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演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演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演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演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这思考的窑洞演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这思考的窑洞他们深挖着黄土,垒、砌,厚墩的穹顶。他们深挖着革命,奔、走,中国的前程。窑洞,自有其精神,以山形为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它们是黄土高原上深挖出的洞天神府。它们是我们于土地抒发的拳拳热爱。那一群革命人,他们给窑洞更添着一股精气神儿。而窑洞,同样给予他们最深的庇护,困境中它们为他们扛起风雨,抖落尘土,紧紧包裹,冬暖夏凉,深深呵护。黄土坚实,同样绵软。一张旧木床,一杯苦茶,一盏油灯,四壁黄土,窑洞熏黑。一群思想者,一段征程,一路峥嵘,四处集结,精神洞明。美字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赏美文晋祠梁衡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冷落,稀稀落落,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yn)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感悟延安精神王凤英盛夏时节,一走进延安,我们立即就感受到那方土地的厚重质朴。脚踏黄里泛白的土地,污浊之气刹那间被荡涤殆尽。我们徜徉在杨家岭、枣园,仰视沉稳矗立的宝塔山,凝视五大书记雕塑,抚摸根须深深扎入黄土、枝干挺直坚硬的枣树,参观每个窑洞里简单的设置,听着商铺里竞相播放的革命歌曲,我们一行顷刻拘束起来,放纵、浮躁随即被谨慎、严肃、毕恭毕敬所取代,仿佛稍有嬉笑就亵渎了那方水土的神圣。脚踏延安黄土地,我的思绪随着延河水静静地流淌。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只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瞩目的地方。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这里树起了不朽的旗帜延安精神。凝聚着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精神的延安精神,诠释它的每一个词汇都铿锵有力,振聋发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军选择延安是在长征中走投无路时的被动选择。进入延安的起初,革命到了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强党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谋求解放,先立稳脚跟,再发展壮大,先面对现实,再改变现实,既要争取支持,又要独立自主,一点点地积蓄力量,一步步地反败为胜。我们的党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写下了一部值得万世借鉴的史书。毛泽东旧居里的那盏油灯,让我睹物思人,想到了那位蓄着长发、目光深邃、大气如虹却又心细如丝、乐观沉默的大人物。周恩来旧居里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故居里沉静的纺车,领袖们劳动过的每一块菜地,里面记载的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都让泪水润湿双眼。延安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融洽的时期之一。干部与群众一道劳动,同甘共苦。领导干部经常到老百姓家中坐坐,普通百姓也常到首长办公室说说,恰似鱼水深情,可谓血肉相连。一九四三年的秋天,从重庆回来不久的周恩来和任弼时参加了纺纱竞赛。别看他们一个右臂骨折,一个患高血压,但他俩互相鼓励、毫不示弱,右手紧紧地摇,左手均匀地拽,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像变戏法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缕缕银线。评选结果,双双皆获得“纺线能手”称号。脚踏黄土地,仰望宝塔山,我想,延安精神真的应该代代相传。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永远值得我们深思;我觉得,每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都要深深扎根于脚下的沃土。示例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不知不觉间,已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了。1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于历经坎坷的中国人来说,又显得过于漫长。110年中,发生了多少血泪故事,产生了多少风云人物。然而跨过新世纪的门槛,蓦然回首,真正的传奇,仍非毛泽东同志莫属。从一个教书匠到革命家,从人民领袖到军事天才,从“占山为王”到席卷神州、执掌国柄直至步上“神坛”、又“堕入凡尘”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负荷,对他的评价,自然也伴随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顶礼膜拜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主张遗忘者有之、极力毁损者有之实际上,要消除争论,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办法。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作为同时代人,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又会怎样?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不会有“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更不会有“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不会有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更不会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就不会有来自土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不会有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更不会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果敢论断;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天安门城楼上的醒世宣言,不会有北抗南援、标志着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国敢于说“不”的壮举,更不会有“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的雄浑气魄。毛泽东同志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被列强用经济直至军事手段肆意蹂躏的中国。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守卫国门,有卫星傲视着世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以从未有过的尊严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混乱,至少还要继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当然,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或许就不会有“文革”“右派”这些令中国人心悸的名词儿,或许也不会有文物的大破坏、知识分子的大乱离。然而,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也就是被一些人给予很低评价的20年,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算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仍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了63%!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同志,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这些成就也迟早会取得。然而,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欣赏不到他作为“世界级”伟人的超人魅力。“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同志,“毫无疑问,毛泽东同志是巨人中的巨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由于毛泽东同志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历史之流如黄河、长江,注定要东流入海。然而,没有了三峡的长江、不见了壶口瀑布的黄河,又会失去多少壮丽,减少多少奔放?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智慧也是集体的结晶,然而,许多思想火花、精神火炬却是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正如三峡之于长江、飞瀑之于黄河!因此,历史要感谢毛泽东同志,他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推动了历史的激流。毛泽东同志也要感谢历史。因为后来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飞溅的思想波浪才被导入流动不息而又平静的河段,更有效率地浇灌着两岸的沃土,也使静流中的人们,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回忆、欣赏那激流勇进、浪花飞溅的激情岁月,洞察那里蕴藏着的不安、躁动甚至残酷,同时也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历史成就了毛泽东同志,中国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同志。不管后来者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摘自豆丁网)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ABC D解析: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合语境。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望文生义。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血腥的猎杀暗藏着黑色的利益,在湖南多地,捕杀候鸟除却高额的地下收入,还意味着狩猎的乐趣。蜂拥而至的猎杀者,给当地自然保护造成严重的监管难题。B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日前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0月17日,西哈努克灵柩由北京启程返回柬埔寨,当天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至少约有十万以上民众夹道迎接。C台湾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龙应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与大陆方面签署两岸文化协议。对此,我国台办持开放态度,并表示欢迎她以适当的身份来大陆参访交流。D国际自行车联盟宣布,认可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对阿姆斯特朗的处罚决定,剥夺他的全部七届环法赛冠军,对其实施终身禁赛,并追讨其所获750万美元环法奖金。解析:A项,语序不当,“高额的地下收入”与“狩猎的乐趣”位置互换;B项,重复累赘,“至少约有十万以上民众”改“至少有十万民众”;D项,“剥夺”与“冠军”搭配不当,“冠军”后加“头衔”。答案:C3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上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眼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你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解析:A项,语气太生硬,用语不礼貌。B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不能用于自己。D项,用语不看对象,“多少人民币1千克”是书面语体。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陈忠实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今天遇到下雨了。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_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