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 【内容提要】跨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的教育研究热点之一。它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到教育人类学、比较教育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并形成了许多理论和流派。本文拟就其中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如“文化变迁”、“文化同化”、“文化融合”、“文化适应”、“跨文化交流”、“跨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等理论流派,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关 键 词】世界 /跨文化教育 /理论 /流派 【 正 文】 跨文化教育(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 在英语当中, 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 cross- cultural education ”( 多 种 文 化 的 教 育 ) 和 “ trans- culturaleducation”(异文化的教育)等。 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换言之,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所属,而每一种教育也都与特定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按照教育的民族属性,它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一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两大类。前者是指受教育者所受教育基本上仅局限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单一的民族2 / 5 属性,如早期的美洲印第安民族教育等。而后者,则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如移民教育、殖民地教育、留学生教育、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均属于跨文化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在单一层民族教育的背景上实施异文化教育的现象,都可以视为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在人类历史上久而有之。但人类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则始于本世纪。特别是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里,各界学者自 20 世纪上半叶起对跨文化教育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从不同的立场、目的和学科角度提出各自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派流。时至今日,跨文化教育研究已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扩展到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及中国等诸多国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择选一些影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及相关理论流派作一简略介绍,供我国有关教育研究人员借鉴和参考。 一、文化变迁论 1、文化人类学派的观点 本世纪初期, 伴随西方殖民地的扩大和传教士的布教等活动,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世界各地。许多非西方国家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后,其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迅速瓦解崩溃。以此为背景,有关文化变迁的研究进一步引起世界各国人类学界的强烈关心。在早期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功能学派、历史学3 / 5 派等研究的基础之上,美国人类学会于 1935 年在其下属的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SSRC ) 当 中 , 指 派 罗 伯 特 莱 德 菲 尔 德( Robert Redfield)、赖福林顿( Ralf Linton)、米尔维勒赫斯克维兹( Melville Herskovits) 3 名人类学者负责成立 了一个专门从事“文化变迁”(或称“涵化”)研究的委员会,对有关文化变迁的概念、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等进行研究整理。经过 1 年左右的细致深入研究,于1936 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文化变迁研究备忘录的研究报告。虽然该报告仅有 4 页, 但却给文化变迁下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定义,并将到当时为止的有关研究课题和涉及领域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对后来的文化变迁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该报告书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首先, 他们将文化变迁( acculturation)定义为:“不同文化集团持续而直接接触的结果, 使其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原有文化发生变化的现象。”(注:江渊一公著:异文化间教育学序说,第 68 页,日本九州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2 版。)其次是研究的路线,包括有参考价值的论文索引、资料的分类、分析的方法。第三是对文化变迁问题的分析,包括民族间接触的类型划分、文化变迁的状况、文化变迁的过程。第四是在文化变迁过程当中文化选择和融合的心理结4 / 5 构,包括个人的作用、对相异文化采取接受或拒绝态度,人们的人格类型特征、因性别及社会地位、信仰、职业等不同所导致的态度差异、在文化变迁过程的初级阶段时的反抗与妥协心理、伴随 抛弃固有行为方式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忧虑。第五是文化变迁的结果,包括接受、调整和拒绝。 这一研究虽然还不能构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但却在相当程度上为以后的文化变迁学说及跨文化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基础的理论框架。例如,指出不同文化集团持续而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并不一定局限于一个文化集团,可能会导致双方都发生某种变化。也就是说,文化接触的作用和影响往往具有双向性。而且,接触的结果除同化、拒绝同化外,其中所说的“调整”实际上指出了文化融合及创造一种新文化的可能性。另外,正确地指出了对待异文化的态度还会因个 人的人格特征和具体情况而产生差异。而在研究报告中出现的许多术语,如传播( diffusion)、选择( selection )、 适 应 ( adaptation )、 变 迁( acceptance)、调整( adjustment)、融合( integration)等, 至今仍被学术界所广泛使用。 但文化变迁学说的真正形成,是距此约 20 年后由文化变迁研究专门委员会的一些新成员,在过去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大量新的调查研究来完成的。他们于 1954 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报告。它与 1936 年的研究报告相比,除强调系5 / 5 统的理论体系构 成外,还具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与前者以西方以外的不发达民族和国家为研究对象不同,新研究报告侧重于研究美国国内的移民和少数民族集团的文化变迁;其二,与前者强调文化变迁的消极变化过程不同,后者更侧重它创造新文化的积极的一面。 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外贸仓储物流合同范本汇编
- 拉萨滴滴车合同(标准版)
- 方木购销合同4篇
- 园林绿地养护合同(标准版)
- 7.1 自然环境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 2025合同范本停车场管理系统广告合同样本
- 2025办公用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生猪养殖收购合同(示范合同)
- 锅炉设备及管道保温施工方案
- 2025年简约个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外包投标方案
- 单招护理试题及答案
- 中考强化训练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数学五年真题汇总 卷(Ⅲ)(含答案详解)
- 院感督查工作培训课件
- DLT802.7-2023电力电缆导管技术条件第7部分非开挖用塑料电缆导管
- 2023南头古城项目简介招商手册
- 木僵病人护理课件
-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课件全套 第1-13章 非营利组织的缘起与发展-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认知觉醒》培训课程
- 机械辅助排痰操作规程
- 第17单元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