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1页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2页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3页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4页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5 卷第2 期化学工程v 0 1 4 5N o 2 2 0 1 7 年2 月 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 F e b 2 0 1 7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 王红民。陈方 (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 0 6 4 0 ) 摘要: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对垃圾填埋气( 简化为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合物) 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热力 学分析,得出了生成适于费托反应的合成气组分的最适反应条件。结果显示:当反应温度大于10 7 3K 时,C H 。转 化率大于9 9 ,反应生成的气体中C H 。的含量小于0 2 5 。分别提高反应温度和0 :C H 。摩尔比均有助于抑制积 炭的生成。反应生成的气体中,H :和C O 分别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反应条件的范围不同,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 有所重叠。填埋气组分C O :C H 。摩尔比分别为0 5 ,0 7 ,0 9 时,通过等高线法得到了生成适于费托反应的合成气 组分所需的最适反应条件,而C O :C H 。摩尔比为1 1 时,无法获得相应的最适反应条件。 关键词:垃圾填埋气;重整;合成气;热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T Q0 1 3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5 - 9 9 5 4 ( 2 0 1 7 ) 0 2 - 0 0 0 1 - 0 6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5 - 9 9 5 4 2 0 1 7 0 2 0 0 1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f o rs y n g a sp r o d u c t i o n v i al a n d f i l lg a sp a r t i a lr e f o r m i n g W A N GH o n g - m i n ,C H E NF a n g ( S c h o o lo fM e c h a n i c a la n dA u t o m o t i v e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5 10 6 4 0 ,G u a n g d o n g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M i n i m i z a t i o no fG i b b sf r e ee n e r g yw a sa p p l i e dt oc o n d u c t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f o rs y n g a sp r o d u c t i o n f r o ml a n d f i l lg a sp a r t i a lo x i d a t i o nr e f o r m i n g ,w h e r et h el a n d f i l lg a sw a ss i m p l i f i e da sam i x t u r eo fm e t h a n ea n d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T h eo p t i m a lr e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w a so b t a i n e df o rp r o d u c t i o no fs y n g a s ,w h i c hw a ss u i t a b l et ob eu s e d i nF i s h e r T r o p s c hr e a c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m e t h a n ec o n v e r s i o ni Sg r e a t e rt h a n9 9 f o rt h er e a c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h i g h e rt h a n 10 7 3K ,a n db o t ht h ei n c r e a s e d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0 2 C H 4r a t i oc o u l ds u p p r e s s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s o l i dc a r b o n T h er e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f o rm a x i m u my i e l d so fC Oa n dH ,w e r ed i f f e r e n t 。b u tt h e yh a d s o m eo v e r l a p s T h eo p t i m u mr e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f o rs y n g a sp r o d u c t i o nw e r eo b t a i n e db yc o n t o u rp l o ta tC 0 2 C H 4 r a t i o so f0 5 ,0 7 ,a n d0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H o w e v e r ,t h eo p t i m u mr e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c o u l dn o tb eo b t a i n e df o r C 0 2 C H 4o f1 1 K e yw o r d s :l a n d f i l lg a s ;r e f o r m i n g ;s y n g a s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 垃圾填埋气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减少二氧 化碳和甲烷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量,还有助于缓 解当前能源紧张的形势,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 视。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填埋气新型高效 利用方式,例如用作燃料电池燃料、制氢和制生 物柴油等,这些利用方式都包含把填埋气转化为 合成气的过程。 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是一个复杂 的反应过程,受到反应条件引、反应器类型H 剖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G a o 等1 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自 热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发现通过调节进口气体中 C O :和O :的浓度可控制合成气中H :C O 的摩尔比 值。L a i 等口。对生物质气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 研究,发现提高反应气中C O :的含量会降低重整反 收稿日期:2 0 1 6 _ 0 6 - 2 7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4 J 4 1 0 0 0 1 4 ) 作者简介:王红民( 1 9 6 7 一)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电话:1 3 7 9 8 1 7 2 3 5 6 ,E - m a i l :w a n g h m s c u t e d u c n ;陈方,通信联 系人,E m a i l :1 3 1 7 8 2 9 1 7 1 q q c o m 。 万方数据 2 化学工程2 0 1 7 年第4 5 卷第2 期 应的温度以及合成气的生成量,但有助于调节H : C O 比值。C h e n 等哺1 在一个中心含有催化床的瑞士 卷式反应器内对甲烷部分氧化重整制氢反应进行了 研究,发现该反应器能够有效预热反应气体,提高反 应床的温度。 与传统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不同,垃 圾填埋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的,所以必须考虑填埋气成分变化的影响。本 研究将对不同C O :C H 。摩尔比值的填埋气部分氧 化重整制合成气进行热力学分析,确定生成适合于 费托合成7o 反应的合成气组分所需的最适反应条 件。研究结果对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运行都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1 计算方法 本研究采用C H E M K I N - P R O 中的E q u i l i b r i u m 反应模型,该模型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计算化 学平衡。吉布斯自由能是一个状态函数,单位为焦 耳,其表达式为G = H T S ,式中日为系统的焓值,r 为系统的温度,s 为系统的熵。当一个孤立系统中 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时,系统达到平衡悼J 。 2 结果与讨论 城市垃圾填埋气中C O :C H 。摩尔比一般在 0 6 6 7 1 归1 叫的范围内波动,故本研究中采用的 C O :C H 。摩尔比范围为0 5 1 1 。制合成气反应 都在常压下进行,且采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 部分氧化重整的耦合反应,甲烷部分氧化重整中采 用氧气为氧化剂。为了方便表述,对于不同气体组 分化学式,如C O :,C ( S ) ,H :,C O ,H :,C O 等均指在 反应气体中该组分所占的摩尔比,对于不同气体组 分之比,如C O :C H 。,H 2 C O ,0 :C H 4 等均指混合气 体中该2 种气体的摩尔比。 为了使反应生成的合成气适用于费托合成反 应,通过参考文献的查询,确定重整反应需要满足的 条件为: ( 1 ) 反应中无积碳产生。 ( 2 ) 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c 0 :不超过7 1 1 12 | ; H 2 与C O 之和大于8 5 ;H 2 C O = 1 0 - _ 3 0 J 。 2 1 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情况, 引入如表1 【13 。所示部分氧化重整过程中的主要化 学反应。其中考虑了:C H 4 ,C 0 2 ,C O ,H 2 ,0 2 ,H 20 , C ,C :H 。,C :H 6 ,C H 3 0 H 等1 0 种组分。 表1 部分氧化重整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T a b l e1M a i nr e a c t i o nd u r i n gp a n i Mr e f o r m i n g 编号 反应方程 三2 9 。( k J m o l “) 2 2 甲烷的转化率和C O :的变化 图1 表示填埋气组分C O :C H 。摩尔比为0 5 时,反应温度和0 :C H 。对反应平衡时甲烷转化率和 C O :的影响。其中,甲烷的转化率定义为 甲烷的转化率:丛旦坠夸岳型善些上 ( 1 ) nL L l l 4 ,i “ 式中:n ( C H 。) i 。为反应前甲烷的物质的量, n ( C H 。) 。为反应后甲烷的物质的量。 3 2 2 8 登 2 4 妊 2 0 霪 16 鐾 l2 篷 。蕞 4 :1 蹁 温度K 图l 反应温度和0 2 C H 4 对C H 4 转化率和C 0 2 摩尔分数的影响 F i g 1 E f f e c to f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0 2 C H 4o n C H 4c o n v e r s i o na n dC 0 2m o l ef r a c t i o n 反应温度的升高将使得甲烷的转化率提高,由表1 的 反应机理可知,反应( 4 ) 、反应( 6 ) 和反应( 8 ) 等都是吸 热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使 得甲烷的转化率提高;O :C H 。摩尔比的增加也将提高 甲烷的转化率,这主要是因为0 :的增加将使反应( 1 ) 和反应( 2 ) 右移,同时生成c 0 :,c O :增加也将促进甲烷 的转化率提高4 | 。当温度高于10 7 3K 时,甲烷的转 + 一+ 投稿平台H t t p :i m i y c b p t c n k i n e t + “+ 万方数据 王红民等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 3 化率高于9 9 ,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中甲烷的摩尔分数 低于2 5 。 C O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表1 所 示反应机理中,反应( 4 ) 、反应( 1 4 ) 和反应( 1 5 ) 都是 吸热反应。C O :随着0 :C H 。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这 是因为0 :将优先与C H 。反应,从而生成部分C O :。 2 3 固体C ( S ) 和C O 的变化 图2 表示填埋气组分C O :C H 。摩尔比为0 5 时,反应温度和0 :C H 。对反应平衡时C ( S ) 和C O 的影响。温度的增加使得c ( s ) 下降,在反应温度 低于14 0 0K 时,c ( s ) 下降的速率较大,而反应温度 大于14 0 0K 后,c ( S ) 下降速率变小。c ( s ) 随0 : C H 。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可知,较高的温度和0 : C H 。均有助于抑制C ( S ) 的生成。 图2 反应温度和0 2 C I l 4 对C ( S ) 和C O 摩尔分数的影响 F i g 2 E f f e c to f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0 2 C H 4o nm o l ef r a c t i o no fc ( s ) a n dC O C O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反应( 4 ) , ( 5 ) ,( 8 ) ,( 1 4 ) 和( 1 5 ) 都是吸热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 升高,反应将向C O 增大的方向移动。C O 随着0 :C H 。 摩尔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这是因为当0 2 C H 4 较 低时,甲烷和氧气之间的反应主要为部分氧化反应,生 成一氧化碳,而当0 :C H 。较高时,甲烷主要与氧气发 生完全氧化反应成C O :,C O 量将减少。当填埋气中 C 0 2 C H 4 = 0 5 ,0 2 C H 4 = 0 3 珈6 、温度大于12 7 3K 时,C O 能达到3 5 以上。 2 4H ,和H ,C O 的变化 图3 表示填埋气中C O :C H 。摩尔比为0 5 时, 反应温度和0 :C H 。对反应平衡时H :和H :C O 的 影响。在0 :C H 4 较小时,如0 2 C H 。= 0 1 时,H :随 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增加的速率逐渐变小;当 0 :C H 。较大时,如0 :C H 。= 0 8 时,H :随着温度的 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0 :C H 。= 0 1 珈4 时,H : 的摩尔分数能达到4 5 以上。由上可知,合成气中 H ,和C O 最大值的获得所需的反应条件有所差异, 只有在特定反应条件下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H :和 C O 生成量。 图3反应温度和0 2 C I t 4 对H 2 和H 2 C O 的影响 F i g 3 E f f e c to f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0 2 c H 4o nH 2a n dH 2 C O H :C O 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但是减小 的速率逐渐变缓,这是因为反应温度较低时,H :和 C O 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C O 增加的速率 更大;当反应温度较高时,H :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 下降,而C O 增加的速率趋近平缓。在所研究的条 件范围内,H :C O = 0 8 9 7 2 4 ,只有合理地控制反 应温度和0 :C H 。,才能使得反应生成的合成气中 H :C O 摩尔比大于1 ,用于费托合成反应。 2 5 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 以上分析了反应温度和0 :C H 。变化对反应生 成的合成气中各组分的影响,但为了获得适用于费 托合成反应的合成气组分,本文将对C O :C H 。= 0 5 1 1 范围内的填埋气部分氧化反应平衡时 C ( S ) ,C 0 2 ,H 2 与C O 之和、和H :C O 的交互作用进 行研究,从而得到不同组分的填埋气制合成气的最 适反应条件的变化范围。 图4 是填埋气中C 0 2 C H 4 为0 5 ,0 7 ,0 9 ,1 1 时,C ( S ) 在0 :C H 。和反应温度坐标图上的等高线 图。图中右上方的空白区域为反应过程中不产生积 碳的区域。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不产生 积炭所对应的临界0 :C H 。减小。随着C O :C H 。 的升高,积碳量逐渐减少,空白的无积炭区域逐渐向 温度减小的方向变大。 图5 是C 0 2 C H 4 为0 5 ,0 7 ,0 9 ,1 1 时C 0 2 的等 高线图。图中C O :小于7 ,且C ( S ) 为0 的反应区域 分别为:由点( 14 2 0 ,0 6 7 ;17 7 3 ,0 3 5 ;17 7 3 ,0 7 9 ) 构 成的三边形区域、点( 14 3 3 ,0 5 6 ;17 7 3 ,0 2 1 ;17 7 3 , 0 6 7 ) 所构成的三边形区域、点( 14 0 7 ,0 4 4 ;15 7 3 , 0 1 ;17 7 3 ,0 1 ;17 7 3 ,0 5 6 ) 所构成的四边形区域和 点( 13 8 6 ,0 3 3 ;14 7 3 ,0 1 ;1 7 7 3 ,0 1 ;17 7 3 ,0 5 ) 所 构成的四边形区。 + ”+ 投稿平台H t t p :i m i y c b p t c n k i n e t 。+ ”+ 万方数据 4 化学工程2 0 1 7 年第4 5 卷第2 期 Z U 、 o Z U 、 o 反应温度,K ( a ) 0 2 C H 4 = 0 5 O 8 0 7 0 6 舌0 5 、 。O 4 O 3 0 2 O 1 1 反应温度K ( c ) 0 2 C H 4 = 0 9 Z U 、 o Z U 、 o 反应温度K ( b ) 0 2 C H 4 = 0 7 图4固体炭生成量的等高线图 F i g 4 C o n t o u rp l o to fc o k ec o n t e n t 1 0 012 0 0l3 0 014 0 015 0 0l6 0 0l7 0 018 0 0 反应温度K ( a ) 0 2 C H 4 = 0 5 1 0 012 0 013 0 014 0 015 0 0l6 0 0l7 0 0l8 0 0 反应温度,K ( e ) 0 2 C H 4 = 0 9 Z U 、 o Z U 、 o 反应温度K ( d ) 0 2 C H 4 = 1 1 反应温度,K ( b ) 0 2 C H 4 = 0 7 图5C 0 2 ( ) 的等高线图 F i g 5 C o n t o u rp l o to fC 0 2m o l ef r a c t i o n 反应温度K ( d ) 0 2 C H 4 = 1 1 。- 4 - - + 投稿平台H t t p :i m i y c b p t c n k i n e t + 一+ - 8 7 6 5 4 3 2 l O O O O 0 O O O ,IU,o 万方数据 王红民等垃圾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 5 图6 表示当C 0 2 C H 4 为0 5 ,0 7 ,0 9 ,1 1 时, H :与C O 之和的等高线图。为了保证重整反应能够 生成足够多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本研究中以H ,与 C O 之和不小于8 5 为界来确定工作参数的范围。 可以看出图中满足无积碳生成、C O :小于7 、H ,和 C O 之和不小于8 5 的反应区域分别为:由( 16 0 3 , 反应温度,K ( a ) 0 2 C H 4 = 0 5 反应温度K ( c ) 0 2 C H 4 2 0 9 0 0 0 5 0 4 ;17 7 3 ,0 3 5 ;17 7 3 ,0 5 0 6 ) 所构成的三边形区 域、点( 15 7 3 ,0 4 2 ;17 7 3 ,0 2 1 ;17 7 3 ,0 4 2 3 ) 所构 成的三边形区域、点( 14 6 4 ,0 3 2 ;15 7 3 ,0 1 ;17 7 3 , 0 1 ;17 7 3 ,0 3 3 5 ) 构成的四边形区域和点( 14 2 5 , 0 2 3 ;14 7 3 ,0 1 ;17 7 3 ,0 1 ;17 7 3 ,0 2 5 ) 所构成的 四边形区域。 反应温度K ( b ) 0 2 C H 4 = 0 7 图6I t 2 与C O 之和的等高线图 F i g 6 C o n t o u rp l o to fc o n t e n to fH 2a n dC O 图7 表示当C 0 2 C H 4 为0 5 ,0 7 ,0 9 ,1 1 时, H :C O 的等高线图。把图中H :C O 1 区域与此前 建立的无积碳生成、C O :摩尔分数低于7 、H :和C O 摩尔分数超过8 5 的条件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最适 反应区域,具体为:当C O :C H 。为0 5 ,0 7 ,0 9 时, 所对应的区域分别为由点( 16 0 3 ,0 5 0 4 ;17 7 3 , 0 3 5 ;17 7 3 ,0 5 0 6 ) 所构成的三角形区、点( 15 7 3 , 0 4 2 ;17 7 3 ,0 2 1 ;17 7 3 ,0 4 ) 所构成的三角区域和 点( 15 4 3 ,0 1 7 ;15 7 3 ,0 1 ;17 7 3 ,0 1 ;17 7 3 ,0 1 4 ) 所构成的四边形区域。而C O :C H 。为1 1 时,不存 在同时满足无积碳生成、C O :摩尔分数低于7 、H : 和C O 摩尔分数超过8 5 、H 2 C O 1 条件的区域。 3 结论 通过热力学分析,研究了反应压力为1 0 0k P a , 垃圾填埋气组分C O :C H 。摩尔比变化范围为0 5 m 反应温度K ( d ) 0 2 C H 4 2 1 1 1 1 ,以纯氧气为氧化剂时,填埋气部分氧化重整制 合成气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 1 ) 反应温度大于10 7 3K 时,C H 。的转化率大 于9 9 ,反应生成的气体中C H 。含量低于0 2 5 。 ( 2 ) 提高反应温度和0 :C H 。均有助于抑制积 炭的生成。 ( 3 ) 反应生成的气体中,H :和C O 含量最高时 所对应的反应条件范围不同,但有重叠。在特定条 件下,可以获得H :和C O 含量都较高时所对应的反 应条件。 ( 4 ) 通过等高线法,得到了填埋气组分C O :C H 。 分别为0 5 ,0 7 和0 9 时,同时满足重整反应生成的 混合气中,H :C H 。 1 ,C O :含量低于7 ,H :与C O 的含量之和不小于8 5 ,无积炭生成的条件下,反应 温度和0 :C H 。变化范围,即最适反应条件。而填埋 气组分C O :C H 。为1 1 时,不存在最适反应条件。 + + 投稿平台H t t p :i m i y e b p t c n k i n e t + ”+ 万方数据 6 化学工程2 0 1 7 年第4 5 卷第2 期 温度K ( a ) 0 2 C H 4 = 0 5 0 0 温度K ( c ) 0 2 C H 4 = O 9 墨 U 、 o Z U 、 o 温度K ( b ) 0 2 C H 4 = 0 7 图7H 2 C O 的等高线图 F i g 7 C o n t o u rp l o to fH 2 C O 参考文献: 1 G A OJ ,G U OJ ,L I A N GD ,e ta 1 P r o d u c t i o no fs y n g a s v i aa u t o t h e r m a lr e f o r m i n go fm e t h a n ei naf l u i d i z e d b e d r e a c t o ro v e rt h ec o m b i n e dC e 0 2 - Z r 0 2 S i 0 2s u p p o r t e dN i c a t a l y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s t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g e nE n e r g y ,2 0 0 8 ,3 3 ( 2 0 ) :5 4 9 3 5 5 0 0 2 L A lwH ,L A IMP ,H O R N GRF S t u d yo nh y d r o g e n r i c hs y n g a sp r o d u c t i o nb yd r ya u t o t h e r m a lr e f o r m i n gf r o m b i o m a s sd e r i v e dg a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H y d r o - g e nE n e r g y ,2 0 1 2 ,3 7 ( 1 2 ) :9 6 1 9 - 9 6 2 9 3 L A JMP ,H O R N GRF ,L MWH ,e ta 1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o p e r a t i n gr a n g eo fC 0 2c o n v e r s i o na n ds y n g a sp r o d u c t i o n i nd r ya u t o t h e r m a lr e f o r m i n g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 H y d r o g e nE n e r g y ,2 0 1 3 ,3 8 ( 1 4 ) :5 7 0 5 - 5 7 1 2 4 L A IMP ,瑚WH ,H O R N GR - F D r ya u t o t h e r m a lr e f o r m i n g f r o mb i o m a s sd e r i v e dg a su n d e re x c e s se n t h a l Ww i t hp o r o u s m e d i l n nf J J o u r n a lo fP o w e rS o u r c e s ,2 0 1 2 ,2 1 74 0 7 - 4 1 6 5 C H E NWH ,C H E N GYC ,H U N GCI T r a n s i e n tr e a c t i o na n de x e r g ya n a l y s i so fc a t a l y t i c p a r t i a lo x i d a t i o no f m e t h a n ei naS w i s s - r o l lr e a c t o rf o rh y d r o g e np r o d u c t i o n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H y d r o g e nE n e r g y ,2 0 12 ,3 7 ( 8 ) :6 6 0 8 - 6 6 1 9 6 Z H A N GQH ,L IY ,X UBQ R e f o r m i n go fm e t h a n ea n d c o m b e dm e t h a n eo v e rn a n o c o m p o s i t eN i Z r 0 2c a t a l y s t J C a t a l y s i sT o d a y ,2 0 0 4 ,9 8 ( 4 ) :6 0 1 4 0 5 7 R O HHS K O OKY ,J E O N GJH ,e ta 1 C o m b i n e d r e f o r m i n go fm e t h a n eo v e rs u p p o r t e dN ic a t a l y s t s J 8 9 1 0 1 2 1 3 1 4 温度K ( d ) 0 2 C H 4 2 1 1 C a t a l y s i sL e t t e r s ,2 0 0 7 ,11 7 ( 1 2 ) :8 5 - 9 0 A M I NNAS ,Y A WTC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e q u i l i b r i u m a n a l y s i so fc o m b i n e dc a r b o nd i o x i d er e f o r m i n gw i t hp a r t i a l o x i d a t i o no fm e t h a n et os y n g a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g e nE n e r g y ,2 0 0 7 ,3 2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