务覆盖不到的“政策盲点”。比如,苗市镇 天星村现有村民6 9 0 人,其中有15 0 人常年在外地打工,村 内4 0 岁以下的青壮年村民所剩无几,因此“5 0 6 0 ”村民构 成了村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体。但是,按照国家现行针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规定,培i J l l 又, - J 象的年龄被限制在 了16 4 5 岁之间,于是就导致一方面村里没有符合该年龄 要求、有意愿也有资格参加培训l 的村民,而另一方面真正 需要且能够参加培训的5 0 - 6 0 岁的村民却没资格参加。 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方面,劳动部门开 始的培训课程基本实行免费培训,但是同样对参训人员的年 龄设置了4 5 岁的上限。于是就出现了三种“错配”现象: 第一种是有参训资格和意愿的人群因为时间不合适 而无法参加。由于培1 1 白9 目标人群乡镇中待转移就业 的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已经在外地实现了就业,即使 是返乡,也大多集中在一年的春节期间( 即前一年的年底 至来年的元月或二月) ,其余的时间都要在外地务工,因 此,这类人群希望参加培训l ,但是没时间参加。 第- - l e 是有参训资格、但缺乏参训意愿的人群“不得 不”参加。这类农村劳动力在年龄上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 技能培训的要求,但是却没有转移就业的愿望,往往被动 地参加培训l ,学而无法致用,不能实现转移就业培训 预先 设置的目标。这类人群往往是“被迫”参加培训,但是实 际并不需要转移就业。 第三种是没有参训资格、但有参训l 意愿的人群不能参 加。这类人群就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5 0 6 0 ”农村 人口。他们想通过学习增加才干,但是被政策的“刚线” 区隔在外。比如,苗市镇洞湾村现有村民1 1 0 0 人左右,其 中有2 0 0 多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目前村内从事农业生产的 劳动力也主要是“5 0 6 0 ”农村人口。这类人群有学习的热 情和积极性,但受到培训I 政策的限制而不能参加。 总之,造成农村劳动力教育培 J l I f L : 效的根源在于职业 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部门分割及多头管理,而行政化的体制 格局又造成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脱离了 市场的需要,更与实际服务的人群相脱节。d :I r 夕l - ,部分基 层领导及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意义和地位认识 不清,并没有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教育培训I 工作与服务于 当地经济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导致财政支持不到位,严 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培训I 事业的健康发展。 万方数据 社会调研lS O C I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3 监管职责缺位,企业劳动用工随意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 关系不够稳定。在就业过程中,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去留 仍表现得比较随意,不公正、不公平的辞退现象较多。 二是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收入不稳定。一些企业以非正 式职工为由,放任人员去留和单方变更工资报酬。慈利县 某电信公司现有5 0 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其中又有一 半的人是农村就业人员,他们与城镇就业人员干同样的工 作,但是在收入上却只能拿到对方的一半。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张家界某仿 真花有限公司既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为其缴纳社会 保险费。在慈利县工业园正常运作的2 2 家企业基本实行月休 息2 天的工作制,截至2 0 12 年8 月底园区在册1 I , 9 4 8 9 8 名员工 中,开设有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的不足10 。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出现了“四个转变”, 即由近期的多种形式并存,向远期的就地就近为主转变;由 近期维持农村居民身份前提下的多数转移为主,向远期打破 户籍身份界线下的城乡自由迁徙流动为主转变;由近期以 劳力型、劳务型为主,向远期以技术型、技能型为主转变; 由近期以个体型、分散型为主,向远期以集中型、有序型为 主转变。根据这一趋势变化,从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 况,促进其充分就业阳质量就业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 一) 完善政策和破除体制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 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从市、县、镇到村的农村劳动力服务体系,提供 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 普查,摸清底数,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农村 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和外出农村劳动力的持卡务工制 度,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 查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等就业服务项目。优化劳动信 息服务网络,实现市、县、镇服务的一体化,使村镇就业 服务网络与市县就业服务机构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及时准确发布劳务供求信息。 此外,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平等的 城乡就业制度。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纳入城镇 失业人员享受的就业优惠政策范围之内,消除对农村劳动 力的政策性就业歧视。设立农民创业基金,把农民兴办企 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支持范围,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 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 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加大对农民工用工单位劳 动保障监察力度,对于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依法 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随意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单 位,要依法做出相应处罚。妥善化解劳动合同纠纷,及时 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 加强劳务市场整顿,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清理和取消 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行为。 ( 二) 建立政府主导、各系统联动的教育培训机制,提 升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I 效果 以政府为主导,整合教育、农业、就业等系统的教 育培训资源,按照统一的规划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 动力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技能。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与劳动力 供需预测状况,制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规划,并认真实 施。利用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将培训I 工种和项目 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地区性或行业性有一定 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 针对不同群体,提高培训I 针对性。对于平均年龄在4 5 岁左右、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农村劳动力,因受过的专 业技术培训I 较少且年龄偏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I 教 育才能实现就业,应加大培训力度,并且,应将农村劳动 力的培训经费全部纳入职业培训J 补贴政策的执行范围内, 由地方政府从当年财政收入中列支,同时增加新型农民培 训工程专项经费。尽早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工作的意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的整合与衔接。 建立以就业为中心的培训效果评估和验收机制,实行 招投标择优选择培训I 学校,在相关政策资金使用匕鼓励跨地 区、跨音1 3 i 3 、跨行业、跨机构购买服务,让更多的办学成果 突出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探索进一步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补贴方式。鼓励企业对职工进行在职教 育和技能培训I ,并给予政策扶持。健全农民教育工作考核机 制,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考核 ( 三) 推进劳务输出产业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就业 积极关注经济发达省市用工需求变化,做好分析预测 工作,重点实施劳务输出产业化战略,争取和更多的经济 发达省市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多领域、多层次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围绕劳务输出产业化,构建政府、企业、 社会团体和私人社团多渠道并存的就业服务体系。 ( 下转第9 5 页)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 常凯;关于罢工合法性的法律分析以南海本田罢工为案例的研究。 载战略与管理,2 0 1 0 年第4 期。 2 陈步雷:劳权与发展:权利论与功能论的多向度分析,法律出版社2 0 0 9 年版。 3 陈峰:下岗工人的抗议与道义经济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 中心网站,2 0 0 0 年4 月,h t t p :w w w U S C c u h k e d u h k P a D e r c o l l e c t i o n D e t a i l s a s p x ? i d = 1 5 6 9 。 4 陈庆云、鄞益奋:文化差异:地方行政改革研究的新视角,载中国行 政管理,2 0 0 8 年第8 期。 5 胡海峰:对法国调节学派及其理论的分析,鞯教学与研究,2 0 0 5 年第3 期。 6 李其庆:法国调节学派评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 0 0 4 年第2 期。 7 唐正东: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载南京大学学 报,2 0 0 7 年第2 期。 8 吴同:以法治劳中国工人行动空间与企业中工会的角色,载华东 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1 0 年。 9 A n n aP YT s u i L a b o rD i s p u t eR e s o l u t i o ni nt h eS h e n z h e nS p e c i a lE c o n o m i c Z o n e ,C h i n aI n f o r m a t i o nX X I I I ( 2 ) ,2 0 0 9 1 0 B r u c eK a u f m a n ( E d i t o r ) ,T h e o r e t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nW o r ka n dt h eE m p l o y m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D i 酉t a lC o m m o n s I L R :h t t p :d i g i t a l c o m m o n s i l r c o m e l l e d u b o o l e s 1 6 1 1 C h e nF e n g T r a d eU n i o n sa n dt h eQ u a d r i p a r t i t eI n t e m c t i o n si nS t r i k eS e t t l e m e n t i nC h i n a ,T h eC h i n aQ u a r t e r l y , 2 0 1 ,M a r c h2 0 1 0 ,P P 1 0 4 1 2 4 1 2 G e o l 苫eS l e i n m e t z , R e g u l a t i o nT h e o r y , P o s t - 岫a n dt h eN e wS o c i a lM o v e m e n t s ,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i e si nS o c i e t ya n dH i s t o r y , V o l3 6 ,N o 1 ( J a n ,1 9 9 4 ) ,P P 1 7 6 - 2 1 2 1 3 H a r r y C K a t z ,T h o m a s A K o c h a na n d A l e x a n d e rJ S C o l v i n ,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C o l l e c t i v eB a r g a i n i n ga n d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 - 4 t he d M c G r a w - H i l l I r w i n ,2 0 0 7 1 4 M i i l l e r - J e n t s c h ,W ( 2 0 0 4 ) ,“T h e o r e t i c a lA p p r o a c h e st o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 ” p p 1 4 0I nK a u f m a n ,B E ( 2 0 0 4 ) :“T h e o r e t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nW o r ka n dt h e ( 上接第9 0 页) 一是发展劳务经济,树立劳务品牌意识。积极扩展 劳务输出地和输出领域,除了积极推动县外就业,积极拓 展海外劳务输出。发挥本地行业人才优势,开发面向国外 ( 比如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涉及 服装缝制、羊毛衫加工、食品加工、电焊、翻砂、农业种 植、服装洗烫等工种的海外劳务输出项目。充分重视培育 劳务输出品牌,利用劳务公司的中介作用,提高本地劳务 品牌的知名度。 二是强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全过程服务。鼓励民办 人力资源公司的发展,支持民办劳务公司开展劳务输出或 国际劳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外出劳动力 档案,从搜集信息、统一招收、办证登记、对口培训、统 接送到跟踪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整 套组织管理程序,提供“条龙”服务,逐步实现劳动力转 移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向有组织、成规模向外输送。 E m p l o y m e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R e s e a r c hA s s o c i a t i o nS e r i e s , 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R e s e a r c hA s s o c i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 l l l i n o i s 1 5 R i c h a r dH y r n a n ( 1 9 7 4 ) ,“I n e q u a l i t y , I d e o l o g ya n d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 ”,B r i t i s h J o u r n a lo f I n d u s t r i a lR e l a t i o n sV 0 1 1 2 ,N o 2 1 6 Y o n g s h u nC a i 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a n dt h e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P o p u l a rR e s i s t a n c ei n C h i n a T h eC h i n aQ u a r t e r l y , 1 9 3 ,M a r c h2 0 0 8 。P P 2 4 _ _ 4 2 S t r a t e g i e so ft h eR e g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I n t e r v e n i n gW i t h i nt h e S t r i k ea n dC a u s e sA n a l y s i s 4C a s eS t u d yo nt h e S t r i k ei nG C o m p a n y W a n gR u l i n g ( R e n m i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s e r i e so fs t r i k c ss p r e a do u ta r o u n dC h i n as i n c e2 0 1 0 M e d i a t i o nh a sb d 2 0 m e t h em a i np r i n c i p l ee m p l o y e db yt h er e g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i nr e s o l v i n gl a b o ru n r e s t H o w e v e r , t h ee x t e n tt ow h i c ht h e yi n t e r f e r ev a r i e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m o d e li nG u a n g d o n g ,D a l i a na n dS h e n z h e n , t h e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d i r e c t l yi n t e r v e n e di nm e d i a t i n gs t r i k eb yp r o m o t i n ge f f e c t i v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r g u a b l y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d j u s t e di t ss t r a t e g i e s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a c h i e v i n gb a l a n c eb e t w e e n e f f i c i e n c y , e q u i t ya n ds t a b i l i t y M e a n w h i l e ,d u et ot h eo r t h o d o xc o n v e n t i o n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g r a d u a l l yg e n e r a t e das e to f i n f o r m a l l y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a c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S t r i k e ;G o v e r n m e n t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cC h o i c e ;L o c a lC o n v e n t i o n 责编王品T e l :0 1 0 - 8 8 3 8 3 9 0 7E - m a i l :w j t 9 1 7 1 6 3 e o m S o c i a lS u r v e yo nt h eT r a n s f e ro f R u r a lL a b o rE m p l o y m e n to f C i l i C o u n 秒i nW u n a nP r o v i n c e R e s e a r c hG r o u po f I n s t i t u t eo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件5
- 社会工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船舶租赁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研究-洞察及研究
- 肿瘤内科出科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版餐饮行业范文质量员聘用合同
- 2025版智能大厦水电安装与智能化运维总承包合同
- 2025版智能设备采购合同示例:年度版
- 2025年度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建筑房产土地买卖合作框架合同
- 2025电子商务代运营数据分析合同范本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2024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佳汇公证处招聘公证员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知识学习
- 2025年赛力斯入职测试题及答案
- 乡镇卫生院医师三基考试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
- 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