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96例_第1页
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96例_第2页
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96例_第3页
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96例_第4页
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96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中药保肝辅助治疗抑郁症例 论文关键词 中药保肝;治疗;抑郁症 论文摘要 我院属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在长期以来的精神疾病治疗中,主要用西药治疗,疗程长、毒副作用大,特别是对肝、肾的损害。近几年来,试用中药护肝、疏肝解郁辅助治疗,本文总结分析 96 例患者的资料,显效 82 例,占 85.4%;有效 14 例,占 14.6%,有效率为 100%。 采用中药保肝法辅助治疗抑郁症,既能提高西药治疗效果,又能保护肝脏,使治疗药物能较长时间使用,保证了治疗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 XX 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采用中药保肝辅助疗法 96 例,男 55 例,最小 24 岁,最大 62 岁; 41 例已婚,14 例未婚。女 41 例,最小 22 岁,最大 60 岁; 33 例已婚,8 例未婚, 96 例患者中有 5 例为住院患者,其余为门诊患者,患病时间最短 4 个月,最长 6 年,中药辅助治疗时间为 3 个月。 2 / 5 1.2 治疗方法 在服用西药治疗的同时,使用中药组方:柴胡 6 g、郁金 10 g、枸杞子 15 g、五味子 3 g、川菖蒲 5 g、甘草 5 g;每日 1 剂,水煎服(女性患 者遇月经期暂停服几天)。 1.3 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精神状态、意识恢复良好,基本上接近正常人群,肝功能无异常。有效:精神状态好转,肝功能无异常。 2 结果 96 例中药保肝辅助治疗病例中,经 3 个月后显效 82例,占 85.4%;有效 14 例,占 14.6%,有效率为 100%。 3 讨论 3.1 组方因由 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毒副作用较大,特别是对肝肾的损害,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既保护肝脏,又能疏肝解郁,增强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2 组方方解 中药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主要表现如下: 3.2.1 柴胡柴胡有镇静、镇痛作用,总皂苷及皂苷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证明,柴胡有较好的3 / 5 镇静作用,除少数有嗜睡以外,未见大的毒副作用。 柴胡善疏肝解郁、宣畅气血,具有保肝利胆、降血脂作用。 是历代医家推崇的解肝郁、舒肝气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症候,效如桴鼓。 3.2.2 郁金具有保护肝细胞作用,可降低血清谷转氨酶,抑制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糖原合成和抑制肝糖原分解,促 进肝细胞合成清蛋白和抑制合成 -球蛋白。 3.2.3 枸杞子具有保肝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枸杞子水提物对四氯化碳( CCl4)引起的血清及脂质变化,减少酚四溴酞钠潴溜,降低谷草转氨酶,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及促进肝细胞的新生。 3.2.4 五味子具有保肝作用,五味子甲素、乙素、醇甲、醇乙、酯甲、酯乙对化学物质( CCl4、硫代乙酯胺)引起的动物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转氨酶的释放。北五味子乙醇提取的五仁醇是降酶保肝的主要成分,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解毒能力,促进肝糖原生成。 3.2.5 甘草具有保肝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类黄酮口服给药对 CCl4 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使肝细胞内糖原和核糖核酸再生合成功能得到恢复。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4 / 5 下降。甘草类黄酮还对乙醇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明显抑制肝组织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可使结扎总胆管家兔、大鼠血胆红素降低,肝红素排出量增加。甘草次酸还能明显抑制CCl4 引起的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抑制 Ca2+流入细胞内所引起的细胞损害。又有研究认为,甘草次酸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与其能拮抗细胞脂质过氧化,抑制 Ca2+流入细胞内有关。也与甘草能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和 RNA 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关。 本组方制成颗粒剂 “ 保肝冲剂 ” ,按人用量的 1 500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无毒性,使用安全可靠。亚急性毒性试验,按人用量的 30 倍给药,采用饲料喂养法 30 d( 1个月),给药组家兔 5 只,空白对照组 5 只。每隔 7 d 对其体重、活动情况、饮食、大小便等观察。给药组体重增加,饮食、大小便无异常,经家兔解剖生物测定表明:本组方颗粒剂,对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无任何损害,肝质红润 、柔软,体重平均增加 0.17 kg。相反,空白对照组体重平均增加仅 0.11 kg,肝质硬变,局部有结节(可能与食用青草饲料有关)。生物实验测定表明:中药组方有一定的解毒与护肝作用,对抑郁症精神病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5 / 5 1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 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2方文贤 .医用中药药理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