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浅析舟曲县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导教师 系别马克思主义 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开题日期2015-7-22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经济、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 不断得到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冲击 和影响。尤其在节庆方面,我们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而西方的很多节庆文化却 得到了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显 得尤为重要。舟曲县地处白龙江河畔,在这里生活着藏汉等多个民族,在各民族的 交流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楹联文化作为舟曲县民间传统 节日松棚楹联灯会的产物,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原生态的地域背景,是舟曲 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承载着的民俗现象和社会功用 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舟曲的传统民俗文化也的到了很大的 冲击,因此如何保护和发展舟曲的民俗文化显得很重要。近年来,虽然舟曲县在抢 救和保护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随着新世纪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 击,民众生活的历史语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生存环境不断改变;从古传承至今的 民间传统文化遭遇困境,其保护面临衰退的境地,传承形势严峻。 (二)研究目标 本人试图以舟曲楹联文化为线索,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症结及原因,并试图探 究行之有效的保护途径,希望对舟曲县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裨益。通过对舟曲 县楹联传统文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和调查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更 加了解舟曲的楹联文化,从而重视舟曲楹联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能够唤 起更多的人对舟曲楹联文化的共鸣。通过研究给舟曲的楹联灯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可以使舟曲的传统楹联灯会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去 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舟曲的楹联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 二、主要内容、要求、方法、步骤: (一)主要内容 一、舟曲松棚楹联灯会文化概况 (一)楹联文化的概念 (二)楹联文化的特征 二、舟曲县楹联文化的研究价值和社会功能 (一)楹联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意义 三、舟曲县楹联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楹联文化的内容大多趋于一元化,民族特色逐渐弱化 (二)散迭特征较为明显,民间性质淡化 四、舟曲楹联文化传承瓶颈原因分析 (一)数字化时代对对楹联文化的冲击 (二)建设中心的转移,使楹联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 (三)政府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五、探讨舟曲楹联文化传承和发展思路 (二)要求 1.要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舟曲县的楹联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要大量 收集关于舟曲楹联文化的大量资料,然后通过搜集到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发现 楹联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写作思路要清晰,要抓住主要问题,有独立见解,结论要恰如其分。 3.论文要有正确的论点,观点要新颖、论据要充分、论述要详尽,分析要深 入、逻辑要严密、结构要严谨,文章要通顺。 4.注意论文整体内容的协调,前后观点一致,摘要与内容、目录与内容一致。 5.要按照有关论文管理制度、 格式及要求进行撰写, 并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 6.严格按照论文计划进行。 (三)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楹联文化的书籍资料,再通过 和长辈们以及老人们的交流来了解舟曲楹联文化的历史渊源、社会意义等方面。 2.观察法,通过对舟曲楹联灯会的详细观察,了解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以及 发展的规模和特别之处。 3.文献研究法,搜集大量的关于楹联文化以及民俗文化这一类的书籍和资 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整理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4.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和其他地方的民 俗文化相比较,总结出舟曲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新颖性。 5.访谈法,通过访问民间的高龄老人向他们了解关于楹联灯会起源的不同说 法,以及以前的发展状况等。 (四)步骤 1.选择论文研究方向,确定主攻方向 2.确定论文题目,然后大量搜集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 3.论证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然后组织撰写。 4.撰写论文提纲,确定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 5.撰写论文正文。 6.修改论文,然后定稿。 三、计划进度 1.选题 2015 年 6 月 10 日2015 年 6 月 23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题或者和指导 老师共同协商确定题目,确定论文研究的方向。 2.开题 2015 年 6 月 23 日2015 年 7 月 23 日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进 行指导修改 3.收集、整理资料 2015 年 7 月 23 日2016 年 3 月在 1 日专业实习阶段,根据选定的题目和收集 的大量资料撰写论文,并完成初稿。 4.中期检查论文 2016 年 3 月 1 日2016 年 3 月 25 日自己通过对论文的检查后,再交给指导老 师检查指导。 5.论文撰写并修改 2016 年 3 月 25 日2016 年 4 月 25 日对毕业论文进行三次及以上修改。 6.答辩 2016 年 4 月 26 日2016 年 5 月 10 日完成系级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色音.民俗文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年 7 月。 2 骆锦芳.楹联文化通论J.人民出版社.2005 年。 3 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6 月。 4 张春秀.刘目斌.民俗:在适应与变迁中传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 5 R.D.詹姆森 ( 田小杭、 阎苹译) .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11。 6 扬哈罗德布鲁范德(李扬译).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 3 月。 7 邹卫东.舟曲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年。 8 邹卫东.舟曲县志(19912006) .方志出版社.2010 年 12 月。 9 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J.昆仑出版社.2007 年 2 月。 10 王家安.知否.对联写作通俗读本.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年 12 月。 11 柳红.论楹联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 12 王莉莉.试论舟曲民间传统文化的散迭与发展以舟曲县楹联文化为例J.时代报 告.2012 年,(9)。 13 杜成颖.浅谈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舟曲灯节文化J.2012 年。 14 马晓龙.甘肃舟曲灾后重建背景下的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研究J.2014 年。 15 高慧芳.白龙江流域的节庆文化J.2014 年。 16 陈光.探讨对联艺术.继承和发展对联文化.中州大学.2007 年。 17 杨东杰.甘肃舟曲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新思想探究J,2010(9) 。 18 高慧芳.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岁时节日文化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 5 月。 19 武莹.中国传统文化之楹联略谈.安徽财经大学学报.2011 年 06 期。 20马宁.舟曲藏族的年节习俗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 年 2 月。 文献综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楹联文化在舟曲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清代早期就 流传有松棚楹联灯会的习俗。数百年来,舟曲先民每逢元宵佳节和重大节点,都会 以松棚为支架,以红灯为点缀,书写上精心撰制的楹联佳作。而如何传承和发展舟 曲的元宵楹联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课题。舟曲楹联灯会文化在很多书 籍中都有介绍和记载,并对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其发展状况都有详细的介绍和阐 述,他们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对舟曲楹联灯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 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国外也有许多关于中国民俗文化的书籍,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一 书中叙述了中国的“灰姑娘”故事、狐妻等民俗。并提出了如何保护民俗文化的策 略和方法。 美国民俗学概论这本书中清晰而系统地展示了民俗的几种类型并把 民俗分为:口头民俗、习惯民俗和物质民俗。在每一章都对所涉及到的民俗先下了 定义,然后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一定的程度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一定的 建议。这些建议对保护和传承舟曲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国内研究楹联文化的学者有很多,并在许多著作中都有详细的阐述。骆锦芳 编写的楹联文化通论一书中提出楹联是古代文学特殊形式的集中体现,是古典 汉语文学运演的结果,是中国文学艺术思维的结晶,是中国人精神的花朵,是中国 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学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它最具公共性、人文性与启 示性。同时还提出了中国楹联的文学特质与渊源及艺术追求、中国楹联文学的艺术 功用与文化蕴涵、中国楹联文学的文化功能与时代风,而这本书提出的理论观点为 舟曲楹联文化的研究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楹联学概论这本书中提出了对联的产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介绍了对联的规则及对联的逻辑思维。对联作为一种民族民俗文学,有其自身的 特点:它特别强调对仗的工整、平仄协调、韵律合拍。这本书所提出的观点对舟曲 楹联文化的特点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舟曲史话一书中主要介绍了舟曲县的各种民风民俗,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 舟曲元宵楹联文化节的起源以及其发展过程,也介绍了关于元宵楹联文化的几种关 于起源的传说,通过这些资料让我刚加的对舟曲元宵楹联文化的起源有了更加详细 的了解,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了舟曲元宵楹联文化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对社会有 着深远的意义。 舟曲县志(19912006) 一书中更是对舟曲的楹联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全 面的介绍,其中详细的介绍了元宵楹联的文化价值及其内涵。系统的阐述了楹联文 化的研究价值和现代意义,其中提出的观点新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舟曲 楹联灯会文化在书中是这样说的:相传明代一位祖籍扬州的武备将军李瑛,因过年 无法随母亲回扬州观赏天下第一大灯,便组织舟曲才子、匠人、百姓在当地举办了 一场元宵灯会。 将军的母亲走在松棚下, 阅联观灯听曲, 高兴之极, 连连夸赞: “恰 似扬州,不二州,赛过扬州”从此,舟曲便被誉为“不二扬州”。 “论舟曲县民间传统文化的散迭与发展以舟曲楹联文化为例”这一论文 中主要提出了元宵文化的起源、研究价值、在发展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策 略。在这篇论文中对元宵楹联文化有了系统的介绍,对元宵楹联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策略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浅谈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舟曲灯节文化”这一论文中对楹联文化的起源、 内容、表现形式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舟曲元宵楹联文化是各少数 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地方特色文化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还总结出了 对舟曲楹联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影响楹联文化发展的消极因素,这些观点都对本 论文的撰写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写论文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这些书籍及期刊论文中都提出了民俗文化的特点、内涵及文化价 值。楹联文化作为舟曲县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有责任对它传承和发展提出自 己的建议。通过阅读以上的著作及期刊,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都对舟曲楹联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