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止凝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_第1页
(医学课件)止凝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_第2页
(医学课件)止凝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_第3页
(医学课件)止凝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_第4页
(医学课件)止凝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止凝血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1,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1、术前筛查,凝血功能正常,但有出血? 2、高凝状态的病人,用什么指标判断? 3、APTT延长,一定是出血风险吗? 4、D-二聚体高,怎么解读?,2,3,4,沉寂的“杀手”,住院患者大约 1% 死于PE 90% P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 80% 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 2/3 P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5,发病率,外科手术(美国) 每千人口中每年有1.6例有症状DVT 每年新发DVT60万例 (2005年),髋、膝关节置换术 50% 妇科手术 30% 腹部外科 20%,50%以上的DVT发生并无症状,6,1. 2. ,7,7,静脉血栓栓塞 (VTE),8,高凝状态,恶性肿瘤 妊娠和围产期 雌激素治疗 创伤或下肢、髋部、腹部或骨盆手术 炎性肠道疾病 肾病综合征 脓毒血症 易栓症,血管壁损伤,创伤或手术 静脉穿刺术 化学刺激 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换术 动脉粥样硬化症 留置导管,循环淤滞,房颤 左心室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或瘫痪 静脉机能不全或静脉曲张 肿瘤、肥胖或妊娠造成的静脉闭塞,Virchow(维柯氏三角):显示了血流异常(循环淤滞)、血管壁异常(血管壁损伤)以及凝血因子异常(高凝状态)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中的作用。,VTE发生的危险因素,Rudolf Virchow (1821-1902),9,与静脉血栓相关的内科因素,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制动 脓毒症 重度子痫前期 接受化疗的患者 进入ICU的患者 长距离旅行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10,与静脉血栓相关的外科因素, 普通外科 血管外科 妇科 泌尿科 腹腔镜 肥胖 胸外科 冠状动脉分流手术 癌症术后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骨折,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内窥镜检查 膝关节骨折手术 脊柱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创伤 脊髓损伤 烧伤,血栓风险更为严重围手术期的抗凝实验室密切监测,11,不同国家及组织均推出指南强调VTE预防的重要性,ACCP抗栓及溶栓治疗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第10版-2016),NICE降低院内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指南 (2010),SIGN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及管理 (2010),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2016),ACCP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NICE: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CCN (2012),SIGN:苏格兰院际指南网 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中国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2016),12,(美国ACCP-10抗栓指南) 共有 30条推荐意见,13,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5:36(5),中华医学会 外科学分会,14,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历史悠久,A. Caprini,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10; 199: S3S10. Michael K. Gould, et al. Chest 2012; 141; e227S-e277S.,*普外科手术包括胃肠道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血管手术、乳腺和甲状腺手术,JosephA. Caprini,15,VTE的危险因素包括:易栓倾向和获得性危险因素,16,1密切观察出血并发症和严重出血危险,一旦发生,除立即停用外,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可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调整剂量。 2普通肝素用药期间对年龄75岁、肾功能不全、进展期肿瘤等出血风险较高的人群应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调整剂量。 3. 低分子肝素: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选择普通肝素预防。对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病人,建议减量。 4每23天监测血小板计数,警惕肝素诱导的HIT,如血小板计数下降50%以上,并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应立即停用肝素类药物。,-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2016,17,止凝血的动态平衡机制,血管壁 血小板 凝血因子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18,出凝血检测的临床意义,(一) 术前常规检查( 保证手术安全,消除医疗隐患 ) (二) 检验前质量控制 (三) DIC 诊断与分期,疗效观察 (四)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易栓症,高凝状态 ) (五) 药物治疗监测(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治疗 ),19,能回答临床问题的主要实验室指标,PTAPTTFIBTT D-dimerFDP 凝血因子 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 狼疮抗凝物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弹力图,20,样品的有效管理是提高患者检验结果质量的关键 各国协会指导方针,止凝血检测的分析前质量控制,U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 (CLSI) guidelines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against Thrombosis (ECAT) French(GEHT) there is a trend to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21,注: 注意遵守采血顺序的要求,血培养瓶,血凝管,SST血清 分离胶管,血清管,PST血浆 分离胶管,血浆管,血常规管,血糖管,血沉管,采血顺序,弃去第一毫升血,或不适用第一个抗凝管 风险:存在组织型促凝血酶原激酶,22,样品采集-1,外周静脉取血,通常是尺骨的静脉 针头直径0.7-1mm (19 - 22 gauge) 静脉血采集于含枸橼酸抗凝剂的采血管中,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23,最佳采血时间:上午7-9时 除非是在进行时间依赖的药物检测(例如:肝素) 日间变异和食物摄入可改变一些参数 (fibrinolysis, fibrinogen) 最佳采血状态 休息体位,无创伤静脉穿刺 体位会对某些检测项目有影响,样品采集-2,24,样品采集-3,确保血流快且匀速 风险: 如太慢,可能会发生凝血 如太快,可能会破坏血小板 风险: 如抽血量少,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正确,标本采集后须立即轻轻上下颠倒混匀3-4次,使静脉血与枸橼酸钠混匀 风险:如未马上或充分混匀,标本会发生部分凝血 风险:如震动过于剧烈,会破坏细胞,压力 止血带、袖口不要过紧,1分钟:纤维蛋白原会增高 3分钟:PT, APTT和TT缩短,抗凝血酶和因子升高,25,26,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凝块,案例分析,27,样品运输,平稳 不加冰块 风险: 激活凝血,缩短凝固时间 采集后1小时内离心,28,APTT时间缩短?,案例分析,29,30,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表(检验前管理组),31,正常止血机能,两个方面,四个因素,凝血机制,抗凝机制,血管壁(vessel wall),血小板(platelet),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32,出凝血分析第一步,病史,体征,实验室指标,33,出凝血分析第二步定位,34,血小板,数量:血常规 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血管收缩 促进凝血过程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35,诊断步骤,血小板计数 外周血涂片(数量,形态) *EDTA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聚集功能 出血时间,36,出血时间延长合并 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原发性/继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正常,血小板功能缺陷,遗传性/获得性 血小板功能缺陷,某些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获得性 vWF缺陷,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获得性 低(无)纤维蛋白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增多,血小板增多,原发性/继发性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常见一期止血缺陷筛检结果分析,37,广州市民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仅为29109/L,被认为处于极度危险状态,被迫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了血液病。 再复查血小板正常 ,案例分析,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EDP,38,正常止血过程,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组织、,血管收缩反射,基底膜上,并聚集(堵塞伤口止血),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一步发生粘性变性,并释放:,血管收缩, 5-HT 、肾上腺素,进一步增强,儿茶酚胺,血管伤口闭合,缩小,血流减慢出血减少,内源性凝血开始,外源性凝血开始, 血小板3因子,凝血酶,纤维蛋白, ADP,可逆性血小板聚集,不可逆血小板血栓,不可逆纤维蛋白血栓,血块收缩,(第一相聚集),(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血栓收缩蛋白,结构重排,血小板向连接点,挤出细胞间液,发生内在收缩,血管损伤,一期止血,二期止血,止血、血栓形成,39,凝血因子的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凝血因子的活化 凝血酶的生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 三条途径: 外源、内源、共同途径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第一期:凝血活酶形成。 第二期:凝血酶形成。 第三期:纤维蛋白形成。,40,正常凝血机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Xa,X,凝血酶原,V,Va,XIII,XIIIa,交联的纤维蛋白,凝血共同途径,XII,XIa,XI,IX,IXa,VIII,VIIIa,XIIa,内源性凝血途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组织损伤,TF,VII/TF,VIIa / TF,凝血酶原时间 (PT),外源性凝血途径,41,42,反映凝血因子含量和功能的试验,43,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44,【报告方式】 1PT时间(秒): 比正常参考延长秒有临床意义 2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 ratio,PTR): 被检血浆PT(s)/正常参比血浆PT(s) 参考值为1.000.15,45,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INR=PTRISI 口服抗凝药的监测:不同情况下抗凝治疗要求不同,一般INR 2-3,国际敏感度指数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46,【临床意义】 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延长: 先天性凝血因子、V、X减少及纤维 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缩短: 见于高凝状态(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 INR: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47,一位接受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每天2.5mg,已经一年多,定期在医院监测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2.5之间波动,一直很稳定。 今天到医院检查INR为3.1。临床医师向检验科反应情况,认为PT-INR有问题,数据忽高忽低,让人不可信。,案例分析,原因分析:患者数天前因受凉,自行服用泰诺感冒片,后又在 当地医院输液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49,【报告方式】 1APTT时间(秒): 比正常参比血浆延长10秒或高于参考值 上限有临床意义 2APTT时间比值(APTT ratio): 被检血浆APTT(s)/正常参比血浆APTT(s),50,【临床意义】 内源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延长:见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因子、(血友病) 血液抗凝物质(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等)增多,肝素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肝素治疗的监测。,51,凝血功能病例分析基础:PT和APTT,病人血浆 +PT试剂,病人血浆 +APTT试剂,12,APTT:对 相关因子缺乏, 普通肝素和狼疮 抗凝物敏感,与 低分子量肝素无 相关性。,PT:对相关因 子缺乏和华法令( 维生素K拮抗剂) 敏感。其中INR仅 用于维生素K拮抗 剂的监测,与其他 疾病无关。,7,11,9,8,10 5 2,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血浆流动状态)Fib,PT : 试剂若含肝素抑制剂,将对一定浓度的肝素不敏感。 维生素拮抗剂(华法令):抑制因子2、7、9、10、PC、PS的活化, 对已经活化的因子无效。 肝素:灭活因子2a、10a。 狼疮抗凝物:属于抗磷脂抗体(9和8的复合物,10和5的复合物,都需要磷脂的参与),功能:消灭磷脂。,52,案例分析,凝血因子检测减低?的陷阱,APTT,53,APTT延长实验室分析,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孵育试验 37,12h,F未完全灭活有残留,AHA,F完全灭活 无残留,HA抑制物,纠正,纠正,纠正,54,55,因子平行试验,56,因子抑制物检测 筛选实验和混合纠正实验,病人血浆 PT 和/或APTT延长,+,正常参考血浆,1 份,1 份,+,单个凝血因子下降到约40%以下时凝血时间延长。在不存在抑制物时,混合血浆的因子浓度至少是50%。,混合纠正实验: -无孵育或 37C孵育2小时 -重复混合标本PT 和/或 APTT,没有纠正 怀疑有抑制物存在 (LA或特异因子抑制物),纠正 怀疑因子缺乏,57,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临床应用: 1.凝血共同途径的异常抗凝筛检 2.播散性血管性凝血(DIC)的检测 3.反映凝血酶缺乏的指标 4.反映纤维蛋白原缺乏的指标 5.类肝素物质,58,【报告方式】 TT(秒):高于参考值上限有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延长: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 减少:高凝状态。,59,肝素和类肝素物质(SLE、肝病、肾病); Fg(1.0g/L)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DP水平(DIC、溶血栓治疗); 监测水蛭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TT对下列情况敏感:,60,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fibrinogen, Fbg),临床应用: 1.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2.纤维蛋白原缺乏的检测 3.溶栓治疗监测 4.预防血栓形成的独立因素,61,【临床意义】 减少: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肝病等;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或无纤维蛋白血症。 增高: 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FIB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外科大手术、妊娠、动脉粥样硬化等 治疗的监护: 蛇毒治疗和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62,筛选实验(常规四项),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延长见于血浆因子、因子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延长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延长还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 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降低无临床意义。,凝血四项: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凝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术后血栓,63,小结,高凝状态 PT APTT TT N/ Fg AT FDP D-dimer 低凝状态 PT APTT TT Fg AT N/ FDP N/ D-dimer N/,64,规范合理使用抗凝抗栓药物,华法林 肝素/低分子肝素 新型抗凝药(NOAC) 多联抗血小板药物 溶栓,利伐沙班/阿加曲班/达比加群/比伐卢定等,65,ACCP(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66,使用肝素的主要科室,ICU 心内科 心外科 血液透析 骨科 ,理论上每次给药都应该监测肝素直到达到治疗剂量,这些科室使用肝素的剂量较大 首次静脉滴注给药5000-10000单位 每4-6小时给药一次,直到达到治疗剂量 之后维持剂量给药,67,常用抗Xa药物:普通肝素(UFH),普通肝素,又称非组分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通过增强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AT低于70%时,肝素效果降低 AT低于50%时,肝素效果明显降低 AT低于30%时,肝素几乎失去抗凝作用,68,患者已经达到治疗剂量,但是APTT检测结果是未达剂量,患者尚未达到治疗剂量,但是APTT检测结果是已经达到,APTT检测结果与实际吻合,都是已达治疗剂量,患者是超治疗,普通肝素治疗窗,APTT,69,目前用于检测肝素的技术,APTT APTT依然是作为监测UFH的选择之一。简单,快速,便宜,却难以标准化,在实验室之间结果最终会有多达四倍的差异。相关的临床治疗范围尚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随机试验 试剂和仪器均有变化 试剂-仪器系统的多样性 尽管现在有各种肝素剂量调整图表,但没有哪一个适合所有APTT试剂 抗Xa活性测定 直接测量,更准确反映肝素 结果稳定,可靠反映治疗范围 标准化检测 实验室无需建立治疗范围,节省时间,节省费用,70,70,低分子肝素(LMWH),临床使用比普通肝素更加普遍 中国,每年使用的低分子肝素有上亿支 推荐在特殊人群中进行监测 抗Xa活性测定是监测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素的唯一方法 机体主要通过肾脏清除低分子量肝素。任何损害肾脏功能因素都可能潜在地减少低分子肝素的清除率,增加血液中低分子肝素含量。,2006,British ournal of haematology,71,预防给药:不需要监测 治疗给药:首次给药48小时后的剂量调整,需要监测 可监测药物蓄积和肾衰者过度用药的风险,低分子肝素(LMWH)的监测,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CHEST 2008,以下特殊情况,需要监测: 体重过轻或过重 (100 Kg) 肾功能损害 (creatinine clearance 30 mL/min) 妊娠(3rd quarter) 长期治疗 新生儿 ( 2 months)or儿童 出血者 效果不佳者,72,亚心检验与临床:血栓与出血风险监测共识,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规范,73,亚心检验与临床:血栓与出血风险监测共识,74,亚心检验与临床:血栓与出血风险监测共识,75,溶栓的多手段实验室监测,亚心检验与临床:血栓与出血风险监测共识,76,D-二聚体(D-Dimer),77,D-二聚体水平增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妊娠后期 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后 肝脏疾病 创伤, 长期卧床 口服避孕药 易栓症 糖尿病 白血病 DIC 肾病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继发纤溶,截断值:0.5,78,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临床实践中对于不明原因的D-二聚体显著增高的患者,当排除了血栓性疾病和肝脏疾病后,则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79,FDP与D-Dimer,FDP,80,DD Cut off 进一步观察,D-二聚体不是一种 疾病独有的!, DVT / PE DIC 溶栓治疗 肿瘤 败血症 老年, 炎症,手术后 OAC,Cut off.排除 VTE/PE,临界值(阴性预示值),81,2012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82,亚心检验与临床:血栓与出血风险监测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