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pdf_第1页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pdf_第2页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pdf_第3页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pdf_第4页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 塑料工业 CHI NA P LAS TI CS I NDUS TRY 第 4 2卷第 6期 2 0 1 4年 6月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 杜遥雪 ,周 阳 ,胡建朋 ,冯彦洪 ,徐百平 ( 1 五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江门 5 2 9 0 2 0 ; 2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 1 0 6 4 0; 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 广州 5 1 0 3 0 0 ) 术 摘要:阐述了聚合物叶片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叶片塑化单元转子模型及本构方程的表征,分 析了该单元聚合物熔体拉伸流动特性和混合性能。结果表明,叶片塑化单元的流场为拉伸与剪切复合流场 ,混合指数 值高达 0 9 4 5,叶片两边的强拉伸流场区域黏度值较低,具有较强的拉伸作用 ,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塑化混合性能和熔 体流动性 ;叶片单元 的混合指 数多分布在 0 5 0 6之问 ,而螺杆元件的混合指 数多分布在 0 4 0 5之 间 ,螺杆元 件 在产生拉伸流场方面远低于叶片单元;动态时叶片塑化单元的拉伸速率比稳态时的大,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该单元 拉伸速率和平均拉伸混合效率提高,但是动态时的振动强度不宜过大。因此 ,采用叶片塑化单元及多物理场耦合开发 的叶片注塑成型机优 于传统注塑成型机 。 关键词:叶片塑化单元;混合性能;混合指数;黏度;拉伸速率;平均拉伸混合效率 D O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5 5 7 7 0 2 0 1 4 0 6 0 1 3 中图分类号:T Q 3 2 0 6 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5 5 7 7 0 ( 2 0 1 4 )0 6 0 0 5 0 0 5 S t ud y o n Po l y me r Bl e n di n g Pr o p e r t y i n Va n e Pl a s t i c i z i ng Uni t un de r M u l t i p hy s i c a l Fi e l d Co u pl e DU Ya o - x u e ,Z HO U Ya n g ,HU J i a n p e n g ,F EN G Ya n 。 h o n g ,XU B a i 。 p i n g ( 1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l e c t r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Wu y i Un i v e r s i t y ,J i a n g me n 5 2 9 0 2 0,C h i n a; 2 Na t i o na l En g i n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No v e l Eq u i p me n t f o r Po l y me r P r o c e s s i n g, S o u t h Ch i na Un i v er s i t y o f Te c h no l o g y, Gu a ng z h o u 5 1 0 64 0, Chi na; 3 Te c h n o l o g y De v e l o pme n t Ce nt e r for P o l y me r Pr o c e s s i n g Eng i n e e r i n g o f Gu a n g d o ng Co l l e g e s a nd Un i v e r s i t i e s, Gu a n g d o n g I n d u s t r y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Gu a n g z h o u 5 1 0 3 0 0,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w 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p o l y me r v a n e i n j e c t i o n m o l d i n g ma c h i n e w e r e i l l u s t r a t e d Th r o u g h t h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r o t o r mo d e l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q u a t i o n f o r v a n e p l a s t i c i z i ng un i t , t h e t e n s i l e fl o w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bl e n d i n g p r o p e rty o f p o l y me r me l t i n t h e u ni t we r e a na l y z e d Th 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flo w fie l d o f v a n e pl a s t i c i z i n g u ni t wa s c o mp o s e d o f t e n s i l e a n d s h e a r i n g c o mpl e x flo w fie l d, t h e ma x i mum mi x i n g i n d e x wa s 0 9 4 5, a n d v i s c o s i t y wa s s ma l l e r i n t h e r e g i o n o f v a n e t wo s i d e s wi t h s t r o n g t e n s i l e flo w fie l d Th e u ni t wa s o f s t r o n g t e n s i l e a c t i o n, a n d c a n i mp r o v e p o l y me r p l a s t i c i z i n g a n d b l e n d i n g p r o p e r t y a s we l l a s me l t flo wa bi l i t y Mi x i n g i n d e x o f v a n e u n i t wa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mo s t l y b e t we e n 0 5 a n d 0 6, wh i l e mi x i n g i n d e x o f s c r e w e l e me n t wa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mo s t l y b e t we e n 0 4 a n d 0 5, whi c h me a n t t h a t s c r e w e l e me n t wa s l o we r t ha n v a n e u ni t i n t h e a s p e c t o f pr o d u c i ng t e n s i l e flo w f i e l d Te n s i l e r a t e o f d y n a mi c s t a t e i n v a n e pl a s t i c i z i n g u ni t wa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s t e a d y s t a t e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v i b r a t i o n s t r e n g t h, t e n s i l e r a t e a n d a v e r a g e t e n s i l e mi x i n g e ffi c i e n c y o f t h e u n i t i mp r o v e, b ut v i b r a t i o n s t r e n g t h a t d y n a mi c s t a t e s h o u l d n o t b e t o o l a r g e T h e r e f o r e ,v a n e i n j e c t i o n m o l d i n g ma c h i n e w i t h t h e c o u p l e o f v a n e p l a s t i c i z i n g u n i t a n d m u h i p h y s i c a l fi e l d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n j e c t i o n m o l d i n g ma c h i n e Ke ywo r ds : Va n e P l a s t i c i z i n g Uni t ; Bl e n d i n g P r o p e y; Mi x i n g I n d e x; Vi s c o s i t y; Te ns i l e Ra t e; Av e r a g e Te n s i l e Mi x i ng Effi c i e n c y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 2 0 1 1 0 1 0 0 0 0 4 1 1 ) ,广东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开放课题资助项 目 ( K F 2 0 1 3 0 3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1 1 2 7 2 0 9 3 )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 目 ( 2 0 1 2 ) 作者简介:杜遥雪,男,1 9 6 2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成型加工C A D C A E研究工作。l u o t i n g w y u e d u e n 第 4 2卷第 6期 杜遥雪,等: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 目前聚合物注塑成型加工装备主要是螺杆注塑成 型机主导市场 ,聚合物的熔融塑化主要依赖聚合物与 金属料筒摩擦以及聚合物 内摩擦的作用 ,这种塑化方 式受剪切流场的支配,存在聚合物所经历的热机械历 程较长 、设备结构大、能耗较高 、对物料依赖性强等 缺陷。为此瞿 金平院士发明了聚合物 叶片注塑成型 机 - 2 ,新装备将传统 的螺杆元件用 叶片塑化单元 代替 ,实现了聚合物加工过程 中收敛流道的正位移输 送 ,在流道内以拉伸形变机理使聚合物熔体 塑化熔 融 ,通过可伸缩的叶片形成容积可变的腔体 ,当叶片 伸长时腔体体积变大而吸入聚合物熔体 ,叶片收缩时 腔体体积变小而将聚合物熔体排出,实现基于拉伸流 场的正位移作用 ,转子的转动形成周期性 的正应力 场 ,将聚合物 以剪切为主的剪切流场变为拉伸流场作 用 ,与螺杆塑化相 比具有塑化混合效率高 、能耗低 、 体积小等优点 。 叶片塑化单元主要 由定子和转子及成对插在转子 上的叶片组成 ,转子与定子放置 时存在 一定的偏心 距 ,且大小可 以调节 ,形成以拉伸作用为主的聚合物 加工方法 J 。为了深入研究叶片塑化单元 的聚合物 熔体拉伸流动特性和混合性能,本文应用聚合物流体 动力学软件 P o l y fl o w,对单元 内聚合物流动状态进行 三维等温模拟,分析了单元 内的混合指数 、黏度 、拉 伸速率和平均拉伸混合效率及其变化规律 ,并对 比分 析了叶片单元与螺杆元件的混合能力 ,以及稳态与动 态条件下多物理场耦合对叶片塑化单元混合性能的影 响,从而为此单元及其在叶片注塑成型机的应用提供 理论指导。 l 叶片注塑成 型机 的工作原理 叶片注塑成型机的注射系统 由叶片塑化系统和柱 塞注射系统组成。如 图 1所示 ,I 为叶片塑化系统 , 其主要作用是将聚合物均匀地塑化成熔融状态 ,然后 送人柱塞注射系统 I I中,注射 系统 以足够 的速度和 压力将熔体注入模具型腔。 图 1 注射系统结构示意 图 F i g 1 S t r u c t u r a l s k e t c h o f i n j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1 一 集流管;2 一注射油缸;3 一注射活塞; 4一注射料筒;5 一喷嘴 当注塑机工作 时,聚合物颗粒进入叶片塑化系统 中的料斗,在叶片塑化单元 的料筒加热和拉伸流场作 用下达到均匀熔融状态 ,然后通过集流管进入柱塞注 射系统的注射料筒 中,熔 体的压力迫使 注射 活塞后 退 ,当注射料筒 中的量达到注射要求时 ,叶片塑化系 统停止转动 ,注塑油缸使注射活塞产生压力推动熔体 前移 ,进而完成注射和保压过程 ,当模具型腔冷却完 毕后 ,叶片 塑化 系 统 开始 旋 转 ,进 入 下 一个 工 作 循环。 叶片塑化系统是实现聚合物塑化的核心部分 ,主 要 由叶片塑化单元和屏障混炼单元组成 。聚合物颗粒 首先由料斗进入叶片固体输送单元 ,此单元主要将聚 合物颗粒压实输送至下一个 叶片塑化单元。叶片塑化 单元主要是使聚合物颗粒熔融塑化 ,此单元完成塑化 后经过屏障混炼单元 的进一步塑化熔融进入下一个叶 片熔体输送单元 ,在 这里聚合物得到充 分的熔融塑 化 ,最后经过渡元件和模头完成塑化熔融过程 J 。 2 叶片塑化单元转子模型 叶片塑化单元 的主要参 数有定子 内径 、转子直 径 、定子与转子的偏心距 、转子长度和叶片厚度 ,由 此可以建立其转子 的结构模型 ,并 采用 G a m b i t 软件 对转子和流体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转子 的入 口和出口 的位置比较 特殊 ,前者 为流道人 口,后 者为流道 出 口,固体转子和流体区域是耦合的,流体区域包 围在 转子外面 ,采用流 固耦合 的 MS T网格重叠技术 ,自 动处理固体和流体 的重合部分 J 。单元边界条件 主 要针对流体 区域 ,取入 口处流量 4 X 1 0 m s ,外 环和内环及端面分别取定子和转子及挡料盘的固体壁 面条件 ,转子转速为 1 0 0 r m i n ,采用 C a r r e a u模型的 本构方程 。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 1 叶片塑化单元的混合指数 混合指数可以表现拉伸流场 的作用区域 ,因此沿 转子轴向 X= 5 m m、X=1 5 mm和 X=2 5 m m处取三 个截面 ,其上混合指数等值线分布如图 2所示。可 以 看 出,在叶片塑化单元转子的截面上 ,? 昆 合指数最大 值达到 0 9 4 5 ,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两边 ,表现出很强 的拉伸流场。定子内壁面的混合指数值为 0 5左右, 主要以简单剪切流动为主。转子外壁面的混合指数值 大多小于 0 5,此处聚合物熔体更 趋向于旋转流动与 剪切流动的复合流动 。 由图可知 ,叶片塑化单元的拉伸流场与剪切流场 是复合分布 的,相对来说剪切作用强的地方拉伸作用 5 2 塑料工业 会弱一些 ,而拉伸作用强 的地方剪切作用会弱一些 , 因此聚合物塑化混合装置要使拉伸流场起 主要作用 , 必然会削弱其剪切流场的作用 。由于拉伸流场对聚合 物产生的塑化混合效果要强于剪切流场 ,所 以如何增 强拉伸流场的作用十分关键。 E 匡 图2 混合指数等值线分布 Fi g 2 Co n t o u r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mi xi n g i n d e x 3 2 叶片塑化单元的黏度 黏度是衡量聚合物熔体流动性强弱的指标 ,聚合 物达到塑化熔融状态后的黏度较低 ,一般剪切流场的 增强和压力场的减弱会造成熔体的黏度降低。与混合 指数分析方法相同,沿转子轴向取三个截面的黏度等 值线分布如图 3所示。可以看出,黏度值较大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转子和定子 的壁面中间区域。对比图 2还 可以看出,混合指数在拉伸流场较弱的地方 ,熔体黏 度值较高 ,而叶片两边 的强拉伸 流场 区域黏度 值较 低 ,这主要是叶片两边 的强拉伸流场和剪切流场共 同 作用 的结果 ,此处熔体黏度低也有利于熔体从叶片的 顶端缝隙回流。 图 3 黏度等值线分布 F i g 3 C o n t o u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v i s c o s i t y 3 3 叶片与螺杆的混合指数 为了比较 叶片单元和螺杆元件的拉伸流场强度 , 沿轴向选取叶片与螺杆的轴向最大混合指数和轴 向混 合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由图 4 a可以看 出,叶片单元 的轴 向最大混合指数远大于螺杆元件,可以产生最大 混合指数为 0 9 4 5的拉伸流场 ,几乎接近纯 拉伸 流 场 ;而螺杆元件的最大混合指数 为 0 7 ,属于剪切 流 场与弱拉伸流场的结合。由图 4 b可 以看 出,叶片单 元的混合指数多分布在 0 50 6之间 ,有些 时间里 混合指数值为 0 ,此时聚合物颗粒经历旋转流动 ;而 螺杆元件 的混合指数多分布在 0 40 5之间 ,聚合 物颗粒经历多是旋转流动和剪切流动,旋转流动 的分 散效果要低于纯剪切作用。由此可见 ,螺杆元件产生 拉伸作用的能力十分有限,而叶片单元在保证剪切作 用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升拉伸作用的效果。 籁 d 赠 a一 轴向最大混合指数 叶 片单元 螺 杆 o 5 j o J 5 2U 25 时 I司 s b一轴向 昆 合指数 图 4叶片与螺杆的混合指数 F i g 4 Mi x i n g i n de x o f v a n e an d s c r e w 3 4 稳态与动态的拉伸速率 8O0 6 O 0 褂 400 垂 2O0 0 0 5 1 0 l 5 2 O 2 5 时 间 s 图5 稳态与不同频率下动态的拉伸速率 F i g 5 Te n s i l e r a t e u nd e r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n d d y n a mi c s t a t e at di f f e r e n t f r e q u en c y 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加工过程 ,分析稳态与动 态对叶片塑化单元混合效果的影响 ,在前述叶片塑化 单元模型的基础上适当修改流体区域 ,叠加振动振幅 为 A、振动频率为-厂的轴向振动位移 。 7 6 5 4 3 2 O 0 0 O O O O O 如蜉 第4 2卷第6期 杜遥雪 ,等 :多物理场耦合叶片塑化单元聚合物混合性能研究 5 3 在振幅相同而不同频率作用下,叶片塑化单元稳 态与动态的拉伸速率如图 5所示。稳态时由于聚合物 颗粒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受到大小不 同的拉伸速率 作用 ,拉伸速率曲线呈现波动状态 ,中间会有一些拉 伸速率值 比较低的点。当单元受到低频率振动而处于 动态时 ,拉伸速率同样呈现波动状态 ,但是动态拉伸 速率值大部分时间都在稳态值之上,这说明适当频率 的振动可以使聚合物颗粒所受拉伸速率提高。 1 垂 霹 1 图6 稳态与不同频率下动态的平均拉伸速率 F i g 6 Av e r a g e t e n s i l e r a t e u n d e r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n d d y n a mi c s t a t e a t di f f e r e n t f r e q ue n c y 将 蚓 鼍 辑 O 5 1 0 1 5 2 O 2 5 时 间 s a 一稳态和动态小振幅 b一动态大振幅 图 7 稳态与不 同振 幅下动态 的拉伸 速率 Fi g 7 Te ns i l e r a t e un d e r s t e a d y s t a t e a nd dy n a mi c s t a t e a t di f f e r e n t a mp l i t ud e 在振幅相同而不同频率作用下 ,叶片塑化单元稳 态与动态的平均拉伸速率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高 频振动下单元拉伸速率 的最大值 比低频和稳态时有所 增加 ,聚合物颗粒在塑化过程中所经历强拉伸作用的 概率增大 ,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工设备的分布和分散混 合性能。但是在振动频率增大的同时造成拉伸速率的 波动较大 ,出现较小值的概率也增大。可以看出,在 厂 =1 0 H z和 A=0 5 m m时拉伸速率平均值最大。这 说明振动振幅一定时 , 厂 =1 0 H z 左右的振动频率可以 提高叶片塑化单元整体拉伸流场的作用 ,从而增大了 聚合物颗粒所受到的拉伸应力 ,使颗粒易于破裂,提 高了叶片塑化单元的整体塑化质量和混合效果。 在频率相同而不同振幅作用下 ,叶片塑化单元稳 态与动态的拉伸速率如图 7所示。可以看出,适 当的 小幅度振动会增强单元拉伸流场的作用。由图 7 b可 知 ,振幅过大时拉伸速率呈现剧烈震荡 ,开始时拉伸 速率值非常高 ,然后变得很小,虽然平均拉伸速率值 较大 ,但显然不利于聚合物加工。综上所述 ,在f= 1 0 Hz 和 A= 0 5 m m的振动强度可以提高叶片塑化单 元拉伸流场的作用 ,进而对聚合物塑化混合产生有利 作用 ,但振幅和频率不宜过大。 3 5 稳态与动态的平均拉伸混合效率 得 赠 壁 霹 * a 一不同振动频率 ,4 0 5m n 1 =0 5i nm b一不 同振动振 幅 图 8 稳态与动态的平均拉伸混合效率 Fi g 8 Av e r a g e t e ns i l e mi x i ng e f f i c i e n c y un d e r s t e a d y a nd d y n a mi c s t a t e 平均拉伸混合效率是用来评价聚合物加工设备塑 化混合性能的重要指标 ,取值 范围为 一1 ,1 ,大 于 0表示熔体受到拉伸作用 。图 8为稳态和动态条件 下平均拉伸 昆合效率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看 出平均拉 伸混合效率值都呈现降低趋势。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 O O 0 O O 0 加 哥 艘晕糍 塑料工业 增加 ,平均拉伸混合效率有所提高 ,在f=2 0 H z和 A=0 5 mmlJ , 平均拉伸混合效率值达到最大 ,这说明 该振动参数可以有效增强叶片塑化单元的塑化混合效 果。振动振幅的增大也会使平均拉伸混合效率有所提 高 ,但振幅过大时平均拉伸混合效率反而降低 ,与前 述拉伸速率的结果一致 ,这说明振幅较大时对 叶片塑 化单元的混合效率是不利的。 4 结论 1 )叶片塑化单 元 的流场为拉 伸与剪 切 复合流 场 ,但是表 现出很强 的拉伸流 场 ,混合指数 值高达 0 9 4 5,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两边 ,黏度值较大 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转子和定子的壁面中间区域 ,而叶片两边 的强拉伸流场区域黏度值较低 ,因此叶片塑化单元具 有较强的拉伸作用 ,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塑化混合性能 和熔体流动性。 2 )叶片单元的最大混合指数为 0 9 4 5且多分布 在 0 50 6之 间 ,而螺杆元 件 的最 大混 合 指数 为 0 7且 多分 布在 0 40 5之 间,因此螺杆元件在产 生拉伸流场方面远低于叶片单元 ,叶片塑化单元更有 利于聚合物颗粒的分散混合 ,能量利用效率会更 高, 经过叶片注塑成型机加工的塑料制品在性能与能耗方 面都要优于螺杆元件。 3 )动态时叶片塑化单元 的拉伸速率 比稳态时 的 大 ,适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振幅可以强化单元 的拉伸 流场 ,增大聚合物颗粒受到 的拉伸应力和拉伸速率 , 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 ,单元拉伸速率和平均拉伸混合 效率提高 ,在振动频率 2 0 Hz 和振动振幅 0 5 i g m时 拉伸速率平均值和平均拉伸混合效率值最大 ,单元的 整体塑化质量和混合效果最好 ,但是动态时的振动强 度不宜过大 ,否则对叶片塑化单元 的拉伸作用和混合 效率不利。 参考文献 1 瞿金平 基 于拉 伸流变 的高分子 材料 塑化输 运方法 及设 备 :中国,2 0 0 8 1 0 0 2 6 0 5 4 x P 2 0 0 9 0 61 0 2 瞿金平 ,冯彦洪 ,殷 小春一种 叶片挤 出机:中国, 2 0 l 1 2 0 0 4 6 8 8 7 x P 2 0 1 11 1 2 3 3 杨智韬聚合物叶片挤出机熔体正位移输送和混合特性 研究 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 0 0 9 4 曾武叶片注射机成型 P P 硅灰石填充体系的性能研究 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 0 1 0 5 柳天磊 ,王建鸿,杜遥雪注塑机螺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