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第1页
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第2页
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第3页
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第4页
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学校构造调整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XX 年,我县实施完成了第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置,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加快了中小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促进了寄宿学校管理体制的形成。第一轮布局调整距今已经八年多,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我县学生生源不断减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现有的学校布局能否适应新形势?学校的布点到底需要不需要进一步调整?如何调整?布局调整如何让群众满意?带着这些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我县基础教育现状 XX 年 3 月底,我县基础教育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85 所,其中:高中 1 所,职中 1 所,初中 6 所,中心小学 13 所、完小 12 所、初小 24 所,幼儿园 28 所;在校学生 25747 名,其中:高中在校学生 3284 名,职业中学在校学生 1302 名,初中在校学生 7164名,小学在校学生 9998名,在园幼儿 3999名。教职工 2270 名。 1.从办学性质分:公办学校 55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21919 名,占学生总数的 %;民办学校 30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3828 名,占学生总数的 %。其中:民办小学 3 所,在校学生 535 名,民办幼儿园 27 所,在园幼儿2 / 13 3293 名。 2.从教育结构分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2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4586 名,占学生总数的 %,其中:普通高中 1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3284 名,占学生总数的 %。职业中学 1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1302 名,占学生总数的 %;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 55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17162 名,占学生总数的 %;学前教育,幼儿园 28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园幼儿 3999 名,占学生总数的 %。 3.从义务教育阶段分 :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 55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17162 名, %。其中:初中 6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7164 名,占学生总数的 %;完全小学 25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9804 名,占学生总数的 %;初小 24 所,占学校总数的 %,在校学生 194 名,占学生总数的 %。 4.从学校规模分 :在校学生在 900 人以上的学校 7 所,占学校总数的 %; 540 900 人的学校 2 所,占学校总数的 %;270 540 人的学校 8 所,占学校总数的 %, 270 人以下学校67 所,占学校总数的 %。 5.从区域分 :城区学校 9 所,占学校总数的 %;城区在校学生 11754 名,占学生总数的 %。高中、职中、公办幼儿园全部在县城区;初中:城区 1 所,占初中总数的 %,学生 3312名,占初中学生总数的 %;完全小学:城区 5 所,占完全小3 / 13 学总数的 20%,学生 4143 名,占小学总数的 %。 二、第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学校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1.教育内部的变化。总体呈现以下特点:学校总数量下降,呈现城区略有增加,农村大量减少,尤其是农村初级小学;学校规模整体缩小,呈现城区扩大,农村缩小向两极发展的趋势;学生总数量减少,呈现高中大量增加, 初中基本稳定,小学急剧下降。学生流动增加,呈现农村学生向乡镇学 校流动,乡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 学校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 XX 年布局调整后,全县共保留学校 163 所,其中:高级中学 1 所,职业中学 1 所,初级中学 6 所,中心小学 13 所,完全小学 6 所,初级小学 136所。 XX 年 3 月底,全县共有公办学校 54 所,其中:高级中学 1 所,职业中学 1 所,初级中学 6 所,中心小学 13 所、完全小学 9 所、初级小学 24 所。共减少 109 所,全部为农村初级小学。 学校规模呈现城区扩大,农村缩小趋势。 XX 年布局调整后,高中规模:在校学生 1470 人。初中规模:在校学生7372 人,校均名,其中:城区桥山中学 2318 名,乡镇初中校均名;小学规模:在校学生 XX3 人,其中:完全小学在校学生 15407 名,校均名;初小在校学生 4706 名,校均名。 4 / 13 XX 年 3 月底,高中规模:在校学生 3284 人,是 XX 年的倍,净增加学生 1814 名;初中规模:在校学生 7164 人,校均 1194 名,其中:城区桥山中学 3312 名,较 XX 年扩大了 %,净增学生 994 名。乡镇初中校均名,较 XX 年缩小了 23。8%,校均减少学生名;小学:在校学生 9998 人, 其中:完小 9804 名,完小校均名,较 XX 年缩小了 %,校均减少学生419 名;初小 194 名,校均名,较 XX 年缩小了 %,校均减少学生名。 学校规模的变化表现为,高中规模扩大趋势显著,现在的规模是 XX 年的倍,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率的提高,继续呈扩大趋势;初中规模整体缩小,但城区桥山中学规模呈扩大趋势,而乡镇初中学校规模呈现缩减趋势,小学整体缩小明显,城区缩小幅度较小,农村缩小幅度较大。 学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向城区流动趋势明显。 XX年至今,全县学生数量变化表现为,高中大量增加,初中基本稳定,小学急 剧下降。学生向城区流动的趋势明显。 XX 年布局调整后,全县在校学生 28955 人,其中:高中 1470 人;初中 7372 人,其中:城区在校学生 2318 名;小学 XX3 人,其中:城区在校学生 3741 名。 XX 年 3 月底,全县在校学生 21748 人。高级中学在校生 3284 名,增加了 1814 名;初级中学在校生 7164 名,较XX 年总数减少了 208 名,而城区学校在校学生 3312 名,却5 / 13 增加了 994 名;小学在校生共 9998 名,总数减少了 10115名,减少幅度为 %。而城区 3856 名,增加了 115 名。如果按全县的下降 幅度计算,实际净增加 1335 名。 XX 年全县学生总数较 XX 年减少了 7207 名,而城区却增加了 2923 名。在校学生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年龄段越低下降的幅度越大。农村学生向乡镇学校流动,乡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趋势明显。年龄段越高,流入城区的就越多。 学生上学费用减少,家庭负担减轻。 XX 年,初中学生每学期的费用包括:书本费 110 元、杂费 54 元、文体卫生费 10 元、班费 5 元、取暖费 26 元等,合计 205 元,每学年共计 410 元。住宿学生还包括住宿费 150 元,伙食费 600 元,交通费 120 元,合计 1075 元,每学年共计 2150 元。小学学生每学期的费用包括:书本费 50 元、杂费 36 元、文体卫生费 10 元、班费 3 元、取暖费 26 元等,合计 125 元,每学年共计 250 元。住宿学生还包括住宿费 100 元,伙食费 500 元,交通费 120 元,合计 970 元,每学年共计 1940 元。 XX 年,因为实行 “ 两免一补 ” 政策,走读学生没有费用,住宿学生只有伙食费 200 元,交通费 120 元。初中走读学生每学年减少 410 元,住宿学生每学年减少 1830 元;小学走读学生每学年减少 250 元,住宿学生每学年减少 1620元。家庭 供养学生的负担明显减轻。 6 / 13 2.群众认识的变化。通过调研,可以明显感到群众对教育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追求就学方便,到现在的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由过去的供孩子上学担心增加经济负担,到现在的担心孩子到学校后生活条件不好。 XX 年开始布局调整时,家长因为孩子上学路远了,住校增加了伙食费和交通费了,对布局调整有看法,是布局调整的主要阻力之一。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惜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特别是近年来,群众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加之 “ 两免一补 ” 政策的实施,供孩子上学的费用,已 不再成为家庭的主要负担。 3.产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从以上特点来看,学生不断减少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生源的减少,使学校的数量不断减少,学校的规模不断缩小。尤其是农村学校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的幅度较大。在五所农村初中中,只有店头中学和隆坊中学的规模符合国家规定的 “ 初中在校生应为 900 1200人 ” 的要求。田庄中学、侯庄中学和仓村中学,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 “ 初中在校生应为 900 1200 人 ” 的要求。农村完全小学 22 所,校均在校学生人,规模最大的为店头小学和 隆坊小学,其余 19 所,学校规模均在 720 人以下,规模最小的学校是回乐堡小学和惠家河小学。低于国家规定 “ 小学在校生应为 720 960人 ”7 / 13 的要求。压缩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势在必行。 经济收入的提高, “ 两免一补 ” 政 策的实行,追求教育目标的改变,是引发群众教育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调研,可以明显感到群众对教育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关注的是方便就学和经济负担,现在关注的是能否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享受良好的管理与生活环境。在调研中,发现群众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否受到好的教育,最担心的是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环境及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群众的教育观念已不再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阻力。 XX 年至今,全县生源总体减少了 3649 人,主要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年龄越低减少的幅度越大。目前,在城区初中与小学中,非学区的学生约为 700 余名,主 要是农村学生流入,农村学生向城区流动的趋势是,年龄段越高,流入城区的就越多。向城区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是引导学生流动的主要原因。加大对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稳定生源的主要因素。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 三、今后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路 依目前我县的教育现状,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一是从国家的政策来看,初中有 50%的学校,小学有 %的学校,8 / 13 不符合 国家 “ 高中在校生应为 900 1500 人,初中在校生应为 900 1200 人,小学在校生应为 720 960 人 ” 的规定;二是从教育规律来看,学校规模太小,不利于学校管理,办学效益不能很好体现;三是从教育现状来看,农村学校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条件基础太差,教育资源分散,不利于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四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来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五是从我县的教育发展来看,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薄弱,学前教育滞后,特殊教育短缺,难以实现教育全 面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对现有学校布局做进一步调整,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集中有限财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1.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加强高中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优化义务教育,完善管理体制。 普通高中:依据办好一所高中的目标,按照普及高中的标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校舍面积,扩大高中规模。 职业教育:将撤并初级中学的闲置校舍,分别建成职业中学及职教实训基地。一 所以农业为主,另一所以工业为主。 学前教育:县城区:在办好现有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9 / 13 将河西小学改扩建后,设立城西公办幼儿园,规模在 300 人左右。改造润良幼儿园,设立城东公办幼儿园,规模在 300人左右,以满足城区幼儿的入园;在每个乡镇新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义务教育: 初级中学:撤销 2 3 所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重点办好 4 5 所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 完全小学:城区保留三所,店头和隆坊各保留两所,其余乡镇各保留一所; 初级小学:全部撤销,变为中心小学的教学点,按照有学生就设点,无学生就撤回的原 则,确保学生方便就学; 特殊教育: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或与其他县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班,县财政设立特殊教育补助专项资金,资助在外就读的特教学生。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将所有公办学校全部收归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取消县教育局和乡镇教委两级管理的体制; 将初级小学全部划归中心小学管理,撤销初级小学建制,变为中心小学的教学点; 将乡镇教委的管理职能划归中心小学,将乡镇教委的监督职能划归乡镇督导员。 2.布局调整坚持的原则。 统筹规划,政府引导,适当撤并,扩大规模。 合理布局,优化配 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 提高质量,强化服务,效益优先,群众满意。 3.布局调整把握的重点。 10 / 13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 “ 双高普九 ” 和教育强县的创建相结合。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相结合。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建设特色教育相结合。 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 4.布局调整把握的关键。 布局调整必须有利于学生就近方便入学,确保全部按时入学是关键。 加强后勤建设,确保学生安全,是消除群众顾虑的关键。 均 衡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稳定生源的关键。 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是让群众满意的关键。 四、学校布局调整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社会方方面面,工作具体细致,任务重,困难多。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扎实深入做好群众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深远意义。要抓住当前国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机遇和我们已具备 的诸多有利条件,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发展观,消除撤并区的群众思想顾虑和阻挠情绪,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11 / 13 促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工作来做。成立由政府 “ 一把手 ” 挂帅,教育、财政、建设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农村中小学布局领导小组,制定调整规划,搞好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实 行 “ 一把手 ” 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任务考核奖惩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分年度、分项目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工作调研指导,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制定有效措施,典型引路带动,推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3.加强师资培训和优化师资配置。制定五年师资培训规划,大力加强教师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各类学校师资和干部配备的调控,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