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pdf_第1页
HAL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pdf_第2页
HAL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pdf_第3页
HAL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pdf_第4页
HAL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助剂 2 0 1 5年第 5 期 ( 总第 1 1 3期) H A L S 中问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 应用研究进展 蔡智奇 , , 。 张平安 盛春蕊 仵大伟 钱 宇h 陆 园 文秀芳 ( 1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 ,5 1 0 6 4 0;2 新秀化学 ( 烟台 ) 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烟台,2 6 4 0 0 6 ; 3 山东省聚合物耐候防老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2 640 0 6 ) 摘 要 三丙酮及其衍生物是受阻胺光稳定剂( H A L S ) 的中间体。本文综述 了三 丙酮胺及其几种 重要衍 生物的合成技术以及进展 , 总结了几种重要衍生物在 H A L S中的应用以及 H A L S的发展趋势, 最 后指 出了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在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受阻胺光稳定剂 三丙酮胺衍生物 中间体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6 7 26 2 9 4 2 0 1 5 0 5 0 0 4 Adv a nc e i n Re s e a r c h o f S y nt he s i s Te c hn o l o g y a n d Ap pl i c a t i o n f o r HALS I nt e r me d i a t e s Tr i a c e t o n a mi ne a nd I t s De r i v a ilv e s C a i Z h i q i Z h a n g P i n g a n S h e n g C h u n r u i Wu D a w e i Q i a n Y u L u Y u a n We n X i u f a n g ( 1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 5 1 0 6 4 0; 2 S u n s h o w S p e c i Mt y C h e mi c a l C o mp a n y L i mi t e d,Ya n t a i ,2 64 0 0 6; 3 S h a n d o n g R & D C e n t e r o f P o l y me r We a t h e r i n g , Y a n t a i , 2 640 0 6 ) Ab s t r a c t : T r i a c e t o n a m i n e a n d i t s d e r i v a t i v e s a s i n t e r me d i a t e s o f h i n d e r e d a mi n e l i g h t s t a b i l i z e r s ( HA L S ) p l a y e d a d e c i s i v e r o l e o f HAL SI n t h i s p a p e r , s y n t h e t i c t e c hn o l o g i e s a n d d e v e l o pme n t p r o g r e s s o f t r i a c e t o n a mi n e a n d i t s d e riv a t i v e s we r e r e v i e we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v e r a l i mp o r t a n t d e r i v a t i v e s i n HAL S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t r e n d o f HALS we r e s u mma riz e d F i na l l y, t h e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e d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i a c e t o n a mi n e a n d i t s de riv a t i v e s we r e p o i n t e d o u t K e y w o r d s : h i n d e r e d a m i n e l i g h t s t a b i l i z e r s ( HA L S ) ; t r i a c e t o n a mi n e ; d e ri v a t i v e s ; i n t e r me d i a t e 受阻胺光稳定剂( H A L S ) 的开发与应用是近 年来聚合物稳定化领域开发研究的热 门课题_ l j 。 三丙酮胺作为合成 H A L S的唯一母体 , 在 H A L S 的研发上具有重要地位 , 但是三丙酮胺稳定性较 差 , 存放时间较长会变色 , 故一般将三丙酮胺制备 成更为稳定的 H A L S中间体使用 。三丙酮胺衍生 出来的 H A L S中间体种类繁多, 本文将以三丙酮 胺为出发点, 对三丙酮胺及其重要衍生物 的合成 技术以及在 H A L S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1 三丙酮胺简介与合成方法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6 0 5 三丙酮胺 , 化学名为 2,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 哌啶酮( 简称 T A A) 。三丙酮胺 的合 成最早见 于 1 9 2 7年 , O r t h n e r 通过佛尔酮与氨气在 常温下反 应9 6 h 而得。1 9 5 8年, S a n d r i s 报道 了用佛尔酮 与羟氨在常温下反应4 8 h 合成三丙酮胺 , 产物收 率为 6 8 。2 0世纪 7 O年代 , 随着受阻胺化合物 对聚合物稳定活性 的发现, 促使了三丙酮胺合成 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 , 三丙酮胺的合成工艺取得 了许多进步, 目前三丙酮胺 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间 接合成法 和直接合 成法 , 现对其 合成 方法分述 如下。 1 1 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 间接合成法主要是以丙酮宁、 佛尔酮、 二丙酮 第 5期 蔡智奇, 等 H A L 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2 1 醇等中间体与氨或丙酮为原料经反应合成三丙酮 胺 , 反应路线如图 1 所示 : N I IO I L N 火 H 3C - C - C H 3 H 丙酮宁合成T 从 l 记 l+ N H 3一 佛尔酮合成T AA H O lI + NH3 + H3 C C CH3 _ + 二丙酮醇合成T AA 图 1 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路线 。 F i g 1 I n d i r e c t s y n t h e s i s r o u t e o f T AA R o s e n等 首先报道 了使用佛尔酮与氨气反 应合成三丙酮胺 , 其产物收率为 7 8 。K u k i B H 等人 随后 报道 了以二丙 酮醇与氨 为原料合成 三丙酮胺 , 收率为 8 5 2 。这两种方法操作相对 简单 , 但是存在 中间体合成工艺复杂 、 生产周期 长 、 收率较低 , 合成成本 高等缺点 , 因此不适用于 工业化生产 。H a r u n a等人_ 8 采用丙酮 宁与丙酮 反应合成三丙酮胺 。M e d v e d e等 也随之报道 了 丙酮宁与丙酮反应合成 三丙酮胺 的方法 , 产 品收 率高达 9 2 。与佛尔酮与二丙酮 醇合成三丙酮 胺相 比, 丙酮宁合成三丙酮胺 的方法操作更简单、 收率更高 , 因此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1 2 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 直接法 以丙酮与氨作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合成 三丙酮胺( 合成路线如图 2 ) 。与间接法相 比, 直 接法避免了中间体的合成 与分离 , 减少 了反应和 分离步骤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 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催化剂 的 研制 , 近些年来各 国学者对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 的催化剂进行 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用到的催化 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酸催化剂, 如无机酸或其相 应 的盐等。D e n i s e B T等人 采用全氟磺酸聚 合物或全氟烷基磺 酸为催化剂制备 了三丙酮胺 , 但这类催化剂存在催化性能不好 、 副产物多、 收率 较低等缺点 , 因此没有被广泛推广。含 卤类催 化剂 , 如 氯 化 钙 、 氯 化 镁 、 氯 化 铵 等。H e v e r I 等 以 N H C 1 为催化剂催化丙酮与氨反应合成 三丙酮胺 , 收率为 3 3 。其他 类型 的催化剂 , 如硝基 甲苯、 硝酸铵、 硫酸二 甲酯 B 、 硫氰酸 等 , 这类催化剂一般需要与其他催化剂协 同使用 , 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例如 Wu等人 1 5 采用硝基 甲苯与氯化钙两种催 化剂协 同催化制 备三丙酮 胺 , 产物收率可达为 6 8 。 0 一 l 1 一 , c at a l ys t H C C CH+N H t ; ut t J ys t 3一一3 3 图2 直接法合成三丙酮胺路线 F i g 2 Di r e c t s yn t he s i s r o u t e o f TAA 2三丙酮胺衍生物 三丙酮胺 自身稳定性较差 , 存放时间较短 , 因 此三丙酮胺多通过三丙酮胺衍生物参与受阻胺光 稳定剂的合成过程 。三丙酮胺衍生物的合成主要 通过三丙酮胺结构 中的活泼羰基及其对位上的亚 甲基反应制备 。主要的三丙酮胺衍生物包括四甲 基哌啶醇、 五 甲基 哌啶醇 、 四甲基哌啶胺等 , 在这 里我们将着重阐述三丙酮衍生物的性能及其合成 工艺 。 2 1 四甲基哌啶醇 四甲基哌啶醇 , 化学名为 2,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羟基哌啶( 简称 T MP ) , 是三丙酮胺的加氢 还原产物 , 与三丙酮胺相 比, 四甲基哌啶醇具有 良 好 的贮存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 , 三丙酮胺在室温 存放 3天就会变色 , 而 四甲基哌啶醇在常规条件 下则可以保持一年乃至数年不变质 , 且 四甲基哌 啶醇的羟基使其可以通过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 应结合到其他分子上 , 合成 出具有优 良光稳定 活 性 的受阻胺光稳定剂。 目前 四甲基哌啶醇 的合成方法有 以下几种 : 加压 常压催化加氢法。三丙酮胺在催化剂作 用下通过与氢气加成可制备 四甲基哌啶醇 ( 反应 过程如图 3所示 ) 。例如 J i r i 等人 报道 了以异 丙醇或丁醇为溶剂 , R a n e y N i 或 N i C r 2 0 为催化 剂 , 5 56 MP a 高压下反应制备 四甲基 哌啶醇 的 方法 , 产品收率可达 9 9 。加压催化加氢方法的 优点是产物收率、 纯度较高 , 但是反应条件比较苛 刻 , 需要在加压条件下完成 , 对实际的生产带来很 多限制 。王多禄等人_ l 对 常压加氢法进行 了研 究 , 探讨了催化剂和溶剂对反应 的影响并报道 了 。 。 H 2 2 塑料助剂 2 0 1 5年第 5期 ( 总第 1 1 3期 ) 以 R a n e y N i 为催化 剂, 异丙醇 水 的混合物 为溶 剂常压加氢反应制备 四甲基哌啶醇 的方法 , 四 甲 基哌 啶 醇 的 产 率 可 以 达 到 9 7 。 电 化 学 法 , 三丙酮胺在 电解槽的阴极被还原为哌啶 醇 。例如 T s a r k o v a T G等人 采用电化学法合 成 四甲基哌啶醇 , 产物收率为 9 2 ; E ma等人 同样采用 电化学法合成 四甲基哌啶醇 , 反应在醇 碱介质中进行 , 产物收率可达 9 9 以上 。与催化 加氢法相比, 电化学还原法在常温常压下无需使 用催化剂、 选择性好 、 产品单一、 易分离 、 电解液可 循环使用的特点 , 且克服了催化加氢法苛刻 的反 应条件以及氢气存储等问题。但由于电化学还原 法生产能耗高, 电解槽结构复杂等原 因, 所以目前 尚难实 现工 业化 。 图3 催化加氢法合成四甲基哌啶醇的化学反应式 F i g 3 Ch e mi c a l r e a c t i o n e q u a t i o n o f c a t aly t i c h y dr o g e na t i o n 2, 2, 6, 6 一t e t r a me t hy l一4一pi pe r i d i n o l s y n t he s i s wi t h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2 2 五 甲基哌啶醇 五甲基 哌啶醇 , 化学名为 1 , 2 , 2 , 6 , 6一五 甲 基 一 4一羟基哌啶, 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受阻胺类光 稳定剂 中 间体 , 使 用 五 甲基 哌 啶醇 合 成 的 HA L S在酸性体系中具有更好 的光稳定性能和加 工性能 J 。四甲基哌啶醇和甲醛在 甲酸催化作 用下可制得 五甲基哌啶醇( 如图 4所示 ) 。Y a s u d a M等 采用 四甲基哌啶醇、 甲醛为原料 , 甲酸 为催化剂 , 水 作为溶剂 , 在9 81 4 0 o C下 回流2 h 反应制备五 甲基 哌啶醇 , 产物收率可达到 9 9 。 I v a n S等 以四甲基 哌啶醇与甲醛为原料 , 在 甲 醇溶剂 中反 应 得 到 五 甲基 哌 啶醇 , 产 物 收 率 为 9 7 。 2 3 哌啶胺 哌啶胺 , 化学名为 2 ,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氨 基哌啶( 简称 T A M) , 可作 为光稳定剂 中间体 , 用 来合成键合型和聚合型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受阻胺 类光稳定剂 J 。目前 , T A M 合成方法 主要 有 以 下几种 : 催化氨化法。以三丙酮胺 、 氨以及氢气 为原料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哌啶胺 , 催化剂多 为金属或是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 ( 反应式如图 5 + H 2 C :O + H ,= N J CH 图 4五甲基 哌啶醇 的合成路线 Fi g 4 S y n t h e t i c r o u t e o f 1, 2, 2, 6, 6 p e n t a me t h y l 4 - Pi p e r i d i n o l 所示) 。目前有关催化胺化法合成哌啶胺 的研究 主要在催化剂 的选定 , 在此基础上探讨反应温度 、 压力 、 溶剂和添加剂等工艺条件对哌啶胺收率的 影响的探讨。例如 A t s u s h i F等人 采用催化胺 化法 , 以 C o作为催化剂 , 甲醇为溶剂 , 产 物收率 达 9 0 7 。但是该方法是在溶剂条件下进行的 , 产品易溶 于溶 剂 , 产品难 以分 离。F r e n t z e n S等 人 刮采用 c o作催 化剂催化 三丙酮胺合成 哌啶 胺 ,反 应 温 度 为 8 01 5 0 o C,反 应 压 力 为 5 2 0 M P a , 产品纯度达 9 5 , 这一方法无溶 剂 , 避免了产品和溶剂的分离 , 降低了分离成本 , 同时 减少 了溶剂对环境 的污染 。 电化学法 , 电化学 是在电解质 中以不同的材料作为电极 , 将 哌啶酮 还原为哌啶胺。F i o s h i n M等 副研究 了采用 电化 学还原法合成哌啶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强酸介 质 中, 常压 , 1 5 2 0条件下 , 利用不同的阴极材 料将 三丙酮 胺还原 生成 哌啶胺 , 产 品收率 可达 9 5 , 但 由于反应中使用 了强酸作为介质, 对设备 具有腐蚀性 , 减少 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电化学方 法易于控制 , 副产物少 , 产品易于分离 、 连续化 、 自 动化 , 且该法不需要高温 、 高压反应条件下合成哌 啶胺。但是 电化学还原法合 成哌啶胺设备投 资 高, 耗能大 , 规模化生产受到电解池的限制。 , 一 图 5 催化 氨化法合 成哌啶胺 的化学反应式 2 5 7 Fi g 5 c h e mi c a l r e a t i o n e q ua t i o n o f c a t a l y t i c a mi n a t i o n s y n t h e s i s f o r 4 一Ami o n一2, 2, 6, 6一Te t r a me n t y l n i p e r i di n e 2 4 N, N一双 ( 2 , 2, 6 , 6一四甲基 一4一哌啶基 ) 1 。 6一己二胺 N, N一双( 2 ,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哌啶基 ) 1 , H H 一 H 第 5期 蔡智奇 , 等 H A L 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2 3 6一己二胺( 以下简称 哌啶基己二胺 ) 是合成聚合 型 H AL S的重要 中间体 。目前 , 哌啶基 己二胺 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 ( 1 ) 一步法 , 三丙酮 胺与 1 , 6一己二胺 在催化剂作 用下 , 与氢气在 高 压下完成反应( 如下图 6 ) 。例如 R u s s e l l E M 等 人 采用过量 的 1 , 6一己二胺 与三丙酮胺通 过 一 步法合成 哌啶基 己二胺 , 以 P t 作 为催化剂 , 产 物收率 9 3 。该方法一般在 水或者易燃溶剂 中 反应 , 产物 中副产物较多 ; 在高压催化剂阶段易引 起火 灾 , 因此 带 有 一 定 的危 险性 。P a o l o C 等 H 人 _ 3 同样报道了一步法合成 哌啶基 己二胺 的方 法 , 产物收率为 9 2 。该方法在无溶剂条件下进 行反应 , 除了有经济优势 , 还消除了引起火灾的可 能性。( 2 ) 两步法 : 三丙酮胺与 1 , 6一己二胺先脱 水生成不稳定的席夫碱 中间体 , 再加 氢还原生成 产物( 如 图7 ) 。G r a z i a n o V等 采用两步法合成 哌啶基己二胺 , 产物收率为 9 7 。反应在第一阶 段完成后将水完全除去 , 故加氢阶段不会产生副 产物 , 另外还可以提高加氢 阶段 的温度 , 减少反应 时间和催化剂 P t 的用量。 +H N一 、 N H2 +H2 c a t a l y s t 图 6 一步法合成 N, N一双 ( 2 , 2 , 6 , 6一四 甲基 一 4一哌啶基 ) 1 , 6一己二胺 。 F i g 6 O n e - s t e p s y n t h e s i s o f B i s ( 2 , 2 , 6 , 6一T e t r a m e t h y l p i p e r i d i n y 1 )一1 , 6一H e x a n e d i a m i n e H 州 z NNH 一 图7 两步法合成 N, N一双( 2 ,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哌啶基) 1 , 6一己二胺 3 2 - 3 3 F i g 7 T w o s t e p s y n t h e s i s o f B i s ( 2 , 2 , 6 , 6一T e t r a m e t h y l p i p e r i d i n y 1 )一1 , 6一H e x a n e d i a m i n e 3 三丙酮 胺及 其衍 生物在 HA L S中 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新 型 H A L S开发是 以三丙酮胺 衍生 物为基 础 , 通过调节其化学结构调控光稳定剂结构 , 获得 高性能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目前 H A L S表主要 发展发展趋势如下 : ( 1 )高相对分子质量化。早期开发的 H A L S 的相对 分子质 量都 比较低 , 较 低相 对分子 质量 H A L S易迁移 、 易挥发、 不耐抽提 因此 已难 以满足 人们的需求。 目前主要 的解决方法是提高产品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高相对分子质量 H A L S相 比 于低分子 H A L S具有耐迁移、 耐萃取、 耐折 出、 耐 热、 耐洗涤等优点 , 广泛适用 于薄制品应用。高分 子 H A L S的合成 多通过 调控三丙 酮胺衍 生物结 构 , 例如早期低相对分子质量光稳定剂多为四甲 基哌啶醇 , 而新型三丙酮胺衍 生物 N, N一双 ( 2 , 2 , 6, 6一四甲基 一4一哌啶基 ) 1 , 6一己二胺 的出 现扩展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光稳定剂的发展 , 目前 N, N一双( 2 , 2,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哌啶基 ) 1 , 6一 己二胺已广泛应用于合成一些列新型的聚合型高 相对分子质量受 阻胺光稳定剂 如新秀化学 塑诺 稳9 4 4、 塑诺稳9 2 0 、 塑诺稳9 0 3等新型高分 子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 2 )多功能化 。未来的聚合物助剂将朝着多 功能化发展 , 在一种产 品中引人几种 功能性 的稳 定基 团, 赋予 H A L S其他功能是 目前研究的一个 重要发展趋势。多功能 H A L S的结构调控也多是 通过调控三丙酮胺的结构完成。例如通过改善三 丙酮胺衍生物结构 向 H A L S分子 中引入受阻酚基 团 , 从而使得 H A L S同时拥有抗热氧老化 的能力 , 目前市 场上 常见 的多 功能 型 H A L S有 塑诺 稳 5 5 4 4等 。山西化工研究所则将受 阻胺与亚磷 酸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发的 G W 一5 4 0 , 该光稳 定剂显示 了良好的耐热解及光稳定性能 。 ( 3 )低碱性化 。早期的 H A L S多是基于四甲 塑料助剂 2 0 1 5年第 5期( 总第 1 1 3期) 基哌啶醇研发的, 哌啶环的 N H基团具有一定 的 碱性 , 这使得 H A L S与高分子材料 中某些酸性组 分发生反应 , 降低 了光稳定性能 , 限制了其应用范 围。研 究发 现, 通 过 N一烷基 化反 应可 以降低 H A L S的 碱 性 。如 瑞 士 汽 巴 公 司 开 发 了 T i n u v i n 1 2 3 , 它是早期产 品 T i n u v i n 7 7 0的基础上进 行改进 , 即将哌啶亚氨基上的氢原子 , 以辛烷氧基 替代 , p K a 从 9降到 4左右 , 可用于含卤阻燃剂和 硫醚抗氧剂的聚烯烃 中, 除此以外 , 目前常见的低 碱性 H A L S还有汽巴公司的 C h i m a s s o r b 1 1 9、 T i n u v i n 1 5 2 、 以及氰特公 司的 C y a s o r b U V 3 5 2 9等。但 是并不是碱性越低效果就越好, 还要考虑修饰后 的化合物是否还有更高效的光稳定剂作用 , 如例 如 C h i m a s s o r b 9 4 4与 T i n u v i n 6 2 2的 p K a分别 为 8 6和 5 5 , 前者 比后者碱性强 1 0 0 0倍 , 但是 C h i - ma s s o r b 9 4 4 比 T i n u v i n 6 2 2 的 光 稳 定 效 果 高 很 多 。 。 ( 4 )可聚合型。可聚合型 H A L S是指在受阻 胺的分子结构 中引入反应性基团 , 使其 能够在聚 合物的加工过程 中与聚合物 的骨架结合 , 形成具 有永久性光稳定效果的高分子材料 , 这样 既解决 了 H A L S迁移率的问题 , 也解决了相容性的问题。 近几年来 , 尽管有关可聚合 型 H A L S的专利和研 究论文不断发表 , 但真正投入市场的产品并不多。 E l f A t o c h e m公司推 出的 L u c h e m H A R 1 0 0分子 内 含有反应性草酰肼基团, 可以通过与氨基、 异氰酸 酯和环氧基等基团反应键合到各种聚合物的主链 上 。C l a r i a n t 推出的 S a n d u v o r P R 3 1性能优异 且具有 紫 外 线 吸 收 功 能 , 成 功 解 决 了聚 合 型 H A L S接枝困难的问题_ 加 J 。 日本旭电化公司基于 五 甲基 哌啶 醇研 制 了聚 合型 受 阻胺 光稳 定剂 ADK S t a b LA 一8 2 4 结论与展 望 H A L S因其优 良的光稳定活性, 在聚合物中显 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作为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 衍生物的合成也引起 了大量科研人员 的兴趣。三 丙酮胺作为国内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中间体 , 其 合成工艺在催化科学的发展获得了极大地发展, 新 的工艺以及设备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三丙酮胺的 合成手段 , 使得它的合成 日益简便, 同时, 三丙酮胺 的衍生物四甲基哌啶醇 、 五甲基哌啶醇等中间体 的 合成也 日趋成熟。但是 , 某些新型 H A L S重要中间 体, 却因为长期以来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 研究进 展缓慢, 如聚合型 H A L S的中间体 N, N一双( 2 , 2 , 6 , 6 一四甲基 一4一哌啶基 ) 1 , 6一己二胺, 到了 2 1 世纪初才实现工业化生产 , 导致我 国的聚合型 高相对分子质量 H A L S研究长期受阻, 进一步拉大 了我 国与 国外企 业 的技术 差距。另 外, 我 国的 H A L S主要基于四甲基哌啶醇以及五 甲基哌啶醇 进行研发 , 而五甲基哌啶酮, 哌啶胺等 中间体却缺 乏相应的工业产品,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 中间体合成工艺 以及 H A L S新品种 的开发。相信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各种新的合成方法还会不断 涌现, 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远未结束, 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福 臣, 程凤梅 受阻胺 类光稳定 剂 的研 究进 展 J 塑料科技, 2 0 0 2 ( 4 ) : 2 0 2 4 2 O r t h n e r , L u d w i g P i n a e o l i n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n Nr i n g p i n a c o l e s J J u s t u s L i e b i g s A n n a l e n d e r C h e m i e , 1 9 2 7 , 4 5 9 ( 1 ) : 2 1 7 2 5 1 3 S a n d fi s , C o n s t a n t i n , O u r i s s o n , G u y S p e c t r a l S t u d y o f C y c l i c Ke t o n e s I I I P y r r o l i d i n e S e rie s J】 B u l l e t i n d e l a S o c i e t e C h i m i q u e d e F r a n c e , 1 9 5 8 , 3 4 5 ( 9 ) : 3 4 53 5 4 4 R o s e n , G e r a l d M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C o n t a i n i n g a n Ef f e c t i v e Amo un t o f Ch a r g e d Or g a ni c Ni t r o x i de f o r En h a n e e d NMR I ma g i n g o f C e r e b r o s p i n al F l u i d -o r B l o o d p e r f u s e d A r e a s o f t h e B o d y P : WO 8 7 0 5 2 2 2 P 1 9 8 7 091 l 5 S o s n o v s k y G, L u k s z o J , B r a s c h R C, e t a 1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s p i n L a b e l e d T a r t a ri c a n d Ga l a e t a r i c Di a mi d e s a s P o t e n t i al MR I 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i n g A g e n t s J 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 M e d i c i n a l C h e m i s t r y , 1 9 8 9 , 2 4 ( 3 ) : 2 4 1 2 4 7 6 H i r a i B , K u b o t a N, N a k a h a r a Y P r o c e s s f o r P r e p a ri n g 2 , 2, 6, 6 一 t e t r a me t h y l一4 一 o x o p i pe r i d i n e:US4 25 2 95 8 P 1 9 8 1 22 4 7 I s h i d a Ma s a h i r o , Mi y a t a I e h i j i Me t h o d fo r S y n t h e s i z i n g 4 me t h y l 4 h y d r o x y -2 p e n t a n o n e a n d Ca t a l y s t f o r S y n t h e s i z i n g t h e S a m e : J P 1 9 9 2 0 0 4 2 3 2 1 P 1 9 9 2 0 1 3 0 8 H a r u n a , T o h r u e t a1 2 , 2 , 6 , 6一 T e t r a me t h y l 一 4一o x o p i p e ri d i n e b y R e a c t i n g Ac e t o n e wi t h a P y r i mi d i n e : EP 1 5 2 9 3 5 P 1 9 8 50 81 5 9 M e d v e d e v A I e t a1 Me t h o d o f P r o d u c i n g 2 , 2 , 6 , 6一t e t - r a me t h y l 一 4一o x o p i p e r i d i n e : U S 1 2 8 9 8 6 8 P 1 9 8 7 021 5 1 O G o e rma r , G e r h a r d e t a 1 P r o c e s s f o r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2 , 2, 4, 6, 6 一p e n t a me t h y l一2, 3, 4, 5 一t e t r a h y d r o p y r i mi d i n e : G e r P a t e n t 4 2 1 6 0 5 6 P 1 9 9 3 1 1 1 8 第 5期 蔡智奇, 等 H A L S中间体三丙酮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1 1 T a y l o r D B, Mi l l i g a n B P r o c e s s f o r P r e p a r i n g T r i a c e t o n e A m i n e a n d O t h e r O x o p i p e r i d i n e s : U S 4 8 3 1 1 4 6 P 1 98 951 6 1 2 H e v e r I , G a l 1 G Ma n u f a c t u r e o f 2 , 2, 6 , 6一 T e t r a m e t h y l 一 4 一pi pe r i d o ne a s a Dr u g I n t e r me di a t e: Hun g a r i a n Pa t e n t 4 6 3 0 6 P 1 9 8 4 0 5 0 6 1 3 J u l i u s , Ma n f r e d e t a 1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2 , 2 , 6 , 6一t e t r a m - e t h y l 一4一p i p e r i d i n o n e : G e r P a t e n t 1 9 6 3 4 1 5 7 P 1 9 98一O 22 6 1 4 S a s a k i , K a z u a k i , e t a 1 M e t h o d f o r p r o d u c i n g 2 , 2 , 6 , 6一 t e t r a me t hy l一4一o x o pi pe r i d i n e o r 2, 2, 4, 4, 6一pe n t a m e t h y l一2, 3, 4, 5一t e t r a h y d r o p y r i mi d i n e: J P 0 7 2 9 1 9 3 1 P 1 9 9 51 1 0 7 1 5 Wu A, Y a n g W, P a n X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T a n I m p r o v e d M e t h o d J S y n t h e t i c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 1 9 9 6 , 2 6 ( 1 9 ) : 3 5 6 53 5 6 9 1 6 O o m a e , Y o s h i n o r i , F u k u m o t o , T a t s u m i P r e p ara t i o n o f 2 , 2, 6, 6 一t e t r a me t h y l 一4 一o x o p i p e r i d i n e a s L i g h t S t a b i l i z e r fo r P o l y m e r s : J P 0 5 1 4 0 1 0 4 P 1 9 9 3 0 60 8 1 7 J i r i V, J o s e f P , E m a J e t a 1 Me t h o dO f 2 , 2 , 6 , 6一T e t r a - me t h y l 4 P i p e r i d i n o l P r e p ara t i o n B y Me a n s O f C o n - t i n u o u s Hy d r o g e n a t i o n O f2, 2, 6, 6一T e t r a me t h y l 一4一 P i p e fi d o n : E P , 2 3 4 5 8 6 P 1 9 8 5 0 51 5 1 8 王多禄, 张泽朋, 陈立功, 等 常压催化氢化合成 2 , 2 , 6 , 6一四甲基 一 4一哌啶醇的研究 J 化学工业与工 程 , 1 9 9 8 , 1 5 ( 3 ) : 2 0 2 4 1 9 T s a r k o v a T G, A v r u t s k a y a I A, F i o s h i n M Y a E l e c t r o s y nthe s i s o f 2, 2, 6, 6一t e t r a me t h y l一4 一h y dr o x y pi p- e r i d i n e J E l e k t r o k h i m i y a , 1 9 8 4, 2 0 ( 3 ) : 4 0 4 4 0 7 l 2 O I J e x o v a E m a , M o r a v e c P e t e r , K a r v a s Mi l a n Me tho d O f Cr y s t a l l i n e 2, 2, 6, 6 一Te r Te t r a me thy l一4 一 Pi p e r i d i n o l e P r e p ara t i o n : C S P a t e n t 2 3 5 5 9 9 P 1 9 8 5 0 51 5 2 1 吴婉娥, 陈开勋, 朱绪恩, 等 受阻胺光稳定剂开发进 展 J 精细化工, 1 9 9 7 , 1 4 : 61 1 2 2 Y a s u d a M, K u g a g u n Me t h e d 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4一h y - d r o x y一1, 2, 2, 6, 6一p e n t a me t hy l p i p e r i d i n e: EP, Pa t e nt , 0 8 3 7 0 5 7 P 1 9 9 8 04 2 2 2 3 S a s I v a n , K o t u s J a n , C u k r o v a n y D u s a n P r o c e s s for p r o d u c i n g 4 一h y d r o x y一 1, 2, 2, 6, 6 一 p e n t a me t h y l p i p e r i - d i n e a n d D e v i c e for C a r r y i n g o u t t h e S a me: S K P a t e n t 2 8 6 9 7 3 P 2 0 0 9 0 8 0 6 2 4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 塑料橡胶加工助剂 M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 0 0 2 2 5 F u r u t a n i , A t s u s h i P r o c e s s f o r P r o d u c i n g A m i n e s b y R e - d u c t i v e Ami n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a C o b a l t C a t a l y s t : E P P a t e n t 0 6 2 3 5 8 5 P 1 9 9 41 1 0 9 2 6 F r e n t z e n S , N e u b e r E, T h e l e n G S o l v e n t f r e e P r o c e s s for P r e p a r i n g4一a mi n o一2, 2, 6, 6 一t e t r a me t h y l p i p e r i d i n e: U S , 5 6 9 3 8 1 7 P 1 9 9 7 1 2 0 2 2 7 J e g e l k a , U d o C o n t i n u o u s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4一a m i n o一2 , 2 , 6, 6一t e t r a me t h y l p i p e r i d i n e : E P, P a t e n t 7 7 6 8 8 7 P 1 9 97 0 6 04 2 8 F i o s h i n M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2, 2 , 6 , 6一t e t r a m e t h y l 一 4一 a mi n o p i p e r d i n e a n d i t s S u b s t i t u t e d C o mp o u n d s b y E l e c - t r o r e d uc t i o n o f Az o me t hi n es o f 2, 2, 6, 6一t e t r a me t h y l一 4一o x o p i p e r i d i n e( t r i a c e t o n a mi n e ) J C o l l e c t C z e n C h e m C o mm u n 1 9 8 7 , 5 2 ( 1 ) : 1 8 21 9 1 2 9 陈立功, 许方敏, 崔现 宝 N, N一二( 4 , 4 , 6 , 6一四甲 基一 4一哌啶基)一1 , 6一己二胺的合成 J 天津大 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 , 1 9 9 7 : 4 7 3 4 7 6 3 0 Mal z , R u s s e l l E , J r a n d G r e e n fi e l d Ha r o l d 2 , 2 , 6 , 6一 T e t r a a l k y l - 4一p i p e r i d y l a m i n e s : U S 4 6 0 7 1 04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