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胃痛.ppt_第1页
头痛胃痛.ppt_第2页
头痛胃痛.ppt_第3页
头痛胃痛.ppt_第4页
头痛胃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痛、胃痛,中医护理学,1,她怎么了?,2,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因胃脘部位接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痛而言。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之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下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疾患。,3,病 因,1、寒邪克胃 2、饮食停滞 3、脾胃虚弱 4、肝气犯胃 5、淤血停滞 6、胃阴亏虚,4,病 机,(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寒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等,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5,病 机,(3)肝气犯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 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6,辨证论治,(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2)血瘀胃痛证候:痛有定处,如锥刺刀剜,拒胺,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合丹参饮。,7,(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胀满,厌食,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主方:保和丸。 (4)虚寒胃痛:证候:隐隐作痛,喜暧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疼痛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或沉迟。 治法:散寒温胃,健脾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8,(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剥脱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主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9,辨证施护,(1)气滞胃痛型: 气遇寒则凝,得热而散。故应注意气候、时令的变化,随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勿使患者复寒感邪而加重病情。 情志不畅,气恼郁怒均可诱发胃痛和加重病情,故应重视调节情志,使期避免精神刺激,以胸豁达,减少发作机会。 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常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胃脘部用水袋热敷或用大盐1斤炒热加葱白数段,装入布袋,在局部做熨贴疗法。亦可采取胃脘部拔罐、照射红外线等疗法。 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大蒜、韭菜、香菇 、萝卜、柑橘等有行气开胃作用,可适当食用。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陶治情操,保持稳定情绪。,10,(2)血瘀胃痛型: 根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宜注意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劝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病情较重或有大出血表现者,更应加强情志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危重症,如见患者黑便时,应立即留取标本送验,鉴别是否胃出血。患者呕血时,一般胃出血,血量较多,为暗红色或棕黑色,多随胃中食物一起呕出,且在呕吐前患者有胃脘嘈杂不适,恶心等症状。患者发生胃出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严密观察其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如果出血量多,伴冷汗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乃气随血脱之危象,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若患者出现剧烈胃痛、寒颤、高热或全腹硬满,疼痛拒按时,可能是急腹症,不要滥用止痛剂而贻误病情,并注意发生阳脱之证。 指导患者饮食,在除外并发症的前提下,可选用有健胃活血作用的食品,如山楂、酒酿、山药、茴香、桃、荔枝等。,11,(3)食滞胃痛型: 若进食不久即发生胃痛,可选择探吐法;尽量使积食吐出,胃痛得以缓解。 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先给予清淡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指导患者多食萝卜、金桔、苹果、山楂等有宽中理气作用的食品,有助于消化。控制油腻厚味食物,以免引起食复。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使患者养成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的习惯。 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或口含槟榔、豆蔻、桔饼等芳香健胃之品。,12,(4)虚寒胃痛型: 胃痛遇寒加重,故应加强防寒保暖的护理。病室应光线充足,室温可略偏高(20-22),衣被适当。可选用护胃保健品。 饮食和中药宜偏温热服,胃痛时可用各种温热疗法止痛。 空腹胃痛时可进少许糕点,以缓解疼痛。可嘱患者多食有补中益气温胃作用的食品,如桂圆、莲子、大枣、南瓜、扁豆、番茄、牛奶、鸡蛋 、瘦肉、黄鱼、鳝鱼、河虾、胡桃等,并适当用葱、姜、芥末、胡椒、大蒜、韭菜作调料,有温胃散寒的作用。 在胃脘部、胃俞拔火罐和脊柱两侧用梅花针治疗,均能减轻症状。 神阙穴隔姜、隔盐灸,可治大便溏薄。,13,2019/10/26,14,(5)阴虚胃痛型: 因患者有胃脘灼痛,烦躁等阴虚内热的表现,故病室应在阴面,环境要清静,避免噪音和强烈阳光的刺激。 饮食和中药宜偏凉服,可多食润燥生津之品,如雪梨、莲藕、荸荠、甘蔗、菠萝、百合、银耳、甲鱼、花生、杨梅、柿子、蕃茄、蜂蜜等;禁忌辛辣、煎炸、烟酒、浓茶及咖啡类刺激之品。 便秘时可用麻仁润肠丸、番泻叶通便;亦可按摩腹部(沿脐围顺时针按摩5分钟,再逆时针按摩5分钟,反复1-2次)。 本证型患者不宜用温热疗法。,15,养生指导,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生化之源,故应善加保护。 (1)急生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饮食,不可过食生冷和饥饱无度,以免因饮食不节而致再发。同时,避免外感寒邪。,16,(2)慢性患者迁延反复,饮食调护尤为重要,必须养成饮食规律、起居有节的良好习惯,还应注意劳逸适度,情绪平和,勿使七情内伤而加重病情。 (3)胃痛发作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不可拖延时间和随意服药,以免贻误病情。 (4)适当进行文体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17,18,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中。“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可导致头痛。内伤的病证,或气血虚弱无以上荣于脑,或瘀血痰浊,阳塞经络,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发生头痛。 “伤于风者,上先受这”,“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所以外感头痛虽为六淫所致,但以风邪引起最为多见。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讨论头痛,乃属内科疾病之范畴,以头痛主要症状者。 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患,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疾病,19,病因病机,(1)外感关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外邪自肌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使清阳之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络道,而致头痛。且风为百病之长,多挟时气而发病,若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血郁于内而生头痛;若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发头痛;若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亦致头痛。,20,(2)内伤头痛:“脑为髓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注于脑,故内伤头痛的病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如情志恼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冲,或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头目而致头痛。或久病体虚,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头痛。也可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或思虑过度,致使脾运失司,痰湿内生,痰浊上干,阻遏清阳,引起头痛。 此外,因跌仆损伤,脑髓受震,气血运行失畅,或日久不已,久痛入络,络道不通,瘀血停滞,均可引起头痛。,21,辩证论治,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多属实证,治法以祛风为主。内伤头痛则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至于痰浊、瘀血头痛多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分别标本缓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痛剧烈则以治标实为先,头痛缓解则以补虚为主。,22,辨证施护,1.病室设施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风寒头痛者,病室应温暖,恶风严重可用屏风遮挡;风热头痛者室温不宜过高,光线应柔和;风湿头痛者病室应温暖、干燥。 2.注意观察头痛的性质,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疼痛的性质随病因之不同而异,风邪偏胜多表现为掣痛;风热多为胀痛;湿热偏胜则为重痛。疼痛可随外感之解除而消失。, 3.外感头痛常兼有恶寒发热,应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患者经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头痛也应随之缓解;如果身热已退,表证已除,而头痛不见减轻,或身热持续不退,头痛如裂,甚至神识不清,应视为危症重症。,23,4.患者可有纳谷不馨、恶心、痞满、便溏或便秘等、症状,一般可随外感的解除而好转。如呕吐剧烈,喷射而出,头痛严重,颈项强直,是病情恶化一表现,应提高警惕,尽早诊断。 5.如果患者头痛较重,发热,身痛等全身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若经治疗后外邪已逐渐疏散,可酌情到永外活动,并根据头痛的情况和其它伴发症状的轻重适当安排患者的活动量,注意预防因劳累而加重病情或复感外邪。 6.患者常因头痛而情绪急躁,要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情绪失常,尤其是恼怒忧伤,均可使头痛加重,劝其安心静养。,24,7.外感头痛患者多用疏散外邪的中药,一般以湿热服为好,服药后稍加衣被,并进适当的热饮料,助其微微汗出。 8.针刺疗效较好,常用的穴位有太阳、风池、合谷、大椎等。前额痛加刺印堂、攒竹、内庭;偏头痛加刺头维、外关、列缺、足临泣;枕后头痛加刺天柱、后溪、涌泉。 9.推拿按摩印堂、头维、百会、风池、太阳、鱼腰等穴位,对外感头痛和一般头痛有明显疗效。 10.风寒头痛者,用白附子、肉桂、川芎、细辛等分,研细末调糊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