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doc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doc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doc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doc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 (本试卷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一、明察秋毫(一、明察秋毫(1212 分)分) 1选择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2 分) A蔚然(wi) 山肴(yo) 土膏(go) 环滁(ch) B林霏(fi) 伛偻(l) 廿二日(nin) 浅鬣(li) C突兀(w) 呷浪(xi) 金樽(zn) 挂罥(jun) D风掣(ch) 大庇(b) 倩女(qin) 堕事(du) 2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 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 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 3下边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喝酒上。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没有丝线,也没有竹子。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 4在横线处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子:( ) ( ) ( ) ( ) (4 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 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 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A立场须坚定 B事业须旺盛 C方法须随和 D人格须挺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 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 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 等待着。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二、知识积累及运用(1414 分)分) 6文学常识填空(4 分)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号 ,又号 。 满井游记的作者是 , 代 家,与其兄、 其弟并称为“ ” 。 7默写。 (5 分) 采菊东篱下,_。 长风破浪会有时,_。 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忽如一夜春风来,_。 落红不是无情物,_。 8一位同学在仿写“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 , 。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时做了这样一个答案, “拥有青春,就舍弃了失败。 ”请你判断他的答 案是否正确,谈出理由。 (3 分) 9在横线上补写大师的话,表达出大师的观点,并与上下文自然衔接。(50 字以内) (2 分)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 蛋,一辈了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 在炊妇眼中,它不过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 1 元 钱罢了;在卖粽子的眼中,它扎成粽子后,可卖出 3 元钱;在制饼者 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 5 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 味精,卖 8 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酒,勾兑成后,卖 40 元钱。 不过米还是那斤来。 ”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 。 ”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444 分)分) (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01616题。题。 (1717分)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10本文作者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 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 (2 分) 1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蒙络摇缀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斗折蛇行 ( ) (4)悄怆幽邃( ) 12文中第 2 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 (3 分) 13.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 分) 14.文中两次写“乐” ,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3 分) 15. 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 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 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3 分) 我的职业创意: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16162020 题。题。 (1515 分)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16.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3 分)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把酒临风 17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18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3 分)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_,_”的心态。 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与 “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 “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 “退”指: _ _。 19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 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2 分) 20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 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 样的忧乐观呢?(3 分) ( (三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1212424 题。题。 (1212 分)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 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 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 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2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4 分) 则人之食于虎也( ) 于人不啻倍也 ( ) 虎利其爪牙 ( ) 故人之为虎食者(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23“然虎之食人不恒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24作者说虎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四、作文(四、作文(5050 分)分) 以“这节课,我真喜欢”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升入中学以来,作为学生的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正是这一 节节 45 分钟的课,构成你在学校主要的学习生活。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 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开启你的心灵之 窗,它为你播下理想的种子,它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你品尝成功的喜 悦,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课,并写出 真情实感。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不得抄袭。 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 一、1.D2C3C4D、A、C、B5C 二、6欧阳修 宋 醉翁 六一居士 袁宏道 明 文学 公安三袁 7.悠然 见南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千树万树梨花开 化作春泥更护花 8不正确,因为从所提供的句子分析,这位同学的答案形式和句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拥 有的对象和舍弃的应该是形容词,至少应该是一对反义词,而他的答案不符合这一要求。 如拥有踏实,就舍弃浮躁。9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 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三、二、 (一)10.柳宗元 永州八记 11.(1)连接 (2)约 (3)像蛇一样 (4)深 12.以鱼之多,鱼的空游写水清澈,却无一字涉及水。又将游鱼或动或静的状态通过日光、 影子写得极为传神,互相映衬,可说是各尽其妙。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4.全文的感 情基调是哀伤凄凉,文中两次写“乐”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矛盾,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 有关。作者当时被贬永州,他要寄情山水,以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 他听到清脆的水声,看到鱼儿的游态时,感到了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 这种欢快是暂时的,从而成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压抑心情的反衬,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 深度。15. 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 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 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二)16.离开国都;阳光;面对着; 17.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 而或喜或悲;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20.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 即可) 。 (三)21.被 只 以为利 吃 22.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 老虎用自己的 爪子和牙齿,而人用工具。 23.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24.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 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二) (本试卷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明察秋毫(一、明察秋毫(1111 分)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 分) 篁 ( )泉而茗者( ) 飞沙走砾 ( ) 布衾( ) 投箸 ( ) 曝沙之鸟 ( ) 2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 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 C.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 D.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3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唐朝 C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朝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 珍 明朝 4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都 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情态,鸟的羽毛、鱼的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 的气氛。 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 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人。 5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 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 (2 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 说道:“这还不容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 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 说:“学而不思则罔 ,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二、知识积累及运用(1818 分)分) 6名句积累(6 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_ 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 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欲渡黄河塞川,_ _。 行路难 东风不与周郎便,_。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_, 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 。 7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 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 (2 分) A1/100(百里挑一) B10002=100100100 (千方百计) C10000-0=10000 ( ) 8下面是同一作品的原稿和修改稿,请比较,逐句指出原句的不足或修改 后的效果。 (7 分) 原稿: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的无力地在空中 飞舞,无目的地落下地来。在墙脚已经砌好了一条白色的路,左 右两边各有这样的一条,好像给中间的泥泞的道路镶了两道宽边。 修改稿: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地在空中飞舞, 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 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444 分)分) (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9 91414题。题。 (1212分)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A)前者呼,后者应, (B)往来而 不绝着,滁游人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 (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D)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 “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 (2 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 乐。 D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11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B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 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 形 12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13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4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 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 _,_ _”的旷达胸襟。 (2 分)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152323 题。题。 (2222 分)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15在原文中找出下列两个字的同义词:(2 分) 居 是 16文中的进退分别指( ) (2 分) A “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 B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 C “忧其君”和“忧其民” 。 D “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 17文中加点的“尝” “为” “微” “归”四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2 分) A经常 做法 没有 归依 B曾经 两种心情 微小 回 家 C尝试 两种心情 细微 回归 D曾经 两种心情 没有 归 依 18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2 分) 19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点段,它采用( ) (2 分) A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见解和抱负。 B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居庙堂; 处江湖”情操和抱负。 C议论方式,揭示了文章主旨。 20对“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后天下之/乐/而/乐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后天下/之乐/而乐 21选下边译句正确的是( ) 、是( ):(4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B不因景物美就高兴,不因自己失意就悲伤。 C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或异二者之为 A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行为。 B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心情。 C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 分) A深化主题 B点明中心 C总结归纳全文内容。 23对这段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3 分) A表现了作者对古仁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高尚情操的赞赏。 B表现了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表现了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广阔胸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 负。 ( (三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4242727 题。题。 (1010 分)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曰:“否。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 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 于是(庞葱)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 (庞葱)果不得见。 注释:质:抵押,作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大梁:魏国国都。 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2 分) (1)王信之乎。 ( )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 25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这一番话,希望魏王不要听信谗言,不要相信别 人说他的坏话,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 分) 答: 26 “三人成虎”后来演变成成语,猜猜它的喻义是什么?(2 分) 答: 2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2)夫市之无虎明矣。 四、作文(四、作文(5050 分)分) 生活中,一句夸奖的话可以使我们倍受鼓舞,但也可以使我们沾沾自 喜,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一句批评的话常常使我们垂头丧气,甚至 失去进取之心,但也可以使我们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面 对夸奖或批评时的心态不同,感受就会不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