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ppt_第1页
文献综述.ppt_第2页
文献综述.ppt_第3页
文献综述.ppt_第4页
文献综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醇的研究,报 告 人:牛君阳 指导老师:李新刚 副教授 时 间:2012-7-13,报告内容,研究背景,乙醇的重要性 为了减排温室气体,提高能源利用率,生物乙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液体燃料短缺,随着乙醇掺合燃料的开发利用,乙醇市场将更加广阔。 乙醇可作为汽油替代产品,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研究背景,CH3CH2OH,新型燃料,高辛烷值,节能,环保,可再生资源,抗爆性能好,研究背景,乙醇的生产方法,发酵法,乙烯水合法,醋酸加氢法,合成气直接合成法,确定研究体系: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醇,研究背景,乙醇的生产方法,确定研究体系: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醇,二甲醚廉价易得:由合成气合成二甲醚是一种有效途径,且该技术已发展成熟。 合成步骤简单,副产物少: CO+CH3OCH3 CH3COOCH3 CH3COOCH3+2H2 CH3CH2OH+CH3OH 总: CO+2H2+CH3OCH3 CH3CH2OH+CH3OH,文献综述,考虑到第一步反应(DME羰基化生成MA)和第二步反应(MA加氢生成EtOH)可以在相近的温度下发生,研究者提出了双层催化剂反应器。,X. Li et al./ Catalysis Today 164(2011)425-428,文献综述,催化剂表征XRD,X. Li et al./ Catalysis Today 164(2011)425-428,掺Cu后结晶度下降,还原后的Cu/ZnO催化剂,文献综述,催化剂表征H2-TPR,X. Li et al./ ChemSusChem 2010, 3, 1192-1199,CuO的还原,文献综述, DME在H-MOR上的羰基化反应温度的影响,X. Li et al./ ChemSusChem 2010, 3, 1192-1199,文献综述, DME在H-MOR上的羰基化进料气H2的影响,X. Li et al./ ChemSusChem 2010, 3, 1192-1199,文献综述, MA在Cu/ZnO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X. Li et al./ ChemSusChem 2010, 3, 1192-1199,摩尔比:EtOH MeOH=(42.7+6.5)50.8, 总结:DME在H-MOR上的羰基化反应和MA在Cu/ZnO上的加氢反应都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两个反应体系可以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且原料可以同时进入反应器。所以,双层催化剂反应器是可行的。,文献综述,X. Li et al./ ChemSusChem 2010, 3, 1192-1199,C(DME),S(MeOH),S(EtOH),S(MA), 双层催化剂(H-MOR+Cu/ZnO)上乙醇的合成,进料气:DME/CO/Ar/H2=1.0:47.4:1.6:50.0,H-MOR掺杂Cu的考察,X. Li et al./ Catalysis Today 164(2011)425-428, DME羰基化比较,直接催化消除:活性低,H-MOR掺杂Cu的考察, 双层催化剂(Cu/H-MOR+Cu/ZnO)上乙醇的合成,X. Li et al./ Catalysis Today 164(2011)425-428,DME羰基化机理,E. Iglesia et al./ Journal of Catalysis 245(2007)110-123,诱导期,DME羰基化机理,E. Iglesia et al./ Journal of Catalysis 245(2007)110-123,考察H2O的影响:,DME羰基化机理,E. Iglesia et al./ Journal of Catalysis 245(2007)110-123,1,2,3,4,5,6,B酸位,L酸位,7,文献综述,总结 . 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醇反应体系中,有两个不同的活性位:分子筛上的交换位(酸性质子、甲基、乙酰基的吸附位);CO结合位。 . 丝光沸石中的八元环上的H是DME羰基化的主要活性位,而丝光沸石中十二元环是主通道,所以,要想提高乙醇的最终产量,必须增加八元环上H的个数。,研究计划,Cu(NO3)2,4.7wt%Cu/H-MOR,离子交换法制备4.7wt%Cu/H-MOR,120干燥12h,500空气中 煅烧2h,H-MOR,80 加热2h,水洗,成粒:60-120目,Zn(NO3)2,CuO/ZnO,研究计划,共沉淀法制备Cu/ZnO,Cu(NO3)2,烧杯,PH=8.5 60下搅拌,悬浮液过夜 老化,过滤,水洗 120干燥12h,350空气中 煅烧1h,Na2CO3,成粒:20-40目,研究计划,确定Cu的位置:,分别用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Cu/H-MOR催化剂,结合XPS、XAFS等表征方法考察Cu掺杂具体位置。,考虑不同金属元素的掺杂:,用离子交换法制备M/H-MOR催化剂,M=Ni, Fe, Pt, Pd。其中CO在Pt、Pd上主要为非解离吸附,有助于羰基化。主要考察一下乙醇的产量和选择性,看是否有提高。 再主要考察不同金属掺杂时第一步羰基化反应的温度,文献中温度为220,看用能否进一步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