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摘要Brown和Yule针对读者对文本的阐释,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角度对读者如何推理进行了归纳,认为读者可以利用框架理论的动态模式进行推理以获得作者的意图。以认知框架理论解读短篇小说女房东,说明默认值如何填补空缺从而对文学语篇进行阐释,有益于读者对文本的预测和更好地把握。关键词框架理论;默认值;空缺;框定Abstract:BrownandYulegeneralizehowreadersinferandexplainthecontextfromanglesoflinguistics,psych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theygotconclusionthatreaderscouldinfertheauthorsintentionbyusingthedynamicmodelofframetheory.ThispapertriestoanalyzetheshortnovelWTBXLandladyWTBZbyusingtheframetheoryandtoexplainhowdefaultvaluesarefilled;andthroughthisprocessthecontextiswellillustrated.Keywords:frametheory;defaultvalues;slot;framing一、引言女房东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Dahl)(1916-1990)精彩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个高大帅气,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比利在到某陌生城市出公差时看中一家温馨的包早饭和住宿的家庭式旅馆。在登记入住时,发现只有他一人而且之前最后一位客人入住时间是在两年前。女房东提出降低房租,单独为他安排一间舒适的卧房,这打消了他的顾虑。登记时他发现前两个房客的名字看上去很眼熟,似乎曾出现在报纸的标题上。喝茶期间,他和女房东谈论了原先的两名房客的情况。这篇文章秉承了罗尔德作品的一贯风格,文字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结局出人意料,被列为欧美小学7年级学生必读文章。同时,作品中简朴的措辞、简洁凝练的句式和生动形象的对话也是文体学研习的对象之一。笔者曾要求大学一年级某班56名学生在课堂上限时阅读该文章的中文译文,并根据故事情节写出男主人公的命运将如何发展及这篇文章为什么以女房东命名。根据收回答案的情况看,全班只有4人回答正确,不到总人数的1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二、框架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框架是贮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1,是思考过程中的心理结构。一个认知框架代表一个概念系统,而“系统中各概念相互关联的方式是: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与它相适的整个概念结构;结构中任何一个成分若被引入一个语篇或一次交谈,其他所有成分均可自动呈现”2208-215。Fillmore认为,框架起码应该符合两点要求:(1)能体现情景或事物状态的特征;(2)原则上独立于语言表达(verbalization)的框架31-4。跟语言符号的外显形式不同,认知框架是内隐的心理结构。我国学者汪立荣将符号、意义和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语言符号是激活认知框架的工具或触发器(triggers),而语言意义则寄居于被激活的认知框架中。如果把语言符号比作向导,那么认知框架就是我们的思维要到达的目的地;思维到达了这个目的地就意味着理解了意义。因此可以说,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必须跟认知框架建立关联,语言符号才有导引意义的作用,意义才能被人们理解4。1认知框架及其默认值J.Mandler认为人的认知框架由两部分组成:空缺(slot)和默认值(defaultvalues)。空缺是有联系有层次的知识体,默认值是在正常情况下填充空缺的事物。每个空缺都为一个语言项目规定的上下文空位,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空缺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缺叫做被赋值的终端,它们在语言中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对应于文本或话语中的语言符号,二是隐匿在符号之下,即默认值(defaultvalues)5。默认值就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specificcontextualinformation)的情况下的空缺值,是框架中未特别指明的方面6。简言之,默认值是隐匿于符号之下的不言而喻的语义值。我国学者汪立荣认为,被激活的认知框架总有一定数量的默认值。外文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认知框架有时虽被激活,但框架之间并未贯通,因而出现理解障碍,无论该语言符号的短语结构或句子等生疏与否,如未理解,均可被认为产生认知空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这种量比不仅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经验和知识,而且取决于各自所属文化中特有的经验和知识。一种语言中某个框架的默认值不一定就是另一种语言中对应框架中的默认值2302-309。2.框架与框定Fillmore等认知语言学家们不仅研究人类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概念框架,而且还研究人类如何根据人际关系、交际意图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利用这些框架对人和事物进行概念上的“框定”(framing)。所谓框定,就是把某人某事看做是一个框架中的成分,并由此设定这个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交际一方对角色框定时,被框定的那一方可能会进入这个设定的框架,也可能不进入这个框架。对某人某事在概念上进行框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完全按这种框定行事。在应用框架理论对自己和别人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时,涉及的角色关系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也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系。而在角色分配上,不仅要考虑交际一方给自己选择了什么角色,还需要考虑另一方对这种角色分配所采取的态度。可能性有三种:接受,部分接受和不接受31-4。3框架理论与文学语篇分析Langacker曾指出相同的框架是读者与作者成功实现篇际交流的前提,框架内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对象,也可以是一个过程。当读者阅读时,语篇中语句信息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动态性地进入当前语篇空间(CDS:currentdiscoursespace),而后被加工处理。随着语句的进展,新信息将不断为语篇注入新信息,不断地完善或更新相关认知框架,补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在心智中不断整合成一个连贯语篇7。新旧信息的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会影响框架的发展过程,其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新信息充实加强已激活的框架,人们用新信息来补充细节,在相关框架的空档中嵌进新的成分;另一方面,新信息与已激活的框架产生矛盾,推翻旧框架,建立新框架83-7。4.以框架理论看女房东在小说女房东中,作者有意识地设置两个框架以促成出人意料的结局最终实现。本文将运用框架理论着重分析作者构建框架的过程,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入住旅馆这样平凡的事件来构建出不平常的结局。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主人公是比利和女房东。初看这个故事,它包括一个主要的情景框架:入住旅馆(被广告吸引看房问价钱入住签名看到前两个房客的名字边喝茶边向女房东问起他们的情况)。首先,比利被“提供住宿和早餐”、“高大漂亮的花瓶”、“壁炉里熊熊燃烧的火苗”、“漂亮的德国小狗鼻子拱着腹部蜷成一团睡觉”所吸引,还有“一架小型钢琴”、“一张大沙发和几把松软的坐椅”,所有这些景象都显得温馨,和谐,舒适,宁静。尤其“一只大鹦鹉”在比利看来“往往是好兆头”,他决定去看看。由于价格便宜,“还不到他原来准备出的价的一半”,他决定入住。在看到“被褥整整齐齐地铺开,仿佛随时都可能有人来住”后,比利便不再对女房东的异常行为有任何的怀疑和担忧,甚至认为自己“真幸运,事事顺利”。接着,在女房东的要求下,他下楼签名,“因为这是房产法规定的”。在一系列的交际中,比利将对方框定在“房东”这个角色内。在住宿登记簿上,比利看见了两个曾经入住客人的名字。他觉得“他们的名字好熟”,好像记起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他发现,第二个名字和第一个名字一样,也仿佛与某件事情有关联。”“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而且是在标题上”,“他们不是名人”,“他俩好像因为同一类事情而出名”,“是不是那个伊顿公学的男孩,他徒步穿过西部乡村,后来忽然间”他所能构建的框架仅局限于此,形成了框架内的空缺,给读者设置了悬念。JP2与此同时,新的信息又进入整个情景框架中。女房东殷勤地献上香茶,并对前两个房客的名字作出评价。这两个名字在她的认知框架内所激起的信息完全是另外的情景:“多可爱的两个孩子呀”,“他俩都很修长,年轻而英俊”。同时不忘将他们与比利进行比较,“就像你一样”,“但是他要比你矮一点,肯定要矮一点,牙也没你的白。你的牙是最漂亮的”。这样就将旧的信息与新的信息连接起来,将其归入她的框架内。同时女房东催促他喝茶,在看到比利喝下茶后,她才又继续谈前两位房客的目前的情况。“他从来就没离开呀。他还在这儿,坦普尔先生也在这儿,他们住在三楼,两人住在一块儿。”“皮肤就像婴儿的一样嫩。”“身上一块疤也没有”。谈话中比利又一次注意到了鹦鹉,“我以为它是活的,一点也不像死的。”女房东得意地引他看那只睡觉的狗,“背部又硬又冷。等他用手指把毛翻至一侧,他看见毛下的皮肤呈浅黑色,非常干燥,保存得很好”。这些标本全是女房东本人(stuff)做的。此处新出现的这些信息与原先读者构建的“温馨,宁静”的环境出现矛盾,整个旅馆变得有些恐怖诡异。另外,作者为什么要在住旅馆这个大的框架下插入喝茶这一事件呢?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英国喝茶是很普遍的一种社交文化活动,作者在此对于茶的描写是“茶略微有点杏仁的苦味”,“奇特的气味,不能说不好闻,让他联想起嗯,他也不清楚联想起什么。酸胡桃?新制皮革?或是医院的走廊”。是什么让比利能从一种饮料联想到新制皮革或是医院的走廊这些令人不快的信息呢?作者并没有进一步指出,因此形成了一个空缺。Minsky曾在其框架理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默认值,通常情况下框架的空缺中已填满了默认值,当空缺中缺少某种值时,系统本身就可以自动把默认值赋予槽道中。这种默认值的“赋值”过程就是预测和推理的过程2208-215。而对于西方读者,有苦杏仁味的饮料再熟悉不过了。在19世纪,带有苦杏仁味的氰化钾是妇女美白化妆品的成分之一。它同时也是种剧毒,在维多利亚时代曾被很多妇女用做杀人工具。而中国读者由于没有这样的历史,对于这点则不是很了解。当这个词语激活了相应框架之后,其中的有关信息就被调用出来,通过填补相关的默认值就可以获得语篇的整体意义。读者可以构建出另外一个作者有意识隐含的框架捕猎:看到猎物(比利)通过降价吸引猎物看房间时提供周到的服务留住猎物让房客登记以便日后记住猎物的姓名下毒。此时读者会发现女房东的另外一个身份:女标本师,或者是谋杀犯,也因此可以推导出前两位房客也是这样失踪的:他们已经成为女房东的标本作品,被陈列在楼上。他们的名字也因此成为报纸头条新闻。理解这个文本的过程需要涉及搜索或感知框架(框架是靠文本的词汇内容唤起的)以及装配此类框架的知识到文本世界的某些“想象”、“推理”中等一系列环节。这样就不难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了,女房东在看着比利喝下有毒的茶后,高兴地等待猎物到手比利的死亡,然后将其和前两位房客一样制成标本。三、结语认知框架分析方法认为:人们主要是依据语句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所具有的内在性认知框架知识,利用有效线索,补充相关信息,通过激活机制在上下文的概念成分之间发现照应关系,并着力寻求命题的发展线索,努力获得推理上的顺应性,语篇就可在心智上建立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话语之间就具有接续关系和连贯性,读者也就能理解整个语篇83-7。由此更能理性地把握文学欣赏的实质读者对文学文本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旨在构建作者相似的框架。文学所具有的语言特征与价值也在推理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证实9。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多了解西方文化,识别阅读中的空缺、通过建构新的图示认知框架来理解默认值从而预测出故事的情节如何发展,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手段之一。注:本文所引有关小说女房东内容若无特别说明,皆引自女房东:/ztxs/small/322.html。参考文献1MinskyMA.FrameworkforRepresentingKnowledgeM.London:MITArtificialIntelligenceLaboratoryPress,1975:163-189.2汪立荣.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08-215.3朱永生.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1-4.4韩晓玲.框架理论及其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