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51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51 摘要: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分别开创了中国 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 而人是社会的基石, 是历史和文明的创 造者, 因此用人成为 了世界上的最微妙、 最复杂、 最有意义, 也是 最易见成效的一项活动。 如何从博大精深的老子、 孔子思想宝库 中汲取用人方法和用人哲学的养料, 是历代以来用人者和用人部 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老子、 孔 子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老子 孔子 用人 哲学 一、 用人与为政 民乃政之本。 为政之道, 在于用人。 大到国家, 小到企业, 若 求兴旺发达, 必先求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 “鲁哀公问政。 对曰: 政在选臣。 ” “叶公问政。 子曰: 近者 说, 远者来。 ” 孔子认为, 为政即 “选用贤臣” , 即 “近者悦服, 远 者归顺” 。 史记高祖本纪 载刘邦自言: “子房、 萧何、 韩信此 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刘备身无他长, 然能得人, 故三顾茅 庐, 可致天下三分而得其一。 诸葛亮在 前出师表 中亦道: “亲 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经说: “没有任何决策 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比人事决策更有影响。 ” 可见, 用人直接关 系着为政成败、 家国兴衰。 鲁定公问孔子有无 “一言而可以兴邦” , 有无 “一言而丧邦” 。 孔子说: “人之言曰, 为君难, 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 不 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 唯其言而莫予违 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 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 不几乎 一言而丧邦乎? ” 兴亡大事, 虽不能以一言而定, 但国君之难, 难 在选臣, 如知其难而慎其为, “为君难, 为臣不易” 这句话也算得 上一言兴邦了 ; 而国君之乐, 乐在于人莫敢违, 如其政令不善而下 以行之, “予无乐乎为君,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这句话也就足以一 言丧邦了 。 可知, 孔子阐述为政用人的要义在于 “以仁施政, 以德 用人 ” 。 二、 用人专断与用人民主 孔子学说认为, 要达到知仁、 用人、 为政的最佳效果, 主要在 于用人者良好的自身品质、 人格魅力以及表率作用。 子张问孔子, 何为 “能行五者於天下, 为仁” ? 孔子说五者为 “恭、 宽、 信、 敏、 惠” ,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 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 又说: “自身正, 不令而行; 自身不正, 虽令不从。 ” 子夏也说: “君子信而後劳其民; 未信, 则以为厉己 也。 ” 此所谓: 自身仁, 方取信于人, 方可用人劳人。 不然, 人皆以 为苛刻自己而不能尽其用。 孔子身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期的君主专制时代, 一生致 力于维护封建礼教秩序。 囿于历史的局限性, 孔子学说无法解决 “为政专断” 和 “用人专断” 的问题。 要想靠为政者和用人者自身 的道德修养, 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专断的。 而从 “用人专断” 到 “用人民主” 的渐进性转变, 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历代用人 (主要为官员) , 在夏商时期为世袭制, 到汉代 之初始现察举制, 而到大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 并成为 “选人择 优” 的一个划时代变革。 发展到现代, 聘任制、 委任制、 选任制等 多种选人用人制度并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准确贯彻 民主、 公开、 竞争、 择优方针” , 完善任用重要干部公推票决制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这或将成为 “用人民主” 的另一个划 时代标志。 民主用人和制度用人是克服用人专断、 规避用人风险 的根本方式,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理应坚持和发展。 三、 道德用人与制度用人 道德与法制是辩证的关系, 故道德用人与制度用人也蕴含着 深刻的哲学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人类社会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开始, 到奴隶社会, 到封建社会, 到资本主义社会, 到社会主义社会, 最 后再回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显现出螺旋式上升、 否定之否定 的社会发展规律。 故老子说: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 而后礼。 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 老子思想饱含辩证法, 深 刻道出了礼法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形成发展, 在于私有制 的产生固化, 在于人性逐利的客观现实。 人性对于利益欲望的渴 求, 既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也是社会秩序的破坏力。 当人的基 本利欲需求得不到满足, 却以礼法制度来压制, 这才是社会动乱 的根源。 孔子学说的核心可以归结为 “仁” 和 “礼” 。 “礼” 是为维护社 会政治秩序而对人思想、 行为的既定性约束; “仁” 是人的道德修 养达到一定高度而对社会政治秩序的自觉性维护。 如果把孔子的 “礼” 理解成现代意义的 “民主法制” , 那么 “礼” 与 “仁” 正是对 立统一的两面, 故 “制度用人” 与 “道德用人” 也应是对立统一规 律的实际运用。 制度用人虽然是道德用人的进一步发展, 但再好的制度也要 靠人来制定, 靠人来执行。 毛主席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 就是决定的因素。 ” 政治路线比干部因素重要, 但政治路线也是 由更高一级的干部制订明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永远在制度 之上。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 “礼之用, 和为贵。 ” 又说, “知和而 试论老子孔子的用人哲学 吴桂宇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 P.52 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礼” 是为了 “和” , 但 “和” 要靠 “礼” 来节制。 对待用人问题也要有此辩证态度, 即在用人制度 中找到适用性和约束度的平衡, 使得道德用人能够落到实处。 四、 用人管理中的人性问题 老子说: “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 国家滋昏; 人多 伎巧, 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 礼法制度的繁复, 会不 可避免地遏制人性的发展, 最终造成混乱失控的局面。 所以老子 又说: “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 高妙的法规 制度往往让人浑然不觉而不违, 而苛刻严厉的法令却能让民风 尖刻浇薄, 使得法令名存实亡。 故老子说: “俭, 故能广 。 ” “是以 圣人去甚, 去奢, 去泰。 ” 孔子也说: “礼, 与其奢也, 宁俭。 ” “奢 则不孙, 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 宁固。 ” 用人者当从中汲取管理智 慧, 不应去追寻制度上的巨细无漏, 只须遵循人性规律, 做到简 单适用就足矣。 但 “人性” 及 “人性规律” 是一个复杂、 永恒的历史和现实课 题, 并不容易把握。 孔子说: “事君尽礼, 人以为谄也。 ” 君子的礼 数被当成了小人的谄媚, 这样的误解连孔子也不能幸免, 可知把 握人性、 引导民意之难。 因人有不同, 见识有深有浅, 整体而言, 民众之多数者易从 众, 易被引导, 易被误导甚至被蛊惑, 直至产生社会破坏力, 这是 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大众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传播心 理学” 等当代学科对此有所研析, 在此不作深究。 但如何站在人 性的角度, 理解和引导多数人, 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调动人的主 观能动性, 使用人工作得到绝大多数人 (也包括被选用者本人) 的心理认同, 做到用人效用的最大化, 这应是用人者深刻思索的 问题。 五、 用人管理中的 “礼” 与 “下” 追求用人效用的最大化, 需做到 “礼” 与 “下” 。 美国心理学 家马斯洛提出 “人类需求五层次” 理论, 即人首先要满足生理需 求, 其次要满足安全需求, 再次要满足情感和归属需求, 进而满 足尊重需求, 最后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高明的用人者除了把合适 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之外, 必定还会注重人情感、 精神方面的 满足。 孔子说: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 之以礼, 有耻且格。 ”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礼, 则民 易使也。 ” 这是 “礼” 。 老子说: “善用人者为之下。 ” 曾子说: “以能问於不能, 以多 问於寡, 有若无, 实若虚, 犯而不校。 ” 历史上的周公吐哺, 曹操 跣足, 刘备三顾茅庐, 这都是 “下” 。 故以礼待人, 做好沟通, 不只是修养问题; 关心下属, 礼贤 下士, 亦不只是风格问题。 这些还是以尊重人的价值、 满足人的 精神需求为内核, 以广纳贤才、 人尽其才、 集思广益为目标的现 实需要。 六、 用人管理中的 “信” 与 “励” 追求用人效用的最大化,还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 观能动性, 使人人都能自我约束、 自我激励, 这就需要用人者 “信而励” 。 老子说: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得善。 信者吾信 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得信。 ” 得善得信者, 始可以得人。 孔子说: “不逆诈, 不亿不信。 抑亦先觉者, 是贤乎? ” 不预先怀疑别人伪 诈, 不臆度别人的诚信问题, 但能察微知著, 预先防范, 这才是贤 德之人。 “子绝四: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 凭空臆测、 定非不 可、 拘泥固执、 唯我独是, 此 “四弊” 用人者当以绝。 用人不疑, 疑 人不用。 这才是 “信” 。 进而还须 “励” 。 首先, 多赋予被选用者挑战性的工作, 激 励其探索和求知精神, 以发挥其潜能。 老子说: “知不知, 上; 不 知不知, 病。 ” 孔子说: “不曰如之何、 如之何者, 吾未如之何也已 矣。 ” 要让其知道自己不足, 并进而求知, 不然, 圣人也无法调教。 其次, 关心选用对象的个人发展, 适时开展岗位交流, 艺术处理 调职问题, 能者上, 平者调, 庸者下, 避免出现岗能不符。 第三, 平 衡爱与恶、 放权与控制的关系。 孔子说: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 死。 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 对一个人再看重喜爱, 也要有 所约束和控制; 对一个人再讨厌不屑, 也要给其施展作为的公正 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 “不病” 、 “不惑” , 才是用人的高境界。 七、 用人者的 “择处仁” “仁” 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要义,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为人处 世至于至善的凝练概括。 用人部门、 用人者的自我要求须是仁, 做择人用人等重大决策的标准和依据也应当是仁。 孔子说: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焉得知? ” 心中有仁方能尽 善尽美, 做决策时没有仁的概念怎能算得上明智? 孔子说: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 要有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 的意识和行动, 自己不想要的, 不能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不去琢 磨比别人强, 比别人好, 始终存有一种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 进 而努力达到人立人达的人生境界。 论语 中记载: 公叔文子举荐一个叫 “” 的下臣为公卿, 位置与自己等齐, 并同见于国君。 孔子认为公叔文子其名为 “文” , 其实不虚, 很了不起, 几近乎仁。 用人者也当有公叔文子的眼界和 胸襟。 八、 参悟事物发展规律以用人 人有其本性, 事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未掌握规律而妄加判 断、 横加干预, 用老子的话说就叫 “不知常, 妄作凶” , 终会碰壁 吃苦头。 对立统一, 中庸之道, 道法自然, 三法看似玄虚, 然皆适以 “用人 ” 。 老子说: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 从中可以参透信任爱 护与辜负妄为的辩证关系。 老子说: “重为轻根, 静为燥君” 、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为 天下正” 。 孔子说: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 事不成。 ” 此二言可以看作施政用人 “当以重持静处、 切忌急功近 利” 的经验感悟。 老子说: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 ” 可有取立荣功之愿, 须无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53 Studies Institute 管理研究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53 必得宝座之执。 冷静超脱是为上。 孔子说: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 “以约失 之者鲜矣。 ” 繁以为简肆以为约, 归真返璞可保长久。 用人以约可 得仁。 老子说: “其出弥远, 其知弥少。 ” 事情做得越深入, 回旋余 地就越小, 用人管理也不要钻牛角尖。 老子说: “孰能浊以止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是以 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 谁能在混乱中镇定, 悄然澄清局 势; 谁能在僵化中灵动, 逐步转现生机。 所以处事无须盲动, 教化 可以不言。 面对复杂的形势人事变化, 此亦可为应对之道。 九、 跳出 “用人 ” 看用人 虽说选人用人是施政和治业的重要手段, 是组织和管理的 主要内容, 但 “用人” 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用人问题。 用人所作的工 作全都围绕 “人” 来展开, 其涉及的广度、 影响的深度, 绝非其他 事情所能比。 因此必须摆脱 “用人” 的狭隘观念, 以哲学思辨的态 度思考用人问题。 老子说: “太上, 下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 次, 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 这里, 老子阐述了用人管理的 几个境界层次: 最智慧的领导者, 下面的人只是知道他的存在; 次一等的, 下级对他亲密赞誉有加; 再次一等的, 下级对他敬畏害 怕; 最差的, 难免受到轻慢侮辱。 领导者威信不足, 未必是世风日 下、 人心不古, 很可能是自己确无可亲可畏之处。 司马迁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故善者因之, 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 其次整齐之, 最下者与之争。 ” 最高明者处事, 顺 应形势、 遵循规律; 次者, 把握人心, 以利导之; 再次者, 教育 教化, 宣传开导; 再次者, 法规约束, 刑罚加之; 最下者, 与之争 利, 势成水火。 两句话对照看, 老子之言是为果, 司马迁之言恰为因。 故用人管理的最高艺术, 是全然把握社会心理和人性特点, 不横加干预而违反事物发展规律, 真正做到因势利导, 垂拱而 治, 就像老子所说的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 “天之 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参考文献 1史记孔子世家 2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 王之叔父, 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 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 慎无以国骄人。 ” 3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时操方解衣歇息, 闻说许攸私奔到寨, 大喜, 不及穿履, 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 抚掌欢笑, 携手共入, 操先拜于地。 4论语宪问 :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譔, 与文子同升诸公。 子闻之曰: “可以为文矣! ” 5史记 货殖列传 摘要:本文通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关系变量, 分析人力资源 管理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组织公民行为与组织效能的关系, 进而推导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并提出了改善人力资 源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效能 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城市交通与城市绿色出行推广策略考核试卷
- 炼铁工艺过程中废渣利用与资源化开发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运载火箭燃料储存与运输安全试题考核试卷
- 桥梁维护工程考核试卷
- 蛋品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超市应急供应链体系建设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规划与布局考核试卷
- 四年级下册《环保与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 创业者的商业技能学习计划
- 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解析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中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历年考试题(详细参考解析)
- 牛羊肉采购合同范本
- DLT 5434-2021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培训
- 《现代库存管理:模型、算法与Python实现》 课件全套 杨超林 第1-17章 现代库存管理概述-某家电企业H的制造网络库存优化实战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
- (正式版)HGT 6276-2024 双酚F型环氧树脂
- 补习班辅导班学员合同协议书范本
- 操作系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离婚案件中夫妻房产分割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