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涸辙(g)淅沥(x)揠苗助长(y)B婆娑(sh) 流连(lin) 急不暇择(xi)C珍重(zhn) 猗郁(q) 毫不犹豫(y)D蕈(xn)菌 囚系(x) 永不屈服(yng)解析:A项,“涸”应读h;B项,“娑”应读su;C项,“猗”应读y。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葱笼淅沥攀缘姹紫嫣红B脉络 纤细 繁茂 归然不动C公寓 喜悦 常春藤 诚心诚意D猗郁 琼浆玉液 简漏 直截了当解析:A项,葱笼葱茏;B项,归然不动岿然不动;D项,简漏简陋。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一言九鼎。蚌病成珠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条定理,它是中国无数诗人创作过程的写照,如杜甫、苏轼等等,无一例外。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这次作战,我方准备充分,武器精良,而且还在战前仔细研究了对方的形势,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一定能够铩羽而归。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成龙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喜剧的内涵,一想到他在影片中的表情、动作,我就禁不住哑然失笑。ABCD解析: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不是形容诚信的。蚌病成珠:比喻不得志而写出好的文章来。符合语境。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符合语境。铩羽而归:比喻失败或者不得志而归。意思反了,错误。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哑然失笑:禁不住笑出声来。与前文“禁不住”重复。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唯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为自己撑起一片辽阔的蓝天。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对此受益终生。B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人潮中脱颖而出。C11月4日,一老人在街边摔倒。我校某化学老师在人群中通过自己的热心救助,老人被妥善安置,并最终被救护车接走入院。D一次,德国图片报记者经过这条街,那些窗户外的鲜花让他惊叹。得知其背后的故事,记者拍摄了很多照片并报道了此事。很快,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效仿。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将“对此”改为“因此”。C项,中途易辙;D项,“效仿”与“风景线”搭配不当。答案:B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组是(3分)()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节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都有美丽的光景,使人流连北面与四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A BC D解析:首先确定这是一个描写性的段落,有其描写顺序。开头点出季节,然后引出观景之事,接着按照从下而上、由近而远的描写顺序再现所看到的景物,最后是总结。答案:C二、阅读能力训练(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感。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让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C近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解析:A项,“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错,原文说的是“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B项,“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D项,“我国一直重视”和“得到了持续地发展”错,原文有“这些年来”,文章结尾强调能否持续要继续观察讨论。答案:C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解析:“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说“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答案:B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解析:曲解原文,指代内容和逻辑关系都错,原文说的是“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20分)桥唐弢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桥?”他用右手的食指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斜着头睨住我,“你见过几座桥?”几座桥?这句话在我肚里起了疙瘩,谁曾一座一座的计数他所见的桥!只是我的确走过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我的朋友大声地笑出来。“你这个空想家,”他笑停了说,“你不曾见过大江行军时的浮桥,也没有试过悬崖峭壁间的绳桥,你就甭再谈这个!”我没有回答他,因为我想到桥。首先我想到一座古来有名的桥,说是有名却又实在无名,许多人提起它,你的心眼中或者也有它,可是它没有专称。这是座小木桥,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让过客凭此远眺,水从脚下流去,路从山背爬过来,到此成个交叉,后者终于给拦住了,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横溪,接上对面的绿草岸;路,又远远地奔向天涯。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你说这几家茅屋里也许有个高士,避乱世来此隐居,我不懂你为什么竟有这种思想。烽火连天,或者是这个原因使年轻人早熟,且有点衰老了,因此厌听杀伐,离世唯恐不远。可是你的确迟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这座岗上有位高士,耕田读书,闲来抱膝长吟,英雄避地,也无非珍重出处。这一年冬天有人三顾茅庐,感恩知己,一夕倾谈遂相许以驱驰了。令人感动的是二次不遇,有一回就下着大雪。我要你注意你脚下的桥,小木桥,那一天背负了沉重的白色。突然间它在惆怅的心底发亮,当来客听见彼岸蹄声得得,驴背人轻裘暖帽,跟随的小奚奴捧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到桥上止住脚步。试听这徐徐扬起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来客便滚鞍下马,三二步跑近桥边,向驴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可是他扑个空,因为驴背上是黄承彦。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绍黄承彦,一个和蔼,谦冲,洁身自好的老人。这回他立在桥上,目送三个人骑马远去,然后又低下头看溪流,溪流冻了,几个农家小孩试着从冰上跑过岸去。黄承彦寂寞地凝望着,舌底压住了一句话:“没有水便没有桥。”雪落在桥上。“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将恢复旧观。”于是他又去望脚下的桥。一枝横水,桥畔的梅花开了又落了。“这三个人走得真快!”黄承彦抬起头已望不见他们的背影。也许这句话说得早了一点。十六年后适间的来客兵败白帝,黄承彦再度在鱼腹浦出现,日将西沉,沙滩上升起一阵阵杀气,江流汹涌,仿佛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记起当年小桥边的景色,不禁深深叹息:“这三个人走得真快!”他已经听到连营火烧的消息,其时正有十余骑追兵向沙滩奔去。从高处瞭望,一团黑气将追兵裹住,人马在昏暗中冲突,带兵的书生已吓得面无人色。“分明是走入死门了,”黄承彦想,一转眼他动了恻隐之心,“可怜的胜利者,让老夫带你从生门出去吧。”“回头吧,将军!”他从小桥上指点沙滩。有什么呢?乱石数堆而已。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讪笑,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无论从风景或者实际的人事上着眼,我要说明的是一座桥的意义。路有尽头,世上的际遇也有尽头,我无法告诉你行路人的焦渴,当他彷徨于无地的时候。痛哭穷途,我乃十分动心于阮籍的故事,因此一出门就突然止步了。我说唤渡者的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桥。你猜得对。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战争的悲惨和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地沦入水底。桥,代表了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唉唉,也许我真的被一句什么话醉倒了,那么,就请你放声笑吧!(选自落帆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10月版)【注】黄承彦:诸葛亮的岳丈。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适间的来客:刘备。带兵的书生:陆逊。陆逊火烧连营击败刘备,追赶刘备时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守阵之人正是黄承彦。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文章开篇交代“我”与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既呼应了标题,点出了全文叙述说理的对象,同时又领起下文对“桥”的联想,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B第八段末句的描写非常精彩,余晖、归鸦、山岗、飘绿的杨柳、三三两两的人家,营构了一幅清新自然、闲适淡雅的优美画面,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C文中两次写到“这三个人走得真快”,这句话既写出了黄承彦对刘、关、张三人友谊深厚、事业辉煌的羡慕,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D作者由一座座普通的桥联想到一座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小木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再引申出哲理;全文由具体到抽象,叙议结合,逐层深入,脉络清晰。解析: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查结构,C项考查内容,D项考查手法,其中C项,“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理解错误,没有对“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答案:C10请谈谈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7分)答:_解析:分析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注意从表层答出内涵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从深层答出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是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从结构上“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答案:(1)内涵: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2)作用:“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11文中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答:_解析:注意从这两个故事和“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三顾茅庐的故事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意在表明他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对桥的渴望。答案:三顾茅庐的故事: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诸葛亮出山,刘备事业由此转折,走上了较为辉煌的时期。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诸葛亮的岳丈黄承彦在看到陆逊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动了恻隐之心,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让人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达对桥的渴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20分)一窗如画翁文秀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李渔闲情偶寄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槛,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第段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画面,形象地表现了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B第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解析:A项,“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为“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答案:A13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窗”惑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7分)答:_解析:这篇散文中,作者透过“一窗如画”为我们条理清晰地描绘出多幅生动的画面,作答时,要先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逐段加以概括。答案:透过记忆,描绘了老屋天窗外静谧温柔的夜景。透过如今的大窗,描绘了窗外轻远缥缈的山色云雾。透过闲情慧眼,领略悠然丰富的过眼风物。关注窗户本身,描绘造型别致意态万千的窗。透过古镇精雕细刻的窗户,咀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岁月。透过历史之窗,品味浓浓诗情画意、悠悠历史文化。14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了古代诗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8分)第一处:_第二处:_解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作答时要紧扣语境,从内容上看作者引用古诗文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第一处: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强语言表现力。此处分别引用王维、李白的诗句,表现窗外迷蒙变幻奇丽缥缈的云雾,与眼前临窗远眺山色裢茏的景象相映成趣,虚实结合,拓展了想象空间,丰富了画面的内容。第二处:引用李渔的话,画龙点睛,巧妙点题。指出只要“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三、语言运用(20分)15下列各项中,修辞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B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通感。D项不是,故选D。答案:D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_,_,_,_,_。_。你得能同情同理,能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也能更历史性地看待此间的世界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A BC D解析:段落的主要意义涉及现代人要通过读诗、体会感悟诗歌去谈论诗歌进而陶冶情怀。在确定句序时要注意内容的前后对应关系。对应后文的与诗人拥有同样的情感体验;对应后文的与诗人拥有相同的理念,谈用同理心看待历史、世界;对应后文“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故放在最后。答案:A17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用词语概括我国传统家教的特点。(7分)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中国古代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第一,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第二,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第三,传统家教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强调儿童的行为训练和科学方法。答:_解析:材料选取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三个特点,要求用关键词进行概括。第一个特点是传统家教以家规、家训、家风的形式呈现,以制度、仪式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可概括为“家教规范”。第二个特点文中有明确提示,为“以德为先”。第三个特点文中也有提示,可概括为“以身作则”。答案:家教规范以德为先以身作则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7分)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_,使人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这种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一种与其相应的抗体物质,_,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语段主要表述了注射少量的某种细菌和病毒的毒素能增强人体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从处前“人们可以利用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和处后“使人抵抗力”可知,处应填与“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类似的内容。处前提到“抗体物质”。处后说“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可知处应是讲抗体是怎样使人体获得免疫力战胜传染病的,根据前文“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的表述,可以推断处应填“抗体物质能够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从处前“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可知,处应是对结果的说明,即“人就不会得某种传染病了”。答案:把它少量地注射到正常人的体内抗体物质能够抑制或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人就不会得某种传染病了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如何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