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pdf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pdf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pdf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pdf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 ( V o l u me ) 3 5 , 期 ( N u m b e r ) 4, 总( S U M) 1 3 1 页 ( P a g e s )5 6 75 7 5 , 2 0 1 1 , 1 1 ( N o v e mb e r , 2 0 1 1 ) 内蒙古 白 目, 口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 o t e c t o n ic a e t Me t a l l o g e n ia 区苏尼特右旗 毕力赫金矿 田 构造 系统及 其控矿规律 卿敏 ,张文钊 ,唐 明国 ,葛 良胜 ,韩先菊 ( 1 武 警黄金 地质 研 究所 , 河 北 廊 坊 0 6 5 0 0 0; 2 中金 黄金 股份 有 限公 司 , 北京 1 0 0 0 1 1 ) 摘 要 : 毕力 赫金 矿 田受晚古生代古亚洲地球动力学体系控制 。矿 田整体位 于早期 近东西向和北 东向断裂围限形 成 的古破火 山 口范围内 , 控制矿床 ( 体) 产 出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 断裂 构造 、 火 山机构 以及岩浆侵入接触 构造 系统 。 断裂构 造呈 近东西 、 北东和北西 向, 其中北东 、 北西 向断裂及 其交 汇部位控 制 了火 山活动 中心 、 次火 山岩及相 关矿 体 的分 布 , 空间上形成“ 结 点” 控岩 、 控矿模 式。石英 脉型及构 造蚀 变岩型金 矿 ( 化 ) 体多受 北西 向断裂构 造控制 ; 角砾岩 型矿 体受 火山机构 以及次火 山活动 中心控制 ; 斑岩 型矿体则 主要受 次火 山活动 中心控制 , 矿体 空间分 布受 含矿斑岩体 的接触 带 、 原生裂隙 、 各种成 因的角 砾岩及 叠加 的构造 裂 隙等联 合控 制, 常集 中在岩 体接触 带构造 顶 部 , 产状缓倾斜部位 ( 上盘) 或接触带 的偏转和转折部位 , 以及 局部岩枝 突出部位 。利用 建立 的矿 田构 造及矿体 构 造控矿模 型 , 预测找矿靶 区, 取得找矿突破 。 关键词 : 构造系统 ;构造 控矿模型 ; 控矿规律 ;毕力赫金矿 田;内蒙 古苏尼特右旗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1 1 5 5 2 ( 2 0 1 1 ) 0 4 0 5 6 7 0 0 9 毕力赫金矿位于 内蒙古 自治区苏尼特 右旗境 内 ,是 内蒙古 1 0 3地 质 队 1 9 8 9年 发 现并 探 明 的 一 个 小型 金 矿 床 。2 0 0 5年 以来 ,武 警 黄 金 地 质 研 究所在矿区开展科研工作 ,并与矿山联合承担国家 危 机矿 山 接替 资 源 勘 查 项 目,找 矿取 得重 大 突 破 , 新发现大型斑岩型金矿体 。毕力赫金矿位 于内蒙 古草原 , 矿 田范围内第四系覆盖严重, 地质工作程度 低 , 矿 田构 造系 统 一 直 不是 很 清 楚 。笔 者 在 本 次 勘 查工作过程 中, 通过加大工程揭露力度 , 借助高精度 遥感图像解译 , 比较详细地开展 了矿 田大 比例尺构 造 填 图 , 基 本查 明 了矿 田构造 系统 , 有效 指导 了矿 田 找矿实 践 。 1 矿 田地质概况 矿 田位 于 中 亚 造 山 带 中 东 段 , 华 北 地 台 北 缘 ( 康保 一赤 峰 ) 断裂 带 与 温 都 尔 庙 一西 拉 木 伦 断裂 带 夹持 的加 里东 增生 造 山带 内 ( 图 1 ) 。矿 田主 要 出 露 中酸 性火 山 一碎 屑 岩 , 安 山 岩 和岩 屑 熔 结 凝灰 岩 中锆 石 L A I C P MS U P b年 龄 为 2 8 1 Ma ,可划 分 为下部 安 山 岩 类 及 相 关 碎 屑 岩 为 主 的 中 基 性 火 山 岩 , 上部 流 纹岩类 及 相 关 碎 屑 岩 为 主 的 中酸 性 火 山 岩。矿 田岩浆活动强烈, 地表 大面积 出露正长花岗 斑 岩 , 锆 石 L A I C P M S U P b年龄 为 2 6 0 3 Ma ( 卿敏 等, 2 0 1 0 ) ;I矿带坑道以及 矿带钻孔工程揭露 , 收稿 日期 : 2 0 1 00 52 2;改回 日期 : 2 0 1 1 0 61 8 项 目资助 :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 目“ 内蒙古 自治区苏尼特右旗金曦金矿接替资源勘查 ”( 项 目编号 2 0 0 7 1 5 0 1 1 ) 、 “ 晋东北 一内蒙古 中 部地区火山岩型金 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总结研究” ( 项 目编 号 2 0 0 8 9 9 2 5 )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卿敏( 1 9 6 7一) , 男 ,博士 ,高级工程 师,主要从事黄金地质勘查和研究。E ma i l : q m h x j 1 6 3 c o rn 毕力 赫金矿 1 9 9 3 内蒙古 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勘探 地质报告 内蒙古 自治 区第 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1 9 9 8 蒙古 自治区苏 尼特右旗毕 力赫金矿增储 ( 详查) 地质报告 卿敏 ,庞继尧 ,葛 良胜等2 0 0 8 内蒙古 自治 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矿区 矿带 1 5 4 0线岩金矿详查报告 卿敏 ,郭砚 田,唐明国等2 0 1 1 内蒙古 自治区苏尼特右旗金曦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 5 6 8 之 第3 5 卷 3 8 4 6 1 3 8 4 6 2 3 8 4 63 3 8 4 6 4 3 8 4 6 5 4 6 9 8 4 6 9 7 4 6 9 6 4 6 9 5 4 6 9 4 + + + , 。 Y + 一一 一 Q- , 一 一 l l 5 。 Q i t Q 、t & Q ) l I l P x + 二 手 于 手 十 十 + + + , Z = : , 十 z 、 + I+ Q P J + 一 + 4 6 9 8 46 9 7 46 9 6 46 9 5 4 6 9 4 3 8 4 6 1 3 8 4 6 2 3 8 4 6 3 3 8 4 6 4 3 8 46 5 囵 圈z 圈s 图4 囡s 圈 园 s 囤1 0 蹭 - 囫1 2 囚1 3 囫l 4 回1 5 团1 6 园1 7 固1 8 囚1 9 囵 2 0 囵2 1 回 2 2 1 第 四系 ; 2 早 二叠世额里 图上段 ; 3 早 二叠世额里 图下段 ; 4 玄武质 一玄武 安山质 角砾岩 、 集块岩 ; 5 安山质角砾 岩 、 集块岩 ; 6 流纹质 角砾岩 、 集块岩 ; 7 霏细斑岩 ;8 构造角砾 岩;9 强片理化带 ; 1 0 正长花岗斑岩 ; 1 1 花 岗闪长斑岩 一二长花岗斑岩 ;1 2 流纹斑岩 ;1 3 霏 细 ( 细晶) 岩脉 ; l 4 辉绿( 玢 ) 岩脉 ;l 5 闪长玢岩 ;l 6 断裂 、 推测 断裂 ;1 7 推测 早期基 底断裂 ;1 8 ( 推 测) 火 山活动 中心 ;1 9 石英脉型矿 ( 化 ) 体及编号 ; 2 O 蚀变岩型矿体 及编号 ; 2 1 隐伏矿体地表投影范围; 2 2 预测 成矿靶 区。左 上小 图: 华北地 台北缘断裂 ; 西拉木伦 河 断裂 ; 二连 一贺根山断裂; 大兴安岭主脊断裂 ; 嫩江断裂 ;I 华北地 台 ; 华北地 台北缘早古生代增 生造山带 ; 大兴安 岭南段 晚古生代增生造 山带 ;I V 大兴安 岭北段 晚古生代增生造 山带 。 图 l 毕力赫金矿田地质及构造纲要图( 左上角 区域构造底 图据任 纪舜 等 , 1 9 9 9 ) Fig1 Th e m a p s howing g e o l o gica l a nd s t r uct ur a l o ut l ine o f t he Bil ihe g ol dfi e l d 地表 1 0 0 i n以下分布着以花岗闪长斑岩 一二长花岗 斑岩为主的含金次火 山侵入杂岩体 , 岩体 中结晶锆 石 L A I C P MS U P b年龄 为 2 7 9 9 2 8 2 9 Ma , 与金 矿成矿时代 2 7 2 Ma ( R e O s同位素年龄 , 辉钼矿) 相 近( 卿敏等 , 2 0 1 0 ) , 形成于早二叠世。含矿斑岩体 属于钙碱性系列 , 形成于晚古生代安底斯型活动大 陆边缘 ,而地表大面积出露的正长花岗斑岩形成较 晚, 为造 山晚期 或期 后产物 。矿区火 山岩与含矿次 火 山杂岩均 属于 钙 碱 性 系列 , 它 们 之 间具 有 比较 一 致 的微 量 、 稀 土元 素组 成 , 具 有 同源 演 化 特 征 , 与成 矿关系密切( 卿敏等, 2 0 l 0 ) 。 矿 田范 围 内 目前 已查 明 四种 矿 化类 型 : 石 英 脉 型( 如 2 2 、 2 6号矿体 ) 、 构造蚀变岩型(I矿带 、 V 号矿体) 、 爆破角砾岩型( 2 2号矿体小竖井旁侧低品 位矿体) 、 斑岩型(矿带 1号矿体 ) , 其 中前三种受 断裂构造 、 角砾岩筒( 脉 ) 等火 山机构及相关构造控 制 , 属于( 次) 火 山热液型金矿 ; 最后一种矿化类型 , 则受次火 山杂岩体控制 , 属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类型。 矿 田位于都仁乌力吉 一巴彦得力格火 山盆地的 东南部。该火 山盆地 区域 上受北东 向深大断裂控 第 4期 卿敏等 :内蒙古 自治 区苏 尼特右旗 毕力赫金矿 田构造 系统及其控矿规律 5 6 9 制 , 呈北东 向的盆 岭 构 造 。矿 田整 体 位 于破 火 山 口 范围内, 面积 约 1 6 k m 。控 制矿床 ( 体 )产 出的构 造属于古欧亚地球动力学体系, 主要构造单元包括 各种断裂构造 、 次火山岩体 、 火山活动中心 ( 火 山通 道) 、 爆发岩简等 , 构成断裂构造 、 火 山构造 以及岩 浆侵入接触构造三大控矿构造系统。 2 矿 田构造特征及其控矿规律 2 1 断 裂构 造特征 及 其控矿 规律 矿 田查 明或推 断 主要断 裂构 造 8条 , 呈 北东 、 北 西 一北北西以及东西向, 构成“ 菱形” 格子状构造格 局 , 控制了矿 田岩浆岩和矿化蚀变空间分布。 2 1 1 断裂 构造特 征 ( 1 )东 西 一近东西 向断裂 矿 田范 围 内有 两 条 规模 较 大 的东 西 向断 裂 存 在 , 分别位于矿区南部 ( F ) 和北部 ( F ) , 其 中北部 F , 断裂具隐伏性质, 地表仅在断裂边部南侧基岩出 露区见有东西向次级小断裂或裂隙发育 ; 东侧北西 向正长花 岗斑岩岩墙 面呈近东西向 , 没有穿过该 断 裂 带 , 同时该 断裂 也 限 制 了北 部 北 东 向岩墙 向南 西 部延 伸 。 南部 东 西 向 F 断裂 特征 明显 , 尤其 是在 霏 细斑 岩北部见残存露头。表现为压扭性逆断层性质 , 产 状 3 5 0 。 3 6 0 。 6 0 。8 0 。 。该 断 裂 为早 期 断 裂 , 有 几个 特征 标 志 , 一 是 主 体 被霏 细 斑 岩 呈 近 东西 向充 填 , 成为火 山通道 ; 二是 在 霏细 斑 岩 北侧 , 发现 宽 3 0 5 0 m 的东西 向构 造破 碎带 , 南侧 发 现宽 1 0 3 0 m 近东西向片理化带; 三是南、 北侧构造破碎 、 片理化 带中充填近东西向矿化石英脉 ; 四是在霏细斑 岩北 侧破碎带 中正长花岗斑岩也呈近东西 向侵位在该组 断 裂 中。 东西 向 F 。 、 F : 断裂 在火 山喷 发 一岩 浆侵 入 一成 矿 之前形 成 , 规模 大 , 为矿 田 围限 构 造 , 南北 两条 主 干断裂与下述北东 向隐伏边界围限断裂构造一起作 为边缘构造控制了矿 田破火山 口的分布范围。 ( 2 )北 东 向断裂 该组断裂构造 比较发育 , 形成较早 , 多被后期北 西 向构造 强烈 改 造 , 加 之 覆 盖严 重 , 断 裂不 易 观 察 , 仅局部可见 , 且 多表现为强烈挤压 的片理化带 ( 图 2 a )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 , 结合遥感 图像 可 以将矿 区北东向断裂构造划分为两个级别 , 一是位于矿 田 边部的边界围限断裂 , 二是位于矿田内的次级断裂。 北东 向边界 围限断裂 位于矿 区南东侧和北西 侧 , 目前能 观察 的标 志很 少 , 被正 长花 岗斑岩 岩墙 充 填。岩墙 出露宽 0 51 k m,图幅范 围内长超 过 3 k m,岩墙 边 界 平 直 , 呈 北 东 向 ( 图 1 ) 。其 中 位 于 北西侧 的北东 向边 界断裂 南 西段可 能 由于 近东西 向 边界断裂隔挡作用 , 正长花 岗斑岩没有继续往南西 方向侵入 , 呈低洼沟 , 被第 四纪砂砾岩覆盖。 位 于 矿 田范 围内 的次级 北东 向断 裂特征 相对 明 显 , 主体产状 3 1 0 。 3 3 0 。 6 0 。 一8 0 。 , 包括 F 、 F 和 F 号断裂 , 大致呈 l k m等间距分布。 F 断裂分布在矿区南东部 , 断裂外观表现为破 碎带和密集的片理化带 , 充填有辉绿岩脉 , 在 矿带 采坑揭露含矿花岗斑岩岩枝呈北东 向侵入到北东 向 断裂 破碎 围岩 中 , 同 时探 槽 以及 采 坑发 现 北 东 向密 集石英细脉发育 。F 断裂控制 了 矿带 l号矿体 以及 含矿 次火 山斑 岩 的侵入 空 间位置 。 F 断裂 位于矿 田中部 , 是 矿 田内最 主要 的 、 标 志 最明显的一条北东向断裂。在断裂中东段, 流纹斑岩 岩墙沿 断裂 充 填 , 宽 1 0 3 0 m,地 表 出露 长度 超 过 2 k m。断裂通过I 矿带位置 , 控制部分次火山岩体和 矿体呈北 东向展布 。此 外 , 沿该断裂 分布 着三个 火 山 活动 中心 , 指示 该断裂规模 大 、 活动 时间长 。 F 断裂 位 于 矿 田北 西 部 位 , 为推 测 断 裂 , 分 布 位置 基本 全部 被第 四 系覆 盖 , 仅 其 南侧 基 岩 裸 露 区 见 同方 向的小 断裂 或 裂 隙 存 在 , 在 断 裂南 西 部 火 山 活动 中心 可能 受其 控制 。 除 三条 主 干北 东 向断 裂外 , 矿 田范 围 内还 存 在 更次一级的北东向断裂 , 地表显著表现是控制 了辉 绿岩 脉 、 正 长花 岗斑 岩脉 呈北 东 向分布 。 北东向构造主体为成矿前断裂, 但在成矿期以及 成矿后均有活动。根据对矿区2 6号脉露采部分的观 察, 北东向构造对矿带( 体 ) 也有较弱的破坏作用。 ( 3 )北西 一 北 北西 向断 裂 矿 田的 主要控 矿构 造 , 成 矿期 活动 最强 , 标 志最 明显。构造带主体产状 3 0 。 6 0 。 7 0 。8 6 。 , 破碎 带长 度大 于 3 k m,带 内岩石 破碎 , 沿破 碎带 含 矿 次 火山杂岩以及后期岩脉侵入。在矿区范围目前已查 明 5条 该 方 向组 断裂 , 分 别 为 F 、 F 、 F 、 F 。 和 F 大致 呈约 0 5 1 k m 等间距 分布 。 F 断 裂 位 于 矿 田 北 东 部 , 构 造 带 呈 宽 5 0 l O 0 I n 破 碎带 , 断续 出露长 1 5 k m。带 内岩 石 破碎 , 角砾发育 , 角砾成分多为石英 、 流纹岩以及流纹质沉 凝灰 岩 , 大小混 杂 分 布 , 无 定 向性 , 角砾 的角 部 普 遍 有不 同程度的磨圆或蚀圆现象。胶结物主要为与角 砾同成份的细碎屑 , 碎屑多遭受强烈的黏土化 , 胶结 572 斟键 第3 5 卷 群成簇产出。S i l l i t o e e t a 1 ( 1 9 8 4 ) 探讨 了破火 山口 构造对金、 银矿床的控制 , 初步建立了与谷型破火 山 口有 关 的可 能矿 床 理 想模 式 。对 照该 模 型 , 可 以认 为模 型 中产 于地 表破火 山 口浅部 凝灰 岩 内一些 浅成 低温型矿化 , 如网脉状 、 浸染状矿体在本矿区已经被 剥蚀 , 目前矿 区处 于 中 ( 浅 ) 部 , 除 少 量 残 存 浅 部 次 生石 英 脉 ( 蛋 白石 脉 ) 型矿 化 外 , 主要 矿 化 类 型为 与 浅成侵入体有关的斑岩 一 蚀变岩型矿化。 2 2 2 火 山通道 及其控 矿作 用 矿 田范 围初 步可 以确定 4个 小 的火 山活动 中心 ( 火山通道) , 特征是呈突起的小丘。其 中分布在西 侧 的两 个偏 中性 的 火 山活 动 中心 呈 比 较 规 则 的 圆 状 , 规模 较小 , 直 径 8 01 0 0 m;分 布 在 南 部 以及 中 心 部位 偏酸性 的火 山活动 中心规 模较 大 , 椭 圆状 , 长 轴 方 向直径 3 0 0 5 0 0 m, 呈 近东西 向和北东 向。 勘 探 证 实 , 本 区火 山活动 中心 分 布着 火 山集 块 岩 、 熔岩角砾岩以及凝灰岩等 , 至今未发现侵入体 , 四周环状 、 放射状断裂也不发育 , 矿化蚀 变不强烈。 目前火 山通道或其附近没有发现成 型的矿化体分 布 , 仅 I 矿带分布在火山通道旁侧 , 是否与其相关还 须 进一 步探 讨 。 2 3 次火 山岩构 造及 其对 成矿 的控 制作 用 次 火 山构造 是指 在次 火 山岩发 育过程 中所 形成 的构造 要 素的总 和 ( 翟裕 生和林 新多 ,1 9 9 3 ) 。次火 山岩体 的接 触带 、 原 生裂 隙 、 各 种成 因 的角砾 岩及叠 加的构造裂隙等直接控制矿床和矿体的产出位置 、 形态 、 产状及矿床规模。 2 3 1 侵入 岩上部 环状和放射状 构造及其控矿作 用 由于次火山岩体上侵形成的环状构造和放射状 构造对矿体 ( 脉 ) 控制显著。以毕力赫矿 区中部 I 矿带 中 的 I、 号矿 体和 2 6号 脉地 表 富矿包 附近 最 为典 型 。控制 I 矿 带 I、 号 矿 体 的环 状 构 造 呈 椭 圆形 , 长轴 方 向 3 2 5 。 , 长 3 4 m, 短 轴 长 2 0 m,形 态 较规则 , 围绕次火 山岩枝分布。环形断裂构造带地 表 宽 4 m 左 右 , 厚 度 稳 定 , 内部 充 填 的 次 生 石 英 岩 ( ? ) 为富矿石 , 环带 西侧 、 南侧 、 北侧 为蚀变沉凝灰 岩型贫矿石, 东侧为晚期岩墙 。控制 2 6号脉地表富 矿包的环状构造规模略小 , 但放射状断裂构造较发 育 , 不同方 向的构造 中充填有矿化的石英细脉 , 部分 金品位较高 , 但是矿化极不连续 。 矿带露天采场揭示 , 在侵入岩体上部围岩中, 除早期北西 向密集破裂 一裂隙带外 , 叠加 了由于岩 体上侵形成的近水平节理 、 “ x” 型节理 ( 图 2 d ) , 充 填有含金石英细 网脉 、 碳酸盐脉等 , 组成矿区重要的 含 矿构 造 , 是 斑 岩型矿 化 主要容 矿构 造类 型 之一 。 2 3 2 次 火 山岩体原 生 裂 隙构 造及 其控 矿作 用 次火 山岩岩体原生裂 隙构造发育 , 包括边缘冷 缩 裂 隙带 、 层 带状 裂 隙带 、 钟状 构造 、 水压 裂 隙等 , 他 们成为斑岩型矿化重要的容矿构造 。边缘冷缩裂隙 带产于岩体 内侧 , 由密集的层节理伴 随斜节理成群 出现 , 他们与接触带及岩体边部片理化带大致平行 产 出。层带状冷缩裂隙带产于岩体顶部隆起部位 , 主要 发育缓 平裂 隙 , 当这 些 平 缓裂 隙与 陡立 裂 隙 连 通时 , 构成大规模的矿化裂隙带 , 控制矿体呈似层状 或透镜 状 , 如控 制 I I 矿带 1号 矿体 富 矿 体 的花 岗闪 长斑 岩顶部 。 2 3 3 角砾 岩 岩体 构造及 其控 矿作 用 角 砾 岩 体 构 造 是 浅 成 岩 浆 作 用 的 一 种 特 殊 形 式, 多数情况下 同浅成侵入体和次火山岩紧密伴生 , 并与 金属 矿化 有密 切 的 空 间 和成 因联 系 , 是 次 火 山 矿床的重要控矿构造 。矿区目前还未界定出典型的 角砾 岩体 构造 , 其 中 2 2号 脉小 竖井 部位 分布 的角 砾 岩体推测为角砾岩体筒分布位置。该部位发现大范 围的碎裂蚀 变 角砾状 玄 武安 山岩 , 表 面呈褐 黑色 , 角 砾均 为玄 武岩 、 安 山 岩 , 粒 度 不 均 , 大 多具 有 一 定 的 磨圆, 边界清晰; 胶结物则多为硅铁质 , 部分 为细 的 火 山岩碎 屑 , 胶 结 紧密 。岩 石 普 遍 具有 不 同程 度 的 矿化 , 金 含 量 一 般 0 6 x 1 0 左 右 , 最 厚处 ( 膨 大 部 位) 可达 8 0余米 。推测是一个角砾岩筒 出露位置 , 但其空间形态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 需要进一步工作。 2 3 4侵 入接 触 带构造 及其 控矿 作 用 矿区表现为几种类型 : 一是稍早期花 岗闪长斑 岩侵入到火山 一 火 山碎屑岩 中形成的接触带构造体 系 ; 二是成矿期 的二长花岗斑岩侵入到早期花岗闪 长斑 岩 中构成 的 接触 构 造 体 系 ; 三 是 二 长 花 岗斑 岩 侵 入到 火 山 一火 山 碎 屑 岩 中形 成 的 接 触 带 构 造 体 系。研 究表 明 , 成 矿 与 晚期 二 长花 岗斑 岩 关 系更 为 密切, 因此 , 后两类侵入体接触构造体系是矿区控矿 接 触带 构造体 系 , 斑 岩 型 矿 体 常局 限在 二 长 花 岗斑 岩 接触 带 附近 , 集 中在 接触 带构 造顶 部 , 产 状缓 的倾 斜部位 ( 上盘 ) 或接触带的偏转和转折部位 , 以及局 部 岩枝 突 出部位 。 3 矿 田构 造形 成 、 演化 及 其 控矿 机制分析 矿 田处于早古 生代增生造 山带上。成 矿前早 ( 中) 古生代 , 由于北部亚洲洋壳俯 冲 一消减 , 在本 第 4期 卿敏等 :内蒙古 自治 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 田构造 系统及 其控矿 规律 5 7 3 区发育 了安第斯型古大陆边缘( X i a o e t a 1 , 2 0 0 3 ) , 构 造应 力表 现 为 3 5 0 。 及 1 7 0 。 水 平 挤 压 。在 这 种 构 造 应力 下 , 矿 田出 现 了 近 东 西 向 、 北 东 东 向 的逆 断 层 ; 同时在北东 一南西和北西 一 南东扭力作用下 , 产 生 了北 西 向和北 东 向的压扭 性 断层 。而东 西 向 的张 应力相对较小, 故 区域南北 向的张裂隙和正断层不 发育。该期构造形迹 奠定 了矿 田构造格架 和基础 , 为后期火山活动 、 岩浆侵 入以及矿液的输送创造 了 条件 。 古生代末期 一三叠纪初 , 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 板块 之 间发生 大 陆碰撞 ( B a z h e n o v e t a 1 , 2 0 0 3 ;X i a o e t a 1 ,2 0 0 3 ,2 0 0 4 ;C h e n e t a 1 ,2 0 0 7 ;陈 衍 景 等 , 2 0 0 9 ) ,区域构造应力 场在继承早古生代 的基 础上 , 主 压应 力进 一 步 向西偏 转 , 表现 为 3 3 5 。一 3 4 5 。 及 1 5 5 。1 6 5 。 水平 挤压。该 阶段构造 活动强 烈 , 导致包括毕力赫矿 田在 内大规模的火山 一岩浆 和成矿作用的发生。在这种应力作用下 , 对早期构 造进行继承性改造, 同时产生了走 向 6 5 。 7 5 。 的以 挤压 为 主逆 断 层 和 北 西 一北 北 西 向纵 向 张 性 正 断 层。在这种应力背景下 , 控制 了区域岩浆岩以及金 多金 属 矿化带 总 的 展 布 方 向为 6 0 。 左 右 , 而 包 括 毕 力赫矿田在内的多数单个矿脉及矿化区就位于张性 构造空间, 呈北西 一北北西向展布 。 中生代 一新生代 , 区域构造演化从欧亚岩石圈 地球动力学体系向环太平洋动力学体系转变 , 主要 表现 为 3 1 0 。 3 1 5 。 及 1 3 0 。1 3 5 。 的水平 挤 压 , 构 造 应力 场进 一步 由南 北 向挤压 转为 北西 西 一南东 东 向 挤压 , 形成 了中 一 新生代北东 向构造形迹 , 造成区域 北东向隆起和凹陷盆地呈 4 5 。 展布 , 也控制 了区域 燕山期陆内火山 一岩浆 一成矿作用展布。在矿 田范 围内, 活动并不强烈 , 仅局部 出现北东 向断裂 , 对矿 脉( 体 ) 有一定破坏作用。 4 矿 田构造控矿模 型及找矿预测 在 矿 田断 裂 构造 、 火 山构 造 以及 岩 浆 侵入 接 触 带构 造特 征 、 形 成 机制及 其控 矿规 律分 析基 础上 , 总 结矿化类型 、 矿化元素以及矿体 的空间分布与构造 的关 系 , 分析成 矿有 利部 位 , 开展 成矿 预测 。 4 1 “ 菱形” 格子状构造格局“ 节点” 控矿模型与成 矿 有利 部位 的圈定 破火 山口分布范围限制了矿 田空间分布。矿田 内近平行、 等间距分布 的北东 、 北西 ( 西 ) 向断裂构 造组成“ 菱形” 格 子状构造格 局 , 其交会部 位是火 山、 次火山活动 以及成矿 的有利部位 , 提 出“ 节点 ” 控岩 、 控 矿模 型 。据此 预测 , 矿 带 、 2 2号 脉 、 2 6号 脉 以及 2 4号脉 分 布位置 是成 矿最 有利 部位 , 是找 矿 的重点部位( 图 1 ) 。 4 2构 造控矿 系统 与深 部成 矿预 测 矿 田空间分布受火 山机构控制 , 局限在破火山 口构造范围内。矿 田内断裂构造 、 ( 次级 ) 火 山构造 以及岩浆侵入接触带构造分别或联合控制了浅成石 英脉 型 、 构 造蚀 变岩 型 、 爆 破 角砾 岩筒型 和斑 岩型 等 矿化类型。其中前三种矿化类 型受火 山构造、 断裂 构造控制 , 尤其是北西向张性 一张扭性断裂构造 ; 斑 岩型矿化则受次火 山杂岩体构造控制 , 就位于次火 山杂岩与围岩接触构造中, 以及内接触带岩体原生 裂隙构造中。花岗闪长斑岩 一二长花岗斑岩体是成 矿关键地质因素, 蚀变分带 以及浅成低温 一斑岩型 矿化类型围绕其规律分布( 图 5 ) 。 对照典型火山岩区浅成低温 一斑岩型成矿系统 ( S il l it o e ,1 9 9 3 , 1 9 9 7 ,2 0 0 0 ;He d e n q u is t e t a 1 , 1 9 9 8 ) ,目前矿 田已经遭受 中等程度剥蚀 , 上部受火 山机构控制的热泉型金矿化以及大部分的浅成低温 成矿产物已经被剥蚀 。目前矿区残存少量受断裂构 造控制的石英 脉( 蛋 白石或称次生石英岩) 矿化体 ( 如 2 2、 2 6号脉 ) , 而且 在 5 01 0 0 m范 围尖灭 。但 在斑岩体上部或( 侧部) 1 5 0 2 0 0 m范围的受断裂 构造 破碎带 控制 的蚀 变 岩 型 矿化 , 爆 破 角 砾 岩筒 控 制的角砾岩筒 型( 低 ) 品位 矿化 ( 2 2号脉小竖井? ) 保存较好。在深部 1 5 0 2 5 0 m范围 , 受岩浆侵入接 触带构造控制的独立斑岩型金矿化 ( 1 1 矿带 1号矿 体 ) , 以及在 5 0 0 I n深部出现斑岩型铜金矿化 (矿 带 Z K 4 0 9号钻孔 ) 保存完好 。 根据该模型认识 , 推测 I矿带深( 边 ) 部有望发 现斑岩型金矿体 ; 2 2以及 2 6号脉所在部位还有望 发现 角砾 岩筒 型 、 构 造 破 碎 带 蚀 变岩 型 以及 斑 岩 型 金 矿 ( 化 ) 体 。 4 3 找矿预 测 效果评 述 利用 上述规 律认 识 , 重点 开展 矿带 查证 工作 , 发现了大型斑岩型金矿体 ( 编号 1号矿体 ) ,深部发 现了斑岩型铜金矿体 ,实现 了本区找矿重大突破。 另外 , 2 6号脉新发现髓石( 次生石英 ) 脉型矿体 ;I 矿带也发现大量低品位矿体 , 出现斑岩型矿化苗头 ; 2 2号脉深部发现斑岩体 。矿田显示极 大的找矿潜 力。实践证明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指导矿田以及区 域相 似成 矿背 景找 矿评 价工作 。 5 7 4 斟键 第3 5 卷 f 2 2 6 号 脉 键 叶 2 0 0 3 0 0 7 0 0 面 , V A V V , | 中深部带 ( A u ) I i矿带V V V V V 深部带 ( A u U矿带 4 0 9 A + A 、 Cu ) 孔 I j 【 一 2 0 0 3 0 0 ” I J 1 5 0 0 6 0 0 l0 O 圆 因z 圈, 回 口s 田 困 s 囚 困1 0 1 1 回1 2 囝1 3 圈1 4 1 安山质碎裂岩 ; 2 凝灰 质碎裂 岩 ; 3 凝灰质 砂岩 ; 4 爆 破角 砾岩 ; 5 花岗闪长斑岩 ; 6 二 长花 岗斑 ; 7 细 晶花 岗岩 ; 8 断 裂 ; 9 地质体 界线 ;1 0 石英脉 ( 次生石英 岩) 型矿体 ;1 1 裂控 蚀变岩型矿体 ;1 2 斑岩 型矿体;1 3 围岩蚀 变分带界线 ;1 4 矿 化分带深度界线。图中 : K 正长石化 ;Q 硅化 ;S e 绢云母化 ; P 青盘 岩化 ;I 弱蚀变带;1I 钾化带 ; 钾化 带与石英 一绢 云母化叠合带 ; 石英 一绢云母 化叠合带 ;V 石英 一绢云母 化带与青盘岩化带叠合带;V I 青盘岩化带。 图 5 毕 力赫金矿 田控矿模型示意 图 Fig 5 Or e - c o nt r o l mo de l f o r t he Bilihe g oldf ie ld 致谢 : 项 目实施过程 中得到国家危机矿 山接 替资源 找 矿项 目办公 室叶 天 竺 、 吕志 成和 韦 昌 山研 究 员 的 指导和帮助 , 文章修改过程 中地科 院地质力学所 吕 古 贤研 究 员 、 中 国地质 大 学 ( 北 京 ) 王 建平 副 教授 提 出了宝贵意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 c e s ) : 陈衍景 , 翟明国 , 蒋少涌 2 0 0 9 华 北大陆边 缘造山带过程与 成矿研究 的重要进展 和问题岩石学 报 , 2 5 ( 1 1 ) : 2 6 9 5 27 2 6 卿敏 , 葛 良胜 , 唐 明国, 曲文 俊 , 袁士松 , 赵玉琐2 0 1 0 内蒙 古 苏尼特右旗毕 力赫 大 型斑岩 型金 矿床 辉钼 矿 R e 一 0 s 同位 素年龄 及其地质意义矿床地质 , 3 0 ( 1 ) : 1 1 2 0 任纪舜 , 牛宝贵 , 刘 志刚1 9 9 9 软碰撞 、 叠 覆造 山和多 旋 回 缝合作 用地学前缘 , 6 ( 3 ) : 8 59 3 唐纳w海 因德 曼1 9 8 5 火 成岩 与变 质岩 石学 邱家 骧 , 王人镜 , 马昌前译1 9 9 0 火成 岩与 变质 岩石学 武 汉 :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社 翟裕生 , 林新多1 9 9 3 矿田构造 学 t 京 :地质出版社 B a z h e n o v M L,C o l l in s A Q,De g t y a r e v K E,L e v a s h o v a N M, Mik o la ic h uk A V,Pa v lo v V E a n d d r Voo R2 0 03Pa le o z o n ic n o r t h w a r d d r ift o f t h e No ah T i e n S h a n( Ce n t r a l As i a ) a s r e v e a le d b y Or do v ic ia n a n d Ca r b o n if e r o u s pa le o ma g n e t is mTe c t o n o ph y s ic s ,36 6:1 1 31 41 C h e n Y J ,C h e n H Y,Kh i n Z a w K,F r a n c o P ir a j n o a n d Z h a n g Z J 2 0 0 7Ge o d y n a mic s e t t in g s a n d t e c t o n ic mo d e l o f S k a r n g o ld de p o s it s in China:An o v e r v ie w Or e Ge o lo gy Re v ie ws , 3 1:1 3 9 1 6 9 He d e n q u is t J W Ar r ib a A J a n d R e y n o ld s T J 1 9 9 8 Ev o lu t io n o f a n in t r u s io n c e n t e r e d hy dr o t h e r mal s y s t e m : F a r S o ut h - e a s t L e pa n t o p o r p ht y r y a n d e pit h e r ma l Cu Au d e p o s it s , Ph ilipp in e s Ec o n o mic Ge o lo g y,93:3 734 04 S illit o e R H 1 9 93 Go ld r ic h p o r p hy c o pp e r d e p os it s:Ge o lo g ic a l mo d e l a n d e x p lo r a t io n imp lic a t io ns Kir k ha m R V,S in c la r W D,Tho r pe R I e t a 1 Min e r a l de p o s it mo d e l in g G e o l o g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C a n a d a S p e c i a l P a p e r ,4 0: 4654 7 9 Sillit oe R H 1 9 9 7 C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a n d c o n t r o ls o f t he la r g e s t p o rp h y r y c o p pe r g o ld a n d e pit h e r ma ls g o ld d e p o s it s in t he c i r c u m P a c i f i c r e g io n A u s t r a l ia n J o u r n a l of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 4 4:3 7338 8 Sillit o e R H 2 00 0 Go ld r ic h p o rph y ry d e p os it s:De s c r ip t iv e a nd g e ne t ic mo d e ls a n d t he ir r o le in e x p lo r a t io n a n d d is c o v e r y Re v ie ws in Ec o no mic Ge o lo gy,1 3:31 5 3 45 Sillit o e R H ,Ba r k e r E M a n d Br o o k W A 1 98 4Go ld de p o s it s a nd Hy dr o t h e r ma l e r u p t io n b r e c c ia s a s s o c ia t e d wit h a Ma a r v o c a n o o a t Wa u ,P a p u a Ne w Gu n e a Ec o n G e o l,7 9( 2): 6 386 55 Xia o W J ,W in d le y B F,Ha o J a n d Z h a i M G2 0 0 3 Ac c r e t io n le a ding t o c o llis io n a n d t h e Pe r mia n S o lo n k e r s u t u r e,I nn e r Mo ng o lia,Ch in a:Te r min a t io n o f t he c e nt r a l As ia n o r og e nic be hTe c t o nic s,22:1 0 691 08 9 X ia o W J , Z h a n g L C, Q i n K Z , S u n S a n d L i J L 2 0 0 4 P a le o z o ic a c c r e t io n a r y a nd c o llis io n a l t e c t o n ic s o f t h e e a s t e r n T ia n s h a n ( C h in a ):I mp li c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n t i n e n t a l g r o w t h o f c e n t r a l A s ia A m e r ic a n J o u r n a l of S c i e n c e ,3 0 4 :3 7 0 3 95 A 枷 第 4期 卿敏 等 :内蒙古 自治 区苏 尼特右旗毕 力赫金矿 田构 造系统及其控 矿规律 5 7 5 S t r u c t ur a l S y s t e m a n d it s Or e Co n t r o llin g o f t h e Bilih e Go ld fi e ld in S u n it e Yo u Cit y,I n n e r M o n g o lia QI NG Min , Z HA NG We n z h a o 。 , T A NG Mi n g g u o ,GE L i a n g s h e n g 。 a n d HA N Xi a n j u ( 1 G o ld G e o l o g ic a l I n s t it u t e o f C h i n e s e A r m y P o li c e F o r c e ,L a n g f a n g 0 6 5 0 0 0 ,H e b e i,C h in a ;2 Z h o n g fi n G o ld C o r p o r a t io n L imi t e d,Be n g 1 0 0 0 1 t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T h e Bili h e g o l d f i e ld wa s c o n t r o lle d b y P a l As ia t ic g e o d y n a mi c s y s t e m in La t e P a le o z o ic Th e g o ld f ie ld is l o c a t e d in a n a n c ie n t c a ld e r a wh ic h is d e fi n e d b y n e a r ly EW a n d NE s t r ik in g f a u lt s Th e f a ul t s,c a l de r a a n d t h e c o n t a c t s o f in t r u s io n s c o n t r o l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t h e o r e d e p o s i t T he n e a r ly EW NE a nd NW s t r i k in g f a u lt se s p e c ia lly t h e in t e r s e c t io n s o f t h e NE a n d NW t r ik in g f a u lt s c o n t r o lle d t he dis t r i b ut i o n o f v o lc a n is m c e nt e r s t h e s ub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s a n d r e la t e d o r e b o d ie s Q u a r t z v e in a n d t e c t o n it e t y p e g o ld min e r a liz a t io n ( o r e b o d y )a r e u s u a l ly c o n t r o lle d b y NW s t r i k in g f a u lt s ;b r e c c ia t y p e o r e b o d y is c o n t r o lle d b y t h e c a l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