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pdf_第1页
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pdf_第2页
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pdf_第3页
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年第 1 1期 科技管理研究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a n a g e me n t Re s e a r c h 2 0 o 8 N O 1 1 文章编号:1 0 0 0 7 6 9 5( 2 0 0 8 )1 1 0 1 6 7 0 4 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 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 的新解释 刘亚军 ,陈国绪 ( 1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 天津3 0 0 0 7 2 ;2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4 1 1 1 0 5 ; 3 天津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天津3 0 0 2 2 2 ) 摘要:能力本质上是对行为或活动的效率和速度的评价。知识是决定能力的本质因素,资源是能力实现的必要 条件。企业成长的实质是知识和资源的互动扩张。能力的扩张既是企业成长的目的,又是知识与资源互动扩张 即企业成长的结果。企业的成长最终会趋向于一个由知识和资源共同划定的极限。 关键词:资源;知识;能力;企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F 2 7 1 文献标识码:A 1 资源基础理论的演进及其缺陷 企业是在竞争中成长的,为何在竞争中同行业的企业之 间有如此大的成长差异?围绕这一论题,资源基础理论进行 了长期的研究。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正式提出是以 1 9 8 4年 We me r f e l t 的 A r e s 叫r c e b a s e d v i e w o f t h e t l r m)公开发表为标志。该理论 认为 “ 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多 种不同的用途 ,企业的竞争优势源 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外 部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并 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或高额利润率的源泉, 因为在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很多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 得的,只有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 、保护、使用 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这样 ,在 探求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的过程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由具 体的资源变成抽象 的能力,由此产生 了 “ 企业能力基础理 论” ,即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决定 了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 的能力?也就是说,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呢?研究表 明,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拥有的众多资 源中的知识。正是知识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 B a rne y ( 1 9 9 1 )的观点,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具 备以下 4个特征: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不可 等效替代性,否则,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就会很快消散。企 业的知识,尤其是企业独特的默会知识符合上述特征。这样,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便进一步发展至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从 1 9 8 4年 We me r f e t的研究开始 已近 3 0 年,发展出了企业 “ 资源观” 、“ 能力观”和 “ 知识观”三大 流派。但时至今 E t ,人们对企业 “ 资源” 、 “ 知识”和 “ 能 力”这几个关键概念的定义仍然不太严谨 ,甚至相互混淆, 严重影响了资源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实践应用。 一 方 面 ,以 P e n r o s e( 1 9 5 9 ) J 、We me r f e t( 1 9 8 4 ) 和 B a r n e y( t 9 8 6 ,2 0 0 1 ) 等为代表的学者将企业能力观和企业 收稿 13期 :2 0 0 71 2 2 6。修回 日期 :2 0 0 8 0 5 0 5 知识观统一于企业资源观之中,认为企业是 “ 资源”的集合 体,“ 能力”和 “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或 “ 资源 ( r e s o u r c e s ) ”和 “ 能力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 ”两个术语基本上是对 等 的 和 可 以 互 换 的;另 一 方 面, 以 P r aba l a d 、H a m e ( 1 9 9 o ) 、T e e c e等人 ( 1 9 9 0 ) i s 和 F o s s( 1 9 9 3 ) 等为代表 的学者又将企业资源观和企业知识观统一于企业能力观之中, 认为企业是 “ 能力 ( c a p a b i li t y或 c o m p e t e n c e ) ” 和 “ 知识” 的集合体,“ 资源”和 “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能力之一。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根本上来说有两个。一个是对资 源的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没有区分。广义的资源定义把一切 能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的事物都叫做资源,当然就包 含了知识和能力;而狭义的资源则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源。目 前理论界通常是采用广义的定义。而笔者认为采用广义的资 源定义是不恰当的。如果我们把什么都叫做资源,结果往往 搞不清到底什么资源对什么有效,什么资源是企业最需要的, 从而使理论失去实际意义。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理论都没有把 握能力这一概念 的知识本质。在能力学派对能力的定义中, 都不同程度地把能力定义为某种知识 j 、 6 J ,这也就意味着能 力背后的源泉是知识,而能力只是一种表象。但能力理论并 未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知识基础理论虽然比能力理论更进了 一 步,但也没有正确认识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完全抛开 了能力来研究知识,因而在实践中缺乏针对性。D o z I 指 出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缺乏一种坚实的实证基础和微 观理论基础。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 ,政策主张也很模糊,尤 其缺乏简洁明了的分析工具, , 使得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大打 折扣。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把握能力的本质及其与知识 的关系,找不到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所致。 本文首先将从能力的本质进行探悉开始,对 “ 资源” 、 “ 能力”和 “ 知识”的概念进行彻底澄清与区分,并考察其 相互关系,进而发展出基于资源和知识互动的对企业成长机 制的全新解释。 2 资源、知识与能力概念的重新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 1 企业 能力 的定义 能力这个概念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无论 1 6 8 刘亚军等: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 从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意义上说,资源都是稀缺的,没有无 穷尽的资源。资源既然是稀缺的,那么在享受某资源的多个 主体存在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对资源的争夺和竞争,有竞争才 会引出能力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僧多粥少”必然 引发竞争,竞争中能力强者胜出。进化论认为 “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所谓适者 自然是竞争能力之强者。举例来说,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时间都是稀缺的。稀缺是普遍现象, 所以竞争无处不在,能力无处不在。 能力有强弱之分,而能力的强弱是在完成任务即实践过 程当中体现出来的。我们在提出某种能力时,往往都要在能 力一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如 “ 创新”能力、“ 竞争”能力等。 某人能力强,表现在他完成任务比别人速度快、质量高、成 本低 ,或者这个任务别人完成不了,他能完成。 因此,能力本质上是对行为或活动的效率和速度的评价。 以单位时间、单位资源成本下行为的效果来计算,即 A=u ( c X t ) 或者 A= E X S ,其中 u表示行为的效果,比如产品质 量、产品数量等;c表示行为的资源成本,通常用货币、数 量等衡量;t 表示时间成本;E表示效率 ;S表示速度。这 里,能力与u成正比,即行为效果越好,能力越强。能力与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成反 比,需时越长,能力越差。能力还与 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成本成反比,所需成本越高,能力越低。 比如讲创新能力,u 可以代表创新的数量和质量,t 代表产生 这些创新成果所需的时间,c可以看作创新过程中需要的人 力物力。 虽然能力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但是人们谈论它的目的常 常是为了对行为人或组织在完成某种任务时所需的基本条件 做估计,或者根据这些基本条件对行为结果作出预测。因此, 人们往往根据实践中得到的既有经验,以另一些指标的综合 评价来衡量某种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可以智力、学习成绩等 指标来衡量,因为根据一般经验,智商高、成绩好的同学往 往学习能力强。所以, “ 人的经验”给能力的事后评价本质 盖上了一件事前衡量的外衣。 如此定义的能力是具有社 会历史特性 的。因为在不 同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同一行为或事物过程的效果评价标准是 不尽相同的。中国古代以写文章来选拔人才,而在现代则以 综合考试来衡量人才的能力。因而,能力的评价标准,在不 同的价值体系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观决定 了能力的选择。 2 2企 业知 识 的 定 义 定义了能力的概念之后 ,我们知道能力是在资源稀缺的 假设条件下对行为结果的评价,而能力的影响因素应该从行 为过程来寻找,这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知识和资源。 知识是在生产实践 ( 行为过程)中,于人脑中产生的对 客观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积 累,其作用是反作用于实践以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知识 是财富生产的主观因素。具体地说,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 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价值观、标准作业程序、 系统化的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既然谈到价值,那 么知识也就具有其历史特定性,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特定的价值观下才能产生具体的能力概念,才能定义出具体 的决定能力 的知识。 在这里,有必要把个人知识和我们研究的组织知识区分 开来。组织知识是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有用知识,而不是一 般意义上 的个人知识。个人的知识如果 不能为组织创造价值 , 就不能成 为组织知识 ,不记入组织 知识存量 。有 的企业 里人 才济济,学历层次很高,但他们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创造很好 的效益 。 2 3 企业资源的定义 资源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实际上,狭义的资源概 念和知识概念是相生的,即若没有知识的概念就没有狭义的 资源的概念,是知识让人意识到了资源,是知识对资源进行 利用和加工。因此,狭义的资源概念可以定义为给企业创造 价值增值的知识所作用的客体。资源是知识起作用的客观条 件,而知识是对资源进行有意识地加工以产生价值的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源和知识的含义并非是完全绝对区分 的。比如一些粗糙的信息可以看作知识,但在进行加工以生 产知识产品时,它又可以看作资源;某些无形资源 ( 如品 牌)实际上是人们 ( 客户)对产品或企业的一种综合认知 ( 知识) 。因此,资源的概念是相对的,并非绝对。但有一点 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资源和知识都因价值而存在,而且对 于二者的地位,知识是最重要的。在狭义的定义下 ,资源是 财富生产的物质力量。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资源细分为财力、 物力、人力资源。这里的人力资源不包括企业知识 ,但是它 是形成企业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 2 4企业资源、知识和能力的相 互关系 ( 1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前面已指出,能力与知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知识 是因,能力是果。知识是影响能力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惟一 因素。知识的合理利用会表现为能力,能力背后的最终决定 因素还是知识 ( 如图1 ) 。能力的 “ 效用”决定了企业所需要 的 “ 有价值”的知识的范畴。在特定的企业价值观下,能力 对知识进行了范围的限定,或者说是划定了一个区域。对于 某种特定的能力来说,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反过 来,对于企业来说 ,不以能力为目的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 知识多寡表现为能力强弱,但知识多并不一定能力强,特定 能力需要的是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的知识,并非笼统的知识。 ( 2 )资源与知识的关系 资源为知识提供形成的基础与环境,而且是知识所作用 的客体,资源与知识的结合便产生了资源的服务。企业的整 个价值创造过程是由无数的资源服务所组成的。对企业来说, 重要的不是占有了多少资源,而是产生了多少资源的服务。 一 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的年产值并不一定比一个固定资产 上亿元的大企业的年产值少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把资源和 资源的服务区分开来,更加凸显了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由上可知,企业的资源、知识 ( 包括价值观) 、时间共 同决定了能力的大小。综合起来可以说,能力为知识赋予价 值,知识打开资源的大门。 :能力 : 图 l 知识、资源与能力的关系 3 资源和知识的互动与企业的内生成长 在对资源、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定义之后,我们便可以来 考察企业的内生成长问题了。企业的成长本身是企业的无数 刘亚军等: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 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 1 6 9 经营行为所导致 的,行为的产生来 自于资源与知识的结合, 其结合的不同效果进而体现为能力的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 中,资源和知识不断扩张,因此能力也是不断扩张的。 3 1 企业的短期成长:资源与知识的互动扩张 ( 1 )企业拥有资源的存量与实际利用资源的存量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资源实际上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企 业所拥有的资源 ( R 。 ) ,另外一个重要 的概念即实际利用的 资源 ( R , ) ,这些资源是企业真正被使用而产生了价值的资 源。企业拥有的资源不一定能产生服务,无法为企业所真正 使用, 从而存在资源的剩余。剩余资源的产生是由于知识相 对缺乏造成的,或者是管理者未能意识到某些资源未被充分 利用,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但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利用这些资 源。当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不足 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时, 剩余资源就产生了。 企业所利用的资源只能是现有资源的一个子集 ,即企业 总会存在未被利用的剩余资源。所 以,在图 2中 R 线不可 能高于 线。当企业的知识足够 ,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时,R , 线可以与 R 。线重合。 与 R , 之间的垂直距离除以 R 。为知识势差 ,记为 H,H=( R 。一R ) R 。 , 表示充分利用 资源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大小。若信息是完全的, 即企业能够完 全认识到知识的势差( 并且不考虑主观能动性) , 则知识势差 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企业知识学习的速度 , 即当 H越大时, R 线的斜率上升速度越快 ; 但是当 R 上升以后, H越来越小 , 其 上升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企业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 中,在运用资源进行生产服务 的实践中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扩大知识的 存量,因而,企业的知识学习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在互动 中扩张的。 首先,资源的扩张导致了知识势差,引发了知识学习。 势差越大,学习的速度也越快。从地域范围来看,企业的扩 张一般是经历一个从国内的某个局部区域到更大的区域,再 到全国范围,再经出口和跨国投资的过程。当前一阶段的资 源扩张达到一定程度,不仅其扩张速度会越来越慢 ,更重要 的是资源扩张所产生的知识势差会越来越小,对企业学 习的 促进作用也就越来越小,资源的服务所产生的价值也就相对 稳定,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此时,企业就会产生向下一 阶段扩张的动机。比如通过海外的资源扩张,把企业放在一 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从 而产生相对较大的知识势差,引发 企业更快的知识学习,以产生更多的资源服务。从产品范围 来看,企业的扩张一般是经历一个从专业化到相关多元化、 再到非相关多元化的过程。专业化阶段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深 化以产生充分的资源服务,相关多元化的产生代表了知识向 较为陌生的领域 ( 市场和产品)拓展,而非相关多元化则需 要更多的新知识来提供支持。 其次,知识的扩张反过来又导致资源更加充分利用,不 仅可以产生更多的服务,而且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上文已 说明资源与资源的服务是分离的,资源的服务依赖于知识, 那么知识的多寡就决定了服务 的质量。随着知识学习的加快 和企业资源扩张速度的放缓 ,知识对资源的利用会越来越充 分,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这表现为企业资源的服务越 来越精细、越来越多样化 ,从而产生更多的服务创新。 资源和知识互动式扩张的结果是能力的扩张。根据能力 公式 A=u ( c t ) ,资源和知识的互动式扩张会从三个方面 导致能力扩张:首先,随着知识的扩张,企业能够控制的资 源的范围和程度都在提高 ,从而产生更多和更高质量的产品 和服务 ( U增加) 。其次,c 会从两方面减少:一方面是由于 资源的充分利用会导致单位成本产生更多服务;另一方面是 知识的增长导致了新的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再次,知识导 致的专业化、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 的采用等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也即 t 降低了。总之 ,资源和 知识互动扩张的结果是企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以更少的代 价获得更多的价值,这就是企业能力的扩张。 ( 2 )企业短期成长的两阶段 企业的知识和资源的互动式扩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以资源为主的扩张,表现为资源较快增长,知识相对缓 慢增长。比如通过海外新建子公司、并购其他企业等形式, 企业资源迅速扩张,生产能力急剧增加。这种形式的扩张结 果是资源服务数量增长,即企业能够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 产品或服务。这个阶段的资源和知识的互动是以资源为主动 的,知识的势差会越来越大,直到 t , 时达到最大。而当知识 的势差增大时,学习压力增大,企业的学习速度会越来越快, 在 t , 时达到最快,这也意味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 图2 ) 。 资 源 的存 量 R 0 以 贫 _15 依 以 知 洙 化 为主的阶段 为主 的阶段 l知 识 势 实际 智资 源 量R。 实 际 利 用 的 熊 图2 资源和知识的互动与企业短期成长的两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以知识深化为主的扩张。在企业成长过程 中,资源的扩张是间歇式的,即不会持续地迅速扩张,在短 期内,资源经历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总会放缓下来。可见,虽 然资源增长引发的知识势差一直在引导着企业不断地进行知 识学习,但其值总是会变小的。当过了 t 时刻,即扩张进入 第二阶段时,由于知识学习速度的加快,企业实际利用资源 的增长速度快于企业拥有资源的增长速度,知识势差逐渐缩 小;知识势差的缩小反过来又使知识学习速度放缓。在这一 阶段,企业所面临的不是学习压力,而是创新的压力。因为 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企业的成长将逐渐变缓甚至停滞。 可见,在企业短期扩张的两个阶段中,第一 个阶段是一 种粗放式的扩张,而第二阶段是一种集约型的扩张。 3 2企业短期成长 的结 果:能 力的扩张 此处所指的短期,是指企业的某种或某些资源从扩张到 被充分利用的一段时期;而长期则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 断进行各类资源扩张的整个时期。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资 源种类的多寡。从长期来看,企业在进行资源扩张时,上述 两个短期成长阶段在时间上并非是完全继起或串行的,即当 第二个阶段还未结束时,也许另一轮的第一阶段资源扩张已 经开始 了。 企业能力的发展主要受到知识因素的影响,能力的发展 速度和知识的学习速度是相关的。要指出的是,知识学习虽 然能够导致能力增长,但这种影响会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 , 能力的增长滞后于知识的增长。在每一个资源扩张的初期阶 段,知识的学习速度开始是缓慢的,随着知识势差的加大 , 1 7 0 刘亚军等: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几个基本概念的澄清及企业成长的新解释 学习速度逐渐加快;当知识势差达到最大时,知识学习速度 最快,能力的发展速度也将在 t , +t 时刻达到最大 ( t 为 滞后期) 。随着知识势差的逐步缩小,知识学习速度放缓, 能力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 3 3 企业的长期成长:一定极限约束下能力的连续扩张 对于某一种能力而言 ,发挥这种能力需要一束资源来支 撑,虽然对于某一种资源可能出现一时的跳跃性增长,但一 束资源增长的叠加则是连续而平滑的,所以表现为能力的增 长亦是连续的。虽然在短期来看,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完 整的阶段,但从长期来看,能力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多个短期 的前后叠加 ,而是在一个周期没结束时,另一个周期就已经 开始,在曲线上就表现为能力在某一周期的发展未结束时就 进入了另一个周期的第一阶段。但是,尽管如此,前一周期 的知识学习依然没有完成 , 仍然可以继续,而不是停止。所 以,当下一个周期开始时,知识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两个阶 段学习速度的叠加,显然是更快了,能力的发展也会加快。 在企业成长的初期,随着资源的频繁扩张,能力的扩张 也将加快;但是,当资源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其运营成本也 在提高,或者受到市场的约束,比如原材料的来源不够 、生 产成本的增加、市场潜力开发殆尽等,这些将会造成企业资 源浪费,产生的服务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影响了企业 的经营绩效,从而不得不减缓资源扩张的速度,企业的学习 速度也因此而减缓。至此,企业的能力扩张速度也将逐步减 缓。当企业的性质一定时,能力的发展将会有一个比较固定 的极限,就如人类百米速度的世界记录不管怎么刷新 ,总有 一 个绝对的生理极限在制约着它,使之无法逾越某一速度。 企业的能力扩张也是如此,不管其相对极限怎样增长,但绝 对的极限是不变的,能力的发展终会趋向一个由资源和知识 所确定的极限 。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论述,澄清了以往对资源、知识和能力的模糊 定义。传统的能力理论由于能力定义的模糊而导致研究的空 洞化和不可操作性;而对知识的研究因缺乏能力理论的指导 而显得缺乏 目的性。本文对能力等概念清晰而客观的定义为 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重新 认识了能力的本质,强调了知识在影响企业能力因素中的重 要地位,提倡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以能力为 目标的知识上来, 通过识别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中所需的能力,进而掌握在这样 的能力需求下所必需的知识 ,使企业得以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1 P E N R O S E E T h e o r y o f t h e g r o w t h o f t h e fi r m M O x f o r d : B l a c k we l l ,1 9 5 9: 2 31 2 9 2 WE R N E R F E L T B A l 8 O U l1 3 e b a s e d v i e w oft h e fi r m J S tr a t e 一 c Ma n a g e me n t J o u r n a l ,1 9 8 4:1 711 8 O 3 B A R N E Y J B F im 1 r e s o u r c e and s u s t a i n e d c o m p e t i t iv e a d v a n t age s j J o u rn a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 1 9 9 1( 1 8 ) : 2 9 5 - 3 2 0 4 P R A H A L A D C K ,G A R Y H A M E L T h e c o r e c o m p e t e n c e of t h e c o t - p o r a t io n J H a r v a r d B u s i n e s s R e v i e w ,M a y J u n e ,1 9 9 0( 5 ) : 7 99 1 5 T E E C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