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1页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2页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3页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4页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3 卷第3 期 2 0 0 7年 5月 地 质 与 勘 探 GE 0I J 0GY A ND P ROS P EC T I NG Vo 1 4 3 No 3 Ma y , 2 0 0 7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 多金属 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葛良胜 , 邓 军 , 杨立强 , 邢俊兵 , 袁士松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 0 0 0 8 3 ; 2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廊坊0 6 5 0 0 0 ) 摘要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 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 内 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 一 石英薄脉。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 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成 矿作用与中、 新生代的区域构造 一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至少可分为燕山期石英 一黄铁矿和喜 山早期石英 一 方铅矿两期; 早期形成金矿化, 晚期形成铅和银矿化并伴生金矿化 ; 二者叠加于同一容矿空间, 形成多 期叠加的复式铅、 锌、 银、 金共生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致, 各成矿期流体均是以深源流体 为主的壳 一幔混合流体, 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 是相对独立的成矿流体体系。矿床成因属 中一高 温热液硫化物 一石英脉 型。 关键词 地质一地球化学超大型金 多金属矿床成矿叠加云南大坪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9 5 5 3 3 1 ( 2 0 0 7 ) 0 3 0 0 1 7 0 8 云南省元 阳县大坪金矿床是著名的滇西哀牢 山 金矿带上继墨江金厂、 镇源老王寨之后发现 的又一 重要的金 一 银 一 铅 一锌 多金属矿床 , 矿床位 于云南 省南部元 阳县大坪乡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 1 0 3 。 0 4 O 0 ” 一1 0 3 。 0 6 O 0 , 北纬 2 2 。 5 0 0 0 ”一 2 2 。 5 8 0 0 , 矿 区 面积约 6 0 k m 。至 2 0 0 2年底 , 矿床已累计提交探 明 的金金属量 ( C+D) 级 5 5 5 5 5 k g , 目前已达超大型规 模。与同矿带上其他重要矿床相比, 该矿床的地质 研究虽开展 过一些工 作 一 , 但 总体 上仍很 薄弱。 对矿床的类型、 规模以及成因等的认识存在较大争 论 ,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矿床的勘探 和生产 。为进 一 步指导大坪矿 区的地质勘 探和生产 , 作 者对该矿 床进行 了系统研究 , 文章在 阐述其地质和地球化学 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成因。 1 矿床地质 大坪矿 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缘 的金 平断块上 , 或称为金平滑移体 。区域构造线 以北 西向为主, 其次为近南北向和北东向。区域深大断 裂构造主要包括红河断裂带 、 哀牢 山断裂带和藤条 江断裂带。矿区内断裂主要有三家河断裂 、 金子河 断裂和小寨一金平断裂( 图 1 ) 。根据矿区 E T M遥 感 图像解译成果 , 在矿区范 围内新解译 出一些断裂 构造 , 主要有冉家寨一新安寨断裂 、 小新街断裂和大 坪一马店街一大寨断裂等。 图 1 大坪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图( 据王臣兴, 2 0 0 0) N 一第三 系; T 一三叠系 ; s P 一 志留一 二叠 系( 未分 ) ; S+c 一 志 留石炭 系; s l 一 下志 留统 ; O l 一 下奥 陶统 ; P t 元 古宇 ; P 2 晚 二叠世玄武岩; s 一斑状正长岩; ,; ) 一燕山早期黑云花岗岩; , 一燕山晚期黑云二长花岗岩; , ; 一黑云石英二长岩; ; ) 一二长花岗岩; o j 一黑云石英二长岩; 鹾一花岗岩; v 一闪 长岩; l 一断裂; 2 一一般( 推测) 断裂; 3 一矿床( 点) ; 4 一工作区 范围 收稿 日 期 2 0 0 6 0 3 1 4 I 修订日期 2 0 0 6 一l 0 0 8 I 责任编辑 韩进国。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编号: 2 0 0 6 B A B O 1 B I O )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项 目( 编号 : G P MR 2 0 0 6 2 8 ) 和武警黄金指挥部地质科研专项费项 目( 编号 : H J 2 0 0 3 0 3 ) 联合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葛良胜( 1 9 6 6年一) , 男, 1 9 9 1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获硕士学位, 在读博士生, 高级工程师 , 现主要从事金矿地 质科学研究工作 。 1 7 维普资讯 地质与勘探 2 0 0 7正 1 1 矿 区地质特征 矿 区地层组成简单 , 三家河断裂 以西 主要为奥 陶纪砂板岩系, 志留纪、 泥盆纪陆源碎屑岩见于东南 角部及大坪一马店街断裂和小寨一金平断裂之间, 其间有辉绿岩脉侵入。矿区及其外围岩浆活动发 育 , 具多期次、 多类型的特点 。其 中海西期桃家寨闪 长岩体出露于矿区中部( 图 2 ) , 是矿区的主要赋矿 围岩。大面积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花岗岩体则分 布于矿区东部外围。南部和西部一带有较多的喜山 早一 中期富碱岩浆岩活动 , 形成 了规模较小但数量 较多的富碱斑岩岩株或岩脉。在不同时代地层和岩 浆岩体中, 见有大量不同期次辉长岩脉、 煌斑岩脉、 石英二长岩脉或花岗斑岩脉侵入。 乙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j 北 O 4 k i n 图2 大坪金矿区矿脉分布图 D z 一下泥盆统老井寨组灰岩; D s 一中泥盆统宋家寨组炭泥质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灰岩; D z m 一中泥盆统马鹿洞组微晶灰岩、 白云质 灰岩、 白云岩夹角砾状灰岩、 板岩; s : 一中志留世薄层状、 条带状白云质灰岩夹泥质板岩 ; 0 b 一早奥陶世长石石英砂夹黑色板岩; 0 a 一早奥陶世粉砂质板岩与灰色板岩互层; P ta 一哀牢山群阿龙组黑云斜长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 w; 一燕山期二长花岗岩; 燕 山期花岗岩; 7 r 一花岗斑岩脉; 叶 仃 一二长斑岩脉; 一石英二长岩脉; 以一海西期闪长岩; 一辉绿岩体或岩脉; 1 一断裂或推测断 裂 ; 2 一矿脉及编号 维普资讯 第 3期 葛良胜等: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 2 矿脉地质特征 根据矿脉的产出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大坪 矿区划分为两个矿段 , 即北部的金子河矿段 和南端 的老金山矿段( 图 2 ) 。其中前者是矿区的主体, 共 有矿脉 3 5 条 , 皆赋存于小寨一金平断裂和冉家寨 新安寨断裂之 间( 即金子河构造破碎带两侧 ) 的桃 家寨闪长岩体中, 主要包括 V l 3 、 V 5 、 V 8 9 、 V 2 3 、 V 1 4等。矿 脉 长 度 一 般 为 5 0 0 l O 0 0 m, 最 长 3 8 0 0 m, 矿脉主要呈北西或北北西 向, 倾 向南西。各 脉体呈薄脉状, 相距不远并呈大致近平行展布, 从北 东向南西 , 具有斜列的趋势。位于金子河构造破碎 带 以东的矿脉走 向北 西 3 2 0 。 一3 0 5 。 , 倾 向南 西 , 倾 角 6 5 。 8 5 。 , 局部直立甚至反倾; 而位于其西的矿 脉走向 3 2 0 。3 3 O 。 , 倾 向、 倾 角与东 区相似 。造成 金子河构造破碎带东西部矿脉走 向上的差异可能与 金子河断裂活动 的左行牵引作用有关。老金山矿段 位于小新街断裂东部, 有不同规模矿化脉体 l O余 条, 其中矿化较好的4条矿脉产于志留纪浅变质板 岩和碳酸盐岩中。矿脉走 向北西 3 1 0 。 左右 , 倾向南 西 , 一般长度在 5 O2 0 0 m之 间, 相互平行产出 , 受 层间构造破碎带控 制。对 部分矿脉 的实地调查表 明, 矿区内矿脉具有分支复合 、 膨大 、 尖灭再现或侧 现以及反倾 现象 。多数矿 脉是多期 成矿作用 的产 物 , 具破碎再胶结特征。不 同期次形成的矿脉具有 矿物组合、 在同一赋矿构造中的产出部位、 结构构造 等方面的差异 , 但 由于多期热液活动均表现为金属 硫化物 一 石英脉, 并充填在同一容矿构造 内, 因而难 以辨别 , 以前均视为一期矿脉。 1 3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 矿 区矿石划分 为金 属硫化 物 一石 英 脉型 ( 占 9 5 以上 ) 、 ( 构造破碎带 ) 蚀变岩 型及角砾岩 型 3 种类型。 金属硫化物 一 石英脉型根据矿石中矿物组合的 不 同, 可以划分为两个亚型 :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的称为黄铁矿型 , 以方铅矿 为主 的称 为方 铅矿 型。 从矿石在矿脉 中的垂 向分布看 , 前者多分布在矿脉 的浅部, 后者则见于相对深部。在同一条矿脉的同 一 标高水平上 , 两 种矿石 同时出现时 , 一般并行 产 出, 并具有明显的分界面( 图3 ) 。此外, 也能见到方 铅矿型石英脉穿插黄铁矿型石英 脉的现象 , 反 映二 者并非同期矿化的产物。两个亚型矿石的共生矿物 组合亦有差异: 与黄铁矿共生的主要为黄铜矿、 银黝 铜矿、 砷黝铜矿、 磁铁矿、 白钨矿、 锡石、 自然金等为 主, 显著特征是极少见方铅矿 ; 而与方铅矿共生的则 以黄铁矿 、 闪锌矿 、 褐铁矿 、 黄铜矿 、 砷铅矿及铅钒等 为主。在脉石矿物方面, 二者共同特点是均以石英 为主, 占7 0 8 0 甚至更高, 其他是少量的方解 石 、 铁白云石 、 重晶石 、 透辉石 、 云母类和粘土类、 绿泥 石、 绿帘石等, 但方铅矿型矿石中铁白云石的含量要 高于黄铁矿型矿石 , 而重晶石则相对少见 。 图3 L 4 7 3老硐中 V 5号脉两期矿脉并置 1 一闪长岩 ; 2 一第一期石 英脉 ; 3 一第 二期 石英 脉 ; 4 一后期 构造 错断矿脉 蚀变岩型包括蚀变闪长岩型 、 蚀变灰岩型和构 造破碎蚀变岩型 。蚀变闪长岩型和蚀变灰岩型多见 于石英脉两侧 , 一般发育宽度不 大( 小于 l m) , 其 中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其他少见或基本不见, 呈浸 染状或细脉状分 布 , 含量 占 5 1 5 。而构造破 碎蚀变岩型分布相对广泛 , 见于矿脉尖灭端 的构造 延长线上以及尖灭侧( 再) 现间隔区间内, 部分金品 位较高, 是追踪构造延伸, 发现再( 侧) 现石英脉的 主要标志。金属矿物也以黄铁矿为主, 呈细粒浸染 状或细脉状分布 , 但含量较低 。构造破碎蚀变岩蚀 变强烈, 除硅化外, 还广泛发育其他类型的蚀变产 物, 如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 铁白云石化、 方解石化。 角砾岩型矿石前人少有提及, 由于胶结物的致 密胶结以及其矿物成分与硫化物 一 石英脉型相似, 造成两者难于区别, 过去将其归属为硫化物 一 石英 脉型。矿石 中的角砾 一般为早期形成 的石英脉 , 以 棱角状出现, 其中可见早期形成的金属矿物; 而胶结 物多为金属硫化物 , 以致密的团块 状黄铁矿或方铅 矿为主, 形成金属硫化物包裹石英的格局。在典型 的硫化物 一 石英脉型矿石中, 金属矿物则呈半 自形 或他形的个体以各种形式分布石英脉中, 形成石英 包裹金属矿物的格局 。 1 4 成矿期次划分 对 V 5 、 13 、 2 3 、 89号等 脉体矿石矿 脉穿插 关系的详细观察和室内镜下研究表明, 该区至少存 】 9 维普资讯 地质与勘探 2 0 0 7正 在石英 一黄铁矿期和石英 一方铅矿期两个成矿期, 前者可以划分为绢云母 一 黄铁矿 一 石英阶段(I ) 、 磁铁矿 一 黄铁矿 一 石英阶段( ) 、 石英 一 多金属硫 化物( 黄铁矿) 一自然金阶段( ) 和石英 一 碳酸盐 4 个矿化阶段; 后者可划分为石英 一多金属硫化物 ( 方铅矿) 一自然金阶段( ) 、 石英 一 少硫化物( 黄 铁矿、 方铅矿为主)一 铁 白云石阶段 ( V) 和方解石 一 石英 一黄铁矿阶段( ) 3个矿化阶段。其中为 金矿化的主要阶段, 为银铅锌矿化的主要阶段, 同 时伴有金矿化。体现出了该区金矿成矿的长期性、 多期性和复杂性。 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2 1 包裹体岩相学 选择不同成矿期矿脉中石英开展了包裹体特征 研究。v 9 4和V 5 1 样品分别采 自V 9和 V 5脉 体, 为石英 一 黄铁矿期阶段产物。其中石英包裹 体较多, 均为原生包裹体, 多呈片呈群状分布( 图 4 a , v 9 4 ) , 包裹体多数较小, 一般 3 5 m, 少数 5 l O lx m, 为 C O : 包裹体和二相气液包裹体, 形态多 呈长条状、 纺垂状、 负晶状等, 在 V 51 中见部分呈 线状排列的包裹体( 图4 b ) , 个体更小。C O : 包裹体 中C O : 一般占包裹体体积的5 0 一 8 0 或更大; 二 相气液包体的气液比为 1 0 1 5 。V 2 31 ( 图 4 c ) 和 V 11 ( 图4 d ) 样品分别采 自V 2 3和 V1 号脉, 均为石英 一 方铅矿期第或V阶段的产物。其中包 裹体较发育, 呈群、 片分布, 亦主要为 C O : 包裹体和 二相气液包裹体, 多呈球状、 长条状、 不完全负晶状 和不规则状等, 偶见呈线状排列的个体极小的假次 生包裹体。 C O : 包裹体 中C O : 一般 占包裹体体积 图4 云南大坪金矿床矿石石英包裹体特征( 说明见正文) 维普资讯 第 3期 葛良胜等 :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的3 0 一 6 0 或更大( 可达 8 0 ) ; 二相气液包体 的气液比为 1 0 一2 5 , 包体大小为 51 5 IL m。 S B T一1 ( 图4 e ) 和 S B T一 2 ( 图4 f ) 样品采 自矿区北部 的十八塘矿点角砾状 矿石 , 矿石 中石英 的组成较复 杂, 含早期石英的角砾, 但主要是晚期形成的石英。 包体数量明显少于上述样品, 但个体相对较大, 不均 匀分布或呈线状排列, 主要为 C O 包裹体和少量二 相气液包裹体, 包体多呈负晶状和不规则状等。 C O 包体中 。 , 在常温下跳动, 其中 C O 所 占体积 一 般为3 0 一 6 0 , 少数达 9 8 ; 二相气液包体的 气液比为 1 0 一 2 5 , 包体大小为 1 O一 2 0 1L m, 少数 可 达 3 0 1 L m 以上 。 2 2 包裹体温 、 压和盐度特征 两期石英包裹体温、 压和盐度等测定结果表明, 石英 一黄铁矿期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 区间为 1 7 7 o C 一3 5 6 o C, 平 均 2 5 8 o C; 石 英 一方 铅 矿 期 为 1 6 5 o C一3 6 4 o C, 平 均 2 8 4 o C。可见两期均 一温度 变 化不明显, 石英 一 方铅矿期略高。图5 表明, 均一温 度总体上有两个峰值区, 一个位于2 2 0 C一 2 4 0 C 区 间 , 另一个位于 3 2 0 C一3 6 0 C区间 , 同时单个样 品 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包体的盐度两期分别平均为 1 4 7 和 1 3 2 1 , 流体密度则分别平均为 O 8 8 1 0 k m 和 O 9 01 0 k g m , 各方面指标变化均不 明显, 没有显示出同一成矿热液体系随时间从早到 晚所表现出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利用 C O 包裹体 的相关数据 , 根据有关 PT相图对压力进行估算 , 得出石英 一黄铁矿期 的成矿压力为 5 8 MP a , 石英 一 方铅矿期为 7 0 MP a , 相应 的成矿深度 ( 按 2 7 MP a k m 增压计算 ) 分别为 2 1 4 k m和 2 5 9 k m。可 以看 出, 从石英 一 黄铁矿期到石英 一 方铅矿期成矿深度不断 加深 , 与不同期次石英脉在空间上的填充规律相符。 l - - _ 2 3 包裹体成分特征 有关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见表 1 。不同成矿期的 流体成分共同特点是: 液相成分中, 阳离子以N a 、 K 为主, 钠钾比值均远大于 1 , 其次为 c a , 个别样 品还含一定量 的 Mg ; 阴离子 以 s O 一 、 c l 一 为主 , 各 样品的F 一 含量均低于氯和硫酸根离子。气相成分 中, 水和 C O 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为 O 和 N 。值得 注意的是 各 样 品 中均含 有 一 定 量 的 C H 、 C H 、 c H 6 等, 其中以前两者为主。但不同期次热液之间 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石英 一 黄铁矿期热液( 表中2 、 3 阶段) 早期相对富集 N a 、 C 1 一 、 N o ;等离子组分, 各 组分值明显偏低, 而主期 C a 、 M g 、 S O 一含量相 对增高; 石英 一 方铅矿期成矿热液特别富集 N a 、 C a 、 S O : 一 等液相组分和 C H 等气相组分, 相对富 集 C O 和 N 等气相组分。从早到晚各组分含量基 本相似 。但 从 老 金 山样 品 ( L J S一3) 分 析 , 晚 期 Ca 、 Mg 、S O 一 、 N o ;等离子含量明显增加, 气相 成分中 N 含量较高 , 可能同矿液流经的围岩不同有 关。取于 V 2 3号脉旁侧含少量黄铁矿的石英大脉 样品( V 2 3 5 , 不含金 ) 中各种组分均有一定含量 , 以特别富集 N a 、 K 、 c l 一 等为特点, 似乎与上述两 期热液有一定差异, 是否表明存在更晚一期的热液 活动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同位素地球化学 3 1 HO和 C同位素 表2 列出了大坪金矿不同脉体不同期次矿石石 英的H、 O同位素组成以及铁白云石的碳同位素组 成。由表 2及 图 6可知 , 矿区不 同成矿期矿石氧同 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 2 6 3 o 一 5 5 4 o ) , 略低于 正常岩浆水值( 5 o 一 7 o , 郑永飞等, 2 0 0 0 【 1 9 ) , 在 O 7 I( 一8 D图解 ( 图 6 ) 上 呈一垂直直 线型排列特 征, 反映氧同位素组成稳定, 没有同一体系热液经长 期演化后, 氧同位素向大气降水线发生飘移的现象; 而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一 1 1 3 o 一一 4 1 o ) , 变 化范围大于正常岩浆水值(一 8 0 o 一一 5 0 o , 郑永 飞等, 2 0 0 0 ) 。同时, 不同期次有样品投点在图上 相互交织出现, 表明这种变化并非由于同位素交换 引起。上述 H、 O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表明: 该区不同 成矿期的热液并非同一成矿体系的产物, 而是源于 相对独立 的热液体 系。 从各期热液组成变化范围看, 两期流体 H、 O同 位素组成特征大致相似, 主体位于原生岩浆水范围 内,8 D值的变化表明可能发生了弱的水岩交换作用。 21 0 8 6 4 2 搽 维普资讯 地质与勘探 2 0 0 7年 注: 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杨丹测试, 测试仪器为 日 本岛津公司 S h i m a d z uH I C S P S u p e r 离子色谱仪及 G C 2 0 1 0型气相 色谱仪; 时间2 0 0 4年1 1 月 9日; 括号内数字表示成矿阶段; 上表为液相成分( 质量分数单位为 1 0 I 6 ) , 下表为气相成分( 摩尔分数单位: H2 0、 C O 2 、 C O、 0 2 、 N 2为 , C H 4 、 C 2 H2 、 C 2 H 6为 1 O ) 。 图6 大坪金矿床矿石石英 H、 0同位素组成图解 在碳同位素组成方面, 石英 一 方铅矿期一个铁 白云石的 c值为 一 4 8 1 o , 而据毕献武( 1 9 9 6 ) J 测得的方解石( 主要是石英 一 黄铁矿期晚阶段的产 物) 的碳同位素组成为 一 2 7 9 o 一 4 3 4 o , 平均 一 3 5 7 o , 与上述 H、 0同位素组成特点相似 , 且 与 深源( 地幔) 碳( 一 4 o ) 基本一致, 表明多期成矿流 体均来 自于深源。 3 2 S同位素 由表 3可以看出, 该区不同矿脉黄铁矿、 方铅矿 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 一1 5 7 o 6 6 o , 平均 为2 7 5 o 。组成较为稳定, 显示一定的塔式效应, 不 2 2 同成矿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小。从不同成矿期 看, 石英 一 黄铁矿期变化为 2 7 o 4 9 o , 石英 一 方 铅矿期为 0 3 o 4 4 o 。结合前人测试结果综合分 析认为, 两期成矿热液中的硫主要源于深部岩浆体 系, 其中石英 一 方铅矿期晚阶段个别样品值偏低, 可 能有其他来源硫( 如围岩中的溶解硫) 混入。 4 成矿作用与成矿过程探讨 目前对大坪金矿床矿床成因的认识主要有以下 观点: 与桃家寨闪长岩岩浆活动有关, 主要形成于 海西期, 但在燕山期受到了改造 ; 与区域斜长 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 为多源混合热液改造型金矿 床, 形成于燕山一喜山早期, 以燕山期为主_ 2 ; 认为属产于蛇绿岩套辉长闪长堆晶岩中的高 一中温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 成矿溶液为热 卤水 , 金主要源于 地层及蛇绿岩带 , 形成 于燕 山期 ; 认为含金热 流体 源 于 深 部 上 升 高 压 流 体, 形 成 于 喜 山 期 J 。由此可以看出 , 大多数作 者均认 为该矿 床是一种改造型金矿床, 但其矿质来源各有不同。 4 1 深源流体多期叠加成矿作用 通过前述研究 , 认 为大坪矿床的成矿作用十分 复杂 , 具有至少两个热液成矿期 。 流体包裹体资料 维普资讯 第3期 葛良胜等: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注: 表中8 1 s 0 水同位素值按分馏方程 l O 0 0 1 a= 3 3 8 1 0 t - 2 9 1 ( 石英 一 水, t = 2 0 0 C- 5 0 0 ) , 对前人样品亦按此公式重新统一计 算( C l a y t o n e t a 1 , 1 9 7 2 , 引 自 郑永飞等, 2 0 0 0 ) ; 该文数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万德芳测试。 表 3大坪矿区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表 样号 矿物( 阶段 )8 3 4 S 样 号 测试 矿物8 3 4 S 资料来源 V 1 1 V 1 黄铁矿( ) 4 3 含金石英脉 黄铁矿 6 6 5 V 8 D K 1 3 4 A V 8 方铅矿( ) 1 1 老金山 黄铁矿4 8 5 V 9 P D 7 4 0 4 V 9 黄铁矿( ) 4 4 H B D一1 1 方铅矿0 0 8 1 O V 9 P D 7 4 0 5 V 9 方铅矿( V)4 0 H B D一1 8 方铅矿0 6 8 1 0 V 2 3 3 V 2 3 方铅矿( 一V)0 3 H B D一 1 9 方铅矿 6 5 5 1 0 V 2 3 5 V 2 3 黄铁矿( 一V)0 6 H B D一 2 4 黄铁矿 3 4 9 1 0 V 5 1 V 5 黄铁矿( ) 2 7 H B D一 2 7 黄铁矿 2 2 4 1 O V 5 X K 2 5 V 5 黄铁矿( V)4 9 H B D一 2 9 方铅矿 4 7 1 1 0 V 5 X K 2 5 V 5 方铅矿( 一V) 4 3 H B D一 2 9 黄铁矿 一 1 5 7 1 0 S B T一 1 十八塘中期黄铁矿0 7 H B M一 4 2 黄铁矿 2 1 6 1 0 S B T一 2 十八塘晚期黄铁矿 2 9 D N P ( 老金山) 方铅矿0 5 5 注: 左栏为该文实测资料,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万德芳测试。 表明, 两期成矿热液具有不 同特点 , 组分的差异和含 量的高低反映各期成矿流体属于相对独立的热液体 系, 而不是同一体系流体演化的结果 , 流体的成分特 征与相应成矿期形成 的矿物组合吻合性较好 。另 方面 , 尽管不 同成矿期 的成矿热液具有相对独立 的 源区系统, 但它们均是以深源流体为主。胡瑞忠 等 对哀牢山成矿带 内主要金矿床开展 了较 系统 的氦和氩同位素研究, 结果表明, 大坪金矿黄铁矿、 方铅矿、 黄铜矿和石英( 以黄铁矿为主) 矿物流体包 体 H e H e 值的变化范围为 0 。 7 1 R a 一1 。 3 2 R a , 均明 显高于其地壳特征值( 0 0 1 R a ) , 而与地幔特征值 ( 6 R a 一 9 R a ) 趋近, 说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大量地幔 氦。与正常地幔值相比, 其。 H e H e值己有一定程 度的 降低 。进 一 步 研 究 表 明, 造 成 该 区成 矿 流 体。 H e H e 值偏低的可能机制为地壳氦对地幔氦的 稀释, 即为富幔源氦的深源流体与在地壳浅层断裂 23 维普资讯 地质与勘探 2 0 0 7焦 系统中循环的以地壳氦为主的流体发生混合的结 果 。由于该区硫、 氧、 碳、 铅等同位素资料显示成 矿流体主要为深部成 因, 因此 , 可以肯定它们只可能 是随富含幔源氦的深源流体带来的, 这同哀牢山金 成矿带上的其他矿床具有相似性L l 引 。 4 2 成矿过程探讨 前人有关大坪金矿床成因的各种观点, 其中很 多明确指 出了该区成矿具改造性质, 现在看来 , 这种 改造成矿实际上是多期成矿叠加 的一种地质表现。 根据上述研究并结合前人所积累的成矿测年结果, 可以将大坪金多 金属矿床 的成矿 过程简要 描述如 下: 石英 一 黄铁矿成矿期可能发生在燕山期, 与区域 大规模中酸性花岗岩岩浆 活动有关 , 主要依据金世 昌 测得的矿石铅同位素年龄( 1 1 3 Ma1 7 0 M a ) 确 定 , 并 以金矿化为主 ; 石英 一方铅矿成矿期发生在喜 山早期 , 以毕献武等 贝 4 得的 E S R法成矿年龄 ( 4 1 3 Ma 5 8 Ma ) 为支撑 , 与 区域 上喜 山早期 富碱 岩浆活动时代大致对应 , 同时期也有大量 的中基性 岩脉 ( 如辉绿岩脉 ) 或煌斑岩脉形成 , 形成银铅锌矿 化并伴生金, 考虑到成矿后煌斑岩脉切割矿脉的现 象, 并结合外围富碱岩脉的存在, 可能在喜山中期还 发生过热液活动。形成 区内矿化的两期成矿热液均 源于地球深部的壳幔区, 但由于不同地质时代, 即使 是相同的壳幔过渡区, 其性质( 状态、 物质组成等) 也是不相 同的, 因此源于其 中的热液流体也具有不 同的特点 。相应时期的区域构造 一岩浆活动是驱动 流体活动 的主要动力 , 而近地表与主构造相通 的次 级构造体系则是流体最终 归宿 , 也就是矿质 的沉淀 空间。矿质主要源于流体的源区, 上述基性脉岩与 矿脉之间的时空关 系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引。 参考文献 1 徐研非 元阳大坪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J 云南地质, 1 9 8 9, l O ( 2 ) : 1 7 11 7 7 2 韩润生, 金世昌 云南大坪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 机理的分析 J 云南地质, 1 9 9 3 , 1 4 ( 3 ) : 1 1 0 3 韩润生, 金世昌 云南元阳金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标志 J 有色 金属矿产与勘查, 1 9 9 4 , 1 3 ( 4 ) : 2 1 8 2 2 2 4 韩润生, 金世昌, 雷丽 云南元阳大坪改造型金矿床的成矿 热液系统地球化学 J 矿物学报 , 1 9 9 7 , 1 7 ( 3 ) : 3 3 7 3 4 4 5 应汉龙 云南大坪金矿床围岩蚀变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黄金科学技术 , 1 9 9 8 , 6 ( 4) : l 42 3 6 毕献武, 胡瑞忠 云南大坪金矿床矿化剂来源及其对金成矿的 制约 J 矿物学报 , 1 9 9 9 , 1 9 ( 1 ) : 2 8 3 3 7 李定谋 , 李保华 云南哀牢山金矿床的成矿条件 J 沉 积与特 提斯地质, 2 0 0 0 , 2 0 ( 1 ) : 6 0 7 7 8 王臣兴 金坪断块及其矿产 J 云南地质, 2 0 0 0 , 2 1 ( 3 ) : 2 5 6 2 6 5 9 毕献武, 胡瑞忠, 何明友 哀牢山金矿带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 机制探讨 J 地质地球化学, 1 9 9 6 , 2 4 ( 1 ) : 9 4 9 7 1 O 胡瑞忠, 毕献武 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流体 H e 和 A r 同位素 地球化学 J 中国科学( D辑) , 1 9 9 9 , 2 9 ( 4 ) : 3 2 1 3 3 0 1 1 沈上越, 魏启荣, 程惠兰, 等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成因类型探 讨 J 特提斯地质 , 1 9 9 7 ( 2 1 ) : 7 3 8 4 1 2 毕献武, 胡瑞忠, 何明友 哀牢山金矿带 E S R年龄及其地质意 义 J 科学通报 , 1 9 9 6 , 4 1 ( 1 4 ) : 1 3 0 11 3 0 3 1 3 何明友, 胡瑞忠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J 成都理工学院学 报 , 1 9 9 7 , 2 4( 1 ): 7 37 7 1 4 王彦斌, 曾普胜, 李延河, 等 安徽铜陵新桥铜 一金矿床的 H e A r 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J 现代地质, 2 0 0 4 , l 8 ( 4 ) : 5 2 4 5 2 8 1 5 葛良胜, 邹依林, 李振华, 等 云南马厂箐( 铜、 钼) 金矿床地质 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地质与勘探, 2 0 0 2 , 3 8 ( 5 ) : 1 1 1 7 1 6 金世 昌, 韩 润生 改 造 型矿 床 的成 矿热 液 系统 地 球化 学 特 征以元阳金矿床为例 J 云南地质, 1 9 9 4 , 1 5 ( 1 ) : l 7 2 2 1 7 邓军, 翟裕生, 杨立强, 等 剪切带构造 一流体 一成矿系统 动力学模拟 J 地学前缘, 1 9 9 9 , 6 ( 1 ) : 1 1 5 1 2 7 1 8 孙忠实, 邓军, 翟裕生, 等 吉林钾长花岗岩构造背景及铀 对大型金矿床的控制 J 地球学报, 1 9 9 9 , 2 0 ( 2 ) : 6 3 1 6 8 1 9 郑永飞, 陈江峰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2 0 0 0 GEoLoGY AND GEoCHEMI S TRY oF DAPI NG S UP ER LARGE GOLD P oLYMETALLI C DE POS I T I N YUNNAN PROVI NCECHI NA GE L i a n gs h e n g ,DE NG J u n ,YA NG L i q ia n g ,XI NG J u nb i n g 2 , YU AN S h i s o n g 2 ( 1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h i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Geo s c i e n c e s , B e i fi n g 1 0 0 0 8 3 ; 2 I n s t i t u t e of G 0 f d Ge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r m 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 Lan g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