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弱点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社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弱点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社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弱点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nvestigation 调查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21 摘要:随着公共利益事业在社会上持续发展和志愿者文化普遍 传播, 中国有更多人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 怀着想要帮助他人及解决问 题的心态, 深入了解社会的实际问题以及被掩盖在繁华表面下的不和 谐。 然而在当今社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志愿 者” 这个词语背后的含义开始悄然出现偏差, 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 “志 愿者” 应该拥有的责任, 却成为 了 志愿者的一员。 有些所谓的 “志愿者” 为了满足自己对丰富个人经历的追求, 只是象征性的报名活动, 而没 有真正的参与到志愿服务里去。 而现在中国更多的志愿者, 怀着想要奉 献的本意, 却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用错误的方法去帮助别人。 该文以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为例, 深入探讨中国现代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方式 及存在的问题。 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及方式因人而异, 但有些却不会取 得一个好的结果。 该文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去分析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 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改进方法, 希望能够让更多的 志愿者从中受益。 关键词:志愿者 服务方式 儿童村 一、 志愿者服务动机 志愿者, 即在不求利益回报的情况下, 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及资源为 社会无偿服务的人。 自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进入中国, 为我国偏远 地区带来环境、 卫生、 语言等相关服务, 志愿者服务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从 1993年开始, 志愿者服务开始在我国兴起, 有关志愿者服务的学术论文逐 年增加。 从2003年开始, 有关志愿者服务研究的论文数量大幅度增长。 与 此同时, 研究论文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宽泛, 研究重点变得丰富。 一方面激增 的文章证明了社会对志愿者服务关注度的增加, 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却也指 出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即志愿者服务虽涉及到非常宽广的领域, 但对这 一服务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 且缺乏基础理论。 关于更深刻全面的志愿 服务的研究迫在眉睫。 现在, 很多的研究方向开始聚焦在一点: 什么是志愿者的服务动机? 从一些现存的学术资料来看, 志愿服务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动机: 第一, 志愿 者出于对公民责任感与义务的共鸣, 去投入到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 长远 的社会服务中去。 这些服务通常不会是形式主义, 而是具有自己本身的价 值与能看得到的效应。 第二, 志愿者抱着提高、 发展自己的想法, 在完成社 会服务的同时, 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并从各方面完善自己。 第三, 志愿者怀 着分享快乐的心情去奉献自己, 在服务社会、 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让 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第四, 志愿者出于某种功利性的原因, 而选择去 完成一些志愿服务以达到想要的结果或目的。 带有功利性动机的志愿者通 中国社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弱点研究 王刚义 大连理工大学管经学部 马雨歌 大连第24中学高三十三班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化救助机制研究 (11yJA840020) 。 服务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 一方面, 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 务的资金投入, 建立起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体系; 一方面, 以农村文化 产业发展为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例如, 景德镇婺源的古镇与茶文化开 发、 南昌瓷板画开发等。 2.培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文化扶贫和公共文化均等化 建设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 把人才队伍建设好, 农村公共文化及其均等化发展才能顺利开展。 一方面 政府要注重提高基层干部, 尤其是村干部的文化服务意识, 让广大村干部 了解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性、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等; 另一方面 文化服务主管部门要注重培养和选拔高层次人才。 提高农村高层次文化服 务工作人才的待遇; 挖掘农村各种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民间艺人等人才; 培养新型农民加入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来。 此外,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 农村教育是农村公 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农村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必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 育。 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政策。 二是要加强政府对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待 遇,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最后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懂知识、 有技术的 新型农民。 最后, 广泛开展农村娱乐活动, 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是进一 步加强农村文化 “三项活动建设” 。 目前江西省开展的农村公共文化 “三项 活动” 有效带动了全身文化建设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扶贫事业的发展, 每 年汇集群众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 二是要结合农村具体文化资源开展文化 活动, 江西省要以农村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 例 如, 婺源品茶活动、 景德镇瓷都大会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 动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3.深化文化扶贫机制体制改革 江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机制和 体制之上,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通 过政府向文化事业单位下放权力; 规范政府管理行为; 转变政府管理部门 职能等方式优化文化扶贫机制体制, 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创造 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是要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 通过明确文化事业 单位职责, 实行政事分开; 各级财政建立专项文化扶贫建设资金等手段推 动文化事业单位专业化改革的发展。 三是要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事制 度改革。 一方面加强文化系统干部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努力 培养文化管理人才; 建立起人事流动的服务机制。 如合同制、 聘任制、 以及 招聘制等。 综上所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目前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存 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以政府为主导, 以文化扶贫为主 要手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是推动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衡 发展的根本途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均等化建设过程中 政府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 我们认为只有政府充分认识到自身发挥 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江西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 才能在政府主导下, 以文化扶贫的方式得到高效、 快速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辛秋水 . 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 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 学版, 2010(3) 2 龚晓宽 . 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D.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2006 3 胡吉红 . 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 D. 广西师范大 学硕士论文, 2001 万方数据 Investigation 调查研究 P.222 常不会持续去做志愿服务。 第五, 志愿者是被动的被要求去做志愿者活动 的, 而不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某种动力去做志愿服务。 同带有功利性的志愿 者一样, 被动的志愿者也很难将志愿者服务持续下去, 从而达到提升自我 或达到精神上满足的层面。 除了以上的几个服务动机之外, 有些志愿者也 常常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做志愿服务, 而有些甚至只是为了享受 别人赞赏的目光或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 怀有这种动机的志愿者并不 能真正被称为一个 “志愿者” , 且带有这种目的志愿者通常只会尝试性的 去做一到两次社会服务, 之后就不会再去做了。 带有功利性和被动的志愿 者, 以及只是单纯想要满足好奇心及享受赞赏的志愿者是本文重点讨论的 对象。 以儿童村的大环境为背景, 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 这些志愿者都表 现出了不同的行为及状态, 即中国志愿者服务模式中的 “弱点” 。 二、 儿童村环境下的志愿者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人道主义救助基地, 服刑人员的亲情帮教基地,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就业培训和救助科研 基地, 以及大连市民的爱心培训基地。 村里集中代养及分散助养的孩子90 多名, 现在有26名孩子常年居住在村里。 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的爱心基 地, 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涌入儿童村。 他们有的是来自国内外 学校的学生, 有的是企业的团队, 有的是自发前来的爱心人士。 他们带着捐 给儿童村孩子们的大米、 豆油、 调料、 衣服和书本, 驱车几个小时来到儿童 村, 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 作为全国仅有的几所民办儿童村之一, 大连儿童村经过了几年的风雨 飘摇, 撑过了外界无数的质疑与恶意, 坚持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 无条件的救助。 现任村长王刚义曾说过: “今天多建一个儿童村, 明天国家 少建一座监狱。 ” 有着传奇英雄故事的王刚义和有着特殊经历的孩子们让 儿童村成为了公众聚焦的一个热点。 孩子们的每个周六周日都被源源不断 的爱心团队填满, 寒暑假的时候更是有大批的爱心人士涌入儿童村, 只为 了送上一些必需品, 或只是匆匆来一次坐一会儿, 跟孩子们说说话。 不可 否认,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心怀善意, 想要帮助儿童村的孩子们。 然而, 并 不是每个志愿者都是带着相同的目的来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动机, 因此在 为儿童村服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在如今的社会,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 (尤以青少年志愿者居多) 开始功 利地去做公益活动, 或被动的去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在大连儿童村, 这样 的志愿者占了不小的一部分。 一些大学生看中了儿童村的特殊性与影响 力, 常常把儿童村当作他们义工活动的主要根据地。 他们来到儿童村, 带着 精心准备的游戏与电影, 与孩子们享受一天或半天的快乐时光, 又心满意 足的带着盖有儿童村公章的义工单回学校交差。 还有的一些在校学生, 来 儿童村做志愿者的唯一目的是 “让我的个人履历变得更加丰富, 这样就容 易找到好工作” 。 由于儿童村并不像其他的孤儿院、 养老院等地方一样早已 被大众熟知, 而是带着其救助的 “特殊孤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在 近几年开始蓬勃发展, 在儿童村的志愿者经历通常会成为学生履历上引人 注目的一点。 当志愿者的目的从 “帮助别人, 服务社会” 变成帮助自己的时 候,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会有所不同。 这样的志愿者在做志愿服务的 时候, 从来不会站在一个相同的高度去与他们的服务对象交流, 他们所做 的服务也大多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大连儿童村, 经 常有志愿者在孩子们安安静静写作业、 做家务或一起玩耍的时候突然把孩 子们聚到一起, 带着孩子们玩他早已准备好的游戏。 或者, 有的学生志愿 者团队在孩子们本该休息、 放松的暑假来到儿童村, 自作主张地为孩子们 制定好了一天的学习计划, 并由他们从旁指导。 甚至曾有一个大学生团队 来到儿童村, 与孩子们一起吃住一个星期。 当孩子们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 起来跑步的时候, 他们却还在蒙头大睡。 等孩子们跑完步回来做好早餐, 他们才开始起床吃饭。 而当白天的时候, 他们有着满满的计划, 带着孩子 们玩游戏、 看电影、 在规定的时间里由他们辅导学习。 孩子们原本的计划 被完全打乱, 预备做的家务活也没有时间去做。 最后的结果, 只是这些大 学生们自己得到了内心的充实感与满足感。 这样的志愿者通常很难坚持去 做志愿活动, 当他们的目的被达成后, 他们很少还会再来儿童村。 然而, 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们无疑是一种伤害。 原本有条不紊的生活 节奏被打乱, 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作业没写完就被叫出去 做游戏, 类似的志愿者行为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厌烦与疲倦。 且由于志愿者 们经常命令式地讲话, 他们很难感觉到被真正平等的对待。 这样的志愿活 动, 很容易为孩子们的生活、 品格及观念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 另一种在中国现代社会上常见的志愿者是被动型的志愿者。 他们不是 因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而来, 也不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而来, 却通常是抱有 一种好奇的心态前来。 他们有些是跟着同学们一起前来, 有些是被父母带 着前来, 但无论如何, 他们一开始都不是积极主动的想要参与进志愿活动 的。 以儿童村为例, 这样的志愿者通常会向两个方向发展。 好的方向是, 志 愿者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儿童村的故事, 逐步被这里吸引, 激发出自己想 要为这里做点什么事情的强烈动机, 从而带来一个有利的结果。 而坏的方 向是, 他们自始至终只是为了向同学或家长交差才来的。 而由于他们是被 动前来的, 他们不会主动的组织及参与进一些活动中去, 而是更像一个旁 观者, 以审视的态度去打量儿童村。 殊不知, 这样的态度及审判的眼光有 可能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 他们中的大多数吃过许多年的苦, 遭受过无数 旁人恶意的眼光, 对他人的态度有着出乎寻常的敏感。 一个被动型的志愿 者, 如果最终不能参与进他所参加志愿服务的氛围中去, 则会显得非常突 兀, 且有很大可能伤害到他的服务对象。 三、 关于志愿者动机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志愿者对志愿精神的认知 很多年轻的学生志愿者常常为了丰富自己的个人履历或加学分, 像完 成任务一样去做志愿者活动。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志愿者服务 及其精神内涵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认知。 志愿者精神是志愿者文化中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社会中, 志愿者精神意味着无偿的付出与帮助。 志愿 者精神的关键词为 “奉献” 和 “无私” 。 通过网络、 媒体、 书籍、 海报等方式 帮助志愿者, 尤其是年轻志愿者理解真正的志愿者精神有助于帮助他们真 正的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 2.发展志愿文化交流 许多志愿者只是简单的跟随潮流去做志愿活动, 有时只是单纯为了参 与到班级集体活动中去, 而对自己即将要做的志愿服务完全不了解。 那么 在这之前, 活动的负责人或组织者应把所有志愿者召集到一起, 讲述活动 的主要内容, 服务对象的背景及经历, 以及增加被动型志愿者们的兴趣。 同时, 活动组织者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或请几位之前服务过相同对 象的志愿者来, 为志愿者们讲述他们自己在做这个志愿服务时的感受, 这 样可以让志愿者更加有兴趣及感到自己的责任。 3.强化自身能力 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 志愿者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或培 养自己的品格。 在这个过程中, 志愿者不会被动的去做这些服务, 而是积极 的做不同的尝试。 提高自身能力是大部分志愿者都会存有的动机, 但它与 功利性的动机完全不同。 尝试去在服务他人中也提高自己可以帮助志愿者 更加把焦点放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 从而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质量, 又 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 未来的方向与展望 志愿者文化的普及, 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 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 谐发展, 对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作用。 志愿者精神, 以 “奉献” 为核心, 加快了我国和谐进步的步伐, 为人们带来了道德理念、 价 值观及目标的规范与追求。 本文对于中国志愿者服务模式弱点研究的结论 即中国部分志愿者在动机不同的情况下, 会应用不同的服务模式, 同时暴 露出不同的弱点。 本文以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 为案例, 在研究利益型和 被动型的志愿者的同时, 也相对应地分析了这两类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从 万方数据 Investigation 调查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23 摘要:幸福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 主 观幸福感是个体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生活好坏程度的评估, 包括 3个成分: 对生活的满意度、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本课题组是对全院 数名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目的是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普遍关注, 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 20 世纪60 年代积极心理学兴起以来, 主观幸福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 们的关注。 目前, 国内主要从单一角度来展开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 研究。 为此, 本研究将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因素结合起来,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来具体探讨人际关 系对主观幸福感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从而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态, 指导大学生提高乐观水平, 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实证支持和 理论依据。 一、 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本调研小组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学生进行随机 抽样调查。 调研对象为该学院学生中随机抽取的500名学生, 小组成员采 用分级问卷调查进行分发问卷, 共发放50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有416份, 有效回收率为83.2%。 其中男生占45%, 女生占55%, 2.问卷设计 本课题组根据查找相关文献并经过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讨论对调 查问卷进行设计, 针对多方人士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首先根据本学校的人员、 专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类, 对所想问题进行 初步筛选、 补充和归纳整理。 结合相关研究, 拟定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 的分析和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调查问卷共设置了14个题目, 分为个人基本 情况 (如性别、 专业、 性格等) 和个人的一些主观感受两大部分, 最还还拓 展了一些对外界环境的感受 (如就业情况、 交通情况、 生活环境等) 。 形成 了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研究” 学生调查问卷。 二、 调研内容 1.人际关系相关研究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 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 虑。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中较特殊的一种。 宿舍是大学 生在校的第二个家,除去上课和睡觉时间,大学生每天有56个小时是在宿 舍里度过的。 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 学习、 思想、 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的 重要场所,一方面是大学生友谊形成的良好源地,另一方面由于地域、 个性、 习惯、 爱好、 价值观等的差异,它也是大学生相处中矛盾的主要源地。 宿舍 关系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大学生的身 心健康水平。 2.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调查。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题让被试写出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通过对回答的文本分析, 得出十个因素。 (1) 主观因 素: 自身性格、 个人能力、 价值观、 抗挫能力等, 占21.5%。 (2) 人际关系: 占 20.8%。 (3) 学业压力: 占14.8%。 (4) 亲密关系: 家庭和睦、 恋爱状况等, 占8.2%。 (5) 经济因素: 占7.7%。 (6) 健康因素: 占7.1%。 (7) 社会因素: 社会风气、 社会公共设施、 社会价值观等, 占7.1%。 (8) 就业压力: 占6.9%。 (9) 学校教育: 占3.9%。 (10) 学校硬件: 宿舍环境等, 占1.9%。 由此可见,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 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之中, 需要各种类型的社会关系的支撑与 帮助。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低人际关系 困扰的大学生能产生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2.有较好的宿舍制度建设会促进人际关系, 进而增加人的主观 幸福感 我们所说的宿舍制度是在刚一开学就有平摊宿舍费用的好习惯, 日常 宿舍卫生轮流做, 休息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等。 根据问卷可以看出, 有良好 宿舍制度建设的人们比没有宿舍制度的学生更加幸福, 良好的宿舍制度不 会困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可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会影响着主观幸福 感的产生。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 任何管理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