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pdf_第1页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pdf_第2页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pdf_第3页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pdf_第4页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o u r n a l o fE n g in e e r in g G e o lo g y 工程地质学报 1 0 0 4 9 6 6 5 2 0 0 9 1 7 ( 3 ) - 0 3 9 4 - 0 7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 朱友群 施 斌 王宝军 朴春德 邱 钰 高 磊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南京2 1 0 0 9 3 ) (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 5 1 0 6 3 5 ) 摘要运用快速拉格朗算法分析了多层采空区路基在未处理、 注浆处理和注浆处理路基加筋拼接3种工况下路基采空区受 力变形和稳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填方路基在自重荷载和车辆荷载下打破原有采空区平衡状态, 注浆加固处理后采空区 应力重分布出现新的平衡 , 但在填方交界区域出现一定的剪应变增量集中, 采取加筋处理后剪应力增量下移, 路基整体性和 变形协调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采空区高填方F L A C 数值模拟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 T U 4 4 3 文献标识码 : A NUM EI UCAL SI T ULATI ON FoR S TABI LI TY EVALUATI oN oF HI GH BACKFI LL EM BANKM ENT oN S LoPE W I TH GoAFS Z H U Y o u q u n S H I B i n WA N G B a o j u n P I A O C h u n d e Q I U Y u G A O I J e i ( ( A C 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a rt h S ci e n ce , 7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n g 2 1 0 0 9 3 ) ( G u a n g d o n g R o a d&B r id g e C o n s t r u ct i o n D e v e l o l men t C o L t d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5 ) A b s t r a c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F a s t L a g r a n g ia n A n a ly s is o f C o n t in u a in 3 D im e n s i o n s【 F L A C )is u s e d t o a n a ly z e t h e me ch a n is m a n d s t a b ili t y o f t h e fille d e mb a n kme n t o n s lo p e wit h g o a f s Th r e e ca s e s a r e co n s id e r e d Th e y a r e ( 1 )g o a f s w it h u nt r e a t m e n t( 2 )g 0 a f s w it h g r o u t in g( 3 )t h e e m b a n k me n t w it h g r o u t i n g p lu s r e in f o r cin g t o t h e s lo pe T he n u me r ical r e s ul t s s ho w t h a t t he s e l fl o a d i n g o f hi g h b a ck f il l e mb a n kme n t a n d t r a f fi c liv e l o a d i ng ca n d e s t r o y t h e m e ch a n ical e q u ili b r iu m o f t h e o r ig i n al g o a f s The j o i n t in g a r e a b e t w e e n th e fill e d a n d s lo p e s u r f a ce s 印一 p e a r s s h e a r s t r a in i ncr e me n t co n ce n t r a t io n,wh e r e a s t h e s t r e s s o f g o afs r e a ch e s t o a n e w e q ui lib r iu m aft e r g r o u t i n g Th e s he a r s t r a in i ncr e me n t mo v e s d o wn a f t e r r e i n f o r ci ng As a r e s u lt ,t h e e mb a n k me n t s t ab ilit y in cr e a s e o b v i o u s l y Ke y wo r ds Go a ls,Fi ll e mba n k me n t ,FL AC ,Nume r ica l s imu la t io n,S lo p e s t a b i li t y 1 引 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但资源开采后所留下的采 空区往往给工程建设 留下隐患。采空区问题作为公 路建设的不良地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高速公 路路基下伏采空塌陷区的存在 , 打破 了原有 的应力 平衡 , 使得上覆岩层 冒落、 塌 陷, 自下而上形成 冒落 带、 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 ( 弯 曲带 ) , 在地表形成沉 降盆地, 并产生裂缝、 裂隙等, 对高速公路的路基路 面产生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和潜在危害 叫 。如不 对采空区进行 加固处 理就可能 引起 采空区地表沉 收稿 日期 : 2 0 0 80 7 0 7; 收到修改稿 日期 : 2 o o 8一 o 91 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4 0 5 7 2 1 5 4 ) 第一作者简介: 朱友群,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健康监测及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 a i l: z y q n j u s i n a co rn l7 ( 3 ) 朱友群等: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 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 陷、 破坏公路路基路面并导致路基失稳 , 严重的会导 致交通中断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由于我国人 多地少 , 许多地方修建高速公路 不可避免通过各种 采空区尤其在华东、 华北、 东北及其他地区的一些老 矿区或一些新建矿 区的待采区范 围内。例如 , 石家 庄一太原高速公路、 晋焦高速公路、 乌鲁木齐一奎屯 高速公路、 京福高速公路徐州东绕城段均遇 到采空 区问题 , 国家级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 西 气东输工程等都穿越采空区。因此 , 必须对 已有采 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 出优化 治理方案 以确保采空区的稳定 “ J 。 本文结合 国家某重点公路工程穿越采空 区为 例 , 采用快速拉格 朗算法 对高速公路边坡高填方 路基下伏多级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 得到了一 些新的认识并提出相应 的加 固方案。 2 采空 区概况 国家某重点公路所经路段位于华南褶皱系与东 南沿海褶皱系交接地带 , 褶皱断裂发育 , 岩浆活动频 繁 , 地质条件复杂 , 矿产资源 丰富 , 因此不可避免地 穿越一些矿床采空区。矿区采矿工艺以巷道长壁 式、 仓房式炮采为主, 工作面宽度 1 5 3 m, 平均 回 采率 4 0 左右 , 回采后撤出 , 顶板任其 自由垮落 , 同 一 剖面存在多层开采现象 , 各细部开采范围无规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该路段区地层主要有 : ( 1 ) 素填土 , 浅黄 褐红色 , 主要由砂质粘土及风化 岩碎块组成 , 松散 一稍密 , 压实 , 均匀性较差 ; ( 2 ) 强 风化泥岩 , 黄褐 褐色 , 岩芯呈半岩半土状 , 手捏易 碎 , 含煤层 , 裂隙发育 ; ( 3 ) 中风化泥岩 , 深灰色岩石 破碎 , 岩芯呈碎块状 ; ( 4 ) 煤 , 灰黑色, 半 暗型。采空 区的大小及分布位置由钻孔资料结合物探方法综合 判断所得。 本文所研究 的采空区有 以下几个特征 : ( 1 ) 高 填方, 路基填筑高度最大达 2 3 9 m; ( 2 ) 路基填筑在 斜坡上 , 边坡斜率最大达 1 : 1 7 5 ; ( 3 ) 路基下斜坡浅 层内存在 3层采空区; 模型范围内出现 3个采空 区 从上到下分别绝对标 高为 9 7 3 6 9 4 5 9 m上采空 区、 8 2 5 4 8 1 0 4 m中采空区和 7 8 7 7 7 7 2 7 m下 采空区。为掌握采空区周围点的变形情况, 选取采 空区下周围 8个点 , 采空区中周围 6个点 , 采空区上 周 围 8 个点进行监测( 图 1 ) 。 高填 方 路基 图 1 模 型示意图 F ig 1 T h e mo d e l s k e t ch 工况 1 : 高填方路基 +采空区未处理 ; 工况 2 : 高填方路基 +直接拼接 +采空区注浆处理; 工 况 3 : 高填方路基 + 加筋拼接 + 采 空区注浆处理 3 计算模型及参数 3 1 模型建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设计方案, 首先计算 自 然边坡下伏采空区初始状态, 然后分 3种不同工 况条件分别对其 稳定性进行评价 : 工 况 1 采空 区未处理边坡 高填方路基 ; 工况 2 采空 区注浆 处理边坡高填方路基直 接拼接; 工况 3 采空 区 注浆处理边坡高填方路基加筋拼接。根据初始状况 和 3种工况模型 , 分别建模如下 : 初始状态模型为原 自然边坡煤层开挖后出现如 图 1所示多层采空区, 建模 时以垂直公路方 向为 轴方 向, 以平行公路往南方向 y轴正方向, 以垂直向 上为 z轴正方 向, 模型中单元划分选用六节点五面 体单元和八节点六面体单元, 本模型共划分 2 4 4 3 0 个单元和 2 8 2 8 0个节点 ; 模型主要研究工程活动对 边坡及采空区的稳定性影响 , 其天然应力场 以重力 场为主 , 构造应力场为辅。模型 的边界条件选取节 点位移约束 的形式 , 即模型的左右边界选取 方 向 位移约束 , 前后边界选取 y 方 向位移约束 , 底边界选 取 z方向位移约束 。 模型 1 ( 工况 1 ) 在初始状 态下 , 边坡 回填 高填 方路基 , 模型中单元划分选用六节点五面体单元和 八节点六面体单元, 本模型共划分 2 7 2 9 0个单元和 3 1 4 8 1 个节点; 模型 2 ( 工况 2 ) 在模型 1的基础上 , 对采空区进 行注浆处理, 模型中单元划分选用六节点五面体单 元和八节点六面体单元, 本模型共划分 2 7 3 8 0个单 元和 3 1 4 8 1个节点 ; 模型 3 ( 工况 3 ) 加筋体人路基长度6 m, 人边坡 3 9 6 J o u r n a l o fE n g in e e r in g G e o lo g y 工程地质学报2 0 0 9 2 3 m, 分七层 , 采用 F L A C 。 。 ca b l e单元模拟 , 模型中 单元划分选用六节点五面体单元和八节点六面体单 元 , 本三维模型共划分 2 7 5 6 0个单元和 3 1 5 5 3个节 点 8 1 9 个结构单元体, 8 8 2 个节点( 图2 ) 。 图2 模型网格划分图 F ig 2 T h e mo d e l me s h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 , 在 自然边坡处 , 天然应力场 以重 力 场 为 主, 构 造应 力 场 对 自然边 坡 影 响很 小 。因此 , 所有模型的边界条件选取节点位移约 束的形式 , 即所有模型的左右边界选取 方向位移 的约束 , 前后边界选取 Y方 向约束 , 底部边界选取 z 方向约束。模型计算过程 中, 均采用摩尔 一库伦屈 服条件 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3 2 计算参数 根据岩 土 勘 察 报 告 , 研 究 区 中 有 4种 岩 体 ( 土) : 素填土、 强风化岩、 中等风化岩、 煤层 , 本路段 内自然边坡岩层产状为 2 8 0 。 2 9 0 。 _ 6 0 。8 0 。 , 由 外到内分为素填 土、 强风化岩、 中等风化岩和煤层 ( 局部采空区) 。根据前期勘察资料及试验数据 , 结 合现场调查 , 边坡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表 1 ) 。 表 1 高填方路基采空区物理力学参数 T a b le 1 P h y s ica l me ch a n ical p 盯a me t e r s o f h ig h b a ck fi ll e mb a n k me n t g o a f s 4 计算结果分析 4 1 初始状态 ( 1 ) 自然边坡条件下采空区不平衡推力收敛较 快 , 在上采空区正上方及右上方边坡表面最大主应 力存在局部集中现象且为拉应力状态, 最大值5 4 8 k P a , 在 中采空区和下采空区周围存在局部应力集 中 现象 , 但为正常压应力状态; 自然边坡采空区状态下 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 , 煤层采空区周 围达到一个新 的平衡 , 在没有外力扰动的情况下 , 岩土体能够保持 其 自身稳定状态( 图 3 ) 。 E n廿m l s 打 e =0 0O O o cI on u P一 n 一 0I- 一 I o n - 图3 初始状态主应力矢量图 F ig 3 T h e p ri n cip a l s t r e s s v e ct o r u n d e r in it ia l co n d it io n ( 2 ) 采空区内顶部变形要大于下部变形 , 距离 边坡表面较近的采空区变形要大于远于边坡的采空 区, 各监测点的位移时步曲线如图4 。 白 岩土体 弹性 模 密度 粘聚 力内 摩擦 抗拉强 鑫 名称 MP a k g n l MP a 角 ( 。 ) MP a - 0 图4 采空区监测点位移时步曲线 F ig 4 T h e s t e pd is p la ce me n t cu r v e o f mo n it o ri n g p o in t s ( 3 ) 区域范围内剪切塑性区在中采空区和下采 空区煤层带零星分布。 1 7 ( 3 ) 朱友群等: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 4 2工 况 1 量在继续扩大 。 ( 1 ) 图 5为最大不平衡 力时步图 , 最大不平衡 力随时间的推移不收敛。最大主应力 、 中间主应力 、 最小主应力在采空区煤层 区域范 围内较 为凌乱 , 不 同时步变化较大; 剪应力在煤层下部出现集 中, 显正 剪应力状态 , 采空区上和采空区中之间也出现局部 剪应力集中, 显负剪应力状态。 自然边坡采 空区在 高填方路基 的自重荷载和车辆荷载下 , 打破原来平 衡状态, 采空区和煤层成为应力多变区域。 9 00 0 8 00 0 Z 7 0 R 6 0 00 掘 5 0 00 -K 4 0 0 0 3 0 00 5 0 0 0 6 0 00 7 0 00 8 00 0 9 0 0 0 1 0 0 00 ll0 0 0 1 2 0 00 时步 n 图5 最大不平衡力收敛曲线 F ig 5 T h e co n v e r g e n ce cu r v e o f ma x u n b a la n ce f o r ce ( 2 ) 图 6是采空 区周 围监测 点 的位移时 步 曲 线 , 在相对稳定的时步 内, 已产生大变形 , 原有平衡 状态被打破 ; 从监测点的情况来分析 , 三层采空区的 顶部均出现大的竖向沉降, 最终会导致顶部坍塌, 而 采空区底部局部发生隆起 。 图6 采空区监测点位移时步曲线 F i g 6 Th e s t e pd is p la ce me n t cu l e o f mo n i t o r in g p o in t s ( 3 ) 图 7为剪应 变增量 云图, 从剪应变增量发 展趋势看 , 3个采空 区及煤层之间 已或将要实现贯 通 , 路基出现失稳 , 路基正下方和 3个采空区应变增 图 7剪应 变增 量图 F ig 7 S h e a r s t r a in in cr e me n t o f cal cu la t in g are a 4 3工 况 2 ( 1 ) 边坡最大主应力表现出明显受路基荷载及 动荷载的影响, 量值总体上与埋深呈正比, 分布比较 均匀。最大主应力方 向在边坡 内部基本上和重力方 向一致 , 而在临近坡 面的浅表层则调整为坡面近平 行 , 整个区域范围内未见拉应力 ; 中间主应力的方向 基本上与公路方向平行, 其量值向坡体内部逐渐增 大, 临近坡面主应力值逐渐减小 , 未见拉应力分布; 最小主应力分布随坡体内部逐渐增大, 在坡体浅表 层产生 了拉应力 , 拉应力量值最大为 lO k P a ; 自然边 坡状况下采空区上下方边界处出现正剪应力集中, 最大值为 3 4 5 k P a , 路基正下方边界处 出现负剪应力 集中, 最大值 1 1 5 k P a 。边坡采空区注浆处理后路基 回填后状态下应力重新分布 , 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 路 基及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 ( 2 ) 边坡采空 区注浆 处理后 路基 回填 , 回填路 基和原边坡交接处 出现较 为集 中的位移 , 最大位移 发生第一级 台阶下路基 与边坡交接处 ; 最大沉 降出 现在路面左侧, 数值为 1 9 m m, 坡脚处未出现隆起回 弹现象 ; 从监测点 的情况来分析 , 采空区注浆之后沉 降得到有效控制 , 所监测 点均能反映注浆前后沉降 变化情况。图 8为采空区上周 围监测点的位移时步 曲线 , 所有监测点位移都趋于稳定 。 ( 3 ) 整个采 空区边坡 应变速 率都处 于较低水 平 , 这对于整个边坡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影响 ; 图 9为 剪应变增量图, 从剪应变增量来看, 在回填路基和原 边坡集中一定的剪应变增量 , 说 明回填土和边坡之 间的施工质量 的好坏关系整个公路 路基 的稳定性 能。 4 4工况 3 ( 1 ) 此工况下不平衡推力 收敛 较快 ; 最大主应 3 9 8 J o u r n a l o fE n g i n e e r in g G e o l o g y 工程地质学报2 0 0 9 图8 上采空区监测点位移时步曲线 Fig 8 Th e s t e pdis p la ce me n t cu r v e o f mo nit o r ing p o in t s o f u p p e r g 0 a f 图9剪应变增量图 F ig 9 S h e a r s t r a in in cr e me n t o f ca lcu la t in g a r e a 力 由工况 2的 2 6 5 0 k P a减少到 目前 的 1 4 7 1 k P a 。中 间主应力的方向基本上与公路方向平行, 其量值 向 坡体内部逐渐增大 , 临近坡 面主应 力值 逐渐减小。 加筋体在路基边坡 内以拉应力为主, 总体来说上部 拉应力大于下部拉应力 , 在下部拼接处局部出现压 应力, 加筋体在制约土体受拉变形起到重要作用。 自然边坡状况下采空区上下方边界处出现正剪应力 集中, 最大值为 9 3 4 k P a , 路基正下方边界处出现负 剪应力集中, 最大值 1 0 8 k P a , 由此可见 , 加筋后应力 重新分布 , 路基边坡体 内应力状况得 到了很好 的改 善 , 路基及边坡之间连接处应力分布趋于均一。 ( 2 ) 最大水平位移由工况2的 1 9 2减少到7 5 i ll m; 最大沉降出现在路面左侧, 数值为 1 8 6 m m, 坡 脚处未出现隆起回弹现象; 最大变形位于路面左侧, 最大达 1 9 4 m m; 加筋处理后对于水平方 向的位移 控制至关重要。图 1 0为采空区上周围监测点的位 移时步曲线 , 所有监测点位移都趋于稳定 , 与工况 2 相比, 位移值有所偏小。 ( 3 ) 整个 采空 区边坡 应变速率 都处于较低 水 平 , 这对于整个边坡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影响。图 1 1 图 1 0 上采空区位移监控时步曲线图 Fig 1 0 The s t e pd is p la ce me n t cu r v e o f mo nit o r in g po in t s o f up pe r g o a f 为剪应变增量图 , 可以看出, 在原 回填路基和原边坡 集中一定的剪应变增量 已迁移到边坡 内部, 加筋对 于整个接触面的整体均一变形起到很好的作用。 图 1 1 剪应变增量图 Fig 1 1 S he a r s t r a in incr e me n t o f ca lcu la t in g a r e a ( 4 ) 图 1 2 为加筋网片的轴向曲线, 加筋体在路 基 、边坡 内以拉应力为主,加筋 网片受力从上 向下 1 50000 1 00000 500 00 0 Z 一500 00 撂 1 0 0 0 0 0 1 50000 2 00000 25 0000 30000 0 图 1 2 加筋网片轴向受力曲线 F ig 1 2 T h e g e o g r i d a x i a l f o r ce cu r v e O 0 0 0 0 O 昌、 搀 蕊 豢篓娄 釜 i j i i; lj 卧 二 二 二 二 0。 露 搿 尝黧爱掌蠢 1 7 ( 3 ) 朱友群等: 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 发展 , 总体来说上部拉应力大于下部拉应力 , 加筋体 在制约土体受拉变形起到限制作用。在下部拼接处 局部出现压应力, 主要是填方路基 和原边坡发生了 一 定的挤压变形 。 4 4 不同工况条件比较 表 2统计对 比了 3种工况条件下收敛情况 , 最 大主应力 、 最小主应力 、 中间主应力、 竖 向最大位移 和水平最大位移 , 可以看 出高填方路基 的 自重荷载 和车辆的活荷载打破原有应力平衡 , 路基变形较大 , 难以满足公路建设要求 , 在注浆 处理后 即可满足公 路建设要求。但又出现高填方路基和原边坡整体变 形协调的问题, 采用加筋处理路基和边坡之间联结 对于控制边坡的侧 向变形起到很大作用 , 对于路基 的整体稳定性有 了很大的提升。 表 2 不同工况条件下主要物理量汇总表 T a b le 2 T h e ma in p h y s ica l p a r a me t e r in t h r e e ca s e s 5 结论 ( 1 ) 采空区边坡高填方路基 回填状态下不平衡 力计算不收敛 , 变形较大导致路基失稳 , 需采取工程 措施。 ( 2 ) 边坡采空区注浆处理后高填方路基回填后 状态下应力得到重新分布 , 达到一个新 的平衡 , 路基 及边坡岩土体保持较好稳定性, 但在 回填路基和原 边坡连接接触处集 中一定的剪应变增量 , 回填土和 边坡之间的粘结好坏关 系整个公 路路基 的稳定性 能。 ( 3 ) 经过加筋之后 , 在原 回填路基 中集 中的剪 应变增量 已迁移到边坡内部 , 加筋对于整个接触 面 的整体均一变形起到很好的作用 , 加筋体在路基 、 边 坡内以拉应力为主 , 总体来说上部拉应力 大于下部 拉应力 , 加筋体在制约土体受拉变形起到重要作用。 ( 4 ) 本文所提 出的注浆法处理采空 区 , 边坡与 高填方路基拼接处加筋处理技术可为类似工程评价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一帆, 张建明, 邓 飞, 等 深部采空区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 特性试验研究 J 岩土力学 , 2 0 0 5, 2 6 ( 6 ) : 8 6 58 6 8 Li Yi f a n,Zh a n g J ia mn in g,De n g F e i,B a i S h iwe iEx p e r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s t r e n g t h c h a r a ct e r is t ics o f t a ilin g s ce me n t b a e k fi Hin g a t d e e ps e a t e d min e do u t a r e a Ch i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o ck a n d S o il Me ch a n i cs , 2 0 0 5, 26 ( 6) : 8 6 58 6 8 2 孙宗第 高等级公路下伏空洞勘探、 危害程度评价及处治研究 报告集 R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 0 0 0 S u n Z o n g d i T h e r e s e a r ch r e p o r t s e t o f e x p lo rat io n,d a ma g e e v a lu - a t i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a g a in s t u n d e r ly in g hi g h w a y e mp ty h o le Be i j i n g :S ci e n ce P r e s s , 2 0 0 0 3 陈金水, 漳龙高速公路龙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J , 岩土力学, 2 0 0 1 , 2 2 ( 2 ) : 2 3 8 2 4 0 Ch e n J in s h u i De s ig n and co n s tr u ct io n of Lo n g me n T u n n e l o f Z h ang lo n g f l“e e wa y Ch i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o ck and S o ft Me ch anics , 2 0 0 1 , 2 2 ( 2 ) : 2 3 8 2 4 0 4 李晓红 , 姜德义 , 刘春 , 等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 J 岩土力学 , 2 0 0 5 , 26 ( 6 ) : 9 1 0 9 1 4 L i Xia o h o n g,J ia n g De y i,L iu Ch u n,e t a1 S t u d y o n t r e a tm e n t t e ch n o l o g y o f h i ghw a y t u n n e l t h r o u gh w o r k i n g o u t a n C h i n e se J o u r n al o f R o ck a n d S o i l Me ch a n ics , 2 0 0 5 , 2 , 6 ( 6 ): 9 1 0 9 1 4 5 谢 和平 ,周宏伟 , 王金安等F L A C在煤矿开采沉陷预测 中的 应用及对 比分析 J 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 , 1 9 9 9, 1 8 ( 4 ) : 3 9 7 4 o 1 Xie He p in g ,Z h o u Ho n g we i,Wa n g J in an ,L i L o n g z h o n g,M A Kw a s n ie ws k iAp p lica ti o n of FL AC t o p r e d ict g r o u n d s u r f a ce d is p la ce me n t s d u e t o co al e x t r a e t io n a n d its co mp a r a ti v e a n a ly s Ch i n e s e J o u rnal o f R oc k Me ch ani cs and E n g in e e rin g , 1 9 9 9, 1 8 ( 4 ): 3 9 7 4 01 6 陈陆望, 白世伟, 李一帆 开采倾斜近地表矿体地表及围岩变 形陷落的模型试验研究 J 岩土力学, 2 0 0 6 , 2 7 ( 6 ) : 8 8 5 8 9 4 Ch e n Lu wa n g,Ba i S h iwe i,L Yif an Mo d e l t e s t s t u d y o n d e f o r ma - t io n an d s ub s id e n ce o f g r o u n d s u r f a ce a n d s u r r o u n d in g r o ck ca u s e d b y e x p lo itin g in e h n in g min e n e a r s u r f a ce C h in e s e J o u r n al of Rec i 4 0 0 J o u r n a l o fE n g in e e r i n g G e o lo g y 工程地质 学报2 0 0 9 重大 工程建设 中的地质 工程问题 暨 I A E G第七届亚洲区域会议 ( 2号通知 ) 会议地点 : 2 0 0 9年 9月 9日 t 1日, 中国 成都 主 办单位 :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 I A E G) 承办单位: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国家小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 办单位 : 中国科 学 院工 程地质 力学 重点实验 室 ; 中 国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会议主题: 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工程与地质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报告人及题 The me 1:Ge o lo g ica l ri s k s a nd En v ir o nme n t a l Ge o lo g ical pr o b le m s in la r g e s cal e co n s t r u ct i o n p r o j e ct s Op e n in g a d d r e s s e r : P r o f WA N G S i j i n g( C h in a ) To p ic :E x t r e me G e oh a z a r d s a n d r is k ma n a g e me n t Th e me 2:Me ch a n is m an d co n t r o l o f la r g es ca le la n d s lid e s Ke y n o t e S p e a k e r : D r S u z a n n e L A C A S S E( N o r w a y ) T o p ic :L a n d s lid e Ris k As s e s s me n t an d Mit ig a t io n S t r a t e g y Th e me 3:T e r r a in s t a b ilit y - g e o h a z a r d s a n d ri s k co n t r o l in m o u n t a in o u s ci t ie s in g e o l o gi cal l y a ct i v e r e gi o n s Ke y n o t e S p e a k e r : D r HN WO N G ( H o n g K o n g , C h i n a ) To p ic :Ho lis t ic U r b a n La n d s lid e Ris k Ma n a g e me n tC h a lle n g e s a n d P r a ct i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