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牧业产业扶贫项目规划为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加快脱贫攻坚重点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编制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的通知(内扶办发201920号)文件精神,结合XXX农牧业产业及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规划。一、农牧业产业扶贫现状近年来,全旗紧紧围绕“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统筹全旗各类涉农涉牧项目和帮扶资金,重点实施了种畜扶贫、棚圈建设、出栏补贴、特色产业种养殖、嘎查村集体经济、到户产业补贴、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产业扶贫项目,全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我旗在产业扶贫方面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就贫困户来讲,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较差。我旗主要贫困带分布在丘陵沟壑区、沙区和硬梁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缺乏,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牧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农牧民种田缺水,放牧缺草,生产缺电,成为致贫的主要原因。有的地区草牧场、耕地较少,发展生产的空间有限,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较少。二是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贫困户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种养殖先进技术缺乏,加之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和先进生产技术能力低,对养畜为本、立草为业、节本增效等新型理念所知甚少,随着生产成本逐年升高,致使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三是观念落后,思路不活,脱贫致富动力不足。贫困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市场观念缺乏,等靠要思想严重,懒散慵表现突出,脱贫致富劲头不大、能力不足、活力不够。全旗来说: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单打独斗依然是当前我旗农牧区主要经营方式。专业合作组织有名无实,缺乏实质性功能,起不到组织生产并把产品统一推向市场的作用。缺乏辐射面广、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组织、大户利益和风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增收空间有限。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单一,缺乏对市场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级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我旗农牧业资源禀赋,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牧业转型发展、农牧民脱贫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扶贫与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壮大绿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市场经营主体引领、贫困户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长足发展、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能力提升,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二)主要目标通过产业扶贫,使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稳定提高。使2019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贫成果,实现脱贫增收。使市级20个重点嘎查村和54个专项资金扶持的嘎查村产业更加兴旺。全旗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1%以下。年度目标具体如下:2019年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精准扶持优势扶贫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集中攻坚。突出扶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的壮大发展,把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对于20162018年正常脱贫的606户、145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巩固提高,扶上马,送一程;对于2018年底动态调整后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户、43人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年内全部实现脱贫;对于2014年、2015年正常脱贫的42户、98人,继续扶持其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到2020年,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制定预案,阻止返贫,预防致贫,全旗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合作社与农牧民的长效利益联结实现全覆盖,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建成。三、扶贫产业布局和思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以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将全旗划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进一步明确各区域发展重点、思路和举措,建设四大产业带,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农村牧区产业全面振兴,进而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兴旺、增收致富。(一)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带。在优化发展区,依托沿河充足的水土资源和现有的种养殖园区,持续推进“种养结合”大农业发展。统筹涉农涉牧项目和扶贫开发建设资金,加快现代化粮油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肉羊、肉牛养殖基地、现代渔业基地、特色水禽养殖基地,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能力,重点区域为巴拉贡镇山湾村、昌汉白村、兴建村、朝凯村;呼和木独镇东红柳村、大套子村、巴拉亥村、巴音温都尔嘎查(马头湾、红泥圪台);吉日嘎朗图镇五苗树村、光茂村、光永村、光前村、乃玛岱村、苏卜盖村、碱柜村、三苗树村、黄介壕嘎查(除恩更梁地区)、格更召嘎查(杨树社、阿旺社、红旗社、民爱社、麻迷图村、白音);独贵塔拉镇乌兰淖尔村、永先村、独贵村、解放村、杭锦淖尔村、乌兰木独村、芒哈图村、二圪旦湾村、隆茂营村、沙圪堵村、道图嘎查、沙日召嘎查(除沙日召一社)。(二)生态高效畜牧业产业带。在梁外牧区的适度发展区,以建设和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推行生态高效养殖模式为重点,保护和开发绒肉产业,打造自治区重要的绒山羊养殖基地和生态草原优质山羊肉知名品牌。重点区域为锡尼镇巴音补拉格嘎查、阿斯尔嘎查、阿拉腾都布希嘎查、锡尼补拉嘎查、赛台嘎查、浩绕柴达木嘎查、扎日格嘎查、阿日柴达木嘎查、道劳呼都格嘎查(除道劳社);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嘎查(未搬迁地区)、乌吉尔嘎查(未搬迁地区);伊和乌素苏木桃日木嘎查、哈沙图嘎查、希日摩仁嘎查、脑高岱嘎查、阿日善嘎查、巴音嘎查、敖楞补拉格嘎查、乌日更嘎查(1、6队)、巴音门肯嘎查(1队、10万亩、农业队、2队部分)、锡尼其日格嘎查(1、2队、3队部分);独贵塔拉镇敖楞乌素嘎查(未搬迁地区)、图古日格嘎查(未搬迁地区);塔然高勒管委会塔然高勒村。(三)半农半牧特色种养产业带。在梁外半农半牧区的适度发展区,主要发展生猪、禽类、小杂粮等特色种养殖业。重点区域为锡尼镇陶赖高勒村、新井渠村、天德恒湾村、胜利村、XX梁村、布哈岱村、广丰村、中图村、阿门其日格村、乌兰敖包嘎查、察哈乌素村;塔然高勒管委会塔然高勒村、巴音补拉格嘎查、乌定补拉格村。(四)沙漠生态经济产业带。在保护发展区,坚持保护优先,在已搬迁转移的生态自然恢复区着力研究制定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方案,统筹生态修复、农业开发、旅游文化和工业基地建设,率先打造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重点区域为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嘎查(部分)、乌吉尔嘎查(部分)及库布齐沙漠腹地;锡尼镇道劳呼格都嘎查(道劳社);伊和乌素苏木巴音乌素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乌日更嘎查(除1、6社)、巴音门肯嘎查(2对部分、3、4队)、锡尼其日格嘎查(除1、2社、3社部分);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嘎查(已搬迁地区)、乌吉尔嘎查(已搬迁地区);呼和木独镇查汗淖尔嘎查、巴音温都尔嘎查(牧业社);吉日嘎朗图镇黄介壕嘎查(恩更梁)、格更召嘎查(赛因布拉格社);独贵塔拉镇沙日召嘎查(沙日召一社)、敖楞乌素嘎查(已搬迁地区)、图古日格嘎查(已搬迁地区)。四、主要扶贫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坚持粮经饲统筹兼顾,农牧渔循环发展,继续发展壮大白绒山羊、肉羊、肉牛、生猪、水产、优质牧草、果蔬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打造生态、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同时,根据立地条件和现有基础,支持鼓励奶山羊、奶牛、骆驼、黑驴、草原爵鸡、黑蘑菇、红葱、腌制菜等特色种养,发展适宜当地、品种新奇、特色显明、效益良好的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社,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一)绒山羊产业。绒山羊产业是我旗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综合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的绒山羊养殖基础、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状况,优先扶持发展绒山羊产业。1.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实施“两高一优”增质提效工程,巩固优质羊绒主产区的优势地位。在伊和乌素苏木和锡尼镇牧区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重点扶持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支持和鼓励牧户建设标准化棚圈、贮草棚和青贮窖等配套设施,支持购进使用现代化牧业饲料加工设备和饲喂机械化设备,降低养殖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到2020年,全旗绒山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只。2.主推技术:重点推广增绒提质、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绒山羊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发展模式: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主,积极推动XXX羊绒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补齐羊绒产业链条上游发展能力不足、农牧民增收乏力的短板,提高原绒掌控能力。(二)肉羊产业。肉羊是XXX的优势主导产业。综合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的肉羊养殖基础、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状况,优先扶持肉羊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产肉性能好的杜泊羊等优质品种,建设肉羊养殖基地,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1.主要建设内容:依托沿河地区充足的土地,走种养结合,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路子,重点打造吉日嘎朗图镇肉羊核心繁育区,逐步向东西沿河辐射,建设肉羊产业基地。支持亿利集团推进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基地建设。依托赛诺羊业公司,继续实施肉羊育种工程,提高羊肉品质。引进培育肉羊加工企业,着力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打造高档优质高附加值羊肉品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到2020年,全旗肉羊饲养量达到80万只,其中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带肉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35万只。2.主推技术:全面推广动物防疫、机械饲喂、配方饲喂、四季均衡出栏、杂交繁育、一年2胎3羔或2年3胎5羔等增产增效技术,促进肉羊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3.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企业+合作组织或协会+贫困户(农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建设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优质的肉羊产业基地,不断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肉牛产业。综合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的肉牛养殖基础、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状况,优先扶持发展肉牛产业。1.主要建设内容:在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带培育发展肉牛养殖;在库布齐沙漠边缘,大力发展草原散养牛。重点支持推进伊泰、亿利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宏倡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库布其沙漠野生牛“吉尔利阁”及“汗达”等品牌培育。引进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的种牛,加大本土肉牛改良力度,加快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开发高档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引领和带动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旗肉牛总饲量达到8万头。2.主推技术:积极引进国外安格斯等优良种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发挥杂交优势,提高单产,带动肉牛生产水平的提升。推广北斗卫星放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3.发展模式:通过股权合作、基础设施投资、贫困农牧户小额信贷等方式,龙头企业与有意向发展肉牛养殖的家庭牧场、贫困农牧户合作,建立“企业供种+集约化养殖示范+贫困农牧户养殖扩繁+协议收购”、“公司+合作社+贫困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四)生猪产业。XXX具备较好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在锡尼镇XX梁村、新井渠村、察哈乌素村、布哈岱村优先扶持发展生猪产业,扩大生猪饲养规模,采用先进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加强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经营风险,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猪养殖效益。1.主要建设内容:梁外地区以绿美生猪养殖场为核心,向半农半牧区辐射,建设生猪产业示范带。依托XXX绿美农牧业开发公司,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把生猪养殖户纳入合作体系,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大力推广低成本种草养猪技术,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集中推进1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打造甘草猪肉品牌。2.主推技术: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效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改善产品质量。加强养殖场综合防疫管理,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种猪场疫病净化。3.发展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应仔猪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统一回收商品猪,保证按合同价回收的产业链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组织+贫困农牧户+保险”、“企业供种+集约化养殖+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牧养殖户养殖和销售环节零风险。(五)水产产业。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旗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持续增加,渔业已成为农牧业领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主要建设内容:依托沿河地区和摩林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9个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快蓄洪滞洪区水产项目建设,实施鲤鱼良种场建设项目,打造“黄河古道鱼”、“水泉滩”、“草原虾”、“马头湾”等水产品牌。引进内蒙古草原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支持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开拓销路,进入国内大型水产市场。规范建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6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水产品加工线1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将水产产业打造成全旗的特色产业。2.主推技术: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3.发展模式: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六)优质牧草产业。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和青贮开发力度,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养殖发展需求,综合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的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养殖基础、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状况,优先扶持发展优质牧草产业。1.主要建设内容:牢固树立“养畜为本、立草为业”的理念,引导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加大土地开发整合力度,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大力发展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势草产业,着力补强草产业短板。同时在硬梁区和沙区大力推进草原改良,继续强化百万亩柠条、百万亩杨紫、百万亩沙柳、百万亩甘草、百万亩沙棘、百万亩碳汇林“六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夯实生态建设基础,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草业支撑。2.主推技术:推广青贮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玉米整株青贮技术,全面推行农作物秸秆揉碎、饲草料铡短粉碎措施,实现过腹增值。3.发展模式:饲草料生产要围绕养殖户的需求确定发展方向,规模化种植,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形式运作,按照“八统一分”即统一农户备耕、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验收、统一收割、集中统一运输、公司统一回购、分户管理的全程管理模式,支持养殖企业与饲草料种植贫困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七)果蔬食用菌产业。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适应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在锡尼镇、独贵塔拉镇镇郊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支持瓜果蔬菜产业发展。1.主要建设内容:加大对独贵塔拉镇设施农业园区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棚温室,建设设施瓜果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鼓励农牧户种植露地蔬菜。2.主推技术: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推广以滴灌、微喷灌为主的节水型瓜果蔬菜种植;推广应用生物菌肥、微肥、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瓜果蔬菜产量和品质;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确保产品农残不超标;推广嫁接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水平。3.发展模式: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瓜果蔬菜生产水平。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全面提高贫困农牧户瓜果蔬菜种植水平。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牧户”的生产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多种形式,调动科技人员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牧户的种植水平,解决贫困农牧户瓜果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建立社区瓜果蔬菜及农畜产品直销店,由社区无偿提供场地,解决因房租贵抬高农畜产品价格问题,实现居民农牧户双赢。五、产业扶贫措施(一)持续加大扶贫特色产业扶持培育力度。重点在龙头企业、民贸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上下功夫,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开发模式,全面提升产业扶贫水平。一是统筹农综产业化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民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重点围绕肉羊肉牛、生猪家禽、水禽水产等扶贫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扶持一批品牌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并构建稳定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生产发展。二是涉农涉牧项目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与贫困农牧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形成扶贫开发合力。三是金融扶贫稳步推进。对于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最高可获得信贷支持500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最高可获得信贷支持300万元,并与贫困人口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按照XXX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要求给予贴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执行“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全程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二)持续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从2019年2月份开始,对于全旗74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和贫困农牧民受益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对于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与贫困农牧民关联度不高的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经报旗扶贫办审批后,在苏木镇(管委会)内重新调整使用。对于发展前景好、扶持带动效应明显的嘎查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通过以奖代补,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做大做强嘎查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生产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新业态特色扶贫产业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三)持续加大产业补贴力度。继续落实好牲畜出栏、种畜扶贫到户产业补贴政策。一是贫困户育成羊出栏补贴100元/只,每户补贴数量不超过10只;每户贫困户肉牛出栏补贴1000元/头,每户补贴数量不超过2头;每户贫困户生猪补贴500元/口,每户补贴数量1口。二是饲养肉羊基础母畜超过20只的贫困户,无偿为提供种畜1只;饲养绒山羊达到30只以上的贫困户,无偿提供1只种公畜。(四)强化产业发展后续服务。一是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指导组织各苏木镇(管委会)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等队伍中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现20个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产业发展指导员服务全覆盖。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对贫困户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协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扶贫精准脱贫质量。二是组建苏木镇专家服务队。围绕各苏木镇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组建7个苏木镇专家服务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加强对已脱贫贫困户的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其提升科学种养殖水平。三是加大新型农牧民培育力度。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对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促进贫困嘎查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与“带头人”。(五)增强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对贫困户带动能力。构建市场主体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壮大本地区优势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农牧户变股东”的模式,政府和农牧民投入的资金和资产全部折股,保底分红,形成的资产划归村嘎查集体,同时要明确约定,防止股份稀释造成扶贫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益。全旗上报的各类龙头企业认定,要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情况,作为龙头企业上报认定的重要依据;政府扶持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社率不得低于社员人数的20%。农牧业产业扶持资金和项目,集中投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六)强化宣传培训工作,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宣扬“勤劳致富光荣、懒惰依赖可耻”,对脱贫致富正反面典型进行逐村宣讲,彻底扭转“等、靠、要”不良思想。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