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pdf_第1页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pdf_第2页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pdf_第3页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pdf_第4页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3年 1 2月 De ce mbe r 2 01 3 岩矿测试 R0CK AND MI NERAL ANALYS I S Vo 1 3 2NO 6 86 08 7 4 文章编号: 0 2 5 45 3 5 7 ( 2 0 1 3 ) 0 6 0 8 6 01 5 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方法 罗 国兵 ( 无锡市排水公司水质检测站 , 江苏 无锡2 1 4 0 1 1 ) 摘要:化学需氧量( C O D) 是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 , 其环境污染问题 引起 了广泛关注。2 0 1 2年 我 国长江、 黄河等十大流域的 9 7 2个国控断面中有 1 0 2 的断面为劣 V类水质 , C O D是主要污染指标之一 , 因此对水体 中 C O D进行准确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采用的 C O D标准方法具有操 作繁琐、 效率低 、 检测成本高、 对环境容易造成二 次污染等问题。针对传统检9 n, 4 方法存在的缺 点, 研 究者对所用仪 器设备 ( 样 品消解及测定) 、 消解试剂、 检测方法等进行优化与改进。在此基础上, 检 测效率及 准确性更 高、 环境友好的 检测技术也相继被开发与应用。本文总结 了近年 来 C O D标准检 测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 新检测技术研 究的主 要进展 。传统检测方法可检测 C O D含量为 3 0 7 0 0 mg L 的轻度 、 中度 污染水样 ; 基 于标 准方法改进的检测 方法将检 出下限降低至 8 6 m g L, 检 出上限则扩展到 1 6 0 0 m g L 。这些方法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 降低检测 成本, 但不能避免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且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不足。在 药物及免疫分析 、 矿物岩石分 析等其他领域或指标检测 中成熟的技术方法, 如化 学发光法、 流动 注射法或 多种技术结合的新 的检 测方法, 已经被应用于 C O D检测 , 检 出下限仅为 0 1 6 mg L , 检测时间进一步缩短 , 试剂污染也大幅降低 。随着科技 的发展 , 臭氧氧化法、 电化 学法等不拘泥于传统检测方法的新方法, 特 别是基 于以羟基 自由基 ( O H) 为主 要氧化剂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光催化 法及光 电催化氧化技 术, 进 一步将 C O D的检测 范围拓宽至 0 2 3 2 0 0 mg L , 为 C O D的准确 、 快速、 低成本及在线监测提供 了参考。 关键词 :水; 化 学需氧量;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 P 6 4 1 ; 0 6 5 5 2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全球有超过 8 0 的废水未得到 收集或 处 理 , 废水中数量众 多的污染物直接 排入水体 , 环 境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化学需氧量 ( C O D) 能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 的程度 , 是废水处 理中一个重要 的水质指标 J , 在我 国已经被列为控 制污染总量排放的重要水质参数。欧美国家和地区 ( 如欧盟 ) 已经具有完 备的立法或指令来 防治水环 境污染 。( ( 2 0 1 0年欧盟环境 申明和展望 报告显示 , 水质达到 良好的生态和化 学状态 , 水体环境得到显 著改善。而我国虽然早在 “ 九五” 期间就实行 C O D 排放总量控制 , 但 当前整体形势依 然严 峻 , 如 2 0 1 2 年我国 C O D排放总量为 2 4 2 3 7万吨 , 比 2 0 1 1年度 仅减少 3 0 5 。 C O 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水体中还原性物质被 强氧化剂重铬酸钾( K C r 0 ) 或高锰酸钾( K M n O ) 氧化 时 所 消 耗 的氧 化 剂 的量 ( 以 氧 计 , 单 位 为 m g L ) 。C O D指标 已被广泛应 用于水质评 价工作 中 。用重铬酸钾检测 的 C O D( 即 C O D ) 主要 表 征废水 (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中有机物污染指标 , 而用高锰酸钾检测 的 C O D( 即 C O D ) 则是表征地 表水或轻度污染水质有机物污染指标 J , 前者使用 更为广泛 ( 注 : 本文重点评述 C O D 0, 并对 C O D : 与 C O D 不作 区分 ) 。根据对水体用途和性质的不 同, 我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 准、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及 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 等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水体的 C O D限值作 了不同的规定 , 从 生活饮用水 的耗 氧量 ( 以 C O D 计) 的限值 3 mg L 到污水 综合排放 标准 限值 5 0 0 m g L ( 三级 标 准 , 以 C O D 计 ) , 需 要 检 测 的水 中 C O D含量范围很宽 。因此 , 当前准确对水体的 C O D 进行监测, 确保其能真实地反映水体污染状况显得 尤为重要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1 3 ;接受 f3期 : 2 0 1 3 0 6 2 9 作者简介: 罗国兵,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环境检测 、 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E m a i l : g b l u o 3 2 4 1 6 3 C O l i l 。 - 8 60 - 第 6期 罗国兵 : 水 体化学 需氧量的检测方法 第 3 2卷 本文对近 5年 国内外 C O D检测 的主要进展进 行综述 , 包括 C O D标准检测方法 的改进 与优化 、 新 检测技术研究两方面 , 以期 为后续开展 的污染物总 量控制及 C O D的准确 、 快速 、 低成本 及在线监测提 供参考 。 1 C O D检测的标准方法 目前 , 我 国关于水 中 C O D 检测 的标准方 法主 要有两种 : 重铬酸盐法 ( G B l 1 9 1 4 8 9 ) 、 快速消解 光度法 ( H J T 3 9 9 -2 0 0 7 ) 。这 两种方法 依据 的原 理基本一致 :以 C r : 0 溶液高温消解氧化水 中有 机物 , 前者以化学滴定定 量并间接算 出 C O D值 ; 后 者在专用加热装置上完 成样 品的消解 , 依据朗伯 一 比尔定律 , 由仪器直接或者通过绘制工作 曲线计算 出 C O D值。 C O D被列为环境保护 、 排水检测等行业污染物 控制必测指标之一 , 重铬酸盐法作为 C O D 检测 的 经典方法 , 在地表水 、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检测中 使用十分广 泛。该 方法 可检 测 C O D 含量 为 3 0 7 0 0 mg L 的轻度污染水体 , 如河水 、 污水处理厂 出水 及 中度污染的污水 、 废水 , 具有所需仪器设备简单 、 测定结果准确 , 精密度 高等特点 , 但操作 耗时较长 ( 2 4 h ) , 对 环境有一定 污染 J , 并且检测成本较 高。为减少或避免重 铬酸盐法检测 中存在 的问题 , 我 国在 2 0 0 7年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保 护行业 的 C O D检测标准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通过减少水样体积及试剂用量 , 降低 了有毒 试剂对环境 的污染 ; 此外 , 采用 ( 1 6 5- i - 2 ) o C高温消 解 , 仅需 1 5 min即可完成样 品的消解 , 极大地缩短 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但该方法检测结果稳定性不 佳l , 需与重铬 酸盐法进行 比对 , 且 仍然使用 了污 染环境 的试剂。 2 对标准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针对标准方法存在 的检测时间长 、 环境污染及 检测成本高等问题 J , 国内外学者对 C O D检测方法 进行 了积极探索并取得 了一定的突破 , 主要包括两 方面的工作 : 对标准方法 的优化 与改进 , 对标准 方法进行优 化与改进 的检测 方法 缩短 了检测 时间 , 降低 了检测 成本 。但 由于标 准 方法 是使 用 K C r 0 或 K M n O 作为氧化剂, 对难降解的有机物 氧化能力不足而影 响检 测结果 的准确性 。此外 , 仍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铬盐等试剂 的二次污染 。随着检 测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 , 许多学者将药物及 免疫 分析 、 矿物岩石分析等领域或指标检测 中成熟 的技 术或方法应用到 C O D检测中, 如化学发光技术 J 、 流动注射技术 , 或多种 检测技 术相 结合 卜 J 。 新检测技术的发展 与开发 。研究 与开发出与标 准方法原理完全不 同的全新检测方法, 如臭氧氧化 法 、 电化学法 卜 、 光催化法 及光电催化氧 化法 等。这些 新 的检测 方法 以羟基 自由基 ( O H) 与有机物发生反应 为基础 , 对水 中有机物 的氧化能力显著增强 , 具有结果准确 、 无二次污染 、 测定快速等特点 , 为水 中有机物污染的快速 、 准确检 测提供 了新的方 向。 近 5年我 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标准方法的 局部进行优化与改进 , 如检测所用仪器设备 ( 如样 品消解及检测装置) 、 消解试剂 、 检测方法。 2 1 消解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重铬酸盐法存在 回流冷凝耗时 、 资源浪 费等问题 , 电热恒温干燥箱 、 高压灭菌锅等密闭消解 设备 由于升温快 、 热效率高 , 在 C O O样 品消解 中不 失 为 电炉 的 一 种 效 果 较 好 的 替 代 品。研 究 表 明 卜。 , 使用电热恒 温干燥箱 、 高压灭菌锅等消解 设备可以将样 品消解时间缩减在 4 0 m in以内, 并且 测定结果 的精度与标准方法 比对无显著性差异。但 这类密闭消解设备加热温度的均匀性受设备 自身因 素( 如功率 、 性能等) 的影响 , 容易造成样 品测定 结 果的不稳定 。 微波消解作为一种加热效果较好的样品前处理 技术 , 不仅可显著地缩短消解时间, 还具有较好 的样 品回收率。例如 , 张安龙等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造 纸废水进行前处理 , 消解 时间只需 1 5 ra in 。但对 于 成分复杂的废水样 品, 其消解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试验或与标准方法 比对后确定 。与微波消解 一 样 , 超 声 波 辅 助 消 解 也 可 加 速 样 品 的 反 应 。 D o m in i等 。 。 以 M n 作氧化剂 , 采用微波 、 超声波辅 助消解两种方法加速样 品的消解过程 , 比对结果 表 明只有微波消解取得满意的结果 , 在 M n 的强氧化 作用下 , 耗时较文献 3 0 的消解时间 ( 1 h ) 缩减 至 1 rai n 。而采用超声 波辅助消解样 品, 回收率较低 , 可能原 因是样品中有机物的类型决定 了这类样品不 能获得较高的超声波能量 。 电热恒温干燥箱 、 高压灭菌锅 、 微波及超声波消 解等方法仍是基于传统方法的改进, 适用于处理水 体中含较少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或轻、 中度污染样品; 但过短的检测时间( 1 4 0 rai n ) 挑战标准方法 的较 长消解时问( 2 h ) , 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难 降 一 8 61 第 6期 岩矿测 试 h u p : w w w y k c s a c c n 2 0 1 3正 解有机物的完全氧化显得不足。 2 2 消解试剂的替代 采取替代或优化 的消解试 剂用于水体 中 C O D 的消解 , 可减少试剂对环境 的污染 、 缩短检测时间 、 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检测成本 。目前 , 研究者主要 对标准方法中的氧化剂 K : C r O 、 催化剂 A g S O 、 掩 蔽剂 H g S O 及 C O D测定仪中消解试剂采用替代的 消解试剂 , 。 针对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 的 特点 , 采用 K , C r O 作 为氧化剂 的标准方法对腐殖 质及芳烃类 ( 如苯酚 ) 等有机物 氧化 率偏 低。刘 咏 等 采用了毒性较低的硫酸高铈作 为氧化剂测定 C O D。该方 法基 于 C e C e “ 电子对 的标准 电位 ( E 。 = 1 6 0 V ) 高于酸性条件下 C r O ; 一 C r 电子对 的标准电位 ( E ” =1 3 6 V) 和 C 1 , C 1 一 电子对 的标准 电位 ( E =1 3 6 V) 。因此 , 在相 同的条件下 , 硫酸 高铈的氧化能力高于 C r O 。对该方法 中重金属 及 c l一 的干扰 , 可分别采用 N a , S和 H g S O 消除。对 同一渗滤液 , 采用该方法与 K C r O 标准方法进 行 比对 , 测定结 果 比标准 方法高 2 0 以上。褚有 群 等 认为硫酸高铈标准溶液 的标定方法较为复杂, 而文献 3 2 未给出具体标定方案 ; 此外该方法仍采 用毒性较大的 Hg S O 和成本较高的 A s 0 。 A g 2 S O 是标准方法 中使用的催化剂 , 其 中 的催化作用机理是 : 在 强酸性介质 中, 有机物首先 被氧化成羧酸 , 转化生成的脂肪酸与 A g S O 作用生 成脂肪酸银 , 再使羧基易于断裂而生成 C O : 和 H O。 基于这 一 机 理 , 薛 文平 等 选 择 Mn S O 、 N iS O 、 C u S O 、 M g S O 、 F e ( S O ) 五种替代催化剂 , 用微波 消解测定水体中 C O D。结果表明, 采用 Mn S O 作为 催化剂的样品回收率及测定值接近标准方法 , 因此 Mn S O 被认为是最佳替代催化剂。该方法 消解时问 仅为 3 rain 。Mn S O 可 以作 为标准方法 中替代的催 化剂 , 是由于当 M n S O 加人 到 K 。 C r : O 的强酸性溶 液中, 过渡金属离子 Mn 首先 被氧化成为 中间态 Mn “ ,Mn “再用空 d轨道接受占据在有机物分子中 最高能级轨道上的电子, 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产生 有机脂肪酸锰游离基 , 进一步使有机物加速氧化成 C O 和 H O 。不过该方法仍需加入 H g S O 去除 c l一 的干扰。林穗云 用 M n S O 代替 A g s 0 作为催化 剂, 用磷酸代替 H g S O 掩蔽 c l , 消解时间为 1 8 4 2 ra in , 避免 了使用成本较 高 的银盐及毒 性较大 的汞 盐 , 但对成分复杂的废水水样 ( 如含有难氧化 的多 8 62 环 、 稠环烃及饱和烃 ) , 可能因消解不完全而导致测 定结果偏 低。王俊荣等 用 A g N O 代替 H g S O 消 除 C l一 干扰 , 避免了毒性较高 的汞盐 的二次污染 , 并 对使用的贵金属银盐采取 A g C I 沉淀法 回收, 降低了 检测成本 。邱婧伟等 用 C u S O 一Mn S O 复合催化 剂代替标准方法中的单一催 化剂 A g S O , 用硫酸 一 磷酸代替硫酸 , 在 1 6 0 C下仅需消解 1 2 ra in , 大大提 高 了消 解 效 率 , 并 扩 大 了检 测 范 围 ( 4 51 6 0 0 mg L ) , 适合实验室批量样品的日常检测。 选择替代的消解试剂, 可以降低使用银盐的检 测成本 , 减少汞盐对环境 的污染。但是 , 与消解方法 改进一样 , 这种采用替代的消解试剂的方法 , 只是对 标准方法 的局部修正 , 并没有对标准方法进行根本 性改进 。因此 , 可作为环境监测实验室 日常水体 中 C O D监测方法, 但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仍需与标准方 法 比对 。 基于快速消解光度法 的原理 , 国外公 司 Ha c h 、 T h e r mo F is h e r 、 H A N N A等开发 了 C O D测定仪 , 利 用 仪器 内置曲线 自动计算 出样品的 C O D含量 , 具备样 品快速消解 、 分光比色测定时直接读数等功能 , 操作 十分方便。不过这些仪器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厂家生 产 的专用消解试剂 , 造成检测成本较高 。L i等 、 周俊 等 、 孙 海 波 等 副采 用 白配 消 解 液 , 替 代 H a c h 、 T h e r m o F is h e r 、 H A N N A等公 司 C O D测定仪专 用消 解 试 剂 , 检 测 范 围分 别 为 01 5 0 0 mg L、 01 5 0 0 0 mg L 与 01 5 0 mg L 。其 中 , T h e r mo F is h e r 方法量 程最 宽 , 适合 高含 量废 水 中 C O D的检 测 ; HA N N A方法量程较窄 , 适合低 C O D含量有机废水 的检测 ; Ha c h方法 ( 编号方法 8 0 0 0 ) 由于量程较宽 、 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 已得到美 国国家环保 总署 (E P A) 的 认 可(E P A A p p r o v e d m e t h o d s , h t t p : W W W h a c h c o m e p a ) , 因此可广泛 应用 于废 水 中 C O D的检测。这些 自配消解液 的 C O D检测方 法与标准方法比对 , 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 降低 了检 测 成 本。不 过 消 解 试 剂 的 配 制 需 要 使 用 K C r , O , 、 硫酸及 A g 2 s O 等对环境有污染及成本较 高的试剂。此外 , 加入的 Hg S O 对 含 c l一 浓度较 高 的样 品掩蔽能力显得不足。 采用 自配的消解试剂用于 C O D的检 9 l 4 , 可以大 幅度降低检测成本 , 但测定结果的稳定性不佳 , 并且 试剂配制、 工作曲线绘制等过程繁琐。 2 3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检测仪器的替代 标准方法采用 的是容量法或分光光度法。由于 分光光度法测定快速 、 操作方便 , 因此国内主要集 中 第 6期 罗 国兵 : 水体化学需氧量 的检测方法 第 3 2卷 在分光光度法改进方面 的研究 , 而 国外 的研究者主 要关注新的检测技术 , 如仪器设备 的联用及基于纳 米材料 的光催化及光电化学催化方法。由于国外厂 家生产 的 C O D测定仪价格较高, 并且需要使用专用 的消解试剂和消解管( 比色管 ) , 不适合 中小型实验 室 日常检 测 使 用。使 用普 通 分 光光 度 计 或 国产 C O D消解仪代替 H a c h等公司 C O D测定仪 , 已 经在检测工作实践 中得到 了认可 , 消解时间同样也 只需 1 5 m in , 测定结果与 H a c h方法及标准方法均无 显著性差异 , 不过试剂配制方法及样品检测过程仍 比较繁琐。 2 4 对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的优化 分光光度法测定 C O D是基 于 K 2 C r O 被还原 产生的 c r 的吸光度与水体的 C O D浓度值成正 比 关系这一测定原理。不过对低含量 ( 5 0 mg L ) 的 水 样 , 消 解 反 应 产 生 的 C r 很 少 , 未 被 还 原 的 C r , O ; 一 对测定产生干扰。此外, 样品中悬浮物、 仪器 的稳定性引起的光散射带来的干扰在波长区间较小 范 围内相近 。 基于特定污水 的紫外吸光度与 C O D有一定 的 相关性 , O g u r a l 4 。 。 在 1 9 6 5年就提 出用紫外光度法测 定水体 中 C O D。该方法不需任何 的化学预处理 , 避 免了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氧化消解这一耗时过程。 不过由于紫外吸收单波长测定原理上 的缺陷 , 对于 成分复杂 、 波动较 大的废 水所 测结果误差较大 。 此外 , 仪器本身的稳定性及任何 由试 液中微量 的悬 浮物( 如消解后溶液中生成 的 H g C 1 : 、 H g S O 的沉淀) 产生的光散射所引起的基线 漂移影 响较大 , 从而导 致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不高 。吴同华等 针对紫外 吸收单波长测定存在 的缺陷, 在 2 0 0 3 2 0 n m波长 范 围 内, 采 用 连 续 紫 外 扫 描 光 谱 法 测 定 废 水 中 C O D, 与标准方法进行 比对 , 该方法用于检测印染 、 石化 、 造纸等高污染废水结果满意 , 但仍不能消除悬 浮物 、 浊度等干扰 。谭淞 文等 以邻苯 二 甲酸氢 钾 、 E D T A等 5种物质的吸光曲线 回归方程 , 在 2 4 0 3 2 0 n m波长下将实时测得 的水样吸光度分解成 多种物质 的吸光度 , 利用多元一次方程计算多组分 水体的 C O D。该方法将改进 的紫外 一可见分 光光 度法用于水质实时监测 , 目前已有基于此方法并结 合数学模型的 C O D监测仪 , 避免 了该方法计算 、 操 作繁琐的问题 , 具有一定 的应用前景。张浩等 选 取 2 7 2 n m和 5 5 0 n m双波长 , 采用 L MB P神经网 络预测模型预测渗 滤液 中 C O D。整个试验过程不 需样品前处理 , 并可采用双 波长系数倍率法消除悬 浮物 的干扰 , 方法操作简单 、 快捷 , 不过测定结果仍 需与标准方法进行 比对 , 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的过程 也 比较复杂。而蒋然 等 采用 4 5 4 n m 和 5 6 0 n m 双波长 测定低 浓度水 中 C O D, 测定下 限 降至 8 6 m g L , 由于该方法只需扫描 C r , O ; 一 和 c r “在 4 5 4 n m和 5 6 0 n m波长处的吸光度 , 然后根据建立的数 学模型直接计算样品的 C O D浓度 , 而不需标准样 品 校正 , 因此样品的测定较为便捷 。此外 , 由于基于双 波长检测的计算 中扣除了悬浮颗粒或仪器稳定性所 引起的光谱基线漂移的影 响, 因此检测结果可靠性 得到了提高。陈洪雷等 针对标 准方法操作繁琐 的问题, 提 出了操作快速 、 便捷的导数光谱 一化学计 量学法快速测定制浆废水 中 C O D。该方法根据 已 知 C O D用制浆废水的多波长导数光谱 和所对应 的 C O D之间 的数 学模 型, 用偏最 小二 乘法乘法 软件 ( S I MC AP ) 对未知水体 C O D值模拟预测 。因无需 使用化学试剂 , 避免 了环境污染 , 为制浆废水 C O D 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不过 , 该方法的检测范 围 确定及选择合适波长区域 以确保结果 的准确性等问 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此类采用双波长代替标准方法 的单 波长检测, 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水 中 C O D的检测方 法, 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 但是模型预测与实际样品 的检测存 在一定 的误差 , 也 仍需 与标准 方法进 行 比对 。 2 5 高氯废水的检测方法改进 C l 一 作为 C O D检测中主要干扰物 , 采用标准方 法检测 , 虽然可以通过在水样 中加入掩蔽 剂 H g S O 生成可溶性氯化 汞配合物来消 除其影响 , 但 C l 一 一 方面能被 氧化 剂 K C r O 氧 化 , 理论 上完 全氧 化 1 m g 的 c l 一 需要消耗 0 2 6 6 m g的氧 ; 另一方面, c l 一 还能与催化剂 A g S O 生成 A g C 1 沉淀 , 从而影响 了水样的氧化程度 , 造成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因 此 , 标准方法不适合检测 c l 一 含量大于 1 0 0 0 m g L ( 稀释后 ) 的含盐水体。为此 , 我国先后制定 了适用 于 c l 一 含量 2 0 0 0 0 mg L 、 C O D1 0 mg L 即产生干扰) , 仍需加入 Hg S O 消除 c l 一 的干扰 ; Ma 等 采用一种新型 T i S bS n O P b O 复合 电极测 定 C O D, 与 T i FP b O , 电极 比较 , 该复合 电极可显 著提高方法 的灵敏度 , 检出限达到 0 3 m g L, 但本 方法只适合检测 C O D与 C l含量均较低的水样 ( 3 0 1 0 0 mg L ) , 对 C O D含量较高的水样可 以采取 简 单稀释后检测 , 而对高氯废水( C O D含量低) 则需采 取加入银盐沉淀的方法来消除干扰。 由于 P b O , 电极在制备 、 使用 以及废弃过程中可 能存在着毒性很大的重金属铅污染问题。 。 , 因此容 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 这是该方法得 以广泛推广使用 的限制因素。 3 4 3 掺硼金刚石( B D D) 电极氧化法 掺硼金刚石 ( B D D) 是一种 具有 良好导 电性 的 氧化 电极材料 。与 C u ( 或 N i) 电极 、 P b O 电极相比, B D D电极具有较宽的电势 窗 口、 低背景电流和 良好 的电化学稳定性 。此外 , B D D电极还具有 阳极析 氧 电位较高 、 耐腐蚀性较强等特点 , 在 C O D检测 时可 获得 较 高 的 电流 效 率 和 较 稳 定 的检 测 结 果 。 Wa n g等 鲫 先后 采用 B D D电极 、 B D D电极 一超 声电化学法测定 C O D。由于超声消解可有效提高 有机物的降解 速率 、 扩展检测范 围, B D D电极 一超 声 电化学法将 C O D检测的线性范 围由仅使用 B D D 电极 法 的 1 9 21 1 6 0 0 m g L扩 展 到 02 3 2 0 0 mg L , 而检出限则没有改变 ( 0 1 9 2 mg L ) , 适合包 括清洁水和污水 中 C O D的检测 。与标准方法相 比, 该方法在精密度 、 准确性和重现性方面均有较大优 势。不过他们采用 的 B D D电极都 是采用热丝法制 备 , 制备要求 比较高 , 并且金刚石薄膜的品质不高 ; Y u等 以 B D D电极作为检测元件 , 采用流动注 射法 、 伏安法 测定 C O D, 两种方法 的线性范 围分别 是 21 7 5 m g L 和 2 0 9 0 0 0 mg L , 检 出限分别是 1 m L 和 7 5 m g L 。前者适合检测轻微污染水体, 后 者 由于线性范围宽, 可检测 C O D含量较高 的生活污 水及工业废水。 c l 一 是该方 法检 测 的主要 干扰 物。虽 然文 献 6 7 研究了c l 一 含量与信号值的关系, 但未给出相 应的 c l 一 去除方 案; B o g d a n o w ic z等 一 ” 进 一 步改 进了微波法制备 B D D电极的技术 , 分别采用微波等 8 6 7 第 6 期 岩矿测试 h t t p : w y k c s a c c n 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 MW P E C V D) 及微波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 P A MW C V D) 系统制 备 B D D电极 , 然后用伏安法测定水 中 C O D, 有效降 低 了检 出限 ( 0 3 mg L 与 0 9 mg L ) , 但制备 B D D 电极的成本较高; H a n等 利用纳米 T iO , 的固有光 电特性 , 采用 T iO B D D异质结光 电电极检 测废水 中 C O D, 在 5 m in内完成一个废水样 品的检测 , 检 出 限为 0 1 2 mg L , 线性范围是 03 0 0 m g L 。该电极 使用寿命可达 5 0 0个样 品( 2个月内) , 适合污染程 度不高的废水 中 C O D的在线监测。 以上各类电化学法测定水体 中 C O D, 虽然操作 简单 、 快速 , 线性范围很宽 , 成本较低 , 适合各类水体 检测 , 但 目前在实际使用 中需要解决 的问题包括在 短时间内对各类有机物氧化能力不足 , 电极 的背 景电流不稳定 。 3 5 光催化法 ( P c C O D)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宽禁带 13 型半导体制备染料 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技 术 。随着 科 技 的发 展 , 半 导 体纳 米 材 料 Z n O、 S n O 和 T i O 等 已经在光催化法测定 C O D中得到广 泛使用。与纳米 Z n O、 S n O 材料相比, T iO 由于高感 光 、 来源丰富 、 价格低廉 、 耐腐蚀 与光蚀 、 光化学稳定 性好 -, , 使用最为广泛 。 目前 , 在光催化技术 中用于去除光 电子和指示 信号 的 主要 是 D O和 其他 一 些 高效 的氧 化剂 如 Cr 6 、M n 、 c e 及 S : O ; 一 等。李成芳等 叫 报道了 纳米 T iO 一 K : C r O 体系快速测定 C O D的技术 , 线 性范围为 0 01 5 0 0 m g L , 检出限为 0 4 m g L; 由 于掺杂可以提高半导体的量子效率 , 该研究组 通 过添加 c e 作为电子 受体 , 在 T iO 一 C e ( S O ) 共 存体系下协同测定 C O D, 利用 C e 与光生 电子反应 生成 c e “ , C e “的浓度采用荧光法检 测 , 从而 间接 测定水 中 C O D。方法 的线性 范 围是 0 01 0 0 0 mg L , 检出限为 0 9 mg L , 适合湖水或轻度污染的 废水中 C O D的测定 。c l 一 含量 2 0 0 0 0 m g L 时不 干扰测定 , 因此无需添加汞盐 , 可减少汞盐等环境的 污染。Z h a n g等 报 道了在 K Mn O 一有 机质共存 下的光子 一高效光生结合光催化体 系测定 C O D, 并 采用旋转盘光催化检测器 ( R D P D) 用 于指示检测信 号。由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子利用率和 自动搅拌 功能 , 适合检测 C O D含量在 0 2 6 0 mg L 的水体样 品, 并对 c l浓度低 于 2 0 0 0 m g L 时 同样也没有 干 扰。分子筛具有超强 的吸附能力 、 特殊的离子交换 能力, 无极分子筛还可以阻止光衰减, Wa n g 等 报 8 68 道了分子筛 4 A T iO 一 K C r : O 共存体系, 克服了 直接使用 T iO 作 为光催化剂存在 的光衰减和循环 利用 困难 的问题 。该 方 法 线 性 范 围只 有 31 5 m g L, 检出限为 0 2 4 mg L , 可作为地表水等环境评 价中一种 比较有前景的检测方法。 量子点 ( Q D) 是纳米或更小尺寸如玻尔半径 的 半导体 晶体 , 量子点 的核一般 由 B一A族元素 ( 如 C d S e 、 C d T e 、 C d S与 Z n S e ) 、 AV A族元素 ( 如 I n P与 I n A s ) 与A一A族元素 ( 如 P b S e ) 组 成 。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相 比, 量子点具有较高 的量子产率 、 耐光性与可调节性好 、 宽吸收窄发散 , 在近几年 已受到关注。S il v e s t r e 等 报道 了由一个 全 自动单一界面流动系统 、 在线紫外催化单元 与量 子点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光催化技术。该方法采用了 C d T e 量子点在紫外光源下催 化水 中有机化合 物的 降解 , 可检测 C O D含量在 13 5 m g L 的轻微污染 水体 。方法所需设备复杂, 成本较高 , 但作为一种新 兴的检测技术 , 在今后还有不断改进与提升的空间。 3 6 光电催化氧化法( P e C O D ) 光电催化氧化法 是利用纳米 T iO 光电催化过 程中产生的空穴和羟基 自由基具有极 强 的氧化 能 力 , 可以氧化几乎所有 的有 机污染物 , 最终产物 是 C O 和 H O 。与其他新 的检测技 术相 比, 光催化 法 和光电催化氧化法是 当前 C O D检测 中最为有效的 检测方法 。这两种方法 中活跃 的光生能力带来 很强的氧化能力 , 可快速 、 完全消解水中绝大部分污 染物 。它们的区别在于去除光生 电子和接收信号的 方式 :光催化法加入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去除 光生电子 , 检测信号则是基于光消解进样前后光电 子清除剂( 加入的氧化剂 ) 的浓度差; 而光电催化氧 化法是通过施加外部 电场将光生电子向相反的方 向 迁移到阴极 , 检测信号则是直接采集从 注入 的有机 溶液光消解后全部的光电子 。 光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光生电子与空穴 极易复合 , 大大降低了催化剂对有机物 的降解效 率 ; 而光电催化氧化技术则通过施加外加电场 , 使光 生电子和空穴分别 向半导体 内部与表面迁移 , 两者 复合几率减少、 寿命增加、 载流子的利用效率增加, 从而加快 了催化剂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 。 T iO , 电极是光 电催化氧 化法测定 C O D的关键 因素 , 对 T iO 进行改性可提高其光催化效率 。田 玉华等 采用溶胶 一凝胶 法分步控制工 艺制备锰 离子非均匀 掺杂 T iO , 的薄膜 电极 , Y u a n等 用锐 钛矿型 T iO 纳米溶胶采取层 一层组装 T iO : 薄膜 电 第 6期 岩矿测 试 h t t p : W W W y k c s a s 【 n 2 0 1 3证 4 结语与展望 传统的 C O D检测方法 由于不需成本较高 的仪 器设备, 目前被广泛使用在各类环境检测实验室中。 标准方法在检测过程 中需要使用 K C r O 、 Hg S O 等 有毒试剂及 A g s 0 等贵金属化合物 , 对难 降解有机 物的氧化能力较弱。对标准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 可 以做到 : 缩短样 品消解时间 ; 降低 中小型实验 室的日常检测成本 ; 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不过每 种改进与优化的方法 只能实现上述部 分优势或效 果 , 一种优势的取得是以牺牲另一种优势为代价的; 流动注射 、 化学发光 、 臭氧氧化等新的检测技术在提 升对有机污 染物氧 化能力 的 同时, 也 缩短 了检测 时间 。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 许 多新的氧化性能 更高的纳米材料相继推 出, 其 中以阳极 或者合金为 主要材料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 以 T iO 纳米材料 为代 表的光催化法及光电催化氧化法等新的检测技术 , 克服 了传统检测方法带来 的操作繁琐 、 环境污染较 大及结果准确性差等问题 , 是今后 C O D检测研究的 方 向与热点。不过 , 新的检测技术在方法的稳定性 、 8 70 可靠性 、 检测成本等方面仍需要依赖新 的理论 与技 术的突破 , 特别是光催化技术与光 电催化氧化技术 的检测范围仍较窄 , 对 C O D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的 检测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问。 5 参考文献 1 U n i t e d N a t io n s E d u c a t io n a l ,S c i e n t i fic a n d C u l t u r a l Or g a n iz a t io n,The 4t h e dit io n o f t h e UN W o r l d W a t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p o r t E B O L h t t p : W W W u n e s e o o r n e we n n a t u r a l s e ie n e e s e n v ir o n me nt wa t e r wwa p w w d r w w d l ,4 2 0 1 2 2 0 1 2 0 31 2 2 N o g u e r o l A ria s J , R o d r ig u e z A b a l d e A,R o me r o M e r in o EF l o t a t s XDe t e r min a t io n o f c h e mic a l o x y g e n d e ma nd in he t e r o g e n e o u s s o l id o r s e mis o l id s a mp l e s us in g a n o v e l me t h o d c o mb in in g s o l id d il u t io n s a s a p r e p a r a t io n s t e p f o l l o w e d b y o p t imiz e d c l o s e d r e f l u x a n d c o l o r ime t r ic m e a s u r e m e n t J 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 2 0 1 2 , 8 4 ( 1 3 ) : 5 5 4855 5 5 3 环境保护部 中国环境公报 E B O L h t t p : w w w me p g o v c n g k ml h b b q t 2 0 1 3 0 6 t 2 01 3 0 6 0 4 _2 53 2 01 h t m 2 0 1 30 60 4 第 6期 罗 国兵 : 水体化学需 氧量 的检 测方 法 第 3 2卷 4 5 6 7 8 9 1 0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W a n g H ,Zh o ng S H , He Y, S o ng G W Mo l e c ul a r s ie v e 4A TiO2 一 K2 Cr 2 O7 c o e x is t e d s y s t e m as s e n s o r f o r c h e mic a l o x y g e n d e ma n d J S e n s o r s a n d A c t u a t o r s B: C h e mic a l , 2 0 1 1 1 6 0( 1 ):1 8 91 9 5 T i a n J J , Hu Y G,Z h a n g J Ch e mil u mi n e s c e n c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p e r m a n g a n a t e i n d e x( C O D M )b y a l u m i n o l K Mn O 4 b a s e d r e a c t io n J 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0 8,2 0 ( 2 ):2 5 22 5 6 Z h a o H J , J i a n g D L , Z h a n g S Q,C a t t e r a l l K, J o h n R De v e l o pme n t o f a d ir e c t ph o t o e l ec t r o c h e n fi c al me t h o d for d e t e r mi n a t io n o f c h e mi c a l o x y g e n d e ma n d I J 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 2 0 0 4 , 7 6 ( 1 ) : 1 5 51 6 0 罗 国 兵自配 消 解 液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污 水 中 C O D J 中国给水排水 , 2 0 0 8 , 2 4 ( 4 ) : 8 3 8 5 Dh a ml a dh ik a r i D M Va n e r ka r A P, Ba r h a t e N M Ch e mic a l o x y g e n d e ma n d u s ing c l os e d n l ic r o wa v e d i g e s t i o n s y s t e m J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5 , 3 9 ( 1 6 ) : 6 1 9 8 6 2 0 1 付丽君 , 李冰凉, 蒋文新, 林志敬, 应维琪 低耗环保 C O D测定方法的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 0 0 8 , 3 0 ( 3):5 76 1 L i J ,T a o T,Li X B,Z u o J L,L i T,L u J,L i S H, Ch e n L Z, Xia C Y, L iu Y, W a n g Y LA s p e c t r o ph o t o me t r ic me t ho d f o r d e t e r mina t io n o f c he mic a l o x y g e n d e m a n d u s i n g h o m e ma d e r e a g e n t s J De s a l in a t i o n,2 0 0 9,2 3 9( 13):1 3 91 4 5 Do min i C E,Vida l L,Ca na l s ATr iv a l e n t ma n g a n e s e a s a n e n v ir o n me n t a l l y f r ie n d l y o x id iz in g r e a g e n t for mic r o w a v e - a n d u l t r a s o u n d ,- a s s 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