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来凤县农村留守人群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来凤县农村留守人群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来凤县农村留守人群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来凤县农村“留守人群”的 调查报告(以来凤县三胡乡三堡村为调查对象)当今社会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造成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人群”其中有“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人” 三堡村位于来凤县东北距离县城30公里,现有 耕地2968亩,山的4896亩,人口2327人,(其中14岁以下的 儿童251人,妇女980人,60岁的 老人215人) 18个 村民小组,由于是山区住所较分散,居住集中的 院落有28个,寨与寨远的 有 10多公里,交通不发达,村民世代以种植为主,没有什么经济作物。没有文化体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一 留守儿童三堡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如表在校 学生人数父母都在 家父母一方在家父母全不在家村小学161106乡中心小学120153570乡中学231519其他乡镇学校3010812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在 他们 身上出现以下几大问题: 1.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2.是缺乏抚慰,身心健令人堪忧。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大多父母年均回家1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3.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4.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大多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5.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6.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7.留守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因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行,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同时还要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缩短沟通时间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有了父母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2. 学校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其次是提供沟通方便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保证他们及时得到 亲情的 温暖。3. 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二、 留守妇女三堡村留守妇女783人,占劳动力的70%,留守妇女的特点:一是在年龄结构上, 3045岁的占75%,30岁以下占15%, 48岁以上的占10%。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8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 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中居多也有少数高中和专文化程度,3045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45岁以上的多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同时留守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 日益显现。1.劳动强度加大。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2.精神负担沉重。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时常担心在外务工丈夫的人身安全,渴望丈夫的慰藉。3、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侵害,其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农村性侵害案件中部分受害者是留守妇女。4、留守老年妇女问题突出。一是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5、健康方面甚犹、维权意识低下。由于她们当时所处的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低,对妇女生理健康常识与保健知识了解更加匮乏,对于国家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因此留守妇女最大愿望和要求:1、学习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生产生活能力;2、迫切要求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4、希望社会关注,为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要 解决这些问题应首先建立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家庭成员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机制;其次加强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再次就 是要帮助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倡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卫生进农户,健康进家园,文明兴村镇”观念的形成,组织留守妇女参与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建设,以家庭卫生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最后就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妇女就近择业提供广阔的领域。三、留守老人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一是留守老人生活水平差,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的重担,劳动强度大。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农村老人没有养老积蓄的要占到90%以上,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二是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重。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三是缺乏精神蔚籍,生活寂寞。农村老年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于子女的精神蔚籍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4、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医药支付能力显着增强,但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部分老人生病时缺乏生活照料。对于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1、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