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1 0 0 9 9 4 4 1 ( 2 0 1 0 ) 0 3 一O 0 0 4 0 3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二) 口口程清波1 ,王武祥2( 1 许昌大成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 6 1 0 0 0 ;2 中国建筑材料科 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2 4 ) 中图分类号:x7 9 9 1 ;T U5 2 8 0 4文献标识码:A ( 接上期) 表7 粉煤灰掺量对R b C 性能的影响( R b 用量为4 5 ) R b C 配合r e _ q 。R b C 性能 编号 粉煤人工绝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 R b 水泥水 灰砂 ( k s n 1 3 ) M P a 2 34 5O4 31 21 5 5l8 3 21 3 21 7 O 2 3 l 4 5 53 81 21 5 2l8 3 61 3 42 2 0 2 3 24 51 03 31 21 7 0l7 8 51 4 8 2 1 3 2 3 34 51 52 81 21 7 8l7 4 21 5 82 0 9 2 3 44 5 2 02 31 21 9 1l6 6 11 7 72 0 1 2 3 54 52 51 81 22 1 0l6 4 71 9 01 7 5 R b C 的绝干密度、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 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与R b 用量为6 0 的 R b C 基本相同。当粉煤灰掺量为2 5 时,R b C 的绝 干密度降低1 0 1 ,吸水率提高4 3 9 ,混合料拌 和用水量增加3 5 5 ,变化幅度均高于R b 用量为 6 0 的R b C 。 2 2 4R b 用量为3 0 时R b C 的性能 表8 列出了R b 用量为3 0 时,不同粉煤灰掺 量下的R b C 配合比及性能。当粉煤灰掺量为5 、 1 0 、1 5 、2 0 和2 5 时,R b C 的抗压强度分别 提高1 4 1 、2 1 5 、1 3 6 、7 3 和2 3 。 其中粉煤灰掺量为l O 时,R b C 抗压强度处于最大 值;R b C 的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与R b 用量为6 0 和4 5 的R b C 很相似,但随着R b 用 量的减少,R b C 抗压强度增幅减小。 R b C 的绝干密度、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 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与R b 用量为6 0 和 4 5 的R b C 基本相同。当粉煤灰掺量为2 5 时, R b C 的绝干密度降低9 5 ,吸水率提高3 8 7 ,混 表8 粉煤灰掺量对R b C 性能的影响( R b 用鼙为3 0 ) R b C 配合比 R b C 性能 编号 粉煤人工绝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 R b 水泥水 灰砂( k g I n 3 ) M P a 2 43 05 81 21 4 2l9 0 l1 1 91 7 7 2 4 13 055 31 21 4 8 19 0 9 1 2 52 0 2 2 4 23 01 04 81 21 5 5l8 5 71 3 02 1 5 2 4 33 01 54 31 21 7 0l8 2 01 4 02 0 1 2 4 43 02 03 81 21 8 3l7 7 71 5 O1 9 0 2 4 53 02 53 31 21 9 0l7 2 11 6 51 8 1 合料拌和用水量增加3 3 8 。 2 2 5 小结 在R b C 中掺加粉煤灰后,其物理力学性能出现 显著变化。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R b C 的绝干 密度先增加至最大值( 粉煤灰掺量在5 左右) ,然 后逐步下降。随着R b 用量的降低,R b C 绝干密度 增幅减小,这与粉煤灰对R c C 性能的影响趋势基本 一致;R b C 的抗压强度先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 提高,当达到最大值后,进一步增加粉煤灰掺量, R b C 抗压强度逐步下降。即使当粉煤灰掺量较高 时,R b C 的抗压强度仍处于正增长。随着R c 用量 的降低,粉煤灰对R b C 抗压强度的增幅减小;R b c 的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 显著提高;为保证R b C 的综合性能,粉煤灰掺量 宜控制在5 1 5 范围内。 2 3 粉煤灰掺量对R c b C 性能的影响 循环再生建筑垃圾时,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废 混凝土和废烧结砖通常很难分开,即使是分开利用, 也是以某种组分为主,另一种为辅。本节将研究混 合再生原料总量不变、R c 与R b 比例变化时,粉煤灰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0 0 6 B A J 0 2 8 0 5 ) ;国家“8 6 3 ”计划资助项目( 2 0 0 9 A A 0 3 2 3 0 1 ) 4 R e s e a r c h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 万方数据 掺量对R c b C 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实 际应用更有价值。混合再生原料用量设计6 0 、 4 5 和3 0 等3 组。 2 3 1 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6 0 时R c b C 的性能 无论混合再生原料组成如何变化,掺加粉煤灰 的所有配比的R c b C 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 见图1 ) 。 但混合再生原料组成的变化,会影响R c b C 抗压强 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当混合再生原料中 R c 含量较高时,R c b C 抗压强度先随粉煤灰掺量的 增加而提高,当超过适宜掺量后,进一步增加粉煤灰 掺量,R c b C 的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总体趋势与 R c C 基本一致;当混合再生原料中R b 含量较高时, 在粉煤灰设计掺量范围内,R c b C 的抗压强度随粉煤 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显然,再生原料的组成将影 响粉煤灰对R c b C 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 蛊2 5 芝2 2 4 3 藿荔 = l 搴:; 1 6 1 5 1 4 粉煤灰掺量 图1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抗压强度的相关性I 混合再生原料6 0 ) 图2 至图4 分别为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绝干密 度、吸水率以及拌和用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R c b C 的绝干密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 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提 高,这个变化趋势与R c C 和R b C 基本一致。 :、 鼍 ! 、 越 船 止 剜 萎翟 朝 1:;3 1 0 粉煤灰掺量 图4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拌和水量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6 0 l 2 3 2 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4 5 时R c b C 的性能 当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4 5 ,粉煤灰掺量取 5 、1 0 和1 5 时,R c b C 的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 量的增加而同步提高( 见图5 ) ,这与混合再生原料 总量为6 0 时R c b C 的发展趋势不同。而且混合 再生原料用量为4 5 时,粉煤灰对R c b C 抗压强度 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6 0 时。 当粉煤灰掺量从1 5 增加至2 0 时,R c b C 的抗压 强度呈下降趋势。 圣2 6 罢2 4 魁2 2 慧2 0 出1 8 辖1 6 1 4 1 2 粉煤灰掺蛩, 图5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抗压强度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4 5 ) 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R c b C 的绝干密度降 低,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增加,该变化趋势与 R c C 和R b C 基本一致( 见图6 至图8 ) 。 o 暑 龟 = 、 艇 龆 牟 嗣 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掺量, 图2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绝干密度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6 0 )图6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绝干密度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4 5 ) 零1 8 瓤 !; 1 0 05l O1 5 粉煤灰掺蟹, 图3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吸水率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6 0 l 堡“ 轼 督: 1 1 1 2 1 0 粉煤灰掺量, 图7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吸水率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4 5 ) 建材技术与应用3 2 0 10 5 万方数据 堡2 1 9 0 咖1 8 载 1 3 1 2 l I 1 0 粉煤厌掺董, 图8 粉煤灰掺量与R c b C 拌和水量的相关性( 混合再生原料4 5 l 2 3 3 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3 0 时R c b C 的性能 当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3 0 时,粉煤灰对R c b C 的抗压强度、绝干密度、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 的影响规律,与混合再生原料总量为6 0 和4 5 时基本一致,但R c b C 抗压强度增幅更大( 见表9 ) 。 表9 粉煤灰掺量对R c b C 性能的影响( 混合再生原料3 0 ) R c b C 配合比R c b C 性能 编号 粉煤人工绝十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 R e R b水泥 水 灰砂 ( k s m 3 ) M P a 5 l2 01 0O5 81 21 2 6l9 6 21 1 O1 6 1 5 l l2 01 055 31 21 2 5l9 9 71 1 O2 3 2 5 1 22 0 1 01 04 81 2 1 3 4l9 4 41 2 02 3 4 5 1 32 01 01 54 31 21 4 4l9 1 31 2 82 3 3 5 1 42 01 02 0 3 8 1 21 5 4l8 3 01 3 82 5 1 5 1 52 0l O3 03 31 21 7 Ol7 7 71 5 O2 3 6 5 2l O2 005 81 21 3 8l9 2 71 1 81 4 8 5 2 l1 02 05 5 3 1 21 3 Ol9 6 01 1 42 4 8 5 2 21 02 01 04 81 21 4 0l8 9 61 2 12 4 5 5 2 31 02 01 54 31 21 5 O18 4 41 3 52 5 5 5 2 41 02 0 2 03 8 1 21 6 817 8 01 4 92 2 4 5 2 51 02 03 03 31 2 1 8 017 1 51 6 2 1 5 5 2 3 4 小结 在R c b C 中掺加粉煤灰( 最大掺量为2 5 ) ,其 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与R c C 和R b C 基本一致。 突出表现在:即使粉煤灰掺量很高( 2 5 ) 时,粉 煤灰对R b c C 的增强效果仍然很明显,且随着混合 再生原料用量的降低,抗压强度增幅提高;粉煤灰 的适宜掺量随混合再生原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3 结论 3 2 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绝干密 度会出现极大值。出现极值时的粉煤灰掺量通常较 低( 本研究在5 左右) 。绝干密度极值对应的粉 煤灰适宜掺量与抗压强度出现极值时的粉煤灰适宜 掺量不一致。 3 3 再生混凝土吸水率和混合料拌和用水量,随粉 煤灰掺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3 4 在实际制作再生混凝土时,应在综合考虑再生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生产工艺、经济性的基础上, 确定最佳粉煤灰掺量。 参考文献: 1 王武祥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J 建筑砌块 与砌块建筑,2 0 0 9 ,( 1 ) :2 4 3 0 2 王武祥粉煤灰改性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 0 0 7 ,( 1 ) :1 2 一1 4 S t u d y o nt h e 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t h eR e g e n e r a t e dF l y - - A s h C o n c r e t e C H E N GQ i n g b 0 1 W A N GW u x i a n 9 2 ( 1 X u c h a n gD a c h e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r o u pC o L t d , X u c h a n g ,H e n a n ,4 6 1 0 0 0 ,C h i n a ;2 S t a t e R u nK e y L a bf o rG r e e n e r y 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 ,C h i n a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A c a d e m y ,B e i j i n g ,10 0 0 2 4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H e r ei s a s t u d y o nt h e p h y s i c a l 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t h e n a t u r a l l y c o n s e r v e d r e g e n e r a t e df l y a s h c o n c r e t e T h er e s u l tf r o mt h e s t u d y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 f i x i n g t h ea m o u n to ft h e r e g e n e r a t e dr a wm a t e r i a l sa n da d m i x i n gp r o p e ra m o u n t o ff l y a s hc a ni m p r o v et h ec o m p r e s s i o ns t r e n g t ho ft h e r e g e n e r a t e dc o n c r e t e a n dt h e i m p r o v e d e f f e c t s v a r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g r e d i e n t sa n d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a m o u n t s o ft h er e g e n e r a t e dr a wm a t e r i a l s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t h ea d d e da m o u n to ft h ef l y a s h ,t h em a x i m u mv a l u e s o ft h eb o n e d r y n e s sd e n s i t ya n dc o m p r e s s i o ns t r e n g t h o ft h e r e g e n e r a t e d c o n c r e t e a p p e a r B u t w h e nt h e m a x i m u mv a l u e sa p p e a r ,t h ea d m i x t u r eo ft h ef l y a s h i sd i f f e r e n t T h ew a t e ra b s o r p t i o no ft h er e g e n e r a t e d 3 1 适宜掺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 c o n c r e t ea n dt h ew a t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o ft h em i x t u r e s 强度,但对于不同组成、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 k e e pr i s i n g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t h ea d m i x t u r eo f t h ef l y 粉煤灰的适宜掺量不同。再生原料的组成与用量影 一a s h W h e nt h er e g e n e r a t e dc o n c r e t ea n dt h ep r o d u c t s 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趋势和粉煤灰的增强效 m a d eo fi ta l ep r e p a r e da n dp r o d u c e d ,t h em i x t u r eo f 果。 t h ef l y a s hs h o u l db ed e t e r m i n e dr e a s o n a b l y 6 R e s e a r c h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 万方数据 文章编号:1 0 0 9 9 4 4 1 ( 2 0 1 0 ) 0 3 0 0 0 7 0 3 粉煤灰活性激发与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研究 口口綦春明,张志恒,左江波(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 2 1 0 0 1 ) 摘要:采用不同的激发剂和激发方式,研究了粉煤灰高性 能混凝土的流动性。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盐和熟石灰复掺与 粉煤灰共同磨细,或硫酸盐与粉煤灰共同磨细的激发方式, 均能使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能,且两种方式的效果相当。 关键词:粉煤灰;活性激发;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T U5 2 8 0 6 2 ;T U5 2 8 0 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粉煤灰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理想矿物掺合料。 近年来,为了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其掺量已达到了 6 0 以上,远远超出了一些国家的标准和规程中将 粉煤灰掺量定为4 0 的上限要求心。J 。这主要归 功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粉煤灰的活性得到了提 高和充分发挥,二是高效减水剂的作用。目前,国内 外提高低等级粉煤灰活性的主要措施有机械磨细、 化学激发等方法M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 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各种提高低等级粉煤灰活性的 措施中,对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甚少。本研究立足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在混凝土中 仅掺加粉煤灰一种矿物掺合料,激发方式为硫酸钠 单掺、单掺与粉煤灰一起磨细,硫酸钠与熟石灰复 掺、复掺与粉煤灰一起磨细等4 种方式,减水剂采用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通过对比试验来配制高性能 混凝土,分析各种激发方式、粉煤灰掺量等与混凝土 流动性的关系。 1 试验 I I 原材料 试验所用粉煤灰为湘潭粉煤灰厂生产的级 灰,水泥为衡阳“世达”牌P O4 2 5 水泥,实测2 8d 抗压强度为4 4 1M P a 。水泥和粉煤灰的化学成分 见表1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指标见表2 。由表1 可知, 粉煤灰中S i 0 2 + A 1 2 0 3 + F e 2 0 3 1 7 0 ,而C a O 含量 1 0 ,该粉煤灰属于低钙粉煤灰Mo ( F 级) ;砂为 中砂,细度模数为2 7 ,粗集料为粒径5 2 0m m 的 石灰石碎石,压碎指标为7 8 ;外加剂为聚羧酸类 液态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 5 ;胶凝材 料的总用量取5 5 0k g m 3 ,粉煤灰掺量分别按胶凝 材料的5 0 、6 0 和7 0 掺加,等量取代水泥;激 发剂采用硫酸钠和熟石灰两种,掺量为粉煤灰总量 的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757-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论的要求
- GB/T 17821-2025胶乳5 ℃至40 ℃密度的测定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部分)全册知识清单(超强)
- 酒店餐饮营销培训体系构建
- 《医学影像信息交流实施工具》课件
- 仿铜浮雕画培训
- 轮胎购销合同协议版
- 残联免责协议书
- 《管理基础理论》教学课件
- 灌浆施工协议书
- 高二英语外研版选择性必修三U4 AI:a real threat教学课件(精编)
- 2022年10月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优秀高校教师笔试题库(答案解析)
- 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 系列普通定制new8110工具操作手册
- YS/T 269-2008丁基钠(钾)黄药
- JJF 1095-2002电容器介质损耗测量仪校准规范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国家卫健委)
- 电子版-铁路货物运价规则
- 《月光下的中国》朗诵稿
- 印染工业园八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 单片机红外遥控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