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pdf_第1页
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pdf_第2页
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pdf_第3页
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pdf_第4页
西安交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七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题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题解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1 7.1 请分析请分析CPU内部采用分散互连结构和单总线以及多总线结构的优内部采用分散互连结构和单总线以及多总线结构的优 缺点。缺点。 答:答: 分散互连结构是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部件间设置专用通路。该结构分散互连结构是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部件间设置专用通路。该结构 的优势是部件间不存在传输通路的竞争问题,所以指令执行速度快。的优势是部件间不存在传输通路的竞争问题,所以指令执行速度快。 单总线结构是将各部件都连接在单一的总线上。其优势是单总线结构是将各部件都连接在单一的总线上。其优势是CPU结构紧结构紧 凑,但由于部件间争用总线造成指令执行速度慢。凑,但由于部件间争用总线造成指令执行速度慢。 双总线结构是在单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总线,使得双总线结构是在单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总线,使得ALU的两的两 个输入可以分别来自两条线总线。双总线结构相对于单总线结构来说个输入可以分别来自两条线总线。双总线结构相对于单总线结构来说 ,通过增加一条总线来分担数据传输流量,使得指令执行速度得以提,通过增加一条总线来分担数据传输流量,使得指令执行速度得以提 高。高。 三总线结构是在双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总线,使得三总线结构是在双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总线,使得ALU的两的两 个输入可以分别来自两条线总线,且个输入可以分别来自两条线总线,且ALU的输出连接到第三条总线上的输出连接到第三条总线上 。总之,多总线结构通过增加硬件开销,换取指令执行速度。总之,多总线结构通过增加硬件开销,换取指令执行速度。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 7.2、设数据总线上接有、设数据总线上接有A,B,C,D四个寄存器,要求选用合适的四个寄存器,要求选用合适的74系系 列芯片,完成下列逻辑设计:列芯片,完成下列逻辑设计: (1) 设计一个电路,在设计一个电路,在同一时间同一时间实现实现DA,DB和和DC寄存器寄存器 间的传送;间的传送; (2) 设计一个电路,实现下列操作:设计一个电路,实现下列操作: T0时间时间完成完成D总线;总线; T1时间时间完成总线完成总线A; T2时间时间完成完成A总线;总线; T3时间时间完成总线完成总线B。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 解:解: (1)采用三态输出的)采用三态输出的D型寄存器型寄存器74LS374做做A、B、C、 D四个寄存器,其输出可直接挂总线。四个寄存器,其输出可直接挂总线。A、B、C三个寄存器三个寄存器 的输入采用同一脉冲打入。注意的输入采用同一脉冲打入。注意-OE为电平控制,与打入脉为电平控制,与打入脉 冲间的时间配合关系为:冲间的时间配合关系为: 令:令:BUSA=BUSB=BUSC=CP; DBUS= -OE; 当当CP前沿到来时,将前沿到来时,将DA、B、C。 -OE: CP: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 现以现以8 8位总线为例,设计此电路,如下图示:位总线为例,设计此电路,如下图示: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 D7 D0 BUSA 1Q 8Q OE 1D 8D 374 D 1Q 8Q OE 1D 8D 374 A 1Q 8Q OE 1D 8D 374 B 1Q 8Q OE 1D 8D 374 C BUSCBUSBBUSD DBUSCBUSBBUSABUS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 (2 2)寄存器设置同()寄存器设置同(1 1),由于本题中发送、接收不在同一),由于本题中发送、接收不在同一 节拍,因此总线需设节拍,因此总线需设锁存器缓冲锁存器缓冲,锁存器采用,锁存器采用74LS37374LS373(电(电 平使能输入)。节拍、脉冲配合关系如下:平使能输入)。节拍、脉冲配合关系如下: 时钟:时钟:CLK: 节拍电平:节拍电平:Ti: 打入脉冲:打入脉冲:Pi: 图中,脉冲图中,脉冲包包在电平中,为了在电平中,为了留有较多的留有较多的传送时间,脉传送时间,脉 冲设置在靠近电平冲设置在靠近电平后沿处后沿处。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 二位二位 格雷格雷 码同码同 步计步计 数器数器 1 MDRMMAR ; MemRd IR (MDR); PC (PC)+1, 操作控制器操作控制器 (IR); +1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3 假设加法指令为:假设加法指令为:add x,其中,其中,x为主存单元地址。为主存单元地址。 该指令的功能是将累加器该指令的功能是将累加器AC的值与存储单元内容相加结果的值与存储单元内容相加结果 保存在累加器保存在累加器AC。 MAR x; MDR Mx ; MemRd ALU (MDR), ALU (AC) , AC ALU; +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4 7.4 欲在欲在7.3.4给出的目标指令集中增加一条立即数加法给出的目标指令集中增加一条立即数加法 指令指令addi rt,rs,imm16,若,若CPU采用单周期数据通路设采用单周期数据通路设 计方案,请问在计方案,请问在7.5.1中给出的图中给出的图7-19数据通路能否支数据通路能否支 持该指令的执行?若不能,请问如何修改?并用指令周持该指令的执行?若不能,请问如何修改?并用指令周 期流程图描述该指令的完整执行过程。期流程图描述该指令的完整执行过程。 题解:题解: 支持。支持。 指令周期流程见下页。指令周期流程见下页。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用用RTL描述指令周期流程如下:描述指令周期流程如下: 取指阶段:取指阶段: (1)addr(IM) (PC); (2)read(IM); (3)Add1_B (PC),(PC)+4;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 (1)R_Reg1(RF) Inst 25-21,ALU_A (R_data1); (2)W_Reg(RF) Inst 20-16;RegDst=0 (3)SigExt16/32 Inst 15-0,ALU_B SigExt16/32;ALUSrc=1 (4)ALU操作(操作(add););ALUOp=00,ALUCtrl=100 (5)W_data(RF) ALU_C,PC (PC)+4; Branch=0,Jump=0,MemtoReg=0,RegWr=1,CLK 第七章第七章 7.4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6 7.6下图所示的下图所示的CPU逻辑框图中,有两条独立的总线和两逻辑框图中,有两条独立的总线和两 个独立的存储器。已知指令存储器个独立的存储器。已知指令存储器IM最大容量为最大容量为16384字字 (字长(字长18位),数据存储器位),数据存储器DM最大容量是最大容量是65536字(字字(字 长长16位)。各寄存器均有“打入”(位)。各寄存器均有“打入”(Rin)和“送出”()和“送出”( Rout)控制命令,但图中未标出。)控制命令,但图中未标出。 (1)指出下列各寄存器的位数:)指出下列各寄存器的位数: 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累加器,累加器AC0和和AC1,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R0 R3,指令存储器地址寄存器,指令存储器地址寄存器IAR,指令存储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存储器数据寄存器IDR,数,数 据存储器地址寄存器据存储器地址寄存器DAR,数据存储器数据寄存器,数据存储器数据寄存器DDR; (2)设该)设该CPU的指令格式为:的指令格式为: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6 加法指令可写为“加法指令可写为“ADD X(Ri)”,其功能是:)”,其功能是: AC1 (AC0)+(Ri)+X),其中(),其中(Ri)+X)部)部 分通过寻址方式指向数据存储器,用指令周期流程描述分通过寻址方式指向数据存储器,用指令周期流程描述 ADD指令从取指令开始到执行结束的操作过程,并标明指令从取指令开始到执行结束的操作过程,并标明 完成具体操作所需要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具体操作所需要的微操作控制信号。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6 题解:题解: PC = IAR = 14位;位;IR = IDR = 18位;位; AC0= AC1= R0R3= DDR = DAR = 16位位 接下页接下页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6 取指令阶段:取指令阶段: (1) IAR (PC);PCout,IARin (2) IDR IMIAR;IM读,读,IDRin PC (PC) + 1; PC+1,PCin(若(若PC具有自增功能)具有自增功能) (3) IR (IDR);IDRout,IRin 指令执行阶段:指令执行阶段: (1) ALU_A (Ri),ALU_B (IR)X;Riout,(IR)Xout, Add AC1 ALU_C;AC1in (2) DAR (AC1);AC1out,DARin (3) DDR DMDAR;DM读,读,DDRin (4) ALU_A (AC0),ALU_B (DDR );AC0out,DDRout, Add AC1 (ALU_C);AC1in 注:分号左边为微操作,分号右边为所需微命令(微操作控制信号)注:分号左边为微操作,分号右边为所需微命令(微操作控制信号)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AC1R1+IR(X) IARPC IDR IM ,PC+1 IRIDR DARAC1 DDRDM AC1AC0+DDR PCout, IARin IM读, IDRin, PC+1 IDRout, IRin 指令译码 R1out, Xout, +, AC1in AC1out, DARin DM读, DDRin AC0out, DDRout, +, AC1in 解法解法2 2: 用用指令周期流程图指令周期流程图描述。描述。 左边为指令周期流程图,左边为指令周期流程图, 右边为所需右边为所需微命令信号序列微命令信号序列。 第七章第七章 7.6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7 7.7 某某CPU的主频为的主频为4MHz,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 使用频度如下表所示。使用频度如下表所示。 (1)试计算该)试计算该CPU的速度(单位用的速度(单位用MIPS表示);表示); (2)若上述)若上述CPU主频提高为主频提高为6MHz,则该,则该CPU的速度又为的速度又为 多少?多少?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7 题解:题解: 平均指令执行时间平均指令执行时间 = 0.6 35% + 0.8 50% + 10 5% + 1.4 10% = 1.25 s CPU速度速度=1/1.25s=0.8MIPS 0.8 (6/4) = 1.2MIPS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7.16 某计算机某计算机CPU中有如下部件:中有如下部件:ALU(具有(具有+、-、直、直 送送V等功能),等功能),移位器移位器(具有左移(具有左移L、右移、右移R、直送、直送V等等 功能),主存储体功能),主存储体M,主存数据寄存器,主存数据寄存器MDR,主存地址,主存地址 寄存器寄存器MAR,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PC(具有自(具有自 增增+1功能),通用寄存器功能),通用寄存器R0R3,暂存器,暂存器C(连(连ALU左左 输入端)、输入端)、D(连(连ALU右输入端)。右输入端)。 若上述逻辑部件按单总线结构组成若上述逻辑部件按单总线结构组成CPU数据通路,数据通路, 请画出指令“请画出指令“SUB (R0),),R3”的的指令周期流程图指令周期流程图,该,该 指令的含义为:源操作数的指令的含义为: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有效地址在寄存器在寄存器R0中,目中,目 的的操作数操作数在在R3中,目的操作数减去源操作数后结果送到中,目的操作数减去源操作数后结果送到 目的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中;(目的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中;(注:注:减法时,要求减法时,要求被减数被减数 送送ALU的左输入端,减数送的左输入端,减数送ALU的右输入端的右输入端) 第七章第七章 7.16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若用类似若用类似MDRo的方式表示寄存器输出类微命令,类的方式表示寄存器输出类微命令,类 似似MDRi的方式表示寄存器输入类微命令,的方式表示寄存器输入类微命令,1R表示表示 主存读命令,主存读命令,1W表示主存写命令,表示主存写命令,MDR、MAR 与主存储体与主存储体M之间,暂存器之间,暂存器C、D与与ALU输入端之间输入端之间 是是直通直通的,的,不需要微命令控制不需要微命令控制。请写出对应该指令周。请写出对应该指令周 期流程图所需的期流程图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命令序列全部微操作命令序列。 第七章第七章 7.16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16 图中,数据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R/-W P C M A R M D R R3 D 移 位 器 I R M A L U 单总线(BUS) R2R1R0 C + +1 L V R - V 解: 采用单总线结构的CPU硬件框图如下: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OP=? MARPC MDR M(MAR) PC PC+1 IR MDR SUB PCo,MARi 1R ,+1 MDRo,IRi SUB(R0),R3指令流程图 第七章第七章 7.16 对应的全部微操作命令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16 SUB R3(C)-(D) D MDR C R3 MAR R0 MDR M(MAR) R3o,Ci R0o,MARi 1R MDRo,Di ,V,R3i (公操作)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0 7.20 由于指令周期由于指令周期=CPI 时钟周期,所以主频和时钟周期,所以主频和CPI是影是影 响响CPU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但是,同时降低这两个参数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但是,同时降低这两个参数 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存在这两个参数的权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存在这两个参数的权 衡。具体方法如下:衡。具体方法如下: (1)以提高)以提高CPI为代价,提高处理器的主频;为代价,提高处理器的主频; (2)降低主频换取较小的)降低主频换取较小的CPI。 请分析请分析MIPS多周期数据通路,分别说明这两种方法实现多周期数据通路,分别说明这两种方法实现 的具体措施。的具体措施。 Copyright 2012 Computer Organiz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七章第七章 7.20 解答:解答: MIPS多周期多周期CPU数据通路的设计思想是:将指令执行过数据通路的设计思想是:将指令执行过 程分成时间大致相同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少数几个程分成时间大致相同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少数几个 微操作,各阶段的最长时间设置为一个时钟周期。微操作,各阶段的最长时间设置为一个时钟周期。 (1)提高)提高CPI,即增加时钟周期数。这种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