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_第1页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_第2页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_第3页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_第4页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平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单位代码 1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论文题目: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教育机会差异作者:晏娟专业:经济学类 学号:11102990630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中 国 重 庆2012 年 9月7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教育机会差异 以四川乐山市马边大院子乡以及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为例【内容摘要】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教育资源 分配 教育机会 财政支出 城乡教育差距 二元教育结构、一、纵向分析教育的差距纵向来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义务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1,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早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中国的城镇已经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而当年农村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95%,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只有65%,而低于这一平均数的省区有13个,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不到50%.到1999年,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上升到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然有15个,其中贵州和内蒙分别为72.4%和75.7%,西藏更只有38.1%,全国则有130万的少年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在2000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前,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但是到2004年,仍然有至少10%的农村地区尚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近年来,虽然全国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1%,但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也几乎恒定地保持在100万人左右。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大约有1.5亿左右的农民子女没能完成初中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近3800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00多万人。2000年以后的情况不详,但2002年底展开的一项对全国有代表性的6个县的普查则显示,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失学现象严重,所有的县都超过了教育部设定的初中辍学率不超过3%的底线,其中4县高于20%,2县高于30%,1县超过50%.另外根据上海教育科学院有关专家的测算,20012002年,全国1517周岁人口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只有75%和76.6%,有7个省区在60%以下。虽然小学净入学率已达99%,但毕业率仅为89%左右,相差近10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但毕业率仅为76%左右,相差近14个百分点。专家的结论是:近年来每年大约有500万适龄儿童未完成初中教育,其中近200万适龄儿童未完成6年小学教育。当然,他们主要是“农村人口”。 笔者今年去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区之间支教,期间了解了当地的教育状况,对此深有感触。以下是笔者将马边大院子中学的概况与四川省一个三线城市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的一个对比。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区大院子中学:教学班12个,学生500人左右,在校职工32人,其中本科毕业的老师3人,正式老师:22人。其余均为代课老师。初中班的升学率为20%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教学班47个,学生3586人,在职教职工179人,教师本科学历58人,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74人,拥有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二星级以上教师20人。升学率达到90%。2、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到了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从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普通高中,不包括职业高中)的比例来看,高中阶段机会的不平等,显然与学习费用的高涨、农村地区高中稀少造成的机会短缺,以及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的低劣有关。但是,招生过程中向着城镇倾斜的惯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说学校给了每个学生被录取的机会,但是,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造成的教育质量低劣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对这些学生也是不公平。比如,英语来说,经过一系列调查,高中班的同学中,英语好的有大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同学,而来自农村的生源想来来讲英语基础都不好。所以,英语的分数很可能就影响着这些学生能不能进一些好的高中。不是这些学生没有能力去学好英语,而是他们能够拥有的资源,接触的东西限制了他们。3、高等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由于高等教育机会是更为稀缺的资源,是个人跃升上层还是堕入下层的社会的分水岭,围绕这种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而那些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优势的社会成员又总是具有自身的和制度赋予的强大竞争力,因此,高等教育阶段机会的不平等也就更加明显。 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首先是基础教育阶段机会不平等累积的结果。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办学制度,使农村的少年儿童在通向学业成功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又无法承受义务教育之重的困境中,农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造成农民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进而,由最高教育当局掌控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初次分配的失衡,以及强势社会成员以“腐败”参与的再分配,都决定着或拉大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在以地区为单位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上,主管部门一贯采取在全国范围向北京和上海倾斜、在一省之内向省会城市倾斜的政策。以几乎神话了的“清华”为例,在迄今为止的二十多年间,它投放于北京市的名额始终超过苏、皖、鄂、川4省的总和(在高考制度恢复之初的几年间为其2-3倍),2001年则占到其招生总数的18%,而当年北京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只占全国总量的0.9%.结果是必然是各地录取比例和分数线的悬殊,“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的,在一些省则无学可上。据清华大学公布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以及高考加分政策时,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处于劣势,非农业户口学生更容易申请成功。目前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高考平均相差30分左右,近年来北京高校滤去的农村学生比例呈逐渐下贱的趋势,而越是高层次的学府,农村生源的比例就越少。下图是清华大学近十年的生源调查状况。二、引起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资源部平等的一系列原因1、地区经济差异引起的不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各种教育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正如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一样,我国在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上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2000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较为明显。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最多的是北京为1397元,最少的是贵州为123元,二者相差了10.4倍。排在前10位的省份中有8个属于东部沿海城市,前6位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由于我国财政的分权化,地方的教育经费大部需要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所以一个地方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而教育经费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当地学生所能够享受到的,拥有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教育设备这些硬件设施,还是一批优秀的老师这些软设备。2 、地区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不平等就拿北京地区讲,北京地区拥有的教育资源,保送名额,教育机会,名校机会远远大于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深圳,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和深圳的一所普通大学里面的硬件配备,以及软实力都不会相差太远,但能够拥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发展机会就很不一样了。虽然这里面有很多历史性的因素,但是总体来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让更多的孩子渴望北上希望能在北京安家。为什么北京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那么多人都愿意去呢,就是拥有一个北京户口比拥有一个深圳户口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更多。以前有个笑话说,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对学生说你,你不努力以后就能只读北师大,可是北师大对于其他省市的他学生来讲,可望而不可及。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大批的学者都聚集在此,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学术讨论或者科研创作,所以北京的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国内最先进的一些理论或者科研成果,有些甚至是世界级的研究成果,虽然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飞速发展,但是等这些成果真正能够展示到南方,西南方的一些学校的时候,又不知道是多久了。并且北京市云集了我们国家很多的名校,有很多大学,但是深圳市,虽然经济发展很迅速,但是由于深圳市发展起来的时间较短,加上沿海地区的重商文化,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大,使得目前的特区仅有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深圳大学。3、二元分割的教育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着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须宿命地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正如整个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二元制度一样,发端于1950年代的双重二元教育制度有着历史背景和体制根源。在计划体制的逻辑驱使和“赶超战略”的现实压力下,政府可调动的有限资源难以确保全体适龄人口接受同样的教育,农村教育的投入便主要成了农村的事情;出于同样的理由,为了快出人才,将有限资源较多用于兴办“重点”学校也就成为自然选择。 在缺少对具体个人和群体的权利进行尊重和保护意识的特定历史阶段,二元制度的产生并非不可以理解,而且确实被普遍接受了。但是,当权利意识随着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而逐渐觉醒之后,这种制度并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反而被强化了。三、笔者的个人观点以及建议笔者作为大学生更能够很深刻的了解到,教育机会的公平或教育资源享用的平等能够对一个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1、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更应该去关注那些缺乏资源的教育地区,而不是把教育当成一项商业活动去做,投入大量的经费在名校上、不仅让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了不良的竞争,而投入的这些经费也只是少数人能够享有到的,所以让欠发达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使他们日后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依靠自身能力提升生活状况,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是教育制度设计上必须体现公平的价值理念。教育政策侧重经济利益,必定导致在教育领域出现种种不公平现象。从微观角度看,推动教育公平,主体是学校。学校应体现公益性的特征,为所有适龄学生平等地提供教育服务。3、教育公平问题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它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遗留的社会不公平的组成部分。如城乡分割局面,导致地区差别扩大;举国之力培养人才、培养尖子的思路导致重点学校占有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