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 D未利用土地2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A土壤侵蚀 B土壤污染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解析:1.B2.D第1题,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第2题,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34题。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 B水土流失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解析:3.C4.A第3题,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与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系统有关。第4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地形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6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 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 D种树、种草解析:5.B6.C第5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第6题,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78题。土地覆被类型沙地草地盐碱地耕地沼泽地建设用地面积/万 hm2468.758.832.116.610.71.47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植树造林C保护沼泽地 D退耕还草8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内蒙古高原西部 D黄土高原中部解析:7.D8.C第7题,读表可知,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读图可知,草地下降最快,耕地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要选择,选D。第8题,该地区以沙地为主,其次是草地,植被稀少,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选C。“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9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10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退牧还耕积极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严禁过度放牧防治水土流失A BC D解析:9.A10.B第9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第10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沙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错,由此可知B选项正确。一、选择题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是()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 B趋向机械化C更趋市场性 D趋于自给自足3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河川淤泥未变 B物种数量增大C蒸发量减小 D洪水流量增大解析:1.C2.C3.B第1题,与甲地相比,丙地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且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地与乙地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丁地不在黄土高原上。第2题,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后,林草种植面积增大,可以面向市场,发展经济作物。第3题,林草面积增大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洪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改善,物种数量会增大;林草护坡,可减轻水土流失,河川淤泥也相应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5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解析:4.B5.A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民勤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的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三面包围之中,东南距黄河约200 km,年均降水量110 mm,年均蒸发量2 646 mm。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示意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读图回答68题。6“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 km B2040 kmC4060 km D6080 km7“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 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D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8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C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D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解析:6.A7.D8.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在绿洲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中距县城020 km的距离,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说明过度开采地下水,是“生态裂谷”的位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故A错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故B错误;由于“生态裂谷”地下水位低,不会流向荒漠区,故C错误;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沙丘,故D正确。第8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会增加对水资源的消耗;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荒漠化和盐碱化。二、综合题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呈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第(1)题,地表环境可从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从材料中的“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入手分析砂砖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热量,从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等方面分析其固沙作用。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