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_第1页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_第2页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_第3页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_第4页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 o i:1 0. 3 9 6 3/ j . i s s n . 1 6 7 4 - 6 0 6 6. 2 0 1 7. 0 1. 0 1 4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效应研究 黄岳斌1, 卢志芳1 , 闫 龙 2 , 李 倩 1 ( 1.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4 3 0 0 7 0; 2.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武汉4 3 0 0 7 0) 摘 要: 针对混凝土徐变易引起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开裂问题, 运用M i d a s/C i v i l建立6 8 5m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 分析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徐变对主梁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表 明: 混凝土徐变作用下, 成桥前3年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压应力下降较快,1 0年时最大压应力为-3. 2 MP a; 成桥 1 0年边跨主梁最大挠度为-1 7. 6 7mm, 其中前3年主梁变形达到9 3. 0 4%。说明徐变对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梁桥 成桥前3年影响最为显著, 成桥1 0年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一直处于受压状态。 关键词: 混凝土徐变; 负弯矩区; 桥面板;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 S t u d yo nC r e e pE f f e c t o fB r i d g eD e c k i nN e g a t i v eB e n d i n gM o m e n tA r e ao f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C o n t i n u o u sB e a mB r i d g e HU ANGY u e - b i n 1, L UZ h i - f a n g 1, Y ANL o n g 2, L IQ i a n 1 ( 1. H u b e i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R o a d w a yB r i d g e2. S c h o o l o fN a v i g a t i o n,W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Wu h a n4 3 0 0 7 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r a c k i n go f c o n c r e t eb r i d g ed e c k i nn e g a t i v em o m e n t a r e ao f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c o n t i n u o u sg i r d - e rb r i d g ew a sc a u s e db yt h e c r e e po f c o n c r e t e . T h e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m o d e l o f 68 5m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 c o n t i n u - o u sg i r d e rb r i d g eo fH o n gK o n g - Z h u h a i - M a c a oB r i d g e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b yM i d a s/C i v i l,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c r e e po f c o n c r e t eb r i d g ed e c ko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g i r d e rw a sa n a l y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c o m p r e s s i v es t r e s so fc o n - c r e t eb r i d g ed e c k i nt h en e g a t i v em o m e n t a r e ad e c r e a s e sr a p i d l y i nt h e f i r s t 3y e a r su n d e r t h ea c t i o no f c o n c r e t ec r e e p, a n dt h em a x i m u m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i s-3. 2MP a i n1 0y e a r s . T h em a x i m u md e f l e c t i o no f t h e s i d eg i r d e r i s-1 7. 6 7 mmi n1 0y e a r s,a n d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m a i ng i r d e r sr e a c h e s9 3. 0 4%i nt h ef i r s t3y e a r s .T h ee f f e c to fc r e e po n t h e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g i r d e rb r i d g eo f t h eH o n gK o n g - Z h u h a i - M a c a oB r i d g e i s t h em o s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t h e f i r s t 3 y e a r s,a n dt h ec o n c r e t eb r i d g ed e c ki nt h en e g a t i v eb e n d i n gm o m e n t a r e ah a sb e e nu n d e rp r e s s u r e f o r1 0y e a r s . K e yw o r d s: c o n c r e t ec r e e p; n e g a t i v eb e n d i n gm o m e n ta r e a; d e c k;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c o n t i n u o u sb e a m b r i d g e 收稿日期: 2 0 1 6 - 1 2 - 0 7. 基金项目: 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0 1 5 B AA 0 9 2) 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项目(2 0 1 6 C F A 0 7 4). 作者简介: 黄岳斌( 1 9 9 2 -) , 硕士. E - m a i l:4 9 7 1 6 1 2 9 5q q . c o m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主梁处于钢梁受压、 混凝土桥面板受拉的不利受力状态, 随着时间的发展, 混凝土徐变导致组合梁发生应力重分布, 甚至造成混凝土桥面板开裂, 引起雨水渗漏、 钢梁锈蚀, 严重威胁其 运营安全与长寿耐久 1 - 4。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钢 -混组合连续梁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海组合梁 桥, 所处海洋环境复杂恶劣, 且设计使用寿命要求达到1 2 0年, 在设计施工时, 为提高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 抗裂性能, 对负弯矩区采用高抗裂混凝土桥面板、 支座顶升回落与预应力钢束张拉等抗裂措施。因此开展港 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徐变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 刘亚茹 5等通过建立长期变形方程, 研究了徐变对钢 -混组合箱梁挠度影响。刘沐宇、 卢志 芳 6,7等通过建立温度、 湿度变化徐变模型, 明确了徐变对钢 -混组合桥梁的影响。陈亮 8等研究徐变对组合 06 建材世界 2 0 1 7年 第3 8卷 第1期 万方数据 梁斜拉桥长期变形、 应力变化影响。樊健生 9,1 0等通过试验和理论推导, 研究两跨钢 -混组合连续梁长期荷 载下负弯矩区桥面板裂缝开展情况。余志武 1 1等通过试验研究, 发现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钢束后, 负弯矩 区桥面板裂缝产生时间减缓。邢佶慧 1 2等利用 AN S Y S研究支座顶升回落、 跨中预加载和张拉高强钢筋等 施工措施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预压应力的影响规律。综上所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混 组合梁长期变形和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开展相关研究, 但对于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采用多种抗裂措施下负 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徐变效应尚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因此, 文中以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68 5m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 件M i d a s/C i v i 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 基于现行桥规模型, 开展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徐 变效应研究。 1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为8 5m等跨连续组合梁桥, 跨径布置为(56)8 5m, 见图1。全桥分 为左右两幅, 每幅桥宽为1 6. 3m, 全桥总宽为3 3. 1m。主梁采用开口槽形钢箱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等高组合 箱梁, 梁中心高4. 3m。钢箱梁采用Q 3 4 5 q D钢材, 上翼缘板宽1 2m, 下翼缘板宽6. 7m。混凝土桥面板宽 1 6. 3m, 其中2 # 6 #墩顶2 4m范围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采用高抗裂混凝土, 板厚0. 5m, 其余部分采 用C 6 0海工混凝土, 板厚0. 2 8m。桥面板采用分块预制, 存放1 8 0d后与钢主梁结合, 如图2所示。2 # 6 # 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内布置8束 s 1 5. 2纵向预应力钢绞线, 张拉控制应力为13 9 5MP a。 2 港珠澳大桥组合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 2.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采用大型桥梁专业软件M i d a s/C i v i l, 建立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68 5m全桥有限元模型。 钢箱梁和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梁单元模拟, 两者之间通过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连接, 忽略小纵梁和桁架式横隔板 影响。全桥共有12 1 2个节点, 11 8 2个单元, 如图3所示。预制桥面板考虑1 8 0d加载龄期, 计算分析成桥 1 0年混凝土桥面板徐变效应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的影响。 为准确分析徐变效应, 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 共计1 4个施工阶段, 主要步骤如下: 1) 整孔吊装架设桥面板部分组合钢箱梁形成简支结构; 16 建材世界 2 0 1 7年 第3 8卷 第1期 万方数据 2) 焊接墩顶钢箱梁, 由简支转化成连续结构; 3) 顶升4 #墩顶钢箱梁, 通过强制位移实现, 顶升高度为0. 3 8m, 浇筑墩顶左右各1 2m后浇带湿接缝并 张拉预应力钢束; 4) 回落4 #墩顶梁段; 5) 重复步骤34, 向两边依次对称施工,3 #、 2 #墩处顶升高度分别为0. 2 8m、 0. 4 2m, 浇筑剩余桥墩处 后浇带湿接缝与张拉相应的预应力钢束; 6) 二期恒载施加。 2. 2 徐变计算模型 表1 混凝土材料特性 混凝土2 8d立方体抗压强度/MP a 2 8d轴心抗拉强度/MP a弹性模量/1 0 4 MP a 纤维含量/ ( k g m-3) HC6 02. 8 53. 6 0 G C7 6. 95. 5 53. 9 44 注:HC为C 6 0海工混凝土;G C为高抗裂混凝土。 运用M i d a sC i v i l有限元程序中嵌入的中国现行规范模型, 并在参数设定中分别考虑混凝土的实际材料 特性( 见表1) , 对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进行徐变效应分析。中国现行规范徐变模型基于C E B - F I P 9 0模型, 结合实际环境情况得到, 预测精度高。徐变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 t,t0)=0c(t,t0) ( 1) 0=R H(fc m ) ( t0) ( 2) R H=1+( 1-R H/R H0) / 0. 4 6(h/h0) 1 3( 3) (fc m)=5. 3 / fc m/fc m 0 ( 4) ( t0)= 1 0. 1+(t0/t1) 2 ( 5) ( t,t0)= ( t-t0) /t1 H+( t-t0) /t 1 0. 3 ( 6) H=1 5 01+( 1. 2R H RH0) 1 8 h h0 +2 5 015 0 0(7) 式中, ( t,t0) 为加载龄期为t0, 计算时刻为t时的徐变系数; c( t,t0) 为徐变随时间发展系数;fc m为混凝土 2 8d龄期下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 a;RH为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值,%;h为构件理论厚度,mm; RH0=1 0 0%;fc m 0=1 0MP a;t1=1d;h0=1 0 0mm。 3 港珠澳大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徐变效应分析 3. 1 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分析 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对称, 取2 # 4 #墩顶支座处桥面板为研究对象, 成桥初期至成桥 1 0年时桥面板上缘、 下缘应力值如图4图5所示( 拉应力为正, 压应力为负) 。 由图4可知, 徐变作用下,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桥面板上缘压应力下降, 成桥初期2 # 4 #墩支点处桥面 板上缘压应力分别为-6. 2 MP a、-4. 6 MP a、-5. 0 MP a, 成桥前3年桥面板压应力降幅较大, 降至 -4. 1MP a、-3. 2 MP a、-3. 5 MP a, 成 桥3年成 桥1 0年 应 力 变 化 幅 度 减 小, 成 桥1 0年 时 降 至 -3. 2MP a、-2. 7MP a、-2. 9MP a, 最大降幅为4 8. 3 9%。 由图5可知, 成桥初期2 #、 3 #、 4 #墩支点处混凝土桥面板下缘压应力分别为-4. 0MP a、 -3. 1MP a、 26 建材世界 2 0 1 7年 第3 8卷 第1期 万方数据 -3. 3MP a, 成桥前3年桥面板压应力降幅较大, 降至-2. 7MP a、-2. 1MP a、-2. 3MP a, 成桥3年成桥 1 0年应力变化幅度减小, 成桥1 0年时降至-2. 1MP a、-1. 6MP a、-1. 7MP a, 最大降幅为4 7. 5 0%。 综上所述, 徐变作用下, 成桥前3年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压应力下降较快, 成桥3年1 0年压应力下 降逐渐减缓, 成桥1 0年各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均为压应力, 远小于高抗裂混凝土抗拉强度5. 5MP a, 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不开裂。 3. 2 预应力损失分析 港珠澳大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设置纵向预应力钢束以进 一步提高混凝土桥面板的压应力储备, 在不同时间下预应力损失 值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 徐变作用下, 负弯矩区钢束预应力损失最大值随 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增加, 成桥3年时2 #、 3 #、 4 #墩处预应力损失 最大值分别为-2 8. 4MP a、-2 5. 4MP a、-2 4. 6MP a, 成桥1 0年 时分别为-3 8. 0MP a、-3 4. 9MP a、-3 3. 9MP a。成桥前3年预 应力损失值增加较快, 达到成桥1 0年时的7 4. 6 8%、7 2. 7 1%、 7 2. 7 0%, 成桥3年1 0年预应力损失值增幅逐渐减小, 其中各墩 表2 预应力损失最大值/MP a 时间/a 2 #墩 3 #墩 4 #墩 张拉初期 -1. 3-1. 3-1. 3 1-2 1. 0-1 8. 3-1 7. 8 3-2 8. 4-2 5. 4-2 4. 6 5-3 2. 5-2 9. 3-2 8. 5 1 0-3 8. 0-3 4. 9-3 3. 9 顶处预应力损失值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 2 #墩处预应力损失值最大, 也说明了徐变对2#墩处影响最大。 3. 3 长期变形分析 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徐变作用下挠度不 断加剧, 各跨挠度最大值依次为边跨跨中、 中跨跨中、 次边 跨跨中, 各跨跨中挠度最大值随时间发展变化如图6所 示。 由图6可知, 混凝土徐变作用下, 港珠澳大桥钢-混组 合连续梁桥各跨跨中挠度发展速度各不相同, 边跨跨中挠 度发展速度最快、 中跨跨中挠度次之、 次边跨跨中挠度最 慢。成桥初期, 边跨、 次边跨、 中跨跨中挠度最大值分别为 - 9. 6 3mm、-5. 4 8mm、-5. 6 3mm, 成桥3年时, 边跨、 次边跨、 中跨跨中挠度最大 值分别达到-1 6. 4 4 mm、 -5. 7 4mm、-7. 6mm, 成桥1 0年时, 边跨、 次边跨、 中跨 跨中挠度最大值分别达到-1 7. 6 7mm、-5. 8 1mm、-7. 9 8mm。成桥前3年边跨、 次边跨、 中跨跨中挠度 增加较快, 分别达到成桥1 0年时的9 3. 0 4%、 9 8. 7 9%、9 5. 2 4%, 成桥3年1 0年挠度增加逐渐减缓, 说明徐 变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变形的影响在成桥前3年显著, 之后逐渐减小。 4 结 论 a .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徐变作用下, 预应力钢束成桥1 0年时最大损失值达到-3 8. 0MP a; 36 建材世界 2 0 1 7年 第3 8卷 第1期 万方数据 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压应力不断降低, 成桥1 0年时, 混凝土桥面板最大值降为-3. 2MP a, 具有足够的压 应力储备抵抗裂缝产生。 b .徐变对港珠澳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边跨变形影响较大, 成桥1 0年时, 边跨跨中最大挠度值达到 -1 7. 6 7mm, 说明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徐变对钢-混组合桥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邱文亮,姜 萌,张 哲.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分析的有限元方法J.工程力学,2 0 0 4,2 1(4) :1 6 2 - 1 6 6. 2 O k u iY.D e s i g nI s s u e sf o r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C o m p o s i t eG i r d e r sA. C h i n a - J a p a nJ o i n tS e m i n a ro nS t e e la n dC o m p o s i t e B r i d g e sC. S h a n g h a i:I n s t i t u t eo fB r i d g ea n dS t r u c t u r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2 0 0 7. 3 李法雄,王晓夫,黄厚卿, 等.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收缩徐变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 0 1 3,3 0(1 0) :1 0 4 1 - 1 0 4 9. 4 韩春秀,周东华,杨艳华, 等.组合梁徐变和收缩应力重分布的代数本构方程求解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 0 1 6, 3 7(8) :1 0 4 1 - 1 0 4 9. 5 刘亚茹,刘小洁.考虑徐变的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变形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 0 1 5(2) :3 1 7 - 3 2 2. 6 刘沐宇,袁卫国,刘伟方, 等.温湿变化对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徐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