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于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 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 型 玻 璃。(于老师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写。)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要让地方写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显得有精神。(教师巡视指导。) 评:让学生读课题,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似乎读课题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潮。于老师则不然,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2 / 12 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 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潮,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学生继续默读。)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师示意他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 起笔来划,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了。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声)陆飞宇。 师:噢,陆飞宇。 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评: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生默读,边读边划。) 3 / 12 师:不但要 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很好。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笑声。)现在全班同学都在学习他。 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再把你划的读一读,记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师:(边巡视边夸奖)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啊!好,把笔放下。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好,放下。 评:于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 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矗但是,现在我还不急于让你们回答。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划( )(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 璃 4 / 12 师:对了!请接着读。 评:由此看来,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看似小节,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于细微处可见其良苦用心。 (该生接着往下读,再没出错误。)师:很好。后面读得比前面好得多。开始时,我看你不是不会读,而是有些紧张。那么多老师听课,能读成这样很不容易。请坐。大家把这一小节都读一遍。(生各自放声朗读。) 师:谁接着往下读?读第二段。我 想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读。(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师指身边一生。)她是最后举手的,很有勇气。好,请你来读吧。(该生读第二段,没有错误。) 师:嗯,读得很好!全班同学像她这样把第二段读一遍。(全班学生放声朗读。) 师:一二两段有不懂的词语么?生: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会看懂的。不要看这一句话,只要看这四个字就能看懂。藕,见过吗?(生:见过。)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请你站起来说说看。生:藕断丝连就是没有断,粘在一起。师:藕,见过吗?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白色的 小细丝。师:对,藕掰断了,细5 / 12 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这一课说的是什么? 生:这是说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 师:完全正确。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 评:于老师解这个词语是颇有章法的。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理解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所特有的比喻义。这样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不是而是 、即使仍然) 师: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读两遍。(生大声读。) 师:现在我还想请刚才读第一段的同学把这两句话读给我听听。(这位同学朗读能力较差,这次却读得很好。) 师:真好!没想到能进步得那么快!请坐。谁接着往下读?这回该找个举手的读了。请第一排最后一个女同学读。生:(读)另有一种变色玻璃 师:不要慌,沉住气。看清第一个字。生:(读)还有一种变色玻璃师:这就对了。读下去。(该生一直读完吸热玻璃一段,也没再出现错误。) 师:真好。一点都没有错。大家 学着她这个样子,把三四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6 / 12 师:这两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问世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师: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他要说不出来,再请你们帮助,好不好?(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问世就是有了。 师:对,说下去,哪里有了?生:商店里有了。 师:对哇!这不读懂了吗?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是说它早就生产出来了,市场 里有卖的了。记住,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 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 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问世一词在口语中不大常用,学生自然会感到陌生。于老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借助语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语。所以,大纲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7 / 12 谁读读最后两段?(指名读最后两段。老师相机指出错、漏之处。略。) 生:请问分贝是什么意思?师:这是个专用名词,大家很生疏。这里是指测量声音大孝强弱的单位。科学家说,声音超过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 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孝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 评: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同学们,请把于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尽管还是如果就) 师:划好了,请把这四段读一读,读到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最后四段。师巡视。最后又请一位同学读了划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评: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无需多讲,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于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 书上划下来,并读一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8 / 12 答? 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师:说得多清楚 ,多有条理! 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传统的偏见,夸大了烦琐分析的作用,似乎摒弃了烦琐分析,学生便无从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反复强调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的道理也在于此。 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 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 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评: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9 / 12 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笑声。) 评:既训练说的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于老师的这一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她一生。什么叫教学艺术?教学 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讲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第二教时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读书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好,接着读吧。(学生继续读、想、划。然后老师请大 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划得是否准确。)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10 / 12 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 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分钟。) 评:这项练习设计形式新款,颇具匠心。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其实,这是改变人称的训练,于老师以他的丰富经验,以他的创造性,把教学方法、训练方法运用到自如的程度了。 师:大多数同学写好了,有许多人写得很漂亮。 下面,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 来说。谁愿意来?(指名到前边来读。)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怎么给他评改的,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学生到讲台前自述,于老师当面进行评改。下面是重点评的后三种玻璃的自述。前面的从略。)生:(读)变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变色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实,我早就上世了。(师插话:请停一下,把你写的上11 / 12 市的市写在黑板上。该生在黑板上写了个世字,听课者忍不住笑了。老师说:产品上市的市,是市场的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该生恍然大悟,把 世改为市。 师:对了!我看你又创造出一个好经验。当写作文的时候 全体同学注意蔼 当你写作文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太心慌,没有细考虑,好多字就随便写一个同 1 2 下一页 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不能写成世。还有再在、像向、已经的已、所以的以,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当你们写作文,要用这些字的时候,别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用哪个字,只要你稍微地想一想,一般都不会用错的,这是经验。记住了没有? 评:袁枚说:但肯 寻诗便有诗。只要有了训练意识,到处可以找到训练点。(接着往下读)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室内却看不见。 (师插话:却什么也看不见,加个什么)却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偷就不知家里有些什么,没法去偷。(师插话:想得真周到。不过,不是没法去偷而是不会去偷。)我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12 / 12 节室内光线的作用,使光线变得柔和,不会刺眼睛,所以有些人把我叫作自动窗帘。你们看,于老师的眼镜片就是用我做的呢!(笑声。师插话:对!就是用你做的!笑声、掌声。) 大家去商店把我买回家,我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