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第1页
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第2页
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第3页
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0092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0092号提案内容2013-02-28案由: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提案人:农工党中央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办理主题词:扶贫 经济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以瑞金为中心、地跨赣闽粤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地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央苏区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中央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央苏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仍然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地区,人均经济总量低、地方财政薄弱、群众增收缓慢、生态环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未根本改变,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央苏区地处东南沿海腹地,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改革发展先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同时也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发展的“凹地”。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不仅有利于发挥中央苏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和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央苏区时指出:“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鉴于中央苏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发展困境,当前加快中央苏区发展振兴,需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层面统筹考虑,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山海合作,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要素优势,促进中央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形成中部地区崛起新的增长极。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快制定“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建议尽快对赣闽粤三省中央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根据中央苏区的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等情况,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加快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任务、落实支持措施,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中央苏区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整合赣闽粤三省的资源和优势,并将“整体推进”的战略规划与“分层开发”的具体措施有机结合,对中央苏区进行连片、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努力实现中央苏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整体、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二、建立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中央苏区建设的投入,取消或减免中央苏区农村地区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按适当比例分担;对中央苏区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增量部分予以全额返还。二是将中央苏区县全部纳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并将中央苏区增补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予以重点支持;三是设立“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专项扶贫开发基金,科学统筹使用支持中央苏区发展的各项资金,支持区域内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各级政府、各级干部的中央苏区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央和中央苏区干部双向挂职交流的力度,并建立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发达省份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三、完善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是支持中央苏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制定发展工商业的减免税收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鼓励优势产业和企业向革命老区转移。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铜、钨、稀土等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扶持稀土、钨等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建议国家在中央苏区规划建设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发展支撑力,突破制约中央苏区发展建设的瓶颈。三是支持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大中央苏区基础教育补助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支持推进城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时对中央苏区重点地区实施连片开发、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革命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0092号提案复文2013-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9月13日以发改提案2012409号文函复:农工党中央: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务院扶贫办,现答复如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今年以来我委在会同有关部门对赣南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了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开放合作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关于政策扶持问题考虑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意见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并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和对口支援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如财税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支持化解赣州市县乡村公益性债务,将公益性建设项目国债转贷资金全部改为拨款等。投资政策方面,意见提出中央在赣州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级资金配套等。金融政策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设立村镇银行等。产业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从规划引导、项目安排、资金配置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国土资源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倾斜;支持赣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相关指标单列管理等。生态补偿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将东江源、赣江源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研究将贡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等。人才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加大东部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等。对口支援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和吉安、抚州特殊困难县的机制;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在赣州发展,开展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支援等。关于加大对原中央苏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问题。在2011年国家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以赣南为中心的原中央苏区有11个县被列入罗宵山片区。意见提出,要编制实施罗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你们提出的将原中央苏区增补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扶贫办还将进一步研究。二、关于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问题针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民生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意见提出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和道路建设,落实烈士子女抚恤、“两红”人员生活补助政策等突出民生问题。关于社会事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事业,提升区域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关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意见提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建设昌(南昌)吉(安)赣(州)铁路客运专线,规划研究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和赣州至韶关铁路复线,打通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兴国赣县、寻乌全南、乐安宁都于都等高速公路,改造扩建赣州黄金机场,研究建设航空口岸,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等。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意见提出研究论证瑞金电厂扩建项目,建设赣州东(红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抚州至赣州东(红都)500千伏线路,建设石城、崇义、安远等县220千伏变电站,推进樟树吉安赣州、泉州赣州、揭阳梅州赣州等成品油管道项目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逐步扩大赣南苏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覆盖面,将“五小”水利工程纳入中央支持范围等。四、关于扶持产业发展问题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强脐橙产业,积极发展油茶等特色林业和蜜橘等特色农产品,支持赣州等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促进稀土、钨等精深加工,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加快制造业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支持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东固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