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pdf_第1页
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pdf_第2页
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第4 期 2 0 1 0 年8 月 农业科技管理 M a n a g e m e n to fA g r icu l t u r a lS cie n cea n dT e ch n o l o g y v 0 1 2 9 N o 4 A u g , 2 0 1 0 文章编号:1 0 0 1 8 6 1 1 ( 2 0 1 0 ) 0 4 - - - 0 0 7 5 0 3 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 甄若宏周建涛郑建初邵明灿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 1 0 0 1 4 )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 的目的和意义,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简述了近年来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进行的模式探索,同时,就稳定投入机制、成立科 技服务项目组、组建专职队伍、强化宣传、构建科技服务系列考评专项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以 期为科技服务管理部门制定决策、优化管理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服务;服务模式;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 3 2 4 3文献标识码- A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一支重 要力量,是农技推广的人才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源 泉和基础。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工作,加快 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 力,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积极 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重 要任务。 1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1 1满足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的需求农业科技服务 推广体系是各科研单位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桥梁 和纽带,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重要载体。农业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推广应用,才能凸显其意义和 作用。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和推广分属不 同部门,缺乏机制上的有机联系,科研教育部门在本 单位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与 农技推广部门脱离,导致组织难度大、推广难度大。 而处于技术服务体系最末端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虽 然其地位、功能、作用不可替代,但缺乏科技创新的 源头支撑,同时,也存在着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不 顺、人员队伍不稳、条件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l I ,制约 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此外,农技推广没有与科 研、教育等紧密结合,缺乏高新技术成果信息资源, 在推广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也没有与科研、教育单位 及时沟通,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效率。因此, 必须构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充满活力的多 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加 快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其纳 人工作日程,挖掘技术推广潜能,发挥技术引领作 用,确保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健康、高效地进行。 1 2 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创新的重点就 是科技成果转化,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 3 0 4 0 ,推广度不到2 0 t 甜,导致科技成果转化 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农技推广渠道, 单靠目前存在的农技推广机构进行农技推广,远远满 足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科研单位是 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把科技成果应用到 农业生产中,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对科技成果 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再创新,才能较大幅度地促进和推 动农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创新、开放和应用 模式I3 1 。 1 3 符合政策导向2 0 0 4 2 0 0 9 年,中央连续6 个 “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l ,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 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大中 专院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鼓励其参与到农业技术的 研究与推广当中。这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农 业大中专院校融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必然选择。 2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 2 1 以项目为纽带。带动科技服务江苏省农科院 收稿日期:2 0 1 0 - 0 5 2 6 基金项目:农业部软课题( 2 0 0 9 0 4 0 2 ) 作者简介:甄若宏( 1 9 7 8 一) ,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生态规划与区域农业。 7 6 农业科技管理第2 9 卷 按照“熟化一批科技成果,组建一支服务队伍,发展 一个特色产业,帮扶一村农民致富”的思路,实施“科 技帮扶,整村推进”和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并与省政 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省政府“校( 院) 企联盟”工 作、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创业”、省妇联农村妇女 “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不断扩大江苏省农科院试 点村范围,提高院科技服务影响力。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采用了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责任人和单位,统 筹协调各专业所和1 0 个农区所的科技力量,选择核 心技术成果,在溧水县、六合区、吴中区、海门市、邗 江区、浦口区、句容市、相城区等县市区,共实施了4 5 个辐射能力强、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高效农业示范 项目,在新沂市、邳州市、沛县、沐阳县、宿豫区、淮阴 区、盐都区、灌南县等县市区帮扶5 5 个经济薄弱村, 充分转化江苏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 应用比例超过5 0 。 2 2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 制科技特派员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实体活动型服务方式的代表之一,在科技推广实践 中,科技特派员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活跃在农村第一 线,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范例问。江苏省农 科院以科技扶贫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为重点,派科 技人员长期蹲点驻扎在垫湖村,按照“政府扶持为基 础,科技支撑为依托,鼓励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参与” 的工作思路,帮扶贫困户发展短平快项目,带动发展 西甜瓜高效农业产业,扶持村办企业,完善垫湖村米 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农户已有9 8 成功脱 贫,实现了垫湖村由贫困村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康 居示范村的飞跃。 2 3 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提升大学生村官科技服 务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文 件指示及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村官”的批示精 神,积极搭建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平台。江苏省农 科院将院里的“科技帮扶,整村推进”、“挂县强农富 民”工程充分与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创业相结合, 制定江苏省农科院2 0 0 9 年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利用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想创业、肯吃苦等优势,安 排2 0 万元资助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大学生村 官自主创业,用于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的设施、 农资、种苗补贴等方面。目前,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实 践,初步掌握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通过自身创业带动和 指导、服务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致富当地老百姓,这不 仅大大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也提高了大学 生村官服务“三农”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在不 断锻炼成长中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2 4 开展双学双比推动巾帼科技致富能力江苏 省农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针对农村妇女科技 文化素质低,对先进技术的认知能力有限等问题,开 展了多种形式的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的 科技服务模式。通过强化科技培训、实施项目带动、 创新帮扶模式、培育种植养殖大户等多种方式调动广 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 性l7 1 。例如,在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通过江苏省农科 院科技人员的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确立了以生 态养鸡项目为重点的帮扶措施,成立了以农村妇女谭 燕为理事长的草鸡专业合作社,由江苏省农科院科技 人员蹲点驻村进行技术指导,以“大户带小户,合作 社带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的积极性。截至 2 0 0 9 年年底,合作社存栏草鸡1 0 万羽,出栏1 0 多万 羽,全年孵化推广苗鸡2 0 0 万羽,销售鸡蛋4 5 0t ,产 值达到l0 2 0 万元,增收1 0 0 多万元;吸纳入社社员 8 0 人,带动4 0 0 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2 5 培育科技服务型企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搭建农业企业服务桥梁,着重解 决农民生产销售难题。例如,江苏省农科院与常州立 华畜禽公司合作,成立立华家禽研究所,将江苏省农 科院后方科技服务基地的雪山草鸡养殖纳入市场销 售体系,彻底消除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通过常州 立华公司统一供种、统一饲料和统一回收,江苏省农 科院负责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每养一羽鸡获利1 5 元,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 6 构建长三角科技服务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经济 快速发展2 0 0 1 年5 月2 8 日,成立了苏浙沪农科院 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按照“成果互用,技术互补”的 原则,本着“三合一、一为三”的工作目标,集中两省 一市科技、市场、信息等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 补。该服务团组织了一系列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建 立了一批联合服务示范基地,对接了一批重大技术攻 关项目,架设了科技与市场的互动桥梁,推动了区域 主导产业的大发展【8 1 ,开创了跨区域联合科技兴农的 新途径,在周边的安徽、江西、山东等省均产生了巨 大反响。 3 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措施和 建议 3 1 加强学习。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江苏省农科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服务工作,按照院工作会议总 第4 期 甄若宏等:推动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服务的模式探讨 7 7 体部署要求,把科技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位,扩大院影 响力;统筹协调科技资源,创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 宣传,强力推进科技服务工作,力求打造出更多的工 作亮点,推进村级农业经济发展,形成区域农业主导 产业,从由县到村的科技服务螺旋式升级转向由村 到县的科技服务。 3 2 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专业队伍目前,江苏省农 科院科技服务任务重、需求多,所涉及的地区、行业、 产业也越来越多,深感科技服务的力量不足,为此, 专业所和农区所建立了一支科技服务专职队伍,专职 人员从事蹲点驻村、进村入户,开展新品种展示、新 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同时,公益性研究项 目组的科技人员,结合自身的科研需要,或因专职服 务人员专业限制,承担相应的科技服务工作,两者相 辅相成,相得益彰。目前,蔬菜所、园艺所、畜牧所在 成立了科技服务项目组后,又总结经验帮助其他专业 所和下属的1 0 个农区所相继成立专门机构,如科技 服务项目组或科技服务中心等。组织协调科技人员 进村人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开展实际、高效的科技服务。培养和造就的这支高素 质的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通过驻村蹲点等 多种形式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发展需 求,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 让农业科技真正惠及亿万农民。 3 3 持续投入机制。推动科技服务有效开展持续 稳定的财政投人机制是保障农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的关键因素。目前,江苏省农科院实施的科技帮扶整 村推进工程、高效农业示范项目,以及“挂县强农富 民”等工程都为院更好地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了资金保 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还要继续按照“实施一 个项目,推广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 姓”的工作思路1 9 】,以更加优异的科技服务成效和影 响力积极争取多方支持,进一步增加对科技服务的投 入力度,以项目为主要抓手,保障专职科技服务人员 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3 4 创新考核机制,健全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绩 效考核机制是调动有关单位、相关科技服务人员积 极性的关键。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考核应由据发 表论文数量、项目经费额度等指标转为蹲点天数、带 动农民增收程度和数量、高新技术普及率、产业规 模、各单位满意度等指标I I O 。科技服务管理部门要协 同本单位完善各项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驻村政策, 设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关联农技推广人员的职称评 定、职务升迁、优秀科技人员等考核政策,以进一步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 设的文件精神;同时,应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行农技 推广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农技推广的主渠道、农 业科技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动力。 3 。5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江苏省农 科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优势主导产业的巡回讲座, 通过科技培训扩大院在基层群众中的知名度。江苏 省农科院充分利用“农技0 0 1 ”咨询热线和江苏农业 科技报等报刊,解答和刊载农业生产上的共性问 题,加强对院科技服务工作的宣传。全面改版升级科 技服务处网站,充实版面,力求及时、实时、准确、便 捷,做到条理清晰、风格新颖、信息量大,推进院科技 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执行江苏省农科院知识产权 的管理条例,统一标识,打造江苏省农科院科技服务 品牌。全面总结江苏省农科院多年的科技服务工作 实况,形成文字和影像资料,制作科技服务画册;跟 踪收集江苏省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汇编成册,制作 展板,扩大宣传。 4 参考文献 【1 】葛永群,王明俊,王明义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探讨【J 】 农机科技推广。2 0 0 9 ( 6 ) :2 1 【2 】吕令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析【J 】农业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