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新高考)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新高考)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新高考)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新高考)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1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知识梳理1古代辉煌的历程我国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及作用时代主要成就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试判断: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提示F。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原因:古代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试判断: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提示F。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重点突破1正确理解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传承了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的发展并非始终辉煌,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过程。(4)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2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区别与联系汉字史书典籍区别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联系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典例运用典例1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下图描述了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中汉字“马”的演变过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A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排除;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C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方面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典例2竹书纪年是现今所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因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其文,冠以“竹书”二字,才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BCD答案A解析史书典籍记载历史发展,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符合题意;史书典籍的编撰,说明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历史经验,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时代性,排除;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错误。故选A。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的原因(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领导指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继承发扬: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试判断: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示F。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重点突破正确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借鉴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4)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典例运用典例3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以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该观点认为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原因是()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B日渐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衰微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但材料只强调了封建统治的弊端,故选B,不选A;C、D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具体体现。典例4乌镇变了:这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免费WiFi成为标配,旅游也迈向了多元化、特色化、国际化,乌镇成了中国互联网特色小镇。乌镇也没变:这里依然是那个古朴典雅的千年古镇,依然在用她千年文化底蕴彰显着海纳百川的格局与气度。这说明,振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使其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相适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使其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BCD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乌镇既保持了民族特色,又与现代网络科技相统一,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问题,排除;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题意不符。故选D。议题: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材料一下图是汉字“羊”的演变历程(1)汉字“羊”的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征?你是如何看待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2)上网查阅资料:列举几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材料二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3)结合材料二,说明茶经对传承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答案(1)汉字“羊”的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示例:(3)茶经对继承和研究茶文化具有重大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感悟汉字的演变历程,思考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汉字的演变历程和茶经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3)公共参与: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汉字演变的资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动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一、判断题1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T。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答案F。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3春秋史记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答案F。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4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T。二、选择题5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下列对这几个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天命神权等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影响深刻B两汉时期,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进步C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C解析殷周时期,天命神权等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影响深刻,A错误;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错误;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表述错误。6压岁钱的习俗追溯起来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压祟钱”,到后来的“压惊钱”,再到现在的“压岁钱”,虽然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它所包含的美好祝福是亘古不变的。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ABCD答案A解析“压岁钱的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包含的美好祝福是亘古不变的”,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正确;“压岁钱的习俗追溯起来有上千年的历史”,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7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其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地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标识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ABCD答案D解析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的说法太绝对,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故不符合题意;奥运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地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这说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故正确。故选D。8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中华书局自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重视整理文化典籍,是基于它()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有利于挖掘和保护当代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BCD答案B解析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符合题意;文化典籍是文化产品,不是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观点错误;文化典籍的整理和挖掘与保护当代文化无关,不符合题意。9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敬老、赏菊、吃重阳糕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重阳节这个最具秋韵的节日里,登高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便外出的,则在家吃重阳糕。无论登高还是吃糕,都要搏个步步高的好彩头。这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创造美好生活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稳定性ABCD答案C解析“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敬老、赏菊、吃重阳糕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这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离不开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稳定性,故正确;“无论登高还是吃糕,都要搏个步步高的好彩头”,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创造美好生活,故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答案选C。10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近年来,我国各地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能够丰富中华文化的史料资源ABCD答案C解析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由材料“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可以判断,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11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