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基础选型探讨.pdf_第1页
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基础选型探讨.pdf_第2页
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基础选型探讨.pdf_第3页
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基础选型探讨.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年第 3 7卷第 3期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3 5 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基础选型探讨 董 富强 ,王 荣彦 ,苏巧荣 ( 1 河南省地勘局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3 ; 2 河南省地勘局 第二水文地 质工程地 质队 ,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3 ; 3 华北水利 水 电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1 1 ; 4 黄 河水利 职业学院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3 ) 摘要: 首先介绍了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区域、 工程地质条件及湿陷性特征, 总结了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 础选型情况, 同时对建筑基础选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 豫西黄土 ; 湿 陷性 黄土 ; 工程地质 特征 ; 基础选 型 中图分 类号 : P U 4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7 4 2 8 ( 2 0 1 0 ) 0 3 0 0 3 5 0 4 Dis cus s ion o n Eng ine er ing Ge ol 0 ca l Char a ct e r is t ics a nd Found ati on Se l e ct io n in Co l l a ps ibl e Loe s s o f W e s t He na nDONG Fu q ia n g ,WANG舶 一 y ah 。 ,S U Q ia o r o n g ( 1 H e n a n B u r e a u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in e r a l Re s o u r ce s,Zh e ng z h o u He n a n 45 00 03,China;2No 2 Te a m o f Hy d r o l o g y a n d Eng in e e r in g Ge o l o g y, He n a n B u r e a u o f I n v e s t ig a t i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Ge o l o gy a n d Min e r a l Re s o u r ce s 4 5 0 0 5 3,C h in a; 3 No a h Ch in a I n s t it u t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y a n d Hy d r o e l e ct ri c P o we r ,Z h e n g z h o u He n a n 4 5 0 0 0 8,C h in a ; 4 Ye l l o w Riv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T e ch n ica l I n s t i t u t e ,K a i f e n g H e n a n 4 7 5 0 0 3 , C h in a ) Ab s t r a ct :T h e p a p e r in t r o d u ce d t h e d is t r ib u t io n,e n g in e e ri n g g e o l o g ica l co n d it io n s a n d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 o f co l l a p s ib l e l o e s s in W e s t He n a n a r e a s u mme d u D t h e co n s t r u ct io nu n d a t io n s e l e ct io n in s u ch g e o l o g ica l co n d it io n s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r e l a t e d 1 S S U eS Ke y wo r d s :l o e s s o f We s t He n a n;co l l a p s ib l e l o e s s ;e n g in e e ri n g g e o l o g ica l ch a r a ct e ri s t ics ;u n d a t io n s e l e ct io n 0前言 豫西黄土在地域上是指分布在灵宝 、 三门峡 、 洛 阳、 巩义 、 上街 等地 区 的黄土 , 分 布面 积约 1 1万 k m 。本区地形西 高东低 , 南高北低 。豫西黄 土所 在的地貌单元有黄土台塬 、 黄 土丘 陵及河谷阶地和 山前冲洪积扇 。黄土台塬塬面平坦开阔 , 塬面高程 在西部 4 0 06 0 0 m, 在东部 2 0 03 0 0 m, 一般高出 河谷阶地 1 0 0 2 5 0 m, 主要有程村塬 、 焦村塬 、 张村 塬 、 张汴塬 、 阳店塬及邙 山台塬 ; 黄土丘陵主要分布 于山前地带 , 地形起伏不平 ;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黄 河及其支流两岸 , 有 13级 阶地 , 阶地呈典 型的二 元结构 , 上部 为黄土状土, 下部为砂 、 砂砾 、 卵石 ; 而 冲洪积扇主要分布于山前或塬前。图 1为豫西第 四 系黄土分布图。 图 1 豫 西第四系黄土分布图 l 一冲积 、 洪积为主的次生黄土 ( Q 、 Q ) ; 2、 3 一 风积为主的黄土( Q2 、 Q ) ; 4 一基岩 。 收稿 日期 : 2 0 0 91 1 2 7 作者简介 : 董富强 ( 1 9 6 4一) , 男 ( 汉族 ) , 河南方城人 , 河南省地勘局高级经济师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 5 6号 。 3 6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2 0 1 0年第 3 7卷第 3期 1 区内豫西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在已有建筑 场地勘探 资料, 将灵宝 、 三 门 峡 、 洛阳、 巩义 、 上街区、 荥阳典型地段湿陷性黄土分 布特征列于表 1 6 。从 表 1 5可知, 豫西从灵宝 、 三门峡 、 洛阳、 巩义 、 上街到荥阳、 郑州西一线, 大致 以 洛阳为界, 以西为 级和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湿 陷性黄土层最大厚度为 2 0 0 2 7 0 m; 以东为I 级( 轻 微) 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湿陷性黄土层最大厚度 为 9 3 1 6 0 1“ 1 , 具体见表 6 。这与文献 4 附录 A将 洛阳以西划为关 中地区, 以东划为河南地区基本一 致。但应指出洛阳局部地区如北氓及洛河二级阶地 从湿陷性黄土的特征看 , 似应划入关中地区。 表 1 灵宝市某地段湿陷性黄土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 注 : 所在场地为黄土台塬 , 从 自然地 面下 1 5 m起算 , 湿 陷性黄土层最 大厚度近 2 0 0 m。计算湿陷量 8 2 3 2 8 3 :2 5 m r n , 计算 自重湿陷量 3 1 6 4 1 4 2 m m, 属 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表 2三门峡市某地段湿陷性黄土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 注: 所在场地为黄河右岸三级阶地前缘 , 湿陷性黄土层最大厚度近 2 7 0 ll l 。计算湿陷 量 4 5 0 6 8 0 1“1“1 1“| , 计算 自重湿陷量 3 8 04 9 0 lI 1“ 1 , 属 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表 3 洛 阳市某地段湿陷性黄土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 注 : 所在场地 为洛河北岸二级阶地 ,从 自然地面下 1 5 m起算 , 湿陷性 黄土层最大厚度近 1 8 0 m。计算 自重湿陷量7 2 8 5 mm, 计算湿陷量 3 9 0 5 6 0 m m, 属 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表 4巩义市某地段湿 陷性黄土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一览表 注 : 所在场地为二级 阶地 。从 自然地 面下 1 5 m起算 , 湿陷性 黄土层最大厚度近 1 6 2 I I 1 。属 级非 自重湿 陷性黄土场地。 2 0 1 0年第 3 7卷第 3期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3 7 注 : 所在场地为二级阶地。从 自然地面下 1 5 m起算 , 湿陷性黄土层 最大厚度 为 9 3 m。 自重湿 陷量 9 8 2 0 2 mm, 非 自重湿陷量 3 2 5 1 0 5 7 mm。属 I 级 ( 轻微 ) 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表 6豫西黄土湿陷性特征一览表 2 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础选型情况分析 根据我们近 3 0年对豫西 湿陷性黄土地 区建筑 基础选型的分析和总结 , 豫西湿陷性 黄土地 区建筑 基础选型具有 以下特点 : 大致以洛阳为界 , 对 以西以 级和 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的建筑 , 因湿陷性 黄土层厚度一般达 1 01 5 m, 最大厚度达 2 0 0 2 7 0 m, 故多采取桩基础 , 以钻挖孑 L 灌注桩和静压预 制桩较多见。对 以东 以 I级 ( 轻微 ) 非 自重湿 陷性 黄土场地 的建筑 , 因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一般仅数 m, 最大厚度约 1 5 m, 当为多层建筑或荷载较小 时, 多 采用灰土垫层 、 ( 灰 ) 土挤密桩 、 夯实水泥土桩 、 强夯 等地基处理方法 ; 当为小高层建筑或单柱荷载较大 时多采用 C F G桩、 高压旋喷桩 、 夯扩桩或上述桩与 灰土垫层 、 ( 灰 ) 土挤 密桩、 夯实水泥土桩组合形成 的组合型复合地基 ; 当为高层建筑或单柱荷载很大 时 , 则采用桩基础 , 常见的有钻挖孔灌注桩和静压预 制桩 以及多支盘灌注桩。 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近年来建筑基础选型情况 见表 7 表 7 豫西湿 陷性黄土地 区建筑基础选型情况一览表 白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多层建筑物 , 从豫西湿陷 3 有关地基处理 问题 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多年实践经验看 , 灰土垫层地 3 1 关于灰土垫层问题 基承载力可达 2 5 0 k P a , 多层建筑多年累计沉降量仅 灰土垫层大量应用 于豫 西地 区 I级 ( 轻微 ) 非 数毫米。但有 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 ( 1 ) 对该类 地基 3 8 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2 0 1 0年第 3 7卷第 3期 到底是按灰土垫层 还是按灰土基 础进 行持力层验 算 , 按照文献 6 , 二者 明显有矛盾 , 现在看来难 以 定论 , 值得探讨 , 但从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垫层 多年实践经验看 , 按灰土垫层进行验算是偏于安全 的; ( 2 ) 关 于灰土垫层 质量 的评价方法问题也值得 探讨 , 笔者基本 同意文献 7 的观点 : 不必强制性 规定对灰土垫层必须进行载荷试验 , 这样造成大量 浪费现象 ; 建议 应对 土料 以 , 控 制 , 对灰 料 以 C a O和 Mg O含量进行控制 ; 当对灰土 的配料质 量 、 配比、 垫层质量有异议时 , 应以灰土垫层 的水稳 性作为控制标准 , 进行饱水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 3 2 关于强夯问题 目前在豫西地 区, 多采用 3 0 0 0 k N m及 以下 的夯击能, 处理深度 7 1T I 左右, 处理后地基在消除湿 陷性基础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 2 0 0 k P a , 大量应 用于 I 级 ( 轻微 ) 非 自重湿陷性 黄土场地上 的多层 框架结构建筑物。但应注意 2个 问题 : ( 1 ) 在勘察 报告 中应进行土层 的击实试验 , 以确定土层 的最大 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 指导强夯工作; ( 2 ) 宜选择代 表性地段进行试夯。在场地局部遇含水量偏大的粉 土地基 , 采用边夯边 回填小块建筑垃圾 的强夯置换 法处理该类地基, 防止形成橡皮土及吸锤现象的发 生 。 3 3 关于组合型复合地基问题 采用组合型复合地基是近十几年的事 , 其 目的 是采用短桩消除浅部地层的湿陷性 , 采用长桩将其 桩端坐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 , 起到提高承载力 、 控 制沉降( 变形 ) 的作用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 , 建筑 物沉降量仅几毫米到 十几毫米 , 效果较好 。但其理 论研究一直滞后于工程实践 , 有关设计处于摸索状 态 。 工程地质 手册 ( 第 四版 ) ( 文献 8 ) 就 组 ( 复) 合型地基的组合型式 、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的变形 、 检测等提 出了系统的要求。建议 有关规范修订时尽快予以补充 , 以指导设计工作。 3 4 关于 级及以上 自重湿 陷性黄土场地基础选 型应注意的问题 ( 1 ) 根据文献 9 中胡启胜总结成果 , 在 自重湿 陷性黄土场地 , 在桩顶无荷载情况下, 中性点深度与 湿陷性黄土层底深度基本一致 , 在 级 自重湿陷性 黄土场地 , 其负摩阻力标准值可取 2 5 k P a , 比文献 4 表 5 7 5提供 的参考值要大 , 对洛阳以西地 区 的 、 级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是适应的 , 设计中可 参考使用。 ( 2 ) 在湿 陷性黄土层厚度 1 0 m地 区, 若采用 桩基础 , 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以载荷浸水试 验的结果为准 , 在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除不计湿陷 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 的正侧 阻力外, 尚 应扣除桩侧的副摩阻力。且应从试验结果 中扣除湿 陷性黄土层范围内的桩侧正 、 负摩阻力。 ( 3 ) 鉴于多年来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选用桩基 础仍有房屋开裂影响正常使用 的情况发生 , 建议在 桩基础施工前仍应采用强夯 、 挤密桩等措施消除上 部土层的湿陷性 , 同时应作好基本防水措施、 检漏防 水措施和严格防水措施 。 参考文献 : 1 谢 封春, 姜泽泛 豫 西黄土 的基 本特征 J 河南地质 , 1 9 8 7, 3 ( 5): 4 24 8 2 郭 志强 组合 型复 合地 基 的工 程实 例 J 工 程勘 察 , 2 0 0 3 , ( 5): 3 43 9 3 闫跃军 组合复合地基 处理工程实 践 J 岩土 工程界 , 2 0 0 4 , ( 6) : 5 9 6 1 4 G B 5 0 0 2 5 2 0 0 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S 5 J G J 7 92 0 0 2, 建 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 6 李广信 说三道 四议规范 ( 三 ) J 岩土工程界 , 2 0 0 4 , ( 6 ) : 1 4 1 7 7 刘 明振 , 王瑞科 湿陷性黄土地基 上灰土垫层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