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防治的地面强化路堤:足尺实验的设计与评价.pdf_第1页
滚石防治的地面强化路堤:足尺实验的设计与评价.pdf_第2页
滚石防治的地面强化路堤:足尺实验的设计与评价.pdf_第3页
滚石防治的地面强化路堤:足尺实验的设计与评价.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6 7 2 4 0 11 2 0 1 3 0 4 0 6 7 滚石防治的地面强化路堤:足尺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D P e i l a C O g g e r iC C a s t i g l i a 段高勤译 (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 1 0 0 3 1 ) 摘要:基础设施,如公路和铁路以及城市化地区, 处于山坡地带,经常会受到落石的威胁,因此需要避免其 受到冲击影响。在众多可行的防治措施中,地面强化路堤 可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本文提出一套用土工格栅强化 的地面路堤足尺实验并进行讨论。实验在一个专门设计和 建造的测试设备上进行,用重90 0 0k g 的混凝土块以约3 0 m s 的速度扔向用土工格栅加固的地面路堤上,用不同土 工格栅、不同砂和不同结构设计的几个路堤在不同冲击能 下进了实验,可据此定量评估这些结构的耐冲击性能。实 验结果与那些从一个动态有限元数值模型中得到的结论相 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落石;地面强化路堤;足尺试验;动态有限 元建模;土工格栅 中圈分类号:U 4 1 7 1 + 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 6 7 2 4 0 1 1 ( 2 0 1 3 ) 0 4 0 1 4 6 0 4 0 前言 诸如铁路、居民区道路的成功防治措施,需要岩土工 程、地质学以及环境保护、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法的相互结 合。在对岩质边坡下危险区域的界定、可能崩塌点的预测 和滚石运动轨迹的刻画后,才有可能在每个不同环境条件 下选择合适、可靠的防治措施( P e c k o v e r 和K e r r1 9 7 7 ;D u n c a n 和N o r m a n1 9 9 6 ;G i a n i1 9 9 2 ;P e l i z z a 等2 0 0 4 ) 。如能预 防岩块从岩壁上掉落( 主动防护) 和在落石滚动过程中将其 拦截( 被动防护) 。 被动防护被设置在斜坡上拦截沿可能的轨道滚落的块 石,正确的刻画滚石的运动轨迹( 包括滚动过程中的路径长 度、高度、速度、动能) 对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最佳 位置,高度和被吸收的能量决定后,可以正确进行被动防 护结构的选择和设计。最主要的被动防护有落石槽、金属 拦网、地面路堤。 落石槽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顶部覆盖一层吸能 材料如回填土,他们能吸收滚石的冲击影响。基尔斯滕 ( 1 9 8 2 ) 提出了该结构的设计方案,并详细研究被各种类和 厚度回填土覆盖的混凝土板的性质。 由金属桩和绳组成的网栏结构固定住了钢丝。这种钢 丝网能够拦截运动块体,并把冲击力传递给地锚。在最近 原文出处:L a n d s l i d e s ,2 0 0 7 ,4 ( 3 ) :2 5 5 2 6 5 原文D 0 1 :1 0 1 0 0 7 8 1 0 3 4 6 0 0 7 - 0 0 8 1 4 ;P r i n tI S S N :1 6 1 2 5 1 0 X 原文标曩:G r o u n dr e i n f o r c e de m b a n k m e n t sf o rr o e k f a l lp r o t e c t i o n :d e s i g n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f u l ls c a l et e s t s 译者简介:段高勤( 1 9 6 4 一) ,男,云南大理人,工程师。 这些年,基于这种结构的很多研究取得了发展,他们都采 用足尺实验和数字动态模拟( S m i t ha n dD I I 鲫1 9 9 0 ;P e i l a 等 1 9 9 8 ,2 0 0 6 ;G e r b e r1 9 9 9 ;N i e o t 等2 0 0 1 ;C a z z a n i 等2 0 0 2 ) 。 地面路堤用在那些滚石体积或速度足够大的地区,他 们冲击力超过传统网栏的最大抵抗能力。简易路堤由天然 和适当压实的土或是大的岩块组成,或者是用钢丝网笼子 装满岩屑后做成。目前,可以注意到地面强化路堤正被日 益广泛的使用,这种路堤有不同加固方式,例如土工织布 或土工格栅,钢丝条或钢丝网。与落石网相比,在地面路 堤众多的优点中可以提及的是:面对多次崩塌的可行性、 撞击后的低维修、对环境影响小、抗冲击力强。不足之处 在于需要找到一个具有一定几何特征的场地能够适合 修建地面挡墙( 即斜坡的场地和坡度要适合) 和达到所在斜 坡的稳定性要求( P a r o n u z z i1 9 8 9 ;Y o s h i d a1 9 9 9 ;O g g e r ia n d P e i l a2 0 0 0 ;O g g e r i 等2 0 0 4 ) 。 很大动能的块体对地面强化路堤的影响,在分析和理 论评估上是不同的,以前,对崩塌采用路堤防护措施时, 是把相对路堤抛射实验( K a r1 9 7 8 ;K n i s h t1 9 8 0 ;B o g u s - l a v s k i i 等1 9 9 6 ) 或者是落石对覆盖土垫层的落石槽的冲击研 究作为计算依据( L a b i o u s e 等1 9 9 6 ;B e r t h e t R a m b a u d 等 2 0 0 4 ;M o n t a n i 等2 0 0 4 ;P i c k l e r 等2 0 0 5 ;D iP r i s c oa n dV e c c h o r d2 0 0 6 ) 。数量有限的足尺实验已经对真实情况下滚石 对地面强化路堤的冲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B 1 ,r 删g l l 8 等( 1 9 9 3 ) 对用土工合成材料强化的土制路堤 进行过实验。用于这次实验的路堤有2 4m 长,3i n 高,2 r n 厚,墙面是笔直的。橡树木制面板被铺设在墙面两边,这 样能更加容易的测得冲击力的影响。用于修筑路堤的土是 粘土、砂和碎石经压实到0 3 m 厚的土工格栅加固层。实验 用1 8 块形状和尺寸各异的滚石冲击路堤,而在下一块滚石 落下之前由前一块滚石对路堤带来的损坏不会修复。所有 滚石都沿斜坡滚落,预估的冲击能量在8 15 0 0k J 范围 内。由实验可知,所有的滚石都被路堤挡住,路堤没有在 滚石冲击下倒塌。 吉田( 1 9 9 9 ) 研究了地面路堤受冲击的影响,实验采用 土质地面路堤,用砂土压实到厚0 5m 的土工合成材料强 化层,在其背面有两个用砂袋筑成的垫层。实验中从斜坡 上滚落的石块对路堤的冲击能量在5 8 27 0 0k J 。每次滚石 撞击后都要对地面强化路堤正面和背面的变形进行测量。 整个实验中,在20 0 0k J 以下能量所产生的变形很微小, 这样的结果受到很大的局限。 在本文中足尺实验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因为 在路堤设计阶段,冲击的动态影响很大,在动态作用下进 万方数据 行地面强化路堤的一系列足尺实验,把这些数据用有限元 数值模型进行反分析,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这些结果, 在防护结构类型和防护结构尺寸的设计上,对设计者能有 帮助。 1 地面强化路堤的足尺实验 这个实验在靠近T r e n t o ( N o r t h E a s to f l t a l y ) 的M e a n o 进行,这里修建了一个能以3 2m s 的速度发射重达1 00 0 0 l 【g 加筋水泥块的巨型装置,作用对象是如防护拦网和路堤 的被动防护结构。实验的目的是调查地面强化路堤受到冲 击时的特性,用他们来确定设计中用到的相关参数和防护 结构能承受的最大能量。表1 给出了不同类型土壤的强度 参数,他们用来修筑路堤,路堤的几何尺寸见图2 ,根据预 估的地面强化路堤防护标准对土壤进行了压实,9 5 的压 实度作为实验标准。表2 汇总了四次实验的相关参数。 表1从实验室获得的实验所用土工技术的土力学性质 编号 c k P a中。 y ( k N m 3 ) 备注 种类1 93 42 1 砂石土 种类2 5 03 0 1 7 淤泥质粘 21 号实验结果 滚石撞击在防护路堤的上部,从地面以上约3m 处( 到 达防护路堤第二层到第三层加筋土之间) ,这个位置防护路 堤的厚度约1 2m 。从实验看到,滚石既没有击穿防护路 堤,也没有对防护路堤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坏。在防护路堤 背面形成的凹坑最大深度约0 6m ( 到路堤背面的垂直距 离) ,而在路堤的正面,防护路堤鼓出0 1 7m 。在撞击区域 外没有出现由撞击而产生的明显变形。在防护路堤中部发 现一张裂缝,最大宽度约1 4m ,延伸到加筋土的第三层, 导致穿过裂缝的土工格栅超荷。这可以反映在路堤撞击过 程中土工格栅抑制路堤变形的过程。 图1实验流程 B 型 图2 地面强化路堤的截面尺寸 32 号实验结果 实验所用路堤在几何形状、尺寸和土类上与1 号实验 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要求在同一个地方以41 8 0k J 的能 量撞击3 次( 相同滚石和速度) 直到撞坏。可以观察到,在 受到2 次撞击后,防护路堤土层尽管发生了很大变形,但 还是能够拦住滚石,并且保持自身结构的稳定。为了让路 堤失稳破坏,进行了再一次撞击,最后一次的撞击导致路 堤几层土工格栅加固层都出现开裂。 在第一次撞击过程中,可见上土层由于受到高能量的 冲击而向上抬升。撞击后,在背面的坑洞直径约1 5m ,最 大深度大约0 9 5m ( 到路堤表面的距离) ,正面挤出的最大 距离有0 8 0m 。经过2 次撞击后,在被挤出的一面,位于 第4 个土层处,可以看到平行于表面的拉张裂缝。正是由 于土工格栅,整个实验过程中,正面路堤有了稳定保证。 第3 次撞击后,正面的土工格栅全部掉在路面上,最 上层发生倒塌,可以判定结构已经破坏。必须注意到,路 堤只是在滚石撞击影响区域发生破坏。 43 号实验结果 实验的路堤几何尺寸与1 、2 号实验相同,路堤所用土 类型和密实程度也与1 号实验相同。为了让路堤正面和背 面都不发生大的变形,在路堤背面中间位置安装了金属网。 虽然滚石被路堤挡住,但是在受到撞击后,路堤便破坏了。 因此,这将导致从变形发生起便不能进行任何测量的结果。 从录像上分析,在撞击过程中,在顶层中部沿着路堤 轴线发展一条比纵向长的裂缝。这种长裂缝与实验1 和实 验2 中所观察到的很相似,但是他没有受看土工格栅的限 制,当发展到顶层时便引起了结构的整体破坏。 54 号实验结果 实验在强化路堤上进行,路堤用的是第二种类型的土, 这种土的粘粒含量比工程实践的推荐值( J e w e l l1 9 9 1 ;C a n - c e l l ia n dC a z z u f f i1 9 9 4 ) 更高,所以用于地面强化路堤。这次 实验的目的是校核在崩塌防护路堤中用“塑性”理论获得 的结果。 滚石成功的被路堤所拦住,可以明显看到,在正背面 产生了一个相比于实验2 更大的塑性变形。根实验2 一样, 顶层也向上抬升,但是受损程度更大。受到撞击后,正面 坑洞直径约有1 5 0m ,最大深度约有1 1 0m ( 到表面) ,背 面被挤出的最大高度约0 8 0m 。变形结果与实验2 达到了 较好的一致性,所以可以说明这种类型的地面能够用于地 面强化路堤上。 6 地面强化路堤的数值分析 高速运动块体对地面强化路堤的撞击影响的演化过程 和随之发生的能量消散过程可以通过数字模型进行复杂的 运算而获得。主要的方法有: ( 1 ) 基于显示时间积分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问题的 动态影响( C a r o t t i 等2 0 0 0 ;P e i l a 等2 0 0 0 ,2 0 0 2 ) ,同时在模 型中允许大变形。 ( 2 ) 离散元模型是将地面材料模拟成相互作用的独立 万方数据 单元( B e r t r a n d 等2 0 0 5 ) 。 为了估计地面强化路堤的能量耗散和稳定性,进行了 三维有限元建模,对l 号实验和2 号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分 析,从设计角度出发这是非常重要的。用A B A Q U S E x p l i e i t F E M 程序进行模拟。软件采用的数字方法是被称为“中心 差分法”的显式时间积分。分成时步进行模拟计算,每个时 步时每个单元的瞬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将进行估算。 时步延续是一个关于系统最大震动的和它相关模型倾 倒的函数,这个函数主要取决于材料弹性参数和每一时步 的最小单元,用他来达到数值稳定性需求。换而言之,稳 定时步必须自由调节,因为网格的位移取决于最小单元。 近一步说,重复节点算法被运用于模型中,允许在撞击区 内的大变形以及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所以,无论何时地面 单元被观测到过度位移时,有限元网格便会自动修复,单 元参数( 加速度和速度) 也会自动添加到新的网格中。模型 的建立过程如下: ( 1 ) 地面采用三维立体模型,有八个集成结点,赋予 土的材料是完全弹塑性体,采用D r u c k e r P r a g e r 屈服准则。 土工材料性质如下:内聚力9k P a ,内摩擦角3 4 。,变形模 量1 5 0 M P a ,泊松比0 3 。 ( 2 ) 撞击试块采用三维立体模型,有八个集成结点, 考虑成完全刚性体。 ( 3 ) 土工格栅采用平面壳单元,有四个集成结点,考 虑成完弹性体,拉伸弹性模量为2 5 0M P a ,这个数据是 C N R I C I T E ( 1 9 9 8 ) 和T e n a xS P A ( 1 9 9 9 ) 实验获得。 ( 4 ) 土工格栅和土块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主从加权 补偿法”建模,这种接触算法在给定的表面( 即在地面和土 工格栅之间) 上于每一时步检查可能的网格冲突,并且计算 表面抗力并用于下一个计算时步,因此,在冲突体间事先 没有设定任何连接单元,区别于传统接触式接口中使用的 弹簧元件。 计算中土工格栅的内摩擦角假定成3 5 。 模型计算中的边界条件: ( 1 ) 限制平行于坐标轴的位移( v x = 0 ) 。 ( 2 ) 底部结点采用铰支承( V X = v y = V Z = 0 ) ,土和土工 格栅面上共有1 82 3 7 个结点和1 38 6 1 个单元。 数值模型作以下简化: ( 1 ) 防护路堤两侧的钢丝网未引入模型。 ( 2 ) 忽略滚石的变形能力。 ( 3 ) 忽略碰撞过程中因摩擦在路堤表面和滚石表面生 热作用。 ( 4 ) 把土壤看成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材料,土壤中的 水、水的固结作用和孔隙水压力被忽略。 动能与时间和能量的百分比,他们在发生不可恢复的 变形( 主要是由于土的屈服和土工格栅的滑动摩擦引起) 过 程中逐渐耗散,他们的值将在每一个模型中进行计算。获 得的结果在撞击过程中对防护路堤的变形特征进行刻画, 同时提供可靠的数据,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对此现象获得 理解。 7 1 号实验反分析 设置动能为25 0 0k J ,对数值模型撞击显示,滚石在约 0 1S 时间内被路堤阻挡停下来,在x 和Y 方向加速度减小 呈一个三角变化,最大值约为7 5 0m s 2 。对位移分析表明: ( 1 ) 受直接影响层之上的层位都有抬升,因此,地面 和土工格栅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防护堤上部内部稳定性降 低。 ( 2 ) 由于地面强化路堤的各向异性,受到撞击直接影 响的层位平行的转化为土工格栅方向。 ( 3 ) 滚石陷入背面深度大约有0 3 8m ( 水平方向测 量) ,然而,总位移有0 7 lr l l ( 垂直到表面) 。 ( 4 ) 在对应的正面,最大挤出有O 2m ,出现在从地 面至上的第3 5 层。 ( 5 ) 顶层在撞击过程中向上抬升。所有的这些结果跟 实验有较好的吻合。在给定的表面( 即在地面和土工格栅之 间) 对可能破坏的的网格进行计算,并且计算表面的反力使 之用于下一时步计算。因此,在破坏块体之间没有预设的 任何连接单元,而一般是弹性单元连接。土土工格栅 的摩擦角在程序计算中被设为3 5 。 模型中的边界条件如下: ( 1 ) 平面于墙轴面的面不能沿轴发生位移( V X = 0 ) , ( 2 ) 底部节点为铰结连接( V X = V Y = V Z = 0 ) ,网格由 1 82 3 7 个节点和1 38 6 1 个单元组成( 土和土工格栅) 。 图3F E M 数值模型立体图 笔者对模型作了如下简化: ( 1 ) 防护路堤两则的钢筋网格没有考虑在模型中。 ( 2 ) 忽略块体的变形。 8 2 号实验反分析 用一个动能41 0 0k J 碰撞的数学模型显示,岩块被防 护路堤阻停,用时0 1S ( 跟先前分析一样) ;减速呈一个三 角形趋势,在x 与Y 轴都最大约9 0 0 m s 2 。在0 1S 后,岩 块的速度开始反向,所以,岩块开始离开路堤面,然而, 随着土工格栅不同层间的滑移所带来的能量损失,路堤内 部仍呈动态变化。通过对位移的分析表明: ( I ) 受到直接冲击的地面土层隆起,所以土工格栅与 地面间的摩擦力更低,防护路堤上层内部的稳定性降低。 ( 2 ) 路堤里的冲击现象可以被细分成几个阶段:伴 随着土的部分隆起变形的土的压缩阶段,这阶段损失了大 量块体的动能,并停止于0 LS 以后;过渡阶段。在该阶 段中,土工格栅层间的摩擦损失了剩余能量,本例中, F E M 模型计算出在摩擦中损失的能量为7 5 0k J ,总能量的 1 8 。所得结果与通过加入实验2 中实测值来考虑层间接 触的摩擦力的分析计算值很好的吻合。 ( 3 ) 块体向上游的渗透深度( 沿x 轴测量) 有0 9 5m , 然而,下游下测的最大挤出约有0 5m ,在3 5 层( 从地基 万方数据 向上) 。 数值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也很好的吻合。只要结合 能量损失,可以看出,由于土壤的塑性变形,8 2 的能量 损失;而剩下的1 8 的能量损失是由于不同层问的摩擦引 起的,即是通常说的土工格栅间的滑动。最终,可以看出 土工格栅中的最大计算拉应力有1 5M P a ,在3 与4 层土工 格栅接触面上( 直接被岩块影响到部分) ,瞬时压力峰值点达 到3 0M P a 。这些压力峰值点证明土工格栅的塑性变形现象, 这些现象在实验中是非常明显的。 9 数值模型和分析方法比较 仍在F E M 数值模型结果和应用的力、位移之间作比 较,力与位移能够通过一些工艺的相关解析公式计算而得, 用来核实他们在滚石防护路堤初步设计中的应用。 其中最著名的关系式是K a r ( 1 9 7 8 ) 年提出的,这个关 系式的得出源于对路堤抛射的军事研究,他给出了抛射渗 透入路堤的深度值,从冲击能量值开始。这种关系在过去 地面防护路堤的设计中使用很频繁( P a r o n u z z i1 9 8 9 ) ,但是因 为结果受抛射物的形状和速度的影响很大,他与实际的滚 石现象中的形状和速度有很大的还同,他被应用到实际滚 石事件是很困难和不确定的。所以,K 盯( 1 9 7 8 ) 的关系式是 欠考虑的。 另外一个方程式可能给出更好的结果,他是为了定义 滚石对地面最大冲击力而被提出的。 提出的,他是在基于实验而发展起来的,计算出量化了的 人工滚石防护槽顶的最小土层厚度。 = 1 7 6 5 峨4 肛2 ( 聊) IK N I 式中,M E 表示土的弹性模量( k N m 2 ) ;R 表示冲击滚石 的曲率半径( m ) ;w 是滚石的重量( k N ) ;H 是滚落高度( m ) 。 ( 2 ) 这个关系式是由M a y n 和J o n e s ( 1 9 8 3 ) 提出的,他 源于实验中的地形动态压缩。 。罴 式中,r o 表示冲击物的半径;1 J 表示土的泊松比;G 表 示土的动态剪切模量。 从这个力值中,用以下的关系式可能估计最大的渗入 深度: 8 = 1 耐,F 一 式中,V 表示冲击速度;m 表示冲击岩块的质量;F 一 表示计算最大力值。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解析公式和数值模型表2 ,可以得 到以下结论: ( 1 ) 解析关系式得到的渗入深度比实验值小。 ( 2 ) 数值模型得到的位移值和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 ( 3 ) 峰值冲击力值有一个三角形变化趋势。 ( 4 ) 用解析模型得到的峰值冲击力值比用F E M 数值模 型得到的结果大。 ( 5 ) 受到岩石块体直接影响的土层的滑动不能用解析 ( 1 ) 这个关系式由L a b i o u s e ( 1 9 9 6 ) 和M o n t a n l 等( 2 0 0 4 ) 模型正确的评估。 表2实验数据、数值模型和解析计算渗入深度和大力值的比较 冲击能:2 5 0 0k J冲击能:4 5 0 0k J 模型和足尺实验渗入深度mP 渗入深度m 峰值力k N峰值力k N M o n t a n ie ta L ( 2 0 0 4 ) 9 ,1 5 0 O 5 2 M E = 2 0M P ar = 0 6 0m s o i lt y p e1 M o n t a n ie ta L ( 2 0 0 4 ) 1 3 ,8 0 0 O 6 1 M E = 2 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