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过程一、 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播放。这座美丽的大公园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和”是“和和美美”的“和”。“园”是“公园”的“园”。也要写得方正。师: “颐”是保养、休养的意思。“颐和园”是清朝乾隆皇帝时建成的,原名叫“清漪园”。后来,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为了讨好她,把“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希望慈禧太后在这里颐养天年,长命百岁。这就是颐和园名字的来历。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认读“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三)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课件出示四句话。2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四)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三、精读“长廊”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请大家细细读一读第2段话,想一想长廊具有什么特点?2、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两圈,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教室的2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3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课件 这是成语故事?西游记里的 水浒传里的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词语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的画,有多少幅?老师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二次读)。4、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此时此刻就是你站在这红绿相间,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里,任花香一阵阵扑来,你的心情怎样?5.回归整体。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四、总结写法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长廊不同的特点,我们采用这种写法来写一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