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的化学改性.pdf_第1页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pdf_第2页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pdf_第3页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助剂 2 0 1 0年第 6期( 总第 8 4期)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 刘 婷 盛晓颖 张学俊 ( 中北大学理学院 , 太原 , 0 3 0 0 5 1 ) 摘 要 介 绍 了聚 丙烯 的其 聚 改性 、 接枝 改性 、 交联 改性 、 氯化 改性 四种化 学改性 方 法 。 比较 了这 些 化学改性方法的优缺点、 对聚 丙烯性能的改善情况以及研究进展 , 展望了聚丙烯化学改性的前景。 关键 字 聚 丙烯化 学改性综述 Che mi c a l M o di fic a t i o n o n Po l y pr o p y l e n e L i u T i n g S h e n g X i a o y i n g Z h a n g X u e - j u n ( C o l l e g e o f S c i e n c e , N o r t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T a i y u a n , 0 3 0 0 5 1 ) Ab s t r a c t : C h e mi c a l mo d i fi c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n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i n c l u d i n g c o p o l y me r i z i n g , g r a f t i n g , c r o s s l i n k i n g a n d c h l o r i n a t i o n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s e c h e mi c a l mo d i fi c a t i o n me t h o d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o n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n t h e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p r o p e K y a n d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F i n a l l y , pr o s p e c t o f c h e mi c a l mo di fic a t i o n o n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wa s o u t l o o k e d Ke y wo r d s :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c h e mi c a l mo d i fi c a t i o n ; r e v i e w 聚丙烯( P P ) 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具有 很多优点 , 密度低 , 力学性能较优异 ; 可用注射 、 挤 出和中空成型等多种方法成型加工 ; 几乎无毒 可 耐高 温消毒 , 用于 制作家庭 用 品和医疗器 械等 。被 广泛 地 应用 于汽 车 、 家 电 、 日用 品及 家 具 、 包 装 等 各个领域 1 】 。 但是 P P由于缺少化学活性官能团, 所 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与传统工程塑料相比, P P 具有低温韧性差 、 尺寸收缩率大 、 不耐老化 、 不 易 染 色 、与其 他极 性 聚合物 和无 机 填料 的相容 性差 等缺 点 。为 了改进 P P的这些 性能 , 扩 大其应用 范 围 , 需 对 P P进 行 改性处理 , 从 而满足不 同的需求 。 P P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在改性过程 中 是否 有化 学反 应可 以划 分 为物 理改性 和化学改 性 两类嘲 。物理改 性是 在 P P基体 中加入 其他 无机 材 料 、 有机材料或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助剂 , 经过 混合、 混炼 , 依靠不同组分相互之间和各组分本身 的物理特 性 、形 变特性 、形 态的变 化等来 改变 P P 收稿 日期 : 2 0 1 0 0 6 2 2 的分 子聚集 态结构 以达到改 善 P P材料 性 能或获 得新 功能 的 目的 从 而制 得具 有优 异性 能 的 P P复 合材料 3 1 。 化学改性是指通过接枝 、 嵌段、 共聚等方 法 , 在 P P大 分 子链 中 引人 其他 组 分 , 或 通 过交 联 剂 等 进行 交 联 , 或 通过 成 核剂 、 发 泡 剂 进 行改 性 , 从 而 改变 P P分 子链上 原 子 或原 子 团 的种 类 及 组 合方式( 化学组成、 分子形态、 立构规整性、 分子链 的长短及分布等 ) , 赋予 P P较高的抗冲击性能 , 优 良的耐热性 和抗 老化性 , 改进 聚丙 烯材料 。 P P的化 学改性包 括共 聚改性 、 接 枝改性 、 交联 改性、 氯化改性等【4 】 。 1 共聚改性 由于 P P催化剂的发展 , 特别是茂金属催化剂 的发展 , 推动 了 P P的共 聚技术 发展 。共 聚 改性是 在聚合阶段采用高效催化剂进行的改性 。以丙烯 单体为主的共聚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均聚 P P 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它是提高 P P 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 6期 刘 婷 , 等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 2 1 共 聚改 性 的方 法 主要 有 :用催 化 剂 进行 共 聚 改 性 , 在 P P主链 上进 行嵌 段 共 聚或无 规共 聚 。用 茂 金 属催化 剂进 行 共 聚改 性 时 ,茂 金 属 催化 剂 的 单活性中心不仅可制得 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窄 组成分布的聚合物 ,而且有利于不 同单体的共聚 反应 , 能实现精确控制聚合物结构 , 甚至可定制聚 合物5 1 。共聚中可用共聚单体的范围宽 、 共聚物中 的共 聚单体 含量 高 , 且在 主 链上 分 布均 匀 。 因此 。 利 用茂 金属 催化 剂容 易对 P P进 行共 聚改 性 , 制备 P P共 聚改性 新材 料 。嵌 段共 聚是 丙烯 均聚后 再 与 其他单体进行共聚。例如 , 当嵌段 2 一 3 的乙烯 单 体时 , 制得 乙丙 共 聚橡胶 , 它 具有 聚 乙烯 ( P E) 和 P P两者的优点 可耐一 3 0的低温冲击 , 广泛用于 汽 车 、 工业零 件 和 家用 电器 等同 。无 规 共 聚 P P, 由 于单 体 分子无 规则 地插 入丙 烯 分子 中 , 破 坏 P P的 连续链结构 , 阻碍聚合物分子 的结晶排列 , 从而降 低 P P的 结 晶度 。丙 烯 无 规 共 聚 的 目的就 是 改 变 P P的结晶度 , 改善其 物理 、 机 械性 能。与其 他共 聚 物相 比 , 无规共 聚物具 有 浊度 低 和熔 化温 度低 , 抗 冲击 性 能高 和挠性 高 。 熔 点低 、 和高 温抗 蠕 变性 能 等同 。 共 聚改性 P P已经 有许 多优 良的成 品 。 如齐 鲁 石化 公 司引进 美 国 H i m o n t 公 司 的 P P装 置生 产 的 共 聚 P P ( 牌 号 为 E P S 3 0 1 R ) 具有 强 度 高 、 刚 性大 、 耐 热 性 能 和尺 寸稳 定 性 好及 低 温 韧 性 极 佳 的 优 点 , 可广 泛用 于管 材 、 片 材 以及 注 塑制 品 的生产 , 也是 一 种 较 理 想 的 高档 P P专 用 料 的 基 础 料 嘲 。Ko h He i N i t t a等 研 究 了丙烯 单 体 的加 入 , 对 丙烯 乙烯 共 聚物 ( E P ) 机 械性 能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 丙烯 浓 度 为 8 4 以上 的 E P, 屈 服 强度 增 强 结 晶度 、 刚 性 、 熔 点 均低 于均 聚物 , 透 明性 得到 改 进 , 韧性 和 冲击 强度 明显提 高 ,广泛 用 于 透 明包 装 薄膜 、吹 塑成 型 、 薄 膜密封 层 和 日用 品的制备 。 2接枝 改性 接 枝改 性 是 聚 合 物 化 学 改 性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一 P P的接 枝 改性 就是 将 P P分 子 与一 定 的单 体 聚合 , 通过 化学 键在 P P主链分 子上 结合 其 他单 体 的聚 合 物分支 的反 应 。P P是 非 极 性 聚合 物 , 通过 接 枝 反应 。 可 以在非极 性 的 P P分子 链 上接 枝极 性 官能团 利用支链 的极性和反应性 , 既保持 P P原 有 特 性 又 赋予 产 品一 些 特 殊 的 性 能 , 如 改 进 P P 的粘 接性 、 涂 饰 性 、 油 墨 印刷性 等。 按 照接 枝 物 形 态 , P P 的接 枝 改性 主要 有 溶 液 接 枝 法 、 熔 融 接 枝 法 、 固 相 接 枝 法 和 悬 浮 接 枝 法 等 1 l 。其 中 , 溶 液 接 枝法 反 应 温 度 较 低 ( 1 0 0 1 4 0 ) , 副反应少 , 产物纯度 高 , P P 降解程度低 , 接枝 率相对较高。但是 , 此方法所用的溶剂量大 , 需要 蒸 馏 分离 , 产 物也必 须 从 溶剂 中分 离并 进 行 干燥 , 过 程麻 烦且 溶剂 往 往有 毒 , 故操 作 费 用高 , 环 境 污 染严重 1 2 】 。 熔融接枝法具有反应时间短 。 设备简单 , 无 需 回收溶 剂 可实 现P P S E 业 化 连续 生产 等 特点 , 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接枝改性方法 。但是 由于反应温度较高 ,接枝率较低 , P P 降解严重 , 使 副反应 ( 交联或 降解 ) 严重 , 对材料性能有严重 的 负面影响。另外, 残余的未反应单体和引发剂对产 品质 量 会产 生不 良影 响 1 3 1 。 固相 接枝 法 将P P 粉 末 直 接与单体 、 引发剂 、 界面活性剂等接触 反应 一 般 控 制 在P P 软 化 点 以下 ( 1 0 0 1 3 0 o C ) 进行 常压 反 应 。 反应 时 间短 , 反 应条 件温 和 , 接枝 率高 , P P 降解 少 ,不使 用溶 剂 或使 用少 量有 机 溶 剂作 为 表面 活 性 剂 , 溶剂 被P P 表 面 吸收 , 不用 回收 , 后处 理 简单 , 高 效 节能 , 并且 能很 好 的保 持P P 固有 的力 学 性 能 , 因此 固相 接枝 法有 着 良好 的发展 前 景 。悬 浮接 枝 法是将P P 粉粒与单体一起在水相 中进行反应 。反 应前通常在较低温度下使聚合物和单体接触一定 时间 , 而后升温进行反1直【 姗 。该法不但继承了溶液 法 反 应温 度 低 、 P P降解 程 度 低 、反应 易 控 制 等 优 点 , 而且 没有 溶剂 回收 的问题 , 有利 于保 护环境 。 马 来 酸 酐 ( M AH) 接 枝 P P是 P P接 枝 改 性 研 究 最 多 的一 个体 系 。Y o n g s o k S e o 等【 l 4 】 研究 了马来 酸 酐 接 枝 聚丙 烯 ( P P g MA H) 与 P P结 晶机 理 的 不 同。结果表 明:P P g MA H只以异相成核的方 式 进行 结 晶 。 而 等规 P P的结 晶方 式还包 括 均 相成 核。由于异相晶核数量的不同, P P g MA H的结晶 速 度 比 P P更 快 。P P的结 晶度是 一个 重 要 的结 构 参数 ,许多宏观物理机械性能都与结晶度直接相 关 。因此 , P P g MA H具 有优 良的物理 、 机 械性 能 。 刘 秀 森等 研究 了苯 乙烯 对 P P g MA H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加 入 苯 乙烯 ( S t 1 能有 效 抑制 P P基 体 的 降 解 并 提 高 MA N 的接 枝 率 , 苯 乙烯加 入 反 应 体 系后 , 产 品 的颜 色随 苯 乙烯含 量 的不 同 , 由黄褐 色 到 青 白色逐 渐 变浅 ,产 品外 观得 到 明显 改 善 。C K Ho n g等 【 6 研 究 了 增 容 剂 P P g MA H S t 的对 塑料助剂 2 0 1 0年第 6期 ( 总第 8 4期) P P 粘 土纳 米 复 合 材料 的机 械 性 能 和 流 变性 能 的 影 响 。 结果 表 明 : 苯 乙烯 的加入 提高 了接 枝率 , P P g - M A H S t 使得 P P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增加 。拉伸性能和流变特性得到改善。 3 交联改性 P P的交联 改性 是使 P P的线 型或 轻度 支化 的 聚合物 转化 为三维 网状 的体 型 结构 的过 程 。与未 交 联 的热塑性 、 热 固性 树脂及 硫 化橡 胶相 比, 在 结 构上经交联后的 P P有体型结构却不完全交联 , 且 交联 区域很小 ,从而在性能上兼有三者的特点【 。 因此交 联 P P具有 热 可塑 性 、 硬 度 高 、 良好 的耐 溶 剂性 、 耐热性 、 优 良的耐低温性 、 耐蠕变性, 冲击强 度和 以及 熔体 强度 高 , 成型周 期短 等性能 1 8 1 。 在 交 联改 性方 法 上 , P P交 联 改性 主要 有 辐射 交联和化学交联。辐射交联是在官能团单体存在 时 ,低剂 量 下 辐 照可 使 P P主链 上生 成 一些 长 支 链 。 改性 得 到的 P P在单轴 拉伸 时存在 应变 硬化 效 应 , 从 而制 得高熔 体强度 P P 。但 是 , 辐射 交联是 在 光 或高能 射线 的作 用下进 行 的 ,交 联 和降解 反应 同时发 生 , 因此 , 其交 联效 率是 比较 低 的。化 学交 联法是 在 P P中加 人少量 引发 剂过 氧化物 , 在 有交 联剂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进行反应。P P交联机理 是 游离 基交联 反应 机理 作 为 引发剂 的有 机过 氧 化 物分 解 产 生 自由基 , 夺 取 P P中的氢 原 子 产 生 P P的 自由基 和再结合 的 C C键 。 但是 自由基 的夺 氢反 应较 多地发 生 在叔氢 原 子上 结果 使得 大分 子游离基很不稳定 ,容易在 位断裂或聚合物 自 由基再结合 ,因此出现与交联反应竞争的化学反 应 , 使 P P降解 1 9 1 。因此, 目前还没有高效的制备高 熔 体强 度 P P的方 法 。近 年来 , 新 发展 起来 的 制备 高熔 体 强度 P P的方 法是硅 烷交 联 P P,得 到具 有 良好综合性能的“ 束状 ” 交联结构 。 从而有效提高 P P的熔体粘度和熔体强度 主要用于耐高温、 耐 化学腐蚀的化工管道和汽车零部件。 张旭锋等 2 O l研 究 了交 联对 P P性 能的影响 。结 果 表 明 : 交联 降低 了熔 体流 动速 率 , 增 加 了拉伸 强 度 , 但 断 裂伸 长 率 下降 较 多 : 交联 破 坏 了 P P的结 晶性 ,使其熔程变长,扩大了适宜发泡的温度范 围 ; 交 联 的发 泡 效果 较 普通 好 , 可形 成 泡孔 小 、 分 布均匀 、 形状规则、 闭孑 L 的发泡制 品。A B L u g a o 等【2 】 】 研究了辐射制备高熔体强度 P P 。 结果表明: 提 高熔化强度和拉伸度 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通过辐 射在 P P主链上加上支链 , 使得 P P得到交联 , 并且 通过辐射得到的交联改性 P P性能得到很好改善。 4 氯化 改性 P P的氯化改 性是 P P在 引发 剂作 用 下 ,通 过 自由基机 理将 氯 接枝 到 P P上 ,得 到氯 化 聚丙 烯 ( C P P ) , 从而增大 P P的极性 , 大 幅度 改善 印刷 性 , 主 要用 于 P P的涂 料 、 粘 合剂 和 印刷 油 墨等 方 面 。由于极性基 团氯 的引入 , C P P具有很 好 的附着 力、 良好的耐热 、 耐老化 、 耐腐蚀 、 耐酸碱等性能。 通 过对 C P P结构 和性能 的研究 ,发现其 性质 主要取决于 3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氯化度 ,即在 P P分 子 中氢原 子被 氯取 代后 , 氯 在分 子 中所 占 的 质 量分 数 ; 二 是结 晶度 , 就 是 C P P的结 晶程度 ; 三 是相对分子质量。提高 P P的氯化度可以很好的 提 高 P P的活性 。C P P随着氯 化度 的增 加熔点迅 速 下 降 , 相 对溶解 度变大 。 根 据氯 化反应 的具 体工 艺不 同 , 目前工 业上 合成 C P P典型 的方法有 溶液氯 化法 、 固相氯化 法 、 水 相悬浮氯 化 。 溶 液氯化 法是 最早采 用 的方法 。 并 且 目前最为常用 该法 的特点是氯化较均匀 反应 比较 容易 控制 , 产 品 中氯的质 量分数 一般为 2 8 一 4 0 , 最高 可达 5 3 6 3 , 所 得产 品可满 足涂 料 、 粘合剂 等行业 实 际应用 的要 求 。但 该 法耗用 了大 量 的 C C 1 , 需 要增 设 溶剂 回收 装置 , 生 产 成 本 高 , 产 品 中有残 留溶剂 , 产 品质量 较差 , 后处 理较 为 困 难 , 在国外此方法已受到限制并将淘汰硐 。固相氯 化法工艺简单 , 对设备腐蚀性小 , 设备投资少 , 生 产成本低 ,易于连续化 , 无废物排放 , 不需加入溶 剂 , 从 而减少 环境 污染 。但 反应过 程难 以控 制 , 反 应热 不易导 出 , 产 品 因热 降解 易焦 化变 色及 粘结 , 故在工业 化生产 中很少采 用。 水 相悬浮法 产品在 溶解度 、 色泽、 粘接性能 、 杂质含量等方面均优于 溶液法生产的产品, 比溶剂法所用溶剂少 从而减 少 了溶剂 回收 和环境 污染 等 问题 , 工 艺简 单 。 操作 方便 , 并且 降低生 产成 本 , 是 国内外大力 推广 的先 进生产工艺技术。水相悬浮法氯化样品中含有部 分结 晶结构 , 即未 氯化链 段 而溶液 法氯 化样 品 中 几乎没有, 因此两者具有不同的最低熔点 并且氯 含量相同时水相法氯化样品的熔点较高阳。 氯化 改性是促 进 P P附着力 的最 常用 的 、 有效 第 6期 刘 婷 , 等 聚丙烯 的化学改性 2 3 方法 之一 。 为满 足更 大范 围 的使 用 , 仍需 对 C P P进 行 改 进 。如 : 在使 用 C P P作 为专用 涂 料 时 , 用 马来 酸 酐等 对 C P P进 行 改 性 , 目的在 于 : ( 1 ) 增 强 C P P 与涂料中其他成分的相容性 ; ( 2 ) 提高涂层的表面 性 能 ; ( 3 ) 增 加 C P P的亲水 性 , 使 其易 于乳化 。 林 达 等2 8 1 为 了提高 C P P的内聚力 , 在其 主链上接枝多 元共单体 。 制得 的胶粘剂对不锈钢 ( S U S ) P P复合 结 构 材料 具有 良好 的 粘结 作用 ,其最 大 剥离 强 度 可 达 1 1 9 8 N m m: 同时 , 该 多 元 共 聚物 对 S U S P P 的粘结作用具有 良好 的耐水性 , 经 5 0的水浸泡 6 0 h 未见粘结强度明显下降。J o o He e Ho n g 等 2 9 1 用 聚 乙烯亚胺 ( P E I ) 对 C P P进 行 了胺化 改性 。 结果 表 明 :制备 的 P E I C P P膜 具有 强 的离子 电导 率从 0 8 9 x 1 0 S c m 上升 到 1 3 6 x 1 0 之S c m、 阴离子 交换 量 从 7 3 8 m m o U g上 升 到 9 3 3 mm o Y g , 并且 吸 水性 增 加 。 5 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 P P的力学和粘结性能 , 化学改性是 行 之有 效 的方 法 。 对 P P改性 技术 的复 合化是 今后 的研 究 热 点 , 发 展 一 种 全 面 、 有 效 的改 善 P P多种 性能、满足更多需要的复合改性技术是未来 的研 究发 展趋 势 。 参 考文 献 1 】 方治齐, 唐龙祥 , 严 满清, 等 聚丙烯改性新进展 J 现 代 塑料 加 工应 用 , 2 0 0 2 , 1 4 ( 6 ) : 3 6 3 9 【 2 】 亢小 丽 浅谈 聚丙烯 改性 方法 J 高分 子材料研 究, 2 0 0 7 , 3 3 ( 1 1 ) : 3 3 - 3 4 【 3 】 张英杰 ,梁基 照 聚 丙烯 的物理 改性 J 上海 塑料, 2 0 0 7 , 9 ( 3 ) : 9 - 1 2 4 】 赵 敏改性聚 丙烯新材料【 M 北京 : 化学工 业出版 社, 20 02: 9 1 1 5 】 李义君 , 高岩 国 内外聚丙烯催化 剂的研 究进展 J 辽 宁化工, 2 0 0 7 , 3 6 ( 1 0 ) : 7 0 5 - 7 0 7 【 6 】 王海平 , 王标 兵 , 杨云峰 , 等 聚丙 烯增韧 改性的研 究 进展 J 绝缘材 料, 2 0 0 9 , 4 2 ( 1 ) : 2 9 - 3 2 7 】 王 立娟 无规共 聚聚 丙烯 的发 展现 状 J 塑料工 业, 2 0 0 8 , 3 6 ( 增刊) : 2 6 2 9 , 3 3 8 】 李 强 共 聚聚丙 烯制 品应用广 泛 J T - - 程 塑料应用 , 2 0 0 2 , 2 2 ( 7 ) : 3 1 【 9 】 K o h - H e i N i t t a , Y o n g - Wo o S h i n , Hi d e t o H a s h i g u c h i , e t Mo r p h o l o g y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i n t h e Bi n a r y B l e n d s o f I s o t a c t i c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a n d No v e l P r o p y l e n e c o- o l e fi n Ra n d o m Co p o l y me r s w i t h I s o t a c t i c P r o p y l e n e S e q u e n c e 1 E t h y l e n e - p r o p y l e n e C o p o l y m e r s J P o l y me r , 2 0 0 5 , 4 6 ( 3 ) : 9 6 5 9 7 5 【 1 0 1崔 红跃 聚 丙烯 的化 学 改性 J 石化 技术, 2 0 0 2 , 9 ( 2 ) : 1l 8 -1 22 【 1 1 杜 新胜 , 吕锋 聚 丙烯研 究 与进 展 【 J _ 化 工 中间体, 2 0 0 8 , 9 ( 1 2 ) : 1 0 1 4 【 1 2 】原 京 龙 , 赵 伟 , 王 丽 聚 丙 烯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J 塑 料 科 技, 2 0 0 8 , 3 6 ( 1 ) : 9 4 - 9 7 【 1 3 刘 晓敏 , 周红军 , 黄 开菊 , 等 聚丙烯按枝改性研 究进展 J 广东化工, 2 0 0 8 , 3 5 ( 2 ) : 1 6 1 8 【 1 4 崔 红跃聚丙烯 的化 学 改性 J 】 石 化技 术, 2 0 0 2 , 9 ( 2 ) : 1 l 8 -1 2 2 【 1 5 Y o n g s o k S e o , J i n h o K i m , K w a n g U n g K i m , e t a 1 S t u d y o f t h e C rys t a l l i z a ti o n B e h a v i o r s o f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a n d Ma l e i c A n h y d ri d e G r a f t e d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J P o l y m e r , 2 0 0 0 , 4 1 ( 7 ) : 2 6 3 9 -2 6 4 6 【 l 6 】刘秀森 , 姚永南, 胡江涛 , 等 苯 乙烯对马来酸配熔融接 枝聚丙烯的影响 J 合成树脂及 塑料, 2 0 0 7 , 2 4 ( 6 ) : 5 - 9 1 7 】C K H o n g ,M J K i m,S HO h ,e t a 1 E ff e c t s o f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g - ( m a l e i c a n h y d ri d e s t y r e n e )C o m p a t i b i - l i z e r o n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R h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c l a y N a n 0 c o m p o 8 i t e s J J o u r n a l o f I n d u s t ri a l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C h e mi s t r y , 2 0 0 8 , 1 4 ( 2 ) : 1 3 6 - 2 4 2 【 1 7 】 张红字 P P交联研究 J 山西化工, 2 0 0 2 , 2 2 ( 2 ) : 1 2 1 5 1 8 】 梁玉蓉 , 谭 英杰 聚丙 烯交联改性 的研 究 J 沈 阳化 工 学 院 学 报, 2 0 0 2 , l 6 ( 1 ) : 1 8 21 1 9 】 王 丽 ,赵 伟 聚丙 烯交 联 改性 的研 究 J _ 塑 料 制造 , 2 0 0 8 , 3 1 ( 3 ) : 7 6 - 7 8 f 2 0 张旭锋 , 王澜, 景森 , 等 化学交联聚丙烯 的性能及其发 泡研究【 J J 中国塑料, 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