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管理之我见_第1页
“心本”管理之我见_第2页
“心本”管理之我见_第3页
“心本”管理之我见_第4页
“心本”管理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心本”管理之我见 “心本”管理之我见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 张达林 【摘要】对学生的认识角度决定我们对学生主体的宏观认识。物本认识论有一定的不足,从心本角度出发,运用心本规律,可以很有效的起到尊重学生,塑造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物本;心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章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326-3587( 2016) 12-0023-01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集体”以来,鹤立鸡群者便当然地成为该集体的领导者,管理便由此而产生。 什么是管理?简言之,便是控制,而人性则是崇尚自由的,不喜欢被控制,于是就出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生存状态。管理者基于责任或权力或私欲或公心,总是想方设法让被管理者服从其个人意志,而常常事与愿违,2 / 6 苦恼不堪。被管理者则由于倍受约束,失去自由,常对管理者或敬而远之,或无言以对,或心生怒意,总是想方设法摆脱受制于人的状态。 这种有形的、无形的、有意的、无意的矛盾状态何时休止? 于是,掌握发言权的管理者、学者、智者、哲人等,实践出了许多管理法则、公式、理论,而其中比较 著名的则是“物本”管理、“人本”管理理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物本”管理的核心是将人“物”化,仅突出人的“工具性”,人不具有创新性,只能按规则行事。“人本”管理则有所进步,核心是在管理中突出价值性,承认人有主动性、创造性。然而,问题还是存在:到底应该以谁为本?在学校,是以校长为本呢?老师为本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呢?抑或又以其中一部分人为本呢?在政府,是以领导为本呢?下属为本呢?或是治下人民为本?抑或是以所有人为本?由此观之,根本无人为本,因为人人都会以为应以自己为本! 依余拙见, “心本”管理则可解决以上两者之弊端。 3 / 6 何谓“心本”?即人心之本。心本管理即依据人心的基本规律,重视人心之道,似引水灌渠,顺而治之。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熟练的技巧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无为”。“心本”即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心理有哪些基本的规律呢? 第一、发展律。发展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人们总是在追求着比现实更好的状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人生和世界。人类历史就是一步发展史,否则人类社会还处于体肤皆毛的时代,文明、进步则无从 谈起。因而出现了一大批为求发展而忘我探索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相对于个体的人,通过对自己和环境的反复认识,在有意无意中,总是在确定着更好的、更强的、更高的、更美的目标,从而形成自己发展的宏伟蓝图。 (教学管理论文 )班主任接班之时,即应确立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是有问题的学生,都是会出错的学生,都是能够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能够提升的学生,他们一定会是今后某些或某一方面的专才,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还需要老师的指引。这样,我们的心里就坦然了。引导学生成才是我们的任务,这样,学生就显得十分可爱了,师4 / 6 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和谐,在引导学生学习上也不会因学生有差距而产生失落感,因为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会有收获,比以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应当高兴才对。 第二、快乐律。人生是从哭声中开始的,又在哭声中结束,当中的时间,更多的便是在寻找快乐。不快乐的事情本来就太多了,诸如天气不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运气不顺、交通不畅、爱情受挫、作业困难、家庭变故等等,有时更有莫名的烦恼不请自到。于是“人生难逢开口笑”就 成了名言,追求“开口笑”就成了比较轻松的目标。不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寻找快乐的。有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没做好一道题便会有会心的微笑;有学生在锻炼中寻找快乐,于是,每一次运动都会给人以快乐;有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快乐,在游戏中每过一次级便会有无限的快乐。然而,真正的快乐在于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能做正确,哪些正确地做,亦即明白自己人生,尤其是人生过程的战略与战术的应用与实践。这样的快乐乃真乐。学生在茫然中如能辨析自己快乐之根源,教师积极挖掘这样的根源,学生就能真正做到:我 成长,我快乐! 第三、忠恕律。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忠”5 / 6 即尽力做好分内之事,达到理想的程度,亦即结果与过程成正比。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即推己及人。如果自己做得好,把这种做法普及给别人,让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换句话说,如果自己不希望的,自己也不要去做。我们的学生的“源点”也在这里!这就要求老师相信学生的身体里有“忠恕”的灵魂在!相信学生能做好自己的事,能不迟到,能不早退,能完成作业,能写好字,能尊敬师长,能团结同学,能坚持劳动,能珍惜时间,能“温、良、恭、俭、让” ,能与人和谐相处,能积极参加活动,能表现自己的“君子”或“淑女”形象。但有时为何又表现不出这些优良的品格来呢?用孟子的话来说,那叫失去了“本心”。为什么会失去“本心”呢?因为有“万钟之禄”这样的极度诱惑。由此观之,学生表现出的一系列违反常理之举,皆由于其受到诱惑。学生多大呀?没见过世面,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想当然的成分很多,不确定性就多了。老师干什么呢?“拂去学生心灵的尘埃。”我问过嗜游戏如命的同学陈俊宏一个问题:“你不想好好学习吗?”他说:“想啊。”我说:“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