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c s0 7 0 4 0 ;3 5 2 4 0 7 0 a7 5 雷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l 模式实现 g e o g r a p h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 - - m e t a d a t a - - x m ls c h e m a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2 0 0 9 0 9 - 3 0 发布 ( i s o t s1 9 1 3 9 :2 0 0 7 ,m o d ) 2 0 0 9 - 1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垦塞质量监蟹检验检疫总局譬士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币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一致性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5 符号和缩略语 5 1 首字母缩略语 5 2 命名空间缩略语 5 3u m l 模型的关系 5 4u m l 模型的构造型 6 要求 6 1 g m d 概述 6 2 基于规则的编码 6 3 质量 6 4w e b 实现 6 5 外部x m l 实现的利用l 6 6 多态 6 7 应用模式规则 7 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中u m l 模型的扩展 7 1 概述 7 2 针对万维网环境的扩展 7 3 针对基于元数据的地理空间信息传输的扩展 8 编码规则 8 1 编码规则概述 8 2 缺省x m l 类类型编码 8 3 x m l 。类全局元素的编码“ 8 4x m i 。类特性类型的编码 8 5 特殊情况的编码 8 6x m l 命名空间包的编码 8 7 x m i 。模式包的编码” 9 编码说明 9 1 编码说明概述 9 2x m i 。命名空间“ 9 3 g r a d 命名空间 9 4 g s s 命名空间 9 5 g t s 命名空间 9 6 g s r 命名空间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0 0 0 0 0 o o o o 0 0 0 0 0 0 0 0地他地m坫四驼驼跎鹊盯娼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9 7 g c o 命名空间 9 8 g m x 命名空问 9 9 从概念模式到x m l 文件实例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抽象测试套件 a 1 一致性测试工具概述 a 2 一致性要求约束 a 3 一致性要求扩展 a 4 一致性要求限制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扩展内容的数据字典 b 1 数据字典概览 b 2 元数据扩展内容的数据字典 b 3 代码表与枚举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i ,资源 c 1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的x m l 模式 c 2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外定义的x m i 。模式 c 3 其他资源 附录d ( 资料性附录) 实现示例 d 1 说明- - d 2 元数据最小集示例 d 3 核心元数据示例 d 4 “头排,g 4 9 e 0 2 3 0 0 9 ”元数据 d 5 针对w e b 环境扩展的用法示例 曲弘弘弘卯强的的l昌邸他跎 刖舌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i s o t s1 9 1 3 9 :2 0 0 7 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l 模式实现( 英文版) , 并作了如下改动: ( 1 ) 编写方法执行了g b t1 12 0 0 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 b t2 0 0 0 0 2 2 0 0 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 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要求。 ( 2 ) 引用国际标准名称或编号的改变: a ) 将“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b ) 将“i s 01 9 1 0 0 系列标准”改为“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c ) 将下列国际标准名称和编号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名称或编号替代 原国际标准编号替代的国家标准编号 i s o1 9 1 1 5 :2 0 0 3g b t1 9 7 1 0 一2 0 0 5 i s o8 6 0 1 :2 0 0 1 ( e ) g b t7 4 0 8 l s o1 9 1 0 8 g b t2 2 0 2 2 - - 2 0 0 8 i s o1 9 1 0 5 g b t1 9 3 3 3 5 2 0 0 3 i s o1 9 1 0 7 g b t2 3 7 0 7 - - 2 0 0 9 ( 3 ) 删除了原国际标准的前言。 ( 4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言采用了原标准的引言,并作了修改。 ( 5 ) 增加了术语“元数据”及其定义。 ( 6 ) 删除了原文的6 6 、7 3 、9 3 1 8 、9 8 6 、b 2 2 ,以及原文9 8 8 、9 8 9 和d 5 中关于多语种支 持的内容,并相应调整了章节号和图号。 ( 7 ) 表1 中的代码取值遵照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进行了调整。 ( 8 ) 修改了资料性附录d 中的实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 和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2 3 0 ) 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枫、宦茂盛、石雯雯、李嫒、常娜、王子亮、李小林、周旭、邓跃进。 m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引言 g b t1 9 7 1 0 一2 0 0 5 地理信息 元数据详细说明了描述地理信息元数据的重要性。 g b t1 9 7 1 0 2 0 0 5 通过定义一系列元数据元素并建立一组共同的术语、定义和扩展规则,为各种地理 信息的描述提供了一个结构体系。g b t1 9 7 1 02 0 0 5 是一个基础标准,为地理信息相关的元数据提 供了一个全局视图,但没有定义相应的编码规则。 g b t1 9 7 1 0 一2 0 0 5 没有提供编码规则,因此在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具体实现时,会因为对各种元数 据规则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差异。为了便于g b t19 7 1 02 0 0 5 实现的标准化,本元数据实现规范提 供了一套明确的基于规则的编码方法,用于执行g b t19 7 1 02 0 0 5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供了一组 x m l 模式以保证互操作性,这些模式为描述、检验和交换关于地理信息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地理要 素、要素属性、要素类型等的元数据提供了统一的规范。 g b t1 9 7 l o 2 0 0 5 定义了地理信息领域通用的元数据。关于地理信息数据类型和地理信息服务 的更详细的元数据,在其他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和用户扩展( g b t19 7 1 02 0 0 5 ) 中定义。本指导性技术 文件旨在提供通用元数据的实现规则,在需要引用其他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地方也一并考虑。 i s o1 9 1 1 8 地理信息 编码说明了基于u m i 。模式生成编码规则的需求和基于x m i 的编码规 则,并对x m i 。进行了介绍。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利用i s o1 9 1 1 8 中定义的编码规则,规定如何从 g b t1 9 7 1 0 一2 0 0 5 中的u m i 。模型得出x m i 。模式的技术细节。 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l 模式实现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i ( g r a d ) 的编码方法以及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的 x m l 模式实现。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通过网络或离线进行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 一致性要求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一致性应使用附录a 规定的所有相关测试进行检查。测试的框架、概念和方 法以及声称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一致需达到的标准都在g b t1 9 3 3 3 5 2 0 0 3 中说明。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 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 b t7 4 0 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 b t7 4 0 8 - - 2 0 0 5 ,i s o8 6 0 1 : 2 0 0 0 ,i d t ) g b t1 9 3 3 3 5 2 0 0 3 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 i s 01 9 1 0 5 :2 0 0 0 ,i d t ) g b t1 9 7 1 02 0 0 5 地理信息元数据( i s o1 9 1 1 5 :2 0 0 3 ,m o d ) g b t2 2 0 2 22 0 0 8 地理信息时间模式( i s o1 9 1 0 8 :2 0 0 2 ,i d t ) g b t2 3 7 0 7 - - 2 0 0 9 地理信息空间模式( i s o1 9 1 0 7 :2 0 0 3 ,i d t ) g b t2 3 7 0 82 0 0 9 地理信息地理标记语言( g m l ) i s o 1 e c1 0 6 4 6 信息技术通用多字节编码字符集 i s o t s19 1 0 3 地理信息概念模式语言 i s o19 1 0 9 地理信息应用模式规则 i s ( ) 1 9 1 1 0 地理信息要素编目方法 1 s o1 9 1 1 1 :2 0 0 7 地理信息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 i s o1 9 1 1 7 地理信息描述 i s o1 9 1 1 8 :2 0 0 5 地理信息编码 i s o1 9 1 3 8 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度量 w 3 cx m l n a m ex m i 。命名空间( 1 9 9 9 ) w 3 cx m i 。s c h e m a lx m i 。模式第1 部分:结构,w 3 c 推荐( 2 0 0 1 ) w 3 cx m i ,s c h e m a 一2x m l 模式第2 部分:数据类型,w 3 c 推荐( 2 0 0 1 ) w 3 cx m l 可扩展标记语言1 o ( 第2 版) ,w 3 c 推荐( 2 0 0 0 ) w 3 cx i 。i n kx m i 。链接语言( x i ,i n k ) 1 0 ,w 3 c 推荐( 2 0 0 1 )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4 1 命名空间n a m e s p a c e 通过一个u r i 进行引用的若干名称的集合,这些名称用作x m l 文档中的元素和属性的名称。 w 3 cx m l 4 2 包p a c k a g e 把多个元素组织为组的通用方法。 如:标识信息、元数据实体集信息、限制信息。 - i s o t s1 9 1 0 3 4 3 实现r e a l i z a t i o n 分类器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分类器表明约定,另一个保证实施。 4 4 多态p o l y m o r p h i s m 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中可以对同一事物赋予不同含义或用途的特性,确切地说,某一实体如变量、函 数或对象可以具有1 个以上的形态的特性。 注:多态具有几种不同类型。 4 5 元数据m e t a d a t a 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 i - 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5 符号和缩略语 5 1 首字母缩略语 u m l 统一建模语言( u n i f i e dm o d e l l i n gl a n g u a g e ) u r i 统一资源标识符( u n i v e r s a lr e s o u r c ei d e n t i f i e r ) x c tx m l 类类型( x m lc l a s st y p e ) x c p tx m l 类特性类型( x m lc l a s sp r o p e r t yt y p e ) x c g ex m l 类全局元素( x m lc l a s sg l o b a le l e m e n t ) x m l 可扩展标记语言( 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l a n g u a g e ) x p a t hx m l 路径语言( x m lp a t hl a n g u a g e ) x s dx m l 模式定义( x m ls c h e m ad e f i n i t i o n ) x s l 可扩展样式语言( e x t e n s i b l es t y l el a n g u a g e ) x s l tx s l 转换( x s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5 2 命名空间缩略语 下面的列表中第1 列说明通用的命名空间前缀,用于描述该命名空间中的元素,第2 列为命名空间 前缀说明。 下面的列表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的命名空间; g c o地理信息通用可扩展标记语言( g e o g r a p h i cc o m m o n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l a n g u a g e ) (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r g 2 0 0 5 g c o ) g m d地理信息元数据可扩展标记( g e o g r a p h i cm e t a d a t a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l a n g u a g e ) 语言(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r g 2 0 0 5 g m d ) 2 g m x 地理信息元数据x m i 模式 g s s g s r g t s 地理信息空间模式可扩展标记 语言 地理信息空间参照可扩展标记 语言 地理信息时间模式可扩展标记 语言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 g e o g r a p h i cm e t a d a t ax m i 。s c h e m a ) (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r g 2 0 0 5 g m x ) ( g e o g r a p h i cs p a t i a ls c h e m a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l a n g u a g e ) (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g 2 0 0 5 g s s ) ( g e o g r a p h i cs p a t i a lr e f e r e n c i n g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 l a n g u a g e ) (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r g 2 0 0 5 g s r ) ( g e o g r a p h i ct e m p o r a ls c h e m ae x t e n s i b l em a r k u p l a n g u a g e ) ( h t t p :w w w i s o t c 2 1 1 o r g 2 0 0 5 g t s ) 下面的列表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用到的外部命名空间: g m 地理信息标记语言( g e o g r a p h ym a r k u pl a n g u a g e ) x l i n k x m l 链接语言( x m ll i n k i n gl a n g u a g e ) x sw 3 cx m i 。基本模式( w 3 cx m i 。b a s es c h e m a s 5 3u m l 模型的关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的图示都采用i s o t s1 9 1 0 3 中规定的u m l 作为概念模式语言表示。 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中的图2 也表示了用于说明元数据的u m l 标记法。除此之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还使用如图1 所示的符号:, 亡 圈1 实现关系的u m l 标记法 连接起点的类( 图1 左侧) ,应确保执行( 或实现) 连接终点的类( 图1 右侧) 的规格。 5 4u m l 模型的构造型 u m l 构造型是对已有的u m l 概念的一种扩展机制( 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 。除了g b t1 9 7 1 0 中 规定的用于描述元数据的构造型外,为了基于规则的x m l 模式编码的需要,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还定义 了一些必要的构造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第9 章中给出的u m l 图中的元素可以包括说明x m l 实现的构造型,这些构造 型包含在表示x m l 元素或x m i 。类型、u m l 属性、u m l 连接( 实现或依赖) 以及u m l 包的类中。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使用的类的构造型包括: a ) ( ( 选择 ( t ( x s :c h o i c e ) ) :表示可编码为x m lc h o i c e 块的类,该类的每一个属性实现为该 c h o i c e 的一个元素。 b ) ) :表示为x m i ,全局元素的类。 d ) ( ( 简单类型 ) ( ( ) ) :表示为x m l 简单类型的类。 e ) ( ( 简单内容 ) ( ( ) :表示可编码为具有简单内容的x m l 复杂类型的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使用的属性的构造型包括: f ) ( ( 属性) ) ( ) ) :编码为x m l 属性的特性。 g )( ( 元素) ) ( ) :编码为带有名称和类型的x m i 。元素的属性( ( x s :e l e m e n tn a m e 一 ”p r o p e r t y n a m e ”t y p e = ”p r o p e r t y t y p e ”) ) 。 h ) ( ( 模式 ( ) :该构造型仅适用于内建x m i ,类型衍生的x m l 简单类型。具有 ( ( p a t t e r n ) 构造型的属性对内建简单类型的值域进行进一步限定。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 i ) ( ( x m l 类全局元素) ) ( ( ( x c g e ) ) ) :编码为对某一x m l 全局元素的引用的特性( ( x s :e l e m e n tr e f = ”x c g e ”) )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使用的链接的构造型包括: i ) ( ( x m l 类类型) ( ( ( ( x c p t ) :( 包含在实现关系中) 通过特定外部实现来替代的抽象 概念的x c p t ( x m i 。类特性类型) 。 m ) ( ( 实现 ( ) :( 包含在依赖关系中) 表示x m i 模式的连接起点,该x m l 模式 实现了连接终点中定义的抽象概念。 n ) ( ( 包含 ( ( ) :( 包含在依赖关系中) ) 连接的起点和终点代表同一命名空问中的 x m i 。对象集。连接起点引入( ( x s :i m p o r t ) ) 连接终点。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使用的包的构造型包括: p )( ( x m l 模式 ( ( x s :c o m p l e x c o n t e n t ( x s c o m p l e x t y p e 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所有例子都有一个命名空间前缀“n s l ”,在u m i 。中不一定都会表示。这是一个用来说 明何时需要提供一个命名空间前缀的假想命名空间,但不对应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定义的任何命名空间或 前缀。 x s :s e q u e n c e 中的多个x s :e l e m e n t 的次序是基于g b t1 9 7 l o2 0 0 5 的数据字典( 附录b ) 中相应 特性的顺序。序列中特性从其最小行号( 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附录b 的所有表格的第1 列) 到最高行号 13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的顺序列出。如果类的某个特性在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附录b 中没有,则跟在g b t19 7 1 0 - - 2 0 0 5 附 录b 中已有特性的后面,并符合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附录b ) 中说明的该特性出现的次序。这一排序规 则适用于缺省编码方法,也适用于所有x c t 的特殊情况编码。 对应图1 2 的x c t : 8 3x m l 类全局元素的编码 u m i 类也编码为全局元素,包含一个名称属性,等于u m i 类的名称,其t y p e 属性值为8 2 说明 的x c t 的名称( 包含相应的命名空间前缀) 。下面全局元素称为x m i 。类全局元素( x c g e ) 。 例1 :类c l a s s l 的x c g e 如图1 2 所示: ( ! 一) ( x s ;e l e m e n td x 3 m e = ”c l a s s l ”t y p e = ”n s l :c l a s s l _ t y p e ”) 3 ) 为了提供“通过引用”方式的包含,x c p t 有一个x s :a t t r i b u t e g r o u p 元素,该元素带一个等于 ”g c o :o b j e c t r e f e r e n c e ”的r e f 属性。在i s o1 9 1 1 8 :2 0 0 5 中引人了i m o b j e c t r e i e r e n c e 属性 组,进一步说明在9 7 中进行。 例3 :图n 所示的编码类c l a s s l 的x c p t 的第3 步为: ( x s :s e q u e n c e 4 ) 为了必要时说明值为n u l l 的原因,x c p t 有一个带有r e f 属性的x s :a t t r i b u t e 元素,该r e f 属 性等于”g c o :n i l r e a s o n ”,n i l r e a s o n 属性在9 7 3 4 详细说明。 例4 :图1 1 所示的编码类c l a s s l 的x c p t 的第4 步为: 注意:x c p t 中没有特定的限制来约束u m l 中定义的特性的包含信息。u m l 包含说明应通过 15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适用于x m i 。元数据的外部测试进行管理。这将在附录a 中详细讨论。 8 4 2 简单类型x c t 的特性类型编码 8 5 4 中给出了几个特定x c t 编码的案例,第9 章中说明x s :s i m p l e t y p e 的x c t ,而不是8 2 说 明的x s :c o m p l e x t y p e 。如果x c t 为简单类型,则相应的x c p t 不包含8 4 1 中描述的“通过引用”的 功能。对简单类型不使用引用方法避免了可能的复杂性,在属性类型通过引用实现时会存在这种复 杂性。 为了对构造型为枚举( e n u m e r a t i o n ) 的类进行编码,8 5 4 中引入了第一个简单x c t 。对应s i m p l e t y p e 的x c t 的x c p t ,如枚举,不包含g c o :0 b j e c t r e f e r e n c e 属性组。 e n u m c l a s s i + e i l u m 、h 1 2 + m 、h 1 3 图1 3 构造型为枚举类型( 一种简单类型) 的类的u m l 样例 例:图1 3 所示的e n u m c l a s s l 类的x c p t 为: ( x s :c 血p l 鲫y p e 强m e = 1 e m 日m 曲3 1 p r o p e r t 筘y p 酽 ( 舶:s e q u e n c em i n o c c u r s 。”0 ”) ( x s l e l e m e n tr e f = 1 n s l :e “u m c l a s s l ”) ( x s :c 硼p l e x c o n t e n t 例2 :图1 4 所示的a b s c l a s s l 类的x c g e 为: ( x s :c o m p l e x t y p e ) 图15 所示的e x g e o g r a p h i c e x t e n t 抽象类的x c g e 为: 图15 所示的e ) 己g e o g r a p h i c e x t e n t 抽象类的x c p t 为: ( x 8 c o m p l e x t y p en 锄e = ”e xg e o g r a p h i c e x t e n t _ p r o p e r t l f f y p e ”) ( x s :c o m p l e x t y p e 8 5 3 继承关系与子类的编码 继承概念通过泛化这一简单扩展方法来实现。诚然这是对继承和子类概念的简化,因为忽略了包 含约束的泛化关系和多重继承的泛化关系。这一仅用于扩展的泛化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对于约束性 泛化关系的实现在a 4 讨论。就x m i 。模式而言,不能支持多重继承,只能模拟实现。由于 】7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没有多重继承的情况,多种继承的模拟机制这里不做考虑。 同默认的u m l 级相比,g r a d 中所有具有相应x c t ,x c g e 和x c p t 的子类与缺省类一样。子类 的x c t 与缺省类的区别包括: a ) x c t 的x s :c o m p l e x c o n t e n t 元素内有一个x 3 :e x t e n s i o n 元素,其b a s e 属性等于基类或超类的 受限命名空间x c t ( 这不同于缺省u m l 类x s :e x t e n s i o n 元素的x c t ,其b a s e 属性是一个提 供i d 和u u i d 属性的g c o :a b s t r a e t o b i e c t t y p e 。通过扩展基类,所有必要的属性仍然存在) 。 注意如果超类为抽象类,则遵循8 5 2 的要求,相应的x c t 的名称前应加上“a b s t r a c t ”。 c l a s s 】 + a t l 押p e a a r l + a a r 2 o1 】:竹衅t t r 2 午 s u b c l e s s t + a t e 3 0l l :t y m - m 3 图1 6 子类的u m l 样例 例1 :编码图1 6 所示的类s u b c l a s s l 的第1 步为: ( l c o m p l e f y p el r d m e = ”s u b c l a s s l _ t y p e “) ( x a :c o m p l e x c o n t e n t i ( ) ( x , :麟t i o n ( x s l s e q u e n c e ) x s :c c “p l e x t y p e 子类的x c g e 和缺省u m l 类的x c g e 的区别在于包含额外的s u b s t i t u t l o n g r o u p 属性,其值等于 基类的受限命名空间的x c g e 。 例3 :图1 6 所示s u b c l a s s l 类的x c g e 编码为; ( :e l e m e n t e = ”s u b c l a s s l ”t y p e = ”n s l :s u h c l a s s l t y p e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g r o u p = ”n s l :c l a s s l l ) 子类的x c p t 与缺省u m l 类的x c p t 编码方法相同。 例4 :图1 6 所示s u b c l a s s l 类的x c p t 编码为: ( l e l e m e n tn e = ”g e o g r a p h i c i d t l f i e r ”t y p e = “g m d :m d _ i d e n t i f i e r _ p r o p e r t y t y p e ”) ( x s :s e q u e n c e ) ( x s = c = a p l e x c o n t e n t 图1 7 中e x g e o g r a p h i c d e s c r i p t i 。n 类的x c g e 为: ( x s :a t t r i b u t e g r o u pr e f = ”g c o :o b j e c t i e f e r e n c e ”) 8 5 4 枚举的编码 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的概念模式语种支持两种列举类型,在其定义中都给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助记 符清单 i s o t s1 9 1 0 3 3 。这两种类型是枚举型( e n u m e r a t i o n ) 和代码表( c o d e i i s t ) ,注意这两种类型 是不同的。构造型为e n u m e r a t i o n 的类只能包含表示枚举值的简单属性 i s o t s1 9 1 0 3 ,( 类只用于不需要对值列表进行扩充的情况,否则需要使用( ( c o d e i ,i s t ) ) 类。 e n u m c l a s s l + e h u m 、h 1 2 + e n u m v a l 3 图1 8构造型为枚举类型的类的u m l 样伊0 19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a ) e n u m e r a t i o n 类的代码开始于创建一个x c t ,以x s :s i r n p l e t y p e 元素开始并有一个“ n a m e “ 属 性等同于u m l 类名加一t y p e 后缀。 例1 :步骤a ) 创建图1 8 的e n u m c l a s s i 类: x s :s i m p l e t y p e e2 ”e n u m c l a s s l t y p e ”) ( ) ( x s , s i m p l e t y p e b ) x s :s i m p l e t y p e 元素包含一个x s :r e s t r i c t i o n 元素并有一个b a s e “ 属性,其值为”x s :s t r i n g ” 例2 :步骤b ) 创建如图1 8 的e n u m c l a s s l 类: :s i m p l e t y p en a m e 2 ”e a u m c l a s s l t y p e l ( x s :r e s t r i c t i o nb a s e = ”:s t r i w ”) ( ) c ) 每个x s :r e s t r i c t i o n 元素包含一系列x s :e n u m e r a t i o n 元素,其v a i u e 属性等于枚举u m i 图中 的属性值。 例3 :步骤c ) 创建如图1 8 的e n u m c l a s s l 类: 类的x c p t 遵循8 4 2 中规定的简单类型默认x c t 编码方法。 例5 :图1 8 中e n u m c l a s s l 类的x c p t 为: ( x 8 :c o m p l e x t y p en a m e = ”e n u m c l a s s l p r o p e r t 蚋p e ” ( x s :s e q u e n c em i n o c c u r s = ”0 ”) ( x s :e l e m e n tr e f = ”n s l :e n u m c l a s s l ” m do b l i g a t i o n c o d e + m a l l d a t o r y t o p t i o n a i 十c o n d i t i o n a l 图1 9 引自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的m do b l i g a t i o n c o d e 类 图1 9 中m do b l i g a t i o n c o d e 类的x c t 为: 图l9 中m d l 0 b l i g a t i o n c o d e 类的x c g e 为: 8 5 5 代码表的编码 8 5 5 1 代码表编码的构成部分 构造型为代码表的类也是列举型的类型,与构造型为枚举型的类相似。其区别在于 ) 类可以扩充。g b t1 9 7 1 02 0 0 5 附录b 中定义的所有( ( c o d e l i s t ) 类都在包含名称、代码取值和定义 三列的表格中进行了描述。 表1引自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的描述c i j ) a t e t y p e c o d e 该专门x c t 的定义使得任何代码表都可以替换字符串类型。针对8 5 5 2 中描述的每一个代码 2 1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表都定义了一个基于该专门x c t 的x c g e 和一个x c p t 。因此,任何代码表实例都是一个x m l 元 素,其名称为x c g e 的名称,该元素包含一个值和该专门x c t 定义的三个x m i 属性。 c o d e i 。i s t 属性包含一个指向某一注册表内的代码表定义或代码表目录的u r i ,。 例1 :如果表1 的内容包含在i s 0 t c2 1 1 网站上的一个代码表目录中,则c o d e l i s t 属性的值为: c o d e l i s t = ”h t t p :w w t c 2 1 1 o r g i s o1 9 1 3 9 r e s o u r c e s c o d e l i s t x m l # c i _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 属性c o d e l i s t v a l u e 包含代码表值的标识符,即g b t1 9 7 1 0 - - 2 0 0 5 附录b 的表格中的名称列中给 出的值。代码表日录或注册表需要包含该值的一个明确的名称和定义,既使用元数据的默认语言,也使 用其他代码空间,某些代码空间可能对应元数据支持的不同语区。 例2 :如果某个实例文档的一段元数据要说明生产完成时间,则基于表1 ,c o d e i ,i s t v a l u e 的值为: c o d e l i s t v a l u e2 ”c r e a t i o n ” 每一个替代表达方式都应通过c o d e s p a c e 给出其代码空间。c o d e s p a c e 属性是一个可选的标识符 ( u r i ) ,指向表示为元素值的代码表值的替代表达方式。域代码的c o d e s p a c eu r i 值为“d o m a i n c o d e ”。 例3 :如果某个实例文档的一段元数据要说明生产完成时间,但希望使用域代码表示,则基于表1 , c o d e s p a c e 的值为: c o d e s p a c e = ”d o m a i n c o d e ” 如果c o d e s p a c e 属性不出现,元素的内容要么是给定代码空间代码表值的名称,要么是元数据默认 语言下代码表值的名称。 例4 :下面是一个使用d o m a i n e c o d e 代码空间表达的c i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的完整实例: ( c i _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c o d e l i s t = ”h t t p :w w wt c 2 1 1 o r g z s o1 9 1 3 9 r e s o u r c e s c o d e l i s tx m l # c i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c o d e l i s t v a l u e = ” c r e a t i o n ”c o d e s p a c e = ”d o a i n c o d e ” 0 0 1 c i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例5 :下面是使用元数据默认语言( 英语) 表示的c i d a t e t y p e c o d e 的完整实例: c r e a t i o n ( c i _ d a t e t y p _ e c o d e x m i 元素值保证了用户可以访问实际代码表值的有效默认表达结果,三个属性保证系统可以获 得代码表的定义及其值,特别是用于定制用户界面的时候( 如生成一个下拉框以提供代码表值选择列 表,多语种或多文化管理等) 。 8 5 5 2 代码表编码细节 在8 5 5 1 中介绍了c o d e i 。i s t v a l u e t y p e j 该复杂类型作为所有 类的x c t 。 ( ( c o d e i 。i s t ) 类的x c g e 编码为一个全局元素,其n a m e 属性等于u m i ,类的名称,t y p e 属性为c o d e c o d e l i s i c l a s s l + i l s t v a l l + ;i s t v a l 2 + 1 i s t v a l 3 图2 0 构造型为c o d e l i s t 的类的u m l 样例 例1 :图2 0 中c o d e l i s t c l a s s l 类的x c g e : 类的x c p t 遵循8 4 2 中针对简单类型定义的编码规则。 例2 :图2 0 中c o d e “s t c l a s s l 类的x c p t : u n i o n c l a s s i + m t r 4 :t y p e a t t r 4 + a t t r 5 :t y p e a t t r 5 图2 2 构造型为u n i o n 的类的u m l 样例 例1 :图2 2 中的u n i o n c l a s s l 类的x c t : c 1d a t e _ - d a t e :d a t e d a t e t v p e :c id a t e t y p e c o d e 图2 6g b t1 9 7 1 0 2 0 0 5 中的c l _ d a t e 类 例:图2 6 中c i d a t e 类的x c t 为: 8 5 8 3 通过x c g e 编码 另一种需要使用外部编码的情况是已有实现提供了可用的类类型和全局元素,但需要保留外部实 现的继承层次关系。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地理信息国家标准u m i 。模型的类名称生成一个x c p t 。 该x c p t 通过外部实现的x c g e 用作该实现模式的人1 3 。在u m i ,中,这通过在如图2 7 所示的实现 2 5 g b z2 4 3 5 7 - - 2 0 0 9 关系上提供一个x c g e 构造型来表示 目兰一一三 图2 7g b t2 3 7 0 7 2 0 0 9 的g m _ p o i n t 通过g m l :p o i n t 实现 如果实现关系有一个x c g e 构造型,目标类的x c p t 遵循8 4 针对x c p i 编码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橡胶卷教学课件
- 课件模板色彩搭配
- 传统民居绘画课件
- 中班课件和教案
- 商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
- 广东工程力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法律思想自考试题及答案
- 恐怖思维考试题及答案
- 课程实施考试题及答案
- 白酒微生物培菌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 课件2.新药的发现研究
- 中医调理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技巧
- 2025年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4年设备监理师历年真题答案
- 杜绝“死亡游戏”(梦回大唐)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中主题班会
- 盾构施工安全管理
- 职场动物进化手册
- 脑脊液漏的健康宣教
- 青少年脊柱侧弯预防
- 2025年静脉输液考试题及答案2024
- 政府机关保安职责及安全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