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检测夯基提能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检测夯基提能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检测夯基提能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检测夯基提能人民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中国的古代艺术(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关于甲骨文,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它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忆C它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解析:选C。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甲骨文是对当时的占卜记录,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卜辞,因此不能反映夏朝的情况,故B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文字,且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从数量和结构已经发展为严密的文字,具备汉字“六书”原则,故C项正确;据所学,魏晋以前书法为自发阶段,故D项错误。2(2019金华十校高二期末)初唐一著名书法家,尤擅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声名远播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A王羲之B欧阳询C张旭 D颜真卿解析:选B。材料强调“初唐一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故A项错误;欧阳询是初唐书法家,“尤擅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故B项正确;张旭擅长草书,而非正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开颜柳先河”,因此与颜真卿无关,故D项错误。3(2019德阳高二期末)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解析:选D。从“马”的字体演变角度分析,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注重形象化,但是后来逐渐走向简约,故A项错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字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其实用性不断增强,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而不是写意,故C项错误,D项正确。4(2019嘉兴高二期末)下图是书法名家怀素的作品。该书法作品的字体()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既清晰工整,又飞洒活泼C体现汉魏时代书法艺术的成就D能很好抒发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解析:选D。怀素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草书能很好地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5(2019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笔墨当随时代”。下列选项中,画面融合诗、书、画和印等元素,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的是()A彩陶画 B宫廷画C风俗画 D文人画解析:选D。彩陶画的内容以几何图像和带有写实性的人物、动物为主,而不是材料中的诗、书、画、印元素,故A项错误;材料中“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表明该画种绘画写意的风格,宫廷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故B项错误;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为主题而没有诗、书、画、印元素,故C项错误;文人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以写意为主,材料中“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体现文人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6(2019杭州高二期末)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书西湖马上:“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C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林逋对王维的评价高与文人画有关,而文人画始于唐代的王维,他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故选B。7(2019湖州高二期末)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解析:选D。瓦肆在宋朝时期已经出现,是综合性娱乐场所,元朝关汉卿编著的戏曲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完全可以在元朝时期的瓦肆中为人所欣赏,故选D项。8(2019聊城高二期末)“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这副对联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哪一特点?()A集中性 B教化性C程式化 D个性化解析:选B。从材料可知戏曲的内容涉及人情世故、展现伦理天性,品论世道兴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具有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的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种差异的原因。(3)根据图五、图六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简要说明其出现的原因。解析:(1)明确图一、图二分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张旭的草书以及颜真卿、张旭生活在唐代。(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马远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山水画,再结合两位作者生活的时代回答原因。(3)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小说,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答案:(1)图一:注重规范法度;图二:狂放不羁。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和繁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