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人出庭申请书一式两份吗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申请书只要一份就可以,可以申请多个证人出庭,需要提供证人的身份信息,按规定的时限交给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热门城市:山东律师 行唐县律师 曲阳县律师 湖南律师 榆树市律师 蠡县律师 贵州律师 九台市律师 顺平县律师诉讼过程中要是需要申请证人出庭的话,则需要事先向法庭提交申请书,那么这个证人出庭申请书一式两份吗?可能不少人都不清楚应该递交几份申请书,针对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一、证人出庭申请书一式两份吗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申请书只要一份就可以,可以申请多个证人出庭,需要提供证人的身份信息,按规定的时限交给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二、证人的条件有哪些证人,是指了解案件事实并受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就了解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作出的陈述,是证人证言。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除下列人不能作证人外,其他人均可以作证人: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因此,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作证人,它们所提供的证据可能成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但绝不可能成为证人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人; 本案的诉讼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中的代表人不能兼作本案的证人。同样,本案的审判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也不能兼作本案的证人。除上述人不能 作证人外,凡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无论他们性别、国籍、职务、宗教、信仰、民族、种族、政治状况、文化程度、经历等状况如何。证人在诉讼中享有下列诉讼权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的权利。对自己的证言笔录,有权阅读,若发现有错误或者遗漏,有权进行更正或者补充;因作证而遭侮辱、诽谤、殴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击报复时,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法律保护;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证所支出的费用和受到的损失,如误工工资、误工补贴、差旅费等;有权改变自己已作的书面证言和口头证言的内容。在享有上述诉讼权利的同时,证人应承担下列诉讼义务:如实作证的义务。否则,人民法院可对其适用强制措施;如实回答审判人员、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就他所作的证人证言提出的问题;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根据上文的讲解,我们知道证人出庭申请书一般只需要一份就行了,此时可以申请多个证人出庭。而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远市8年级数学试卷
- 2024年赤水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平度市第二学期数学试卷
- 2024年丽水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河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濮阳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 莆田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 南阳高考冲刺数学试卷
- 南阳一中数学试卷
- 2025浙江宁波广创旅游会展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民航英语说课课件
- AI大模型数字港口业务架构总体设计方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英语试题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 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护理
- 模具公司品质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少儿期刊出版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开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校食材供应商实地考察核心内容清单
- JG/T 220-2007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
- 行车安装使用安全协议书
- T/CCAA 39-2022碳管理体系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