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理化常数-萘胺.doc_第1页
物质的理化常数-萘胺.doc_第2页
物质的理化常数-萘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61830:134-32-7中文名称: 1-萘胺英文名称:-Naphthylamine;-Aminonaphthaalene别 名:-萘胺;-氨基萘分子式: C10H9N;C10H7NH2分子量:143.18熔 点: 50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13;蒸汽压: 110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稳定性:稳定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结晶或块状,有恶臭,易升华。危险标记:15(毒害品)用 途:用作染料中间体,以及用于医药工业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吸入后可能引起紫绀。液体对眼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弱刺激作用。 本品的致癌作用尚无定论,但如长期接触含有已知致癌剂-萘胺的本品,有可能引起膀胱癌。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79mg/kg(大鼠经口)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ug/皿。微生物致突变:枯草菌5g/L。 致癌性:IRAC致癌性评论:人为可疑性反应,动物为不肯定反应。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重氮苯磺酸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比利时(1984)禁止工人接触此种致癌物质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