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pdf_第1页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pdf_第2页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pdf_第3页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pdf_第4页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Bu l l e t in o f M in e r a l o g y, P e t r o l o g y a n d Ge o ch e mis t r y Vo 1 3 0 No 3, J u l y 2 0 1 i 地衣芽孢杆 菌对 亚硒 酸盐 的还原 朱建明 , 雷 磊 , 肖 湘。 , 袁永强L , 秦海波 , 苏 惠 i 中国科学 院 地球 化学研究所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贵 阳 5 5 0 0 0 2 ;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 北京 1 0 0 0 4 9 ; 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厦 门 3 6 1 0 0 5 ; 4 湖北省恩施 自治州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胡北 恩施 4 4 5 0 0 0 摘 要 : 利用高硒碳质泥岩 中筛选 出的地衣芽孢 杆菌 ( B a cil l u s l i ch e n if o r mi) , 研 究 了该 菌对亚硒 酸盐硒 的耐受 与还 原行为 。 结果表 明, 液体培养基( YE G) 中, 它能耐受 3 2 0 mM 亚硒酸盐硒 的浓度, 耐 受硒酸盐硒 的浓度可高达 1 0 0 0 mM。然而, 高 浓度 的亚硒酸盐硒对它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有氧表厌氧的环境中, 地衣芽孢杆菌均能还原亚硒酸盐中的硒: 将四价硒还 原为纳米球状 的元 素硒颗粒 , 使其分布在菌体的周边 和细胞 内。在含 5 mM 亚硒 酸钠 的液体培养基 中, 还 原亚硒酸钠硒 成为 元素 硒的平均效率约为 4 2 。地 衣芽孢 杆菌在 生存环境 无严格 要求 的条件 下, 其还 原亚硒酸 盐硒形成 纳米元 素硒颗粒 的现 象, 是研究生物合成低毒 的纳米活性元素硒和生物修复硒污染技术 的基础, 也为硒 的微 生物矿 化过程提供 了契机 。 关键词 : 地 衣芽孢杆菌;亚硒酸盐硒 的还原 ; 元 素硒 中图分类号 : P 5 9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2 8 0 2 ( 2 0 1 1 ) 0 3 - 0 2 4 5 0 6 T h e R e d u ct io n o f S e l e n it e b y B a cil l u s l ich e n if o r mis Z HU J ia n - min g , L EI Le i , XI A0 Xia n g 。 , YUAN Yo n g q ia n g ”,QI N Ha i- b o , S U Hu i 1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En v ir o n me n t a l Ge o ch e mis t r y, I n s t it u t e o f Ge o ch e mis t r y, Ch i n e s e Aca d e my o f S ci e n ce s , G u iy a n g 5 5 0 0 0 2 , C h in a ; 2 G r a d u a t e S ch o o l o f C h in e s e A ca d e my o f S ci e n ce s , B e i j in g 1 0 0 0 4 9 , C h in a ; 3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a r i n e Bio g e n e t ic Re s o u r ce s , I n s t it u t e o f O ce a n o g r a p h y S t a t e O ce a n ic Ad min i s t r a t io n , Xia me n 3 6 1 0 0 5 , C h in a ; 4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o n o f E n s h i Pr e f e ct u r e , En s h i, Hu b e i 4 4 5 0 0 0, Ch in a Ab s t r a ct : B a cil l u s Lich e n if o r mi, wh i ch ca n r e d u ce t h e t o x i c s e l e n i t e a n i o n t o r e d e l e me n t a l s e l e n iu m ( S e 。 ) , wa s is o l a t e d f r o m a ca r b o n a ce o u s mu d s t o ne wit h h ig h co n t e n t o f Se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is s t r a in ca n s t a n d in 3 2 0 mM S e Oia n d in mo r e t h a n 1 0 0 0 mM S e 0 一 Ho we v e r , t h e h ig h co n ce n t r a t i o n o f S e 2 一ca n in h ib it t h e g r o wt h o f t he s t r a in in 1 i q u id me d i um ( YEG) No ma t t e r in a e r o b ic cu l t u r e o r a n a e r o b ic cu l t u r e t ha t t he s t r a in wa s in o cu l a t e d, it ca n r e d u ce s e l e n it e a n io n t o n a n o s p h e r i c e l e me n t a l s e l e n iu m g r a n u l e s , d is t r i bu t e d a r o u n d o r wi t h in t h e ce l l s I n t h e l i q u i d YEG me d i u m co n t a in s 5 mM o f s e l e n it e, t h e t r a n s f o r me d e f f icie n cy o f S e t 0 Se 。b y Ba cil l u s l ich e n i f o r mi wa s 4 2 a p p r o x ima t e l y S i n ce n 0 r ig o r o u s r e q u i r e me n t f o r Ba cil l u s l ich e n if o r r n i t o l iv e , it is s u it a b l e t o b e s e l e ct e d i n micr o b ia l r e me d ia t i o n t e ch n iq ue s a s t h e s t r a i ns t h a t co p e wit h s e l e n iu m p o l l u t i o n s, a n d t o p r o d u ce t h e n a n o - Se g r a n u l e s wi t h b io a v a il a b iI it y At t h e s a me t ime, t h e p h e n o me n a o f s e l e ni t e a n i o ns r e d u c e d t o e l e me n t a l S e b y t he b a ct e r i a l p r o v i de s a ch a n ce t o f u r t he r u n d e r s t a n d t he mi e r o b ia l mi ne r a l iz a t io n o f s e l e n i u m in t h e e n v ir o n m e nt Ke y wo r d s : B a cil l u s l ich e n i f o r mi;r e d u ct i o n o f s e l e n it e ;e l e me n t a l s e l e n i u m 硒 是人 体和 动物必 需 的一种 微量元 素 。硒在 自 然界中主要以 4种价态存在 , 即 S e 2 一、 S e 。 、 S e ( 本 文 中以亚硒 酸 钠 代 表 亚 硒 酸盐 硒 ) 和 S e ( 以硒 酸 钠代 表硒 酸盐硒 ) 引。其 中, 硒 酸盐容 易发生 迁 收稿 日期 : 2 0 1 卜0 1 - 1 0收到 , O 4 1 2改回 资助项 目: 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薪丁程重要方向项 目( KZ C X 2 一 Yw J e t 0 1 ) ;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创新群体项 目( 4 0 7 2 1 0 0 2 , 4 0 9 7 3 0 8 5 ) ; 矿床地球化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 目资助项 目( 2 0 0 9 1 2 ) 第一作者简介 : 朱建 明( 1 9 6 9 一) , 男 , 研究员, 从事环境 、 微生物与非传统同位素的地球 化学研究 E - ma i l : z h u j i a n min g v i p g y i g a c c 2 46 朱建明等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 移 , 易被生物利用 ; 亚硒酸盐较其他价态硒有更强的 毒性 】 。微生物在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形 态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微生物可将毒性较 高的亚硒酸盐 、 硒酸盐还原为毒性较低的元素态硒 , 或同化还原合成硒蛋 白、 含硒蛋白, 甲基化为具高挥 发性的二甲基硒( D MS e ) 等 。一些细菌也能在 还原硒 酸盐 、 亚硒 酸盐 的过程 中获 取 能量 , 同时把氧 化态的高价硒转化为低价态 的 S e 。和 S e 卜 , 降低硒 的毒性 , 以便能在高硒环境中生长【 3 。 以往的研究发现 , 可以进行硒异化还原作用 的 微生物遍及整个微生物界 , 而不仅仅是原核生物 中 的特定类群 3 “ 。代表 的微生物有嗜热细菌 ( t h e r - mo p h il ic b a ct e r ia ) 、 高和低 G+C ( 1 o w a n d h ig h G+ C ) 含量 细菌 、 革兰 氏 阳性 菌 ( G r a m p o s it iv e b a ct e r i a ) 、 变形菌( Pr 0 0 妇c a ) 以及光合型的微生物一 紫 细菌 ( p u r p l e b a ct e r ia) 等 3 “ 。这 些 微 生 物在 生 理学 特性上 具有 较 大差 异 , 呈 现 多样 性 。 目前 已从 土壤 中分离出 1 l 9种放线菌 和 6 O种细菌能与硒酸 根或亚硒 酸根作用形成元 素硒 。比较典型有 大 肠 杆 菌 ( E s ch e r ich ia co l i ) 8 3 、荚 膜 红 细 菌 ( R h o d o b a ct e r ca p s u l a t u s ) L g 、 罗 斯 通 氏 菌 C H3 4 ( Ra l s t o n ia 口 r 伽 5 CH3 4 ) l 1 、 枯草 芽孢杆 菌 ( B a cil l u s s u b t il is ) 等u 。鉴 于 以往 的研 究 多是 从 富硒的环境 中筛选与分离细菌I 3 , 且特异的环 境中必生长有特定的微生物群落 , 在我们前期调查 湖 北恩 施 渔 塘坝 特 高 硒碳 质 泥岩 ( 硒 含量 大 于 5 0 0 mg k g ) 中微生物 多样性 的基 础上 , 选 定兼 性厌 氧 细 菌地衣芽孢杆 菌 ( B 1 ich e n if o r mis ) 为研究对 象 , 调查其对硒酸盐 、 亚硒酸盐耐受性 的同时 , 也研 究其产物 中元素硒的特征。该研究对硒的微生物地 球化学过程及其矿化认识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 同时 为 纳米 活性元 素硒颗粒 的制 备和硒 污染 的生物修 复 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 法 1 、 1 样 品采 集 本研究中的高硒碳质泥岩于 2 0 0 7 年和 2 0 0 8年 8月采 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乡渔塘坝北部二叠系茅 口组顶部的碳质硅质岩层 , 有关该研究 区的地理与 地质特征可参阅文献- 1 3 , 1 4 。采样时使用一次性 无菌采样器 , 刮去表层泥岩, 垂直采取泥岩芯体 , 并 在同一位点重复取样。采集 的样 品低温保存并在 2 4 h 内运回实验室置于超低温冰箱内冷冻保存 。 1 2 地衣 芽孢杆 菌 的筛选 、 分离与 鉴定 泥岩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分装, 取约 I g样品于 1 0 0 mL无菌 Mil l iQ( MQ) 水 中分散 , 在培养箱中震 荡混合均匀后分取 1 mL混合清液均匀涂抹在几个 含 1 0 1 0 0 mg k g四价硒 ( 本 文 中 以亚硒 酸 钠硒 代 表可溶的亚硒酸盐硒) 的平板固体( 主成份是酵母膏 +葡萄糖, 本文中简称 YE G培养基) 培养基上, 在 超净台静置 3 d , 观察到 出现周边红色或 发红 的菌 落 , 使用灭菌牙签挑取后转移置含不同 4价硒浓度 的平板固体培养基上 , 反复纯化确保单一 的菌落后 转移置含 4价硒 ( i0 0 mg k g ) 的液体 Y E G培养基 中 , 在生长 3 h后 开始在不 同时 间段取 样 , 并 在 显微 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的形貌特征 。 除观察细菌的显微形貌外 ,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 方法进行鉴定。基本流程是 : 先进行菌体 D NA 的 提取和纯化, 使用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 公 司 合 成 的两 对 1 6 S r D NA 部 分 片 段 E u b a c2 7 F: ( 5 一 AGA GTT TGA TC C TGG CTC AG一 3 ) 、 Eu b a c1 4 9 2 R:( 5一 GGT TAC C TTGTT ACG AC T T一3 ) 作为通用引物 , 进行 P C R扩增 。P C R 条件为 9 5 变性 1 min , 6 0 复性 4 0 S , 7 2 延伸 1 0 0 S , 共 3 5个循环 , 最后 在 7 2 再延伸 1 0 min 。 P C R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到 p MD- 1 8 T 质粒中, 然 后导入 E co l i DH5 a , 由上海英骏生 物技术有限公 司完成测序。将所测的 1 6 S r D NA序列提交 E MB L 和 Ge n B ANK 数 据 库 ( 登 录 号 E F 6 5 6 4 5 5 ) , 采 用 F AS TA 和 B l a s t程序, 进行序列相似性对 比分 析 ( 相似性大于 9 9 ) , 确定该菌株是地衣芽孢杆菌。 1 3 地 衣芽 孢杆菌 的计数 与 电镜 观察 细菌的计数主要使用细胞计数板测量培养液中 的菌体数量 , 同时进行 吸光度 的测定。透射 电镜观 察时先进行 培养液 中菌 体的离心 分离 , 使用无 菌 MQ水 洗 涤 和不 同浓度 ( 7 5 9 6 、 5 0 、 2 5 、 1 0 ) 的 戊 二 醇脱 水后 进行样 品 的包埋 、 固化 和切 片 , 测试 时 样 品载在 4 0 0目铜 网 。同时对 脱水后 的样 品在元水 酒精中分散 , 用铜网捞取后在灯下烘干。透射 电镜 为 国家海 洋 局 第 三海 洋 研 究 所 的 J E M l O O C X I I 和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所 的 J E M一 2 0 0 0 F XI I ( E D X: 元 素 B U) 。 1 4 硒浓度 的测定 所有样品中硒 的测定使用氢化物一 原子荧光法 ( HG AF S ) 。岩石样 品研 磨 至 1 6 0目以 上 的 0 1 g 干燥 粉 末 样 , 放 人 特 富 龙 密 闭 消 解 罐 中, 加 入 3 2 mL HN O。 + HF的混 合消 解 液 , 拧 紧后 放 入 1 5 0 1 5 5 烘箱 恒温加热 1 6 h 。冷却后谨 慎 打开消解 罐 , 补 加 1 2 mL H2 O , 在 9 O 下 盖 盖 加 热 4 5 ra i n 后 取下 冷却, 转移至1 5 m E P F A杯中, 于7 O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的电热板上蒸至近于补加 0 5 mL HNO 。 二次驱氟 并 蒸 至近 干后用 6 mo l L HC L定容 至 3 mL, 然后 转移到 2 5 mL的比色管 中于 9 5下水浴 4 5 min , 稀释至 2 5 mL待测 2 。本研究 中筛选细菌 的泥岩 样 品中硒含量均为 2 0 0 1 0 0 0 0 mg k g 。 取 含菌 体 的培 养 液 快 速 离 心 后 的 上 清 液 0 1 mL, 加入 0 1 mL 硝 酸混 合 并 静 置一 段 时 间 , 使 用 MQ水逐级稀释( 1 : 1 0 0 ) 稀释 , 待合适浓度直接使用 0 7 2 M (6 ) 的 HC L稀 释 后上 机 待 测 。YE G 培 养 基 中加 入 亚 硒 酸钠 硒 的初 始 量为 5 、 1 0 、 2 5 mM 。 细 菌 耐硒实 验 中加人 亚硒 酸钠 和硒酸 钠硒 的量 均是 l O 0 i0 0 0 mM 。 2 结果与讨论 2 1 地衣 芽孢杆 菌对 硒 的耐受性 实验 将该 菌 划线 于含 有 亚 硒 酸盐 、 硒 酸 盐 不 同 浓度 梯 度 的 YE G平 板 固体 培养 基 上 , 恒 温培 养 后 观察 地衣芽孢杆菌生长的菌落形态 , 并统计平板上菌落 的 大小 。菌 落特征 一般 是表 面湿润 , 光 滑 , 边缘 有 不 规则 状开 裂 ; 含硒平 板均 有红 色物质 析 出 , 与无 硒平 板对照, 证实红色物质应是菌株的代谢产物, 扫描电 镜能谱可鉴定为元素硒颗粒( 图 1 ) 。菌落直径随四 价硒浓度的升高逐渐变小 , 菌落数量也减少, 当硒浓 度超过 3 2 0 mM 时进人显 著降低 阶段 , 硒浓 度在 6 0 0 mM 时细 菌 停止 了生 长 。奇怪 的是 , 当 六 价 硒 浓度由 0 mM 逐渐升高到 2 5 mM 时菌落直径 随之 逐渐增大 , 但当六价硒浓度高于 2 5 mM 时菌落直径 随之逐渐减小 , 硒浓度直至 1 0 0 0 mM 时仍有菌落的 生 长 , 但 菌 落大小 和数 量 明显减少 。这 一结果 表 明 , 低 浓度 的硒 酸盐 硒 对该 菌 株 的 生 长有 促 进 作 用 , 并 且 当浓 度 为 2 5 mM 时 菌 落 直 径 达 到 最 大 , 高浓度 的硒酸盐硒也会 抑制菌株 的 生 长 。这 说 明地 衣 芽孢 杆 菌 菌株 对 亚 硒 酸 盐硒 和硒 酸盐 硒 耐 受程 度 是存 在 差 异 的 。 目前 已发现 的 菌株 能 够 耐受 亚 硒 酸 盐 硒 的 浓 度 多 在 1 0 0 mM 以 下 , 1 0 0 2 0 0 mM 的只有少 量报道n 引, 如 国内王 东 亮 等 发 现 的 一 种 固 氮 红 细 菌 ( R h o d o b a ct e r a z o t o f o r m a n s ) , 其耐受亚 硒酸盐硒 的最高浓度 1 2 5 mM 1 。在我 们研究 中发现 的地 衣芽孢杆 菌 , 其在平 板培养基 中最高耐受亚硒酸硒 的浓度 约 为 6 0 0 mM , 但在 含 3 2 0 mM 亚 硒 酸盐 硒 的液体培 养基 中也能够 生 长 , 这足 以证 明 其抵 抗亚硒 酸盐 硒 的毒 性是 非 常强 的 。 g 昌 斗 挺 翘 2 47 Se m mo卜L 图 1 地 衣芽孢杆 菌对亚硒 酸盐 与硒酸盐硒 的耐受性 F i g 1 Th e E f f e ct s o f s e l e n it e( S e O 一)a n d s e l e n a t e( S e O 一 ) o n t h e g r o wt h o f Ba cil l u s Lich e n if o r m s 地衣 芽孢 杆菌 是一类 能 产生 内生孢 子 ( 芽孢 ) 的 细菌, 常见于土壤中; 它也是一种嗜热的革兰氏阳性 菌 , 其适生温度大约为 5 O , 酶分泌 的最适温度为 3 7 , 可 以 以芽孢形 式存 在抵抗 恶劣 环境 , 在适 宜环 境下生长 。目前主要通过培养地衣芽孢杆菌获取能 用 于洗衣 粉添加 剂 的 蛋 白酶 , 或者 作 为 动 物饲 料 添 加剂 或肠 道微生 物制 剂等 。从人 身安 全和硒 污染 的 生物修复角度上 , 我们在高硒碳质泥岩中筛选 的地 衣芽孢 杆 菌有可 能成 为硒 污染 生物修 复技术 中的首 选 菌株 之一 。 2 2 地衣 芽孢杆 菌对 亚硒 酸盐硒 的还 原 在 暴 露光和 氧 的 条件 下 , 地 衣 芽孢 杆 菌 能 在 含 硒酸钠的平板固体培养基代谢形成红色的元素硒颗 粒 , 但在兼性厌氧 的液体培养基 中并不 出现硒酸钠 中硒 的还原 。反 之 , 该 菌无论 在含 亚硒 酸钠 ( 代表亚 硒酸盐硒) 的平板 固体 , 还是液体培养基 中生长时, 均 有 四价硒 的还 原 , 并 以 出现 红 色 的元 素 硒 颗粒 为 特 征 。图 2显 示 了该菌株 接入 含 5 mM 亚硒 酸钠 的 液体 培 养基 中 , 于 3 7 1 5 0 r p m 摇 床培 养 并定 时取 样得到的菌株生长 曲线。从 生长 曲线可以看 出, 含 t h 初始浓度为 5 mM 硒 Th e in it ia l co n ce n t r a t io n is 5 m M s e l e n it e 图 2 亚硒酸钠硒 的还原与细菌细胞数的变化 F i g 2 T h e r e d u ct i o n o f s e l e n it e( S e O g 一 )a n d t h e v a r ia t ion of b a ct e r ia l ce l l co un t 2 48 朱建 明等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 的还原 亚硒酸钠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状况比不含硒的培养 基中菌株生长状况稍微有些滞后( 该数据未在图中 显示 ) , 前者 在生 长前 的 6 h内对 菌株 生 长有 明显 的 抑制作用 , 而菌株的生长在 6 h之后开始加快。培 养基 中的硒浓度也开始逐渐降低 , 在菌株生长 2 4 h 后硒浓度显著降低。这表明该菌株对硒的还原主要 发生在生长的稳定期 , 其体 内有可能形成了某种解 毒的机制, 使菌株生长不再受到抑制 。按 5 mM 亚 硒酸钠培养基中硒浓度 的变化 , 可 以估算出地衣芽 孢杆菌对亚硒酸钠 中四价硒的平 均还 原效率约为 4 2 。 利用下面公式可分别计算得到该菌株的倍增时 间( D丁 ) 、 生长速率( G 尺) 和生长抑制指数( , GI ) 。 DT( h ) - , GR( H一 ) 一 , GI c) 一 i 0 0 。 以添加 2 0 mM 的亚硒 酸钠 、 硒酸钠 为例 。在不 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基中该菌生长较快 , 倍增时间 短 , 为 1 7 2 h , 生长速 率是 0 1 8 h _ 。 ; 而 在 添加 了亚 硒酸钠和硒酸钠的培养基中, 倍增时间分别为 2 7 O h和 1 8 6 h ; 生 长速率 为 0 1 6 h 和 0 1 1 h _ 。 ; 生长 抑制指数为 9 2 8 和 8 0 0 。这表明在添加高浓 度硒的培养基中, 细菌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 的抑制, 且在添加亚硒酸钠培养基中的生长明显慢于添加硒 酸钠培养基内的生长, 也证实 了亚硒酸盐硒对该菌 的毒性强 于硒酸 盐硒 。 菌株在含有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出现了较 长的延滞期 , 而在含硒酸钠液体培养基 中生长的菌 株 并没有 这一 现象 , 仅 相对 于 不 添加 硒 的 培养 基 中 菌 株生长 速率较 慢 。这 说 明菌株 对 亚 硒 酸钠 、 硒 酸 钠 中四价 硒 、 六 价硒 的反应 机 制 或代 谢 途 径 是不 同 的 。细 菌对高 价态 硒 的耐 受机制 通常 表现为 同化还 原作用合成硒蛋 白或含硒蛋 白, 异化 还原( 呼吸作 用) 作用( S e 汁 S e 一S e 。 ) 过程中获取生长 的能量 或者使硒甲基化降低周 围环境 中的硒; 这些生化反 应过程的完成与细菌基 因表达的不同酶系统息息相 关 , 。该菌在未加入含亚硒 酸钠 的液体培养基 之前 , 对亚硒酸钠的还原能力较低 , 很可能菌株在生 长在不含亚硒酸钠 的培养基 中时 , 不表达亚硒酸盐 还原酶或表达量较低 , 因此菌株的亚硒酸盐还原酶 为诱导表达型酶类 ; 而菌株在生长在不含硒酸盐的 培养基中时 , 也表达 了对硒酸盐有还原能力的酶类 , 硒 酸盐对 于这 种酶 原 本 的底 物 有竞 争 性 抑 制作 用 。 基于现有实验室的条件, 这部分工作将在后续的工 作 中进一步完成。 本 研究 中获取 的菌株 能够在 高浓 度的亚 硒酸盐 培养基 中生长( 大于或等于 3 2 0 mM) , 仅经过较短 时 间( 2 4 h ) 延 滞期 后就能 高效 的还原 亚硒 酸盐 。因 此这一发现对于高硒污染的土壤及水体都可以起到 生物修复的作用 , 高效 的将具有毒性和高生物可利 用性的硒氧化物还原为无毒不可溶于水的红色单质 硒纳米颗粒 , 从而降低生物毒害。 2 3 元素 硒在 地衣芽孢 杆菌 中的分 布 在含 5 2 5 mM 亚硒酸盐硒的 Y E G液体培养 基 中 , 该菌 生长 3 h以后 培养基 颜色 转红 , 硒 浓度 越 高 红色越 深 , 表 明有 元 素硒 的形 成 。 图 3 A 和 图 3 B 显示了元素硒在菌液中的分布。图 4是以能谱证 明 培养基中沉降的颗粒物为元素硒。该菌还原亚硒酸 盐硒形成 的元素硒初始时主要在分布在 菌体的周 边 , 包裹着菌体 , 尔后 随菌体的分解进入培养基 中。 细菌体内也有元素硒 的形成, 但明显不同于其他细 菌周质空间的元素硒 1 6 , 1 7 3 , 而是分布在菌体 内部 ; 这表明 4价硒在细菌的胞内可被还原。该菌形成元 素硒 的颗粒一 般为无 定型 、 球 状 , 大小 2 O 1 0 0 n m, 部分颗粒因发生团聚作用而形成不规则的团聚体 , 在低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 细菌形成的元素硒颗粒均可附着积累于细胞 质 、 周 质空 间和细 菌 表 面 。硒 的这 一异 化 还 原作 用 可能有 多个 途径 , 但 对 于 细胞 外 的 元 素硒 是 通 过 细 胞裂 解而逸 出 , 还 是通 过 细胞 膜 上 整 合 的还 原 酶及 膜上的转运通道将其泵 出细胞外 尚无定论 。不过 , 从微 生物 成矿机 制和元 素硒在 地衣芽 孢杆菌 中的分 布特 征来看 , 该 菌形 成 的元 素硒 颗粒大 小相对 均一 , 球状 特征 明显 , 应 该属 于菌 体 内部 形 成后 泵 出胞 外 的 , 可能 为细 菌诱 导 型 的产 物_ 1 , 这 也 是 除 个 别 畸 变菌体外 , 在正常生长的细菌体内元素硒颗粒在透 射 电镜下 较难 发现 的一个原 因 。 0r e ml a n d等n 利用三 种 系统 发育 和 生理 学 上 不 同的细菌合成了胞外元素硒。这些元素硒在胞外 形成 稳定 、 均 一 的 具 单 斜 晶系 结 构 的纳 米 硒 颗 粒 。 收集清洗后获得的纯化胞外纳米颗粒在光学性质上 有很大的不同, 具独特的硒原子排列结构 , 不能通过 目前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我们采集到的元素硒 颗粒在形貌上与 Or e ml a n d j 使用细菌合成的硒颗 粒非常相似, 但在 T E M 下没有观察到选 区衍射的 花样 , 说明合成的元素硒颗粒不具 晶体结构 , 但在光 A 矿物 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透射电镜照片 TEM p h o t o s 图 3 元素硒颗粒在 细菌 中的分布 Fi g 3 T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e t e me n t a l s e l e n i u m p a r t i cl e s f o r me d b y B a cil l u s Lich e n if o r m s s t r a i n s j 土上 I - _ b 自 z t d “ 8 B 拙d 日 | h d d 曼 k n “ 自 I 曼 m 曼 n - 图 4 元素硒颗粒 的能谱 图( k e V ) Fig 4 EDX a n a l y s is o f e l e me nt al s e l e niu m pa r t icl e s f o r me d b y Ba ci l l u s Lich e n i f o r mis s t r a i n s ( k e V) 照 下 能 产 生 移 动 , 明 显 有 别 于 细 菌 的 运 动 , 并 在 3 7 下 能缓 慢转 化 为灰 色 的元 素硒 , 表 明其 物 理 性 质 有一 定 的不稳 定性 。 生 物方 法制 备 的纳米元 素 硒颗 粒 大小 一 般 为 5 2 O O r i m 1 5 , 1 8 3 , 具与亚硒酸盐硒的类似生物活性 , 但毒性远小于亚硒酸盐 中的四价硒离子。具生物活 性 的纳 米硒 颗 粒 已在 实 验 中用 于 畜 禽 的饲 料 添 加 剂 , 而地 衣芽 孢杆 菌 本 身被 广 泛 用 于 畜 禽饲 料 的 添 加剂 。因此 , 地衣芽孢杆菌在富硒食 品和 医药的开 发应用方面极具潜在价值 , 同时对微生物的矿 化机 制 认识 方 面也有一 定 的启迪 。 结 论 2 49 微 生物 在硒 的生 物地球 化学 循环 和形态 转化 中 发 挥着 重要 作用 , 现 今 发现 的许 多 微 生物 均 能 还 原 四价硒、 六价硒, 它们对其他有毒金属元素也有显著 的抵抗力 , 地衣芽孢杆菌也不例外 。本研究中使用 从高硒碳质泥岩中筛选 出的地衣芽孢杆菌, 重点探 讨了它对亚硒酸盐硒 的还原能力。研究发现 , 地衣 芽孢 杆 菌能 在高浓 度 的亚 硒 酸盐 环 境 中生长 , 对 液 体培养基 中亚硒酸钠 的耐受至少为 3 2 0 mM, 对硒 酸盐钠的耐受则可达 1 0 0 0 mM。该菌具有较强 的 环 境适 应 性 , 无 论在 有氧 和厌 氧 的环 境下 , 都会 将亚 硒 酸钠中的四价硒还原为 1 O 1 0 0 rim球状的元素 硒颗粒 , 并分布在菌体的周围或细胞 内。同时 , 高浓 度 的亚硒酸钠对细菌的生长也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含 5 mM 亚硒酸钠的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 中, 该 菌把亚硒酸钠中四价硒还原为元素硒的平均效率约 为 4 2 , 类似于其他能还原亚硒酸盐硒为元 素硒 的 效率 。由于地衣芽孢 杆菌是一种有益的细菌 , 且有 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 还可以作为畜禽饲料的添加剂 , 这对利用该菌开发低毒性活性元素硒的医药或饲料 添 加剂 有一 定 的潜 在 价 值 。 同时 , 在 硒 污染 的生 物 修复技术方面也可以回收细菌合 成的元素硒 , 以做 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此外 , 该菌株把 四价硒转化为 元素硒 的过程 , 从地质微生物学的角度理解 , 本身就 是硒的生物矿化过程 , 对 深人理解硒的微生物地球 化学过程及其矿化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5 0 朱 建明等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 的还原 致 谢 : 感谢在 实验过程 中得到国家海洋局第 三海 洋研 究所王凤 平研 究 员及 其课 题 组 成 员、 谷 力 助理研究员在透射 电镜实验 中的指导; 文章撰稿和 修改过程中得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连宾研 究 员的帮助 , 谨此 致谢 。 参考 文献 ( R e f e r e n ce s ) : Fr a n ke n b e r g e r W T J, Be ns o n S S e l e n iu m in e n v ir o n me n t M Ne w Y o r k: Ma r ce l De k k e r , 1 9 9 4 : 1 4 1 6 朱建 明, 秦海波 , 李 璐, 魏 中青 , 雷磊 , 苏宏 灿 高硒环境样 品中 硒 的形态分析方法 E J 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 0 0 7 , 2 6 ( 3 ) : 2 0 9 2 1 3 Zhu J ia n min g, Qin Ha ib o, Li Lu , W e i Zh o n g q in g, Le i Le i, S u Ho ng ca n Th e me t h o d f o r a n a l y z in g s t a t e o f s e l e n iu m in Se r ich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a mp l e s J B u l l e t i n o f Mi n e r a l o g y , P e t r o l o g y a n d Ge o che mis t r y, 2 0 0 7, 2 6( 3) : 2 0 9 2 1 3 ( in Ch in e s e wit h En g l is h a b s t r a ct ) S t o l z J F, 0r e ml a n d R S Ba ct e r ia l r e s p ir a t io n o f a r s e n ic a n d s e - l e n i u m J F E MS Mi cr o b i o l o g y Re v i e w, 1 9 9 9 , 2 3 : 6 1 5 6 2 7 S t o l z J F, Ba s u P, S a n t in J M , Or e ml a n d R S Ar s e n ic a n d s e l e n i u m i n mi cr o b i a l me t a b o l i s m J An u Re v Mci r o b i o 1 , 2 0 0 6 , 6 0: 1 0 7 1 3 O 雷磊 , 朱建明, 秦海波 , 苏惠 , 冯新斌 硒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进展 刀 地球与环境, 2 0 1 1 , 待刊 Le i Le i, Zh u J ia n ming , Qin Ha ib o , Su Hui, Fe ng Xin bin Pr o g r e s s in micr o b ia l g e o ch e mis t r y o f s e l e n iu m in t h e e n v ir o n me n t J E a r t h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1 1 ( i n p r e s s ) ( i n C h i n e s e wi t h Eng l is h a bs t r a ct ) Du n g a n R S, Fr a n k e n b e r g e r W T J Micr io b ia l t r a n s f o r ma t io n o f s e l e n iu m a n d t he b io r e d e mia t io n o f s e l e n if e r o u s e nv ir o n me n t s J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J , 1 9 9 9 , 3 ( 3 ) : 1 7 1 1 8 8 Do r a n J W Micr o o r g a nis ms a n d t h e b io l o g ica l cy cl in g o f s e l e n i u mE J Ad v a n ce d i n Mi cr o b i a l E co l o g y , 1 9 8 2 , 6 : 1 3 1 Tu r n e r R J, W e in e r J H, Ta y l o r D E Se l e niu m me t a b o l is m in Es ch e r i ch i a co l ii - J B i o me t a l s , 1 9 9 8 , 1 1 : 2 2 3 2 2 7 Kcs s i J En z y mic s y s t e ms p r o p o s e d t o be in v o l v e d in t he d is s imil a t o r y r e d u ct io n o f s e l e n it e in t h e p u r p l e n o n -s u l f ur b a ct e _ r i a Rh o d o s p i r i l l u m r u b r u m a n d R h o d o b a ct e r ca p s u l a t u s J M icr o b io l o g y, 2 0 0 6, 1 5 2: 7 3 1 7 4 3 1 0 1 Ro u x M, S a r r e t G, P i g n o t P a i n t r a n d I , F o n t e e a v e M , C o v e s J Mo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s e l e n i t e b y r a l s t o n i a me t a l l i d u r a n s C H3 4 J App 1 En v i r o n M icr o b io 1 , 2 0 0 1, 6 7: 7 6 9 7 7 3 1 1 Ga r b i s u C, C a r l s o n D, A d a mk i e w i cz M , Ye e B C, Wo n g J H, Re s t o E, Le ig h t o n T, Bu ch a n a n B B Mo r p h o l o g ica l a n d bi o ch e mi ca l r e s p o n s e s o f B a cil l u s s u b t i l i s t o s e l e n i t e s t r e s s J Bio f a ct o r , 1 9 9 9, 1 0: 3 1 1 3 1 9 1 2 1 Hu n t e r W J , Ku y k e n d a l l L D Re d u ct i o n o f s e l e n i t e t o e l e me n t a l r e d s e l e n i u m b y Rh iz o b iu m s p s t r a i n B 1 J C u r t Mi cr o bi o 1 , 2 0 0 7, 5 5: 3 4 4 3 4 9 1 3 朱建明, 李社红 , 左维, S y k o r o v a I , 苏宏灿 , 郑宝 山, P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