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pdf_第1页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pdf_第2页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pdf_第3页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pdf_第4页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 代 塑 料 加 工 应 用 2 0 1 0年 第 2 2卷 第 6期 M ( ) DERN Pl J AS TI CS PR( ) CESS I NG AND APPI I CATI f ) NS 55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 王鉴 王绪文李 安莲 赵洪坤 乔岩 ( 东北 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 1 6 3 3 1 8 ) 摘要 : 综述 了聚丙烯 的化学改性方法 , 包括接枝 、 交联 、 共聚等, 接枝 主要包括熔融接枝 、 溶液接枝 、 悬浮接枝 、 辐射接枝 、 超l临界 CO 2协助接枝、 固相接枝及非极性单体在 P P上的接枝 , 交联改性主要包括有 机氧化物交联 、 氮化物交联 、 辐射交联 及等离子体 交联, 最后简要介绍 了共聚改性以及 P P改性 的最新进展 。 关键词 : 聚丙烯接枝交联共聚改性技术发展趋势 Th e W a y o f Ch e mi c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P0 l y p r 0 p y l e n e W a n g J i a n W a n g Xu we n Li An l i a n Z h a o Ho n g k u n Qi a o Ya n ( Che mi s t r y a nd Che m i c a l En g i ne e r i ng Col l e ge, No r t he a s t Pe t r o l e um Un i v e r s i t y , Da q i n g, He i l o n g j i a n g , 1 6 3 3 1 8 ) Ab s t r a c t :The c he mi c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n of p ol y p r op yl e ne wa s i nt r o du c e d, i nc l ud i ng g r a f t i ng,c r o s s l i nk i n g, c op o l y me r i z a t i on a n d S O o n The m e l t g r a f t i n g, s ol u t i o n gr a f t i n g, s us pe nt i on g r a f t i ng,r a d i a t i on gr a f t i ng, s ol i d s t a t e gr a f t i n g wi t h a s s i s t a n c e of SC CO2 a nd n o n po l a r mo no m e r g r a f t i ng o nt o PP we r e i nc l u d e d i n g r a f t i ng c op ol y me r i z a t i on Th e c r os s l i nke d o r ga n i c ox i d e s, n i t r i e ds,r a di a t i o n a nd pl a s ma we r e i nc l u d e d i n c r os s l i nki n g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I n t he e nd, t h e c o po l yme r i z a t i o n a nd t h e l a t e s t de ve l ol i n g o n m o d i f i c a t i on of PP a r e b r i e f l y d e s c r i pt e d Ke y wo r d s: po l y pr o py l e ne;gr a f t ; c r o s s l i nk; c o po l yme r i z a t i o n; m o d i f y i n g t e c hn o l og y; t h e t r e nd o f d e ve l op me nt 化 学 改性 的方 法 主要 有接 枝 、 共 聚 、 交 联和 等 离子体 改性 处理 等 , 其 原理 是通 过化 学反 应在 聚丙烯 ( P P) 分 子链上 引入其他链 节和功 能基 团 , 由此可 以提高材 料 的力学 、 耐侯 、 抗 老化 和黏 结性 能等 。 1 接枝 改性 1 1 熔融 接枝 该法是 目前 广泛使用 的接枝方 法, 它 是在 P P熔融 状态 下 加 入单 体 与 引发 剂 , 从 而 发 生 接 枝反应 。一般是在单 、 双螺杆挤 出机等加工设备 上 进行 的 。 由于 加工 温度 一般 要在 1 8 0 以上 , 故要求单体 的沸点要高 , 马来酸酐 ( MAH) 、 丙 烯 酸 及其 酯类 可用 于 该 法l 1 。 由于 该 法 直 接 在 加 工设 备上 接 枝 P P , 不 需 溶 剂 , 工 序 简 单 , 可 以 大批量连续生产 。MAH 接枝 P P是熔融法研究 最多 的体 系l 2 。 S A1 一 Ma l a i k a及 E E d d i y a n t o 3 研 究 了 利 用 熔 融法接 枝 甲基 丙 烯 酸 缩 水 甘 油酯 ( GMA) , 同时 对 比 考 查 了 加 入 共 单 体 的 方 法 来 提 高 GMA 的接 枝 率 。试 验 显 示 加 入 少 量 的二 乙烯 基 苯 ( DVB ) 和三 羟 甲基 丙 烷三丙 烯 酸酯 ( TR I S ) 收稿 日期 : 2 0 1 0 0 7 2 0 ; 修改稿收到 日期 : 2 O 1 O O 8 2 O 。 作者简介 : 王鉴 , 男 , 1 9 6 0年生,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为 聚烯烃改性 。E ma il : mr w j n e p u e d u c n 。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 目资助( 编号 1 1 5 5 1 0 1 0 )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 0 1 0 年 1 2月 有利 于 G MA 的 接枝 反 应 。加 入少 量 的过 氧化 物 引发剂会 发生 单体 自聚 、 GMA接 枝反 应 以及 交联 反应 ; 加入 DV B更 会促 进 GMA 的接 枝 反 应 。同时共单 体 加 入 能够 减轻 接 枝反 应 过 程 的 降解 , 并且 GMA共聚几乎不会发生。 J M G a r c i a - Ma r t i n e z 等 利用 熔 融 法 改 性 无规 P P, 接枝单体 为琥珀酸酐 ( S A) 、 p P B M( p - p h e n y l e n - b i s ma l e a m i c a c i d ) 。可通过 一步法将 S A 和 p P B M 接枝 到 无规 P P的骨架 上 , 还可 以通 过 两步法将琥珀酸一 荧 光粉接枝到无规 P P上 。反应 温度保持 1 4 0不变, 极性单体质量分数 0 5 1 7 5 , 以不 同的搅拌速率进行混合。接枝改性 后 P P的玻璃化温度从刚开始 的一2 2 4。C提 高到 0 , 从而扩展 了 P P的使用 领域 。 1 2溶液 接枝法 溶液接 枝法 , 就是 在 接 枝 过程 中首 先 将 P P 溶解 在适 当的 有机 溶 剂 中 ( 通 常 为 甲苯 或 二 甲 苯 ) , 然后再 进 行接 枝 。该 反应 过 程 温度 相 对较 低 ( 1 1 O 1 4 0) , P P降解 程度 轻 , 副产 物 少 , 接 枝单体的接枝率和利用率相对较高。但使用大 量 有 毒 溶 剂 往 往 造 成 环 境 污 染 且 反 应 时 间长 ( 1 3 h ) , 生产 成本 高 , 因而 在工业 上很少 采用 。 Me h r d a d Ya z d a n i P e d r a m 等 利 用 2 , 5 一 二 甲基一 2 , 5 一 双 ( 叔 丁 过 氧基 ) 己烷 ( L 1 0 1 ) 做 引 发 剂、 二甲基衣康酸( DMA) 为接枝单体 , 在沸的二 甲苯和十氢萘 中进行接枝反应, 考察了反应 时 间、 温度 、 引 发 剂用 量 、 单 体 浓 度 对 接 枝 率 的影 响。发现在 最佳 的 反应 条 件 下最 大 的接 枝 率 为 0 7 , 随着 引发 剂 用量 的增 加 则熔 体 流动 速率 也相应 增加 。在 二 甲苯 中接枝 要 比在十 氢 萘 中 接枝降解程度大, 同时与原料的熔体流动速率相 比接枝 后 的熔 体流 动速率 变大 , 由此可 知在接枝 过程 中发生 了降解 反应 。 1 3悬浮接 枝法 悬 浮接枝 法 是 将 P P悬 浮 在 含有 引 发 剂 和 单体的水溶液中接枝, 主要在固一 液界面上对 P P 粉末或其他形态 的 P P接枝。它具有操作方法 简便 、 体 系黏度 低 、 反 应条件 温和 、 散热 和温控容 易 、 环境 友好 、 产 品分 离容 易 、 后处 理工序 简单且 可获得 较高 的接枝率 和生 产成本 低等优点 。 肖祥雄等 用过硫酸铵( AP S ) 作引发剂, 研 究 了用 水相 异相 法 在 P P粉料 表 面 接 枝 MAH。 试验 表 明 , 利 用 水 相 异 相 法 对 P P进 行 接 枝 MAH 是 可行 的 , 接枝 产物 颗 粒 呈 淡 红 色 , 质 感 好 , 无异 味 。而 且 , 这 种 方 法 成 本 低 、 废 液 易 处 理 。根据 试 验 结 果 得 知 , 在 MAH 浓 度 为 0 4 mo l L、 AP S浓 度 为 0 0 2 0 mo l I 反 应 温 度 8 5 、 反应 时间 9 0 mi n时 , 产 物可 达 到 1 1 的接 枝率。通过 MAH 的循环利用 , MAH 的利用率 可以提 高 3 倍 多 。 】 4辐射 接枝 改性 辐射 接枝 改 性 是用 高能 射 线 照 射 P P产 生 自由基 , 再 与单体 形成 接枝共 聚物 。辐射接枝 反 应无需添加剂, 可保持聚合物材料本身 的纯净 性 ; 接枝反应可改变聚合物材料表面结构, 而保 持基体材料的原有性能不变 ; 辐射接枝反应可在 较 低 温 度 、 在 较 黏 稠 的 介 质 中 等宽 松 条 件 下 进 行 ; 可 在较 厚 的聚 合物 中均匀 进 行 , 也 可 将辐 射 接枝反应 限制 在表面层 或特定 厚度 内进行 。 F e n g Yu a n等l 7 利 用 。 C o照射 的 方法 将 丙 烯酸丁酯( B A) 接枝到 P P基质上 。首先将 B A 和交联剂 D VB溶解到去离子水 中, 混合溶液倒 入玻璃 管 中, 将 一 定 量 的 P P纤 维 浸 人 溶 液 中, 混 合溶液 用氮气 鼓泡 5 7 mi n , 之后 辐照 3 0 h , 总 的辐 射 量 为 3 0 k Gy , 之 后 取 出用 乙 醇 清 洗 2 4 h , 干燥 称重 。结 果 发 现 当 D VB质 量分 数 为 2 9 6 、 B A 质 量分 数 为 1 0 时, 最 高接 枝 率 为 2 0 5 3 9 6 。 对接 枝后 的 P P进 行 吸油性 研 究 , 发 现 P P g B A对 甲苯 的吸 附量 为 1 9 7 4 g g , 对煤 油 的吸附量 为 1 8 8 g g 。可 见 , 该 材 料 可 为 油 田 污水处 理 以及 海上油井 漏油处 理提供 服务 。 T a n g E n q i 等 8 通 过 。 C o辐 照 的方 法 将 月 桂 醇酯 ( L A) 和 B A接枝 到 P P上 , 得 B A 的最 大 接 枝 率 为 2 O 5 3 ,I A 的 最 大 接 枝 率 为 2 9 9 0 。 利用 此方法 来 改性 P P使 改性 后 的 P P 可 在医疗 缝合方 面有更 好 的用 途 。 1 5超 临界 O O 协助接 枝改性 超 临界 C O 流 体 ( 临界 温 度 3 1 1 , l临界 压力 7 3 8 MP a ) I 9 的应 用 研 究 日益 广 泛 。由 于 它无毒 、 无味、 不燃、 化学惰性 、 价格低廉, 因此用 它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具有独特 的环保优 势 。超 临界 C O 流 体 的密度 与液体 相 当 , 因而它 同时 具有液 体对溶 质溶解 度大 和气体 扩散能力强的特点, 传质速率大大高于液相 。经 研究证明, 经超l临界 C O 溶胀后的 P P主链结构 没有明显的变化 , 保持了其固有的物理性能_ 1 。 王鉴等 聚丙烯化学改性方法 G S To n g等u 利 用超 临 界 C O 。 协 助 固相 接枝 P P, 接枝 单 体 是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 MMA) , 引发剂 是 ( D C P ) 。通 过 试 验 可 得 出 以 下 结 论 : ( 1 ) 与 传统 的 固相接枝 相 比 , 超 临界 C O 协 助 固 相接枝的反应速率主要是反应控制而非溶胀控 制 。( 2 ) C O 。的 压 力 参 数 影 响 了单 体 接 枝 质 量 和产 品的 性 能 。( 3 ) 超 临 界 C O 协 助 固相 接 枝 P P , 接 枝单 体 MMA 的量 和 接 枝 链 的长 度 都 要 高于传 统 固相 接 枝 和熔 融 接 枝 的 。 同时 经过 分 析 可知 , 当溶 胀 时 间较 短 时 , 外 部接 枝 率 要低 于 内部 的 。接枝 非 常均匀 , 且结 晶度 变小 。 王鉴等 利 用超 临 界 C O 协 助 丙烯 酸 丁酯 固相 接 枝 改 性 P P,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在 4 1 , 8 1 MP a 的超临界 C O 中溶胀 4 h , 再在 8 0 、 常 压下反 应 2 h , 得 到 接 枝 率 为 3 9 5 的 极 性 P P 。 表征结果显 示 , B A接 枝 到 了 P P分 子链 上 ; P P u g B A的熔点和表观结晶度明显下降; 随接枝率的增 加, P P _ g B A的热稳定性 提高; 与 P P原料相 比, 接枝 P P的接 触 角 由 9 8 。 降至 7 2 。 , 极 性 和 亲水 性 明显改善 ; P P - g - B A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 与原料 的性 能相近 , 接枝过 程中 P P几乎未 降解 。 1 6固相接枝 改性 固相接枝法 的发 展历 史不 长 , 是一 种 比较 新 的接枝反 应 技 术 。反 应 时 将 P P粉 与接 枝 单 体 、 引发剂和少量 界 面剂 一起 混合 均 匀 , 在 较低 温 度 1 0 0 1 4 0下进行 的接枝 共聚反 应 , 由于反应 温 度较 低 , P P在 反 应温 度 下仍 然 是 固体 颗粒 , 故称 此法 为 固相接枝 法 。虽然很 早就 对 P P进行 过研 究 , 但 直到近几年才越 来越受到人 们的重视 。 王 鉴等口 副研 究 了 P P 利 用 固 相 方 法 接 枝 B A, MAH及 苯乙烯 ( S t ) 三单体。通 过试验可 知 当 引发 剂 用 量 ( 以 P P质 量 为基 准 ) 为 0 3 时 , 得到 了接枝 率 为 3 2 6 的接 枝 产 品 , 单 体 利 用率 达 到 7 0 。 同时 考 察 了反 应 时 间 、 反 应 温 度 、 引发剂 用量 等 因素对 接枝反 应 的影 响 。 E B o r s i g a等口 利 用 固相 法 制 备 长 链 支 化 的等规 P P , 发 现采 用共 溶剂 的方 法是很 有 效 的 , 并 采用 了几 种共溶 剂 。生 成长链 支化 的 等规 P P 时共溶 剂效 率 从 大 到小 为糠 醇 硫 化 物 ( F S ) 、 对 苯 二 酚( R E S ) 4 - S t 、 对苯 二酚 、 D VB 。 1 7非极性 单体 在 P P上 的接 枝 除了将极性 单体接枝到 P P分子链上改善 其极性 , 实现其功能化外, 还可以将 s t 等非极性 单体 接枝 到 P P分 子 链 上 , 改 善 其 性 能 。B a s e l l 公 司开发 了一 种将 S t 接 枝 到 多孔 P P粒 子 上 的 “ Hi v a l l o y ” 技 术 。据 报 道 , 这 种 技 术 是 以 多 孔 P P粒子 为 反应床 , 通 过 S t 单体 连 续 聚合 , 在 P P 粒子表面或 内部形成第 2层或第 3层 聚合物 。 不同聚合物层之问是化学键相连, 因而产物是接 枝共 聚物 。 由“ Hi v a l l o y ” 技 术 制 备 的接 枝 共 聚 物在 热 变形 温 度 、 硬 度 、 刚性 及 耐 蠕 变性 能 方 面 大大超 过 P P均聚物 的l l 。 2交联 改 性 P P交联 的方 法 可 采 用有 机 过 氧化 物 交 联 、 氮 化物 交联 、 辐射 交联 等 。P P经交 联后 , 可 同时 具 有热 可塑性 、 硬 度高 、 良好 的耐 溶剂性 、 高 弹性 和 优 良的耐低 温性 能 。 2 1 有 机过 氧化 物交联 在 化学交 联 中 , P P受 到过 氧化 物激 发时 , 因 受 到 J3 裂 解 和歧 化 作 用 , 降解 成 很 多 的 自 由基 团 , 导致 P P发生缩 聚 、 降 解 和氧 化 等化 学 反 应 。 因此 P P交 联必 须 要 在 交 联 剂 存 在 的情 况 下 才 能有 效地 发生交 联 反应 。 王丽l_ 】 。 以 D C P为交 联 剂 , 以松 节 油和 S t 为 交联助剂对 P P进行 交联 改性 。通过 试验 测试 可 知 , 当 D C P质 量 分数 为 0 2 时 , 其 耐 热 温 度 为 2 5 6, 冲击 强 度 为 5 0 MP a 。交 联 后 P P材 料 与 未改性 的 P P材 料相 比在 耐温 和抗 冲击方 面都 有 显著提高 , 拓 展了 P P在工程 领域 中的应用 。 2 2氮化物 交联 改性 用叠氮化合物作交联剂 , 使 P P交联。用于 P P交联的叠氮化合物主要有聚磺酰叠氮和叠氮 甲酸 盐 。但叠氮化合 物不稳定 、 易爆炸 , 给实际应 用带来困难, 因此又发展了用二乙烯苯等单体对 P P进行交联 。二 乙烯 苯 等产 生 的交 联键 仅 由饱 和烃键 构成 , 因此具 有 优异 的耐热 性 、 拉 伸 强度 、 撕裂强度 、 弹性 与压 缩性 。 目前 二 乙烯苯 交联 技 术 已成功地 应用于制造 片状连续 P P泡沫 。 2 3 辐 射交联 采用 7预辐 射 引发接 枝 是在 高 能射 线 下 使 P P产生 自由基 , 自由基再与接枝单体反应生 成 接枝 共 聚 物 , 用 电子 加 速 器产 生 的 电 子 射 线 或 。 C o产生 的 中子 射 线 引发 反 应 。辐 照 接 枝 法 在改 善 P P膜 或纤 维 的表 面改 性方 面应 用广泛 。 5 8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 O 1 O年 1 2 月 高德 玉等_ 1 使 用 丙烯 酸 和 丙 烯 酰 胺 , 利 用 7 一 射线预照射 对 P P丝束进行 了预辐射接枝改 性。样 品辐照后放人 一2 O I C的冰箱保存备用 , 接枝 反应在 聚乙烯 ( P E ) 塑 料袋 中进 行 。接枝 试 验结 果显示 , 增加接 枝体 系的单体 浓度和 吸收剂 量 可以提 高 P P的接 枝 率 , 在 反应 温度 为 7 0 时 , 接 枝反应 4 h即可 以完成 。 3 等 离子体 改性 低 温等 离子 体技 术 的物 理 或化 学 作 用 只局 限于浅 表面 , 不 影 响本 体 性能 l_ 1 , 是 聚合 物 材料 表面 亲水改 性 的重 要 手段 之 一 。聚合 物 材 料表 面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改性所形成的表面层一般 具有交 联 网络 结 构 , 应 能 提 高 材 料 表 面对 化 学介质 的耐蚀 性 。MAH 含 有双 键及 酸 酐基 团, 是理想的等离子体聚合亲水改性单体口 。 吴 淼等 z 2 3 利 用低 温等离 子方 法将 MAH 接 枝到 P P上 , 通 过 试 验 发 现 : ( 1 ) P P薄膜 表 面改 性 , 低 功率 下 MAH 的 等离 子 体 处 理 以聚 合 为 主, 高功率时以刻蚀为主, MAH 聚合 量随处理 功率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 ) MAH 等离子体聚合物的酸酐基 团可被水解为羧酸结 构 , 水 解 后 改 性 薄 膜 表 面 接 触 角 降 低 至 4 3 。 5 0 。 , 接触角 随处理功 率 的提 高 呈上 升趋 势 。( 3 ) 高处理功率下的 MAH 聚合物具有较高的交联 密度 , 5 O w 处理的 MAH 聚合物在 1 1 0, 4 0 条件下 的耐硫酸腐蚀性优于 3 0 W 处理的 MAH 聚合物 。 Ya n g Y F _ 2 。 等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技术对 P P MMs ( 聚 丙烯微 孔 膜 ) 进行 改性 接 枝 。 接枝单 体为 聚 乙烯基 吡咯烷 酮一 甲氨基 乙基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P DMAE MA)和 二 氯 代 二 甲 苯 ( X D C ) , 并 通 过 接 枝 交 联 反 应 、 样 品 处理 、 干 燥 等过程 得到恒 重 、 纯净 的接枝 物 。经试 验分 析可 知 ,润 湿 角 明 显 减 小 ,同 时 水 通 量 由 5 0 0 L ( m。 h ) 增力 至 0 3 5 0 0 L ( m h ) 。接枝 后 的薄膜 能抑制 细菌 的生 长 , 扩 大 了 P P在分 离 膜 方面 的应用 范围 。 4共聚 改性 在丙烯的聚合反应中, 引入共聚单体, 为 P P 链结 构 的化 学组成 、 分子 形态 的控 制和 改变提 供 了无 限的 可能 , 由此 可 以 开发 出 品种 多 、 性 能 广 的 P P材 料 。 ( 1 ) 丙烯一 乙烯共聚物 : 由丙烯与乙烯共聚 而成 , 有丙烯一 乙烯无 规共 聚 物 和丙烯 一 乙烯 嵌 段 共 聚物 2 种 。丙烯一 乙烯 无规 共聚 物 中乙烯 含量 仅 为 1 4 , 少量 聚乙烯 链 段 的引 入 , 改 善 了 材料的韧性、 耐寒性 、 冲击 强度和透明性, 但熔 点 、 脆化点 、 刚性和结晶度降低 。丙烯一 乙烯嵌段 共聚物实际是聚乙烯 、 聚丙烯和末端嵌段共聚物 的混 合 物 , 既 保 持 一定 的 刚性 又 提 高 了冲击 强 度 , 改善其脆 化点 , 但 透 明性 和光 泽性有 所降低 。 ( 2 ) 丙 烯一 氯 乙烯 共聚 物 : 由丙烯 和氯 乙烯 共 聚而成 。氯 乙烯 的引入 改善 了树 脂 的阻燃性 。 ( 3 ) 丙烯一 丙烯酸共聚物: 由丙烯与少量丙 烯酸单体共聚而得。极性单体丙烯酸的引入, 改 进 了材料 的低温韧性 、 冲击 性及 与玻璃纤 维 的黏 结性 。 ( 4 ) 高熔体强度 P P : 聚合物的熔体强度对 挤 出 、 涂覆 、 吹 膜 、 纺 丝 等 加 工 是 非 常 重 要 的性 质 。B a s e l l 公 司 开 发 了一 种 “ 后 反 应 ” ( p o s t r e a c t o r ) 技 术 , 在 P P分 子链上 引入 长支 链 , 从 而研 制 出具有高熔 体强度 的 P P 。 ( 5 ) 高级合 金 聚合物 : B a s e l l 公 司 利用改 进 型第 4代催化 剂 以及灵活 的多 级多单 体 技术 , 即 所谓“ C a t a l l o y ” 技术 改进 P P的性 能 , 尤 其是 柔 韧 性, 使 P P的弯曲模量与低密度聚乙烯的相当 5 P P的最新发展 ( 1 ) 塑料改性 的单元技术 包括单纯共混 、 接 枝技术 、 相容剂技术 、 多层乳 化技术 、 I P N技术 、 动 态硫化技术 , 这些技术在 P P改性过程中曾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单纯使用单元技术也有局限性 , 往 往在提高单项性 能 如冲击 韧性 的 同时 , 其他 性 能 如刚性却大幅度下降。为此 , P P改性正进人这些 单项技术配合起来运用的复合化阶段。 P P 玻璃 纤 维 橡 胶 体 系 是 成 功 的 一 例 , 普 通玻 璃 纤 维 增 强 P P尽 管 具 有 很 高 的 刚性 、 硬 度、 拉伸强度, 但冲击强度很低 , 加入弹性体 , 同 时加入交联剂, 这种改性体系的性 能是增强 增 韧 互穿 网络 动态交联 技术 协 同作用 的结果 , 因 而实现 了刚性 和韧性 的最佳 匹配 。 王鉴等 聚丙烯化 学改性方法 5 9 ( 2 ) P P开 始 向多功 能化 的方 向发展 , 通 过 改善 P P材料 电荷 存 储 , 使 P P在 电池 方 面 有 广 泛 的用 途 。 ( 3 ) 通 过加入成核 剂 , 改善成 型过程 的结 晶 速度, 细化晶粒, 以提高制品的冲击性能、 透明性 及 光泽度 , 也是 实现 P P高性 能化最常用 的方法 。 1 2 3 4 5 1- 6 3 7 8 3 E 9 3 参 考 文 献 魏玉坤 , 柯加 良, 赵建青 极性单体熔融接枝改性 聚丙烯 的 表面亲水性 能研究 E J 3 化工 新 型材料 , 2 0 0 7 , 3 5 ( 2 ) : 5 8 6 0 杨 明山。 李林楷 塑料改性 工艺配方 与应用 M 北京 : 化 学工艺 出版社 , 2 0 0 6 : 5 AI M a l a i k a S, Ed d i y a n t o ERe a c t i v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p o l y m e r s: Ef f e c t o f b i f u n c t i o n a l a n d t r i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mo n o me r s o n me l t g r a f t i n g o f g l yc i d y l me t h a c r y l a t e o n t o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J P o l y me r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 2 0 0 9, 9 5 ( 2 O 1 0 ): 3 5 3 - 3 62 Ga r c i a Ma r t i ne z J M , Ar e s o S, Ta r a n c o J , e t a 1 At a c t i c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f r o m i n d u s t r i a l b y p r o d u c t t o h i g h a d d e d v a l u e ma t e r i a l f o r a d v a n c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c he mi c a l mo d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M S p a i n : I n s t i t u t o d e C i e n c i a Y Te c n o l o g i a d e Po l i m e r o s , 2 0 0 9: l 71 - 1 7 3 Ya z d a n i P e d r a m M , He c t o r Ve g a , Ra u l Qu ij a d a M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o l y ( p r o p y l e n e ) t hr o u g h g r a f t i n g wi t h d i me t h y l i t a c o n a t e i n s o l u t i o n J Ma c r o mo l e c u l a r C h e mi s t r y a n d Ph y s i c s , 1 9 9 8。 1 9 9 ( 1 1 ): 2 4 9 5 2 5 0 0 肖祥雄 , 张兴华 马来 酸酐水相 异相接枝 改性聚丙 烯粉料 的研究 J Of 2 0 0 7 0 5 1 4 h t t p : www p a p e r e d u cn Yu a n Fe n g。W e i J u n f u,Ta n g En q i , e t a 1 S y n t h e s i s o f b u t y l a c r y l a t e gr a f t e d p o l yp r op y l e ne f i b r e a n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on s o n o i l a d s o r p t i o n i n f l o a t i n g wa t e r E B OI ( 2 0 0 8 一 1 0 1 5 ) 2 0 0 9 0 7 0 7 3 h t t p : www e p o l y me r s o r g Ta n g En q i ,Z h a o Ko n gy i n, Xue Ya n g, e t a 1 S y n t he s i s a n d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P0 l yp r op y l e ne b y Ra di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Gr a f t i n g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i s t r y , 2 0 0 9 , 1 ( 1 ) : 7 5 8 1 徐兆瑜 超 临界流体技术 在聚合 中的应用 进展 化学 推进 剂与高分子材料 , 2 0 0 6 , 4 ( 5 ) : 3 7 4 3 1 O Z h a i We n t a o , Yu J i a n , Ma We i mi n g , e t a 1 I n f l u n c e o f l o n g c h a i n br a n c h i n g on t h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a n d me l t i n g b e h a v i o r o f p o l y c a r b o n a t e s i n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C O2 J Ma c r o mol e c u l e s, 2 0 0 7 4 0: 7 3 8 O 1 1 To n g G S , L i u THu G H, e t a 1 S u p e r c r i t i e a l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 a s s i s t e d s o l i d - s t a t e f r e e r a d i c a l gr a f t ing o f me t h y l me t h a c r y l a t e o n t o p o l y p r 0 p y l e n e J Th e J o u r n a l o f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Fl u i d s 。 2 0 0 7, 4 3 ( 2 0 0 7 ): 6 4 7 3 1 2 王鉴 , 王登飞 , 杜威 , 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丙烯酸丁酯 固相接枝改性 聚丙烯 E J 3 石 油化 工 2 0 0 9 , 3 8 ( 2 ) : 1 7 9 一 l 8 4 1 3 王鉴 , 宁嫒媛 , 徐洋 , 等 丙烯酸丁酯 、 马来 酸酐 、 苯 乙烯三 单体 固相 接 枝改 性 聚丙 烯 的研 究 【 J 化 工 文摘 , 2 0 0 9 ( 6 ): 2 9 - 3 3 1 4 B o r s i g E, Va n D u i n M, Go t s i s A D , e t a 1 L o n g c h a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