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7卷第 4期 2 0 1 1 年 8月 有色矿冶 N0N FERR0 US M I NI NG AND M ETALLURGY Vo 1 2 7 N o 4 Aug u s t 2 01 1 文章编号 : 1 0 0 7 9 6 7 X( 2 0 1 1 ) 0 4 0 0 0 6一O 5 云南大坪 金铜铅锌银 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吴晓波 , 吴 军 , 李昌寿 , 李永胜 ( 1 、 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公闭, 辽宁 凤城 1 1 8 1 0 7 ; 2 、 长春黄金研究 院, 吉林 春 1 3 0 0 1 2 ) 摘要 : 简单介绍我国云南大坪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要素及地质特征, 而主要阐明该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包括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同时还简单讨论了该 矿床 的成 因与成矿模式。 关键词 :金铜铅锌银 ; 矿床地质特征 ; 地球化学特征 ; 云南大坪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4 文献标识码 : B 云南大坪金铜铅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 哀牢 山金成矿带南段 , 为云南历史上三大金矿之一 , 过去称老么多金矿 , 具有悠久 的黄金开发史。尤其 是武警黄金十支 队从 1 9 8 5年开始对该金矿开展工 作以来 , 截止到 2 0 0 4年底 , 通过近 2 0余年不 同性质 和手段的地质勘查工作 , 探明该矿 区多个 矿段 累计 金资源量( 3 3 2+ 3 3 3 ) 5 5 5 5 5 k g ( 不含几乎与此等量 的 民 采 金 )、 铜 资 源 量 1 8 9 2 5 0 0 0 k g、 铅 资 源量 5 3 0 4 2 0 0 0 k g 、 银资源量 5 5 9 2 4 k g ; 但就金而言, 大 坪金多金属矿床 已突破超大型矿床的规模并具有向 特大型金矿床发展的潜力。 1 矿 区地层简介 云南大坪金多金属矿床产 出于哀牢山矿集区南 部金坪块体构造 一成矿单元内。矿区主体被桃家寨 闪长岩体 占据。周围零星 出露奥陶系、 志留系 、 泥盆 系地层, 是一套碎屑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元古界哀 牢 山群 片麻岩 、 变粒 岩 出露于矿 区之北 , 见 图 1 。 下奥陶统 广泛 出露于 矿 区西 部 和南部 , 下部 ( 0 1 a ) 为灰 一灰黑色层纹状细砂岩 、 粉砂岩和互层 的巨厚板岩; 中部( O 1 b ) 以薄层状砂板岩为主, 与下 部相 比砂岩增多而板岩减少 ; 上部 ( 0 1 O ) 以粉砂岩 夹石英 砂岩 为 主 。志 留系 在 矿 区范 围 内仅见 中统 , 分布于老金山一带。下部为灰至深灰色中粒厚层状 白云岩 , 具 明显刀砍 状沟 痕 , 岩石 呈现 厚层 状 、 块状 , 层理不清; 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质灰岩 , 风 化后表面呈条纹状或斑纹状条带 , 在老金山附近是 重要的赋矿岩系; 上部为灰色至深灰色细晶白云岩 , 风化后呈薄层状, 其中也赋存有金矿( 化) 体。泥盆 系以中统为主 , 主要见于老么多至马店一带 。其 中 宋家寨组( D 2 s ) 为灰色泥质、 硅质页岩 , 黑色碳质页 岩夹泥砂岩和灰岩 ; 老阱寨组 ( D 2 1 ) 下部为薄层疙 瘩状或鲕状灰岩夹页岩, 中部为厚层状微晶灰岩, 上 部为生物灰岩夹薄层钙质页岩。 回 国:固 回 圆s困 回 圈 口 回 回 “囹 - 回 ”口 “团 ”圈 图 l 大坪金矿区地质略图 l 下 泥盆统老井寨组 ; 2 中泥盆统宋家寨组 ; 3 中泥盆统马鹿 洞组 ; 4 中志留统 ; 5 下奥陶统 ; 6 下奥陶统 ; 7 哀牢山群阿龙组 ; 8 二长花岗岩; 9 花岗岩 ; l 0 花岗斑岩脉 ; 1 l 二长斑岩脉 ; l 2 石英二长岩脉 ; l 3 闪长岩 ; 1 4 辉绿岩体或岩脉 ; l 5 断裂或推测断裂 ; l 6 矿脉及编号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主要包括三家河断 裂 、 小新街 一金子河断裂和小寨 一金平断裂 , 三条断 裂大致平行展 布, 且具有多期 压剪性的构造特征。 三家河断裂和小寨 一金平断裂是 主要的控岩构造,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2 2 2 作者简介 : 吴 晓波 ( 1 9 6 8 一 ) , 男 , 汉族 , 辽宁风城人 , 地质工程师 , 现在从事黄金矿山地 质与技术管理工作。 第 4期 吴晓波等: 云南大坪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7 控制着桃家寨闪长岩体的空间展布 , 而小新街 一金 子河断裂及其次级 的 N W、 N N W、 N E E向断裂受 同 一 构造应力场的控制 , 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 控制着大 坪矿集区和含矿石英脉 的发育 , 已发现 的石英脉均 分布于其中。三家河断裂分布于矿区西部 , 总体走 向 3 3 0 。 左右 , 向南延伸交汇于藤条江断裂带 , 倾 向 N E, 倾角为 4 O 。 左 右。是下奥陶统地层 与闪长岩体 的分界线。小寨 一金平 断裂是大坪 矿 区的东部边 界 , 走向上从北往南有 N W 向近 S N的明显转变 , 倾 向 N E, 倾角较陡, 是下泥盆统地层与 闪长岩体 的分 界线。小新街 一金子河断裂呈北北西 向贯穿闪长岩 体。该断裂控制着大坪金矿区的空问展布 , 断裂两 侧的次级北西 一南东走 向的断裂构造较为发 育 , 断 裂带宽数米 , 以发育糜棱 岩化 闪长岩 、 闪长碎斑岩 、 碎裂 闪长岩和片理化闪长岩为特征 , 断裂性质为压 剪性 , 倾 向以北东为主 , 是主要的含矿构造。 矿区及外围岩浆活动频繁 , 岩浆岩具多期次 、 多 类型特点。主要包括在矿 区大面积出露的桃家寨 闪 长岩体 、 广泛发育 的基性煌斑岩脉 、 矿 区北侧的斜长 花岗岩体和矿区外围规模较小但数量较多的富碱斑 岩岩株或岩脉。此外 , 还发育有辉绿岩脉 、 辉长岩脉 和花岗斑岩脉。 桃家寨闪长岩体呈北西 向分布于三家河断裂和 小寨 一金平 断裂之 间, 与东 、 西两侧地层 呈 断层 接 触 , 是矿 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 , 也是矿 区主要的赋矿 围岩。闪长岩体长约 1 7 k m, 宽 4 5 k m, 在矿 区出 露面积约 7 6 k m , 主要 由闪长岩组成 , 并侵 入有煌 斑岩脉。闪长岩原生色为暗绿 色 , 主要矿物为斜长 石( 约占4 0 ) 、 角闪石 ( 约 占 3 0 一 4 0 ) 和百英 ( 1 0 ) , 次要矿物有黑 云母 、 碱性 长石 、 榍石 、 磷 灰 石和锆石 , 化学成分上属钙碱性 岩系列 。闪长岩体 岩相分带不明显 , 整体上为块状构造 , 局部 由于强烈 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呈片状构造 , 镜下观察显示石英 见明显波状消光和核幔构造 ; 多数斜长石见晶体破 碎和弯曲 , 大部分蚀变为绢云母和钠长石等 , 而部分 角闪石已被绿泥石等所取代 , 显示该矿成矿过程 中 受到强烈韧性变形和糜棱岩化 的影响 。 2 矿床地质特征 到 目前 为止 , 大坪矿 区共发现各种不 同规模和 类型的含矿石英脉或构造破碎蚀变带计 5 2条 , 其 中 金子河矿段矿脉长度大于 1 0 0 m的已发现 2 0余条 , 长度大于 5 0 0 m的 1 5条 , 皆赋存于小寨 一金平断裂 和冉家寨 一新安寨 断裂之 间的桃家寨闪长岩体 中。 矿脉一般长度 5 0 01 0 0 0 m, 最长 3 8 0 0 m, 绝大部 分矿脉走 向 N W 或 N N W 向 , 倾 向 S W。在整个矿区 内, 各脉体呈薄脉状 , 相距不 远并呈大致 近平行展 布 , 从 N E向 S W, 具 有斜列的趋势。矿脉 由石英脉 和少部分构造破碎蚀变闪长岩组成 , 石英脉多为单 脉 , 少数复脉 , 在构造裂隙带中断续分布 , 尖灭再现 或侧现呈雁行状 。侧现脉与中轴线夹角很小 , 一般 首尾无重叠 现象。尖灭再现脉 间的距离 ( 无 脉段 ) 一 般小于 5 m, 少数可达 1 0 2 0 m。单脉长度一般 2 0 6 0 m, 最长 1 5 1 9 m, 厚度一般 4 0 6 0 e m, 最厚 可逾 2 m。在断裂变异部位, 脉体增厚, 或多条脉体 近平行出现 , 构成 复脉带 , 单脉 以薄脉状 、 透镜状和 豆荚状等为主。 矿石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 金属硫化物 一石英型 、 蚀变岩型和角砾岩型 。不 同类型的矿石矿物组合差 别不大 ,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 、 方铅矿 、 黄铜矿 、 闪 锌矿 、 自然金等 , 次有银黝铜矿 、 砷黝铜矿 、 磁铁矿 、 白钨矿 、 锡石 、 褐铁矿 、 铅钒等 ;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 英 、 方解石 、 铁 白云石 、 重 晶石 、 透辉石 、 云母类和粘 土类 、 绿泥石 、 绿帘石等。 矿石结构 : 粒状 、 乳滴状 、 碎斑状 、 包含伏 、 揉皱 状 、 文象结构等。矿石构造 : 脉状 、 块状 、 条带状 、 角 砾状 、 浸染状 、 团块状 、 网脉状等。 金大部分 以自然金形态产 出。早阶段金产于石 英 、 黄铁矿晶隙和裂 隙中, 或被包裹于石英 、 黄铁矿 中 ; 晚阶段金常与方铅矿 、 黄铜矿连生或被包裹 , 共 同产于早阶段石英 、 黄铁 矿的裂 隙、 晶隙或碎 粒之 间。金的粒径多在 0 0 1 0 3 mm问, 少量微粒金 , 粒度 l m m) ; 金 粒形状多 为粒状 , 少量麦粒状 、 叶片状 、 浑圆粒状 和不规则状 等。 自然金成 色为 8 6 3 e9 3 2 8 e , 多为裂 隙金 、 包体金和粒间金。黄铁矿和石英是 自然金的主要载 金矿物。除金外 , 铅 、 银和铜可综合利用 。 大坪金矿床 围岩蚀 变作用较为强烈 , 这 同区内 发生的多期次成矿作 用叠加是密切相关的 , 蚀变作 用的特征同样体现了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 的存 在。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 、 钠长石化 、 钠黝帘石化 、 黄铁 矿化 、 绢 云 母 化 、 绿 泥 石 化 、 绿 帘石 化 、 铁 白云 石 化 、 方解石化等。其中以硅化 、 黄铁矿化 、 铁 白云石化与 金 矿 化关 系密 切 。蚀 变具 有 明显 的分带 性 。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 1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3 1 1 包裹体 产状特 征 8 有色矿冶 第 2 7卷 前人研究认为, 大坪金矿矿石 中的石英等矿物 内流体包裹体十分常见 , 其形态多为长条形 、 椭圆状 和不规则状 , 长轴方 向变化为 26 m, 少数可达 1 0 2 0 m。以气 一液相包裹体为主 , 原生气体包 裹体少量 , 盐类子晶包体经常出现。在含液相 C O : 包体 中, L C O 2 +V C O 一般 占 4 0 6 0 , 最大为 8 0 。包体中的子晶一般为石盐晶体, 少数为钾盐 晶体。其 中早期成矿阶段的石英 中, 原生流体包裹 体非常发育, 多呈面状或沿石英生长环带成群成带 分布, 形态有圆形、 椭圆形和负晶形等。液体包裹体 气液 比为 1 5 4 5 , 占包裹体总量的 3 0 左右。 含液体 C O : 包裹体气液 比为 4 0 5 0 , 占总量的 6 0 。气体包裹体气液 比为 8 0 9 0 , 约占总量 的 1 0 一1 5 。主成矿阶段石英 中, 包裹体数量亦 较发育, 主要是富液相 C O 和 C O 一H : 0包裹体, 形 态多为圆形、 椭圆形和长条形等, 包裹体大小、 分布 较早期均匀 , 以含浅绿色氯化钠立方体晶体为特征, ( V C O , +L C O ) L为 3 0 4 5 , 液相 C O 含量可 占总体积的 2 0 3 0 , 液态包裹体气液 比为 2 0 3 0 , 含量为 5 0 , 含液体 C O 包裹体气液 比为 3 0 4 0 , 含量 3 0 , 纯液体包裹体含量 2 0 2 5 , 含子 晶包裹体气液 比为 2 0 3 0 , 含量 约 1 。晚期成矿阶段石英包裹体相对稀少 , 以 C O 一 H 0包裹体为主 , 其 C O : 相体积一般小于 5 0 。其 次还有水溶液包裹体 ; 形态有圆形 、 柱状 、 长条状、 不 规则状 。 3 1 2 包裹体 温压和 盐度特征 前人针对大坪矿 区石英包裹体温度 、 压力和盐 度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测得本区热液石英流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2 3 0 3 0 0 c 【 = , 流体 的 盐度 ( w t N a C 1 ) 在 8 21 3 1之问, 推测成矿压力 为6 4 87 2 8 M P a , 相 当于 2 4 0 2 0 k r n的成矿 深度 。早期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变化为 2 3 63 6 0 , 主要集 中在 2 9 03 4 5之间, 主成矿期石英流 体包裹体温度变化 2 3 3 3 2 6 , 集 中区间为 2 4 5 3 0 0, 晚期温度变化 为 1 6 82 6 4 , 主要集 中在 1 8 0 2 3 5之间。硫化物爆裂温度变化 为 2 1 5 3 6 0 , 主 要 集 在 2 9 0 左 右 , 同 时 根 据 共 生 黄 铁 矿 、 方铅矿的 8 s值计算 的温度与主期石英包裹体 均一温度相近。同时根据 C O 流体部分 的均一温 度 , 求得 C O :的密度 , 结合 C O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 充填要求求压力, 早期石英形成时压力为 6 8 81 0 P a 8 6 71 0 P a , 第二 期 为 6 6 71 0 P a 5 8 81 0 P a , 第三期为 2 0 71 0 P a 4 6 41 0 P a 。对石英包 裹体用冷冻法测得的盐度( w t N a C 1 ) 早期为 4 5 9 2 , 平均 6 3 6, 中期为 1 1 1 5 7 , 平均 1 1 9 6 , 晚期 为 7 31 1 7 , 平均为 8 1 3 , 从早到晚流体平均密度 依次为 0 7 7 a m 、 0 8 7 g c m 、 0 8 9#c m 。 3 1 3 包裹体 成分特 征 对该 区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认为 , 在液相成分 中, N a 、 K 占有绝对优势, 钠钾 比值多大于 1 ; 在阴 离子 中, 以 S O 一 、 C 1 一 离子为主, 各样品氟离子含量 均低于氯和硫酸根离子。在气相成分 中, 水和 C O 占有绝对优势 , C O、 H 含量较低 , 但在样 品中普遍 存在 , 所有样品均含一定量的 N 。不 同期次热液之 问差异较为明显 , 主成矿期成矿热液特别富集 N a 、 K 、 Mg 、S O 等液相组分 和 C O 2 、 C O、 C H 4以及 N 等气相组分 , 但不含 H: , 此外 , 部分样 品含有一 定量的铜铅锌等阳离子。其中 S O 、 C O : 、 C O、 C H 含量较高是其主要特征 , 且成矿溶液 中 N a K C a “ M g “ S O 4 C 1 一F 一 , 属于 N a C 1 一H2 0一 C O 一S O 一 型富钠质溶液 ; 早矿期成矿流体成分与 主成矿期总体上相似 , 但含量均低 于主成矿期。其 中 C O , 含量与主成矿期相 比要低很多 , 且 c l 一 含量 大于 s 0 4 , 并含 H , 是较典型的 N a C 1 一H 0一C O : 型热液 , 晚成矿期流体的液相成分和气相成分与前 两期相 比均较低 , 突出特点是不含 C a 、 C H , S O C 1 一F 一 , 热液类型同主成矿期相似。因此 , 认为 不 同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具有不 同特点, 组成 的差异 和含量的高低反映了流体从早到晚的总体演化趋 势 , 同时还具有各 自的特点 , 体现出相对独立性。但 各阶段总体成分特征又均表现为与深部热液有关 , 表明各阶段初始源区可能是相同的。 3 2 同位 素地球 化 学特征 3 2 1 H、 0、 c同位素特征 水是含金络合物迁移和沉淀 的最重要介质 , 测 定金矿床中矿物及矿物中包裹体氢同位素组成及含 水矿物氧同位素组 成, 可以获得成矿流体氢氧同位 素组成 , 并据此判断矿床成因。本次测定氢氧同位 素组成样 品采 自区内含金石英脉体 , 野外观测表明, 主要为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 阶段产物 。由此可 知 , 矿区不同成矿期矿石氧同位组成总体变化较小, 为 2 6 3 5 5 4 , 6 D(一S MO W) 。 值 变化 在 一 8 2 e 一5 7 0 之间, 表 明总体上并不存在从成矿 早期到成矿晚期 的氧 同位素飘移现象。然而, 如果 成矿的热液源 自同一系统 , 在漫长的成矿时期范 围 内, 由于其流经的范围广阔, 与岩石问的相互作用会 第4期 吴晓波等: 云南大坪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9 不断加剧 以及 同其它来 源的流体 混合程度增加 , 氧 同位素的飘移现象是不可避免 的。这从反面证 明了 本区不同成矿期的热液并 非一 个成矿体 系的产物 , 而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存在 ; 另一方面 , 氢同位素 的变化却很 明显 , 在 8 0水 一8 D图解上呈一垂 直 直线性排列特征。从第一成矿期 到第二成矿期 , 氢 同位素组成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根据一般的水 一 岩交换理论 , 在存在水 一 岩 同位素交换 的情况下 , 一 般 自早 到晚 , 8 D值 由高到低 , 然后趋于稳定 , 而氧同 位素的变化规律相反。上 面的分析 已经表 明, 本 区 氧同位素不存在这种变化趋势 , 同样 , 氢同位素也没 有这种变化规律 , 而且恰恰呈相反的变化。因此 , 本 区氢同位素的这种变化不能用 同一流体体系的水 一 岩反映来解释。因此 , 从第一成矿期到第二成矿期 氢同位素的这种差异只能是 流体源区的固有性质 , 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表明本区不 同成矿期的热液是分 别源 自两个不 同的体系的。 大 坪金 矿碳 氧 同位 素组成 , 6 ” c 一 嗍 值 在 一 4 4 o 一 6 2 0 之间, 平均值为 一 5 1 8 , 岩浆成 因碳的 6 ” C 一 ) 值为 一 5 o 一 8 o , 海相沉积碳 的6 C f P I) H 值 为 一3 十3 。 , 陆相 沉积碳 为 一 5 。 一2 0 , 沉 积 还原碳 ( 8 “ C( 一 啪 ) 值 为 一1 5 o , 而本 区碳 同位素组成 比较集 中, 且比较接 近于岩浆成因碳分布范围。另测得大坪金矿脉 中铁 白云石 6 ” C f ) R 1 为 一 4 8 1 o , 测得大坪金矿脉 中 方解石 8 1 3 C f P n R 1 为 一2 7 9 0 一 4 3 4 0 , 与本次 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据此可以认为本区碳来源于深 部 。 3 2 2 S同位素特征 黄铁矿 、 方铅矿等硫化物是大坪金矿与金伴生 的主要金属矿物 , 因此 , 可以利用黄铁矿 、 方 铅矿的 硫 同位素组成来确定成矿流体 中硫 的来源 , 进一步 探讨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大坪矿区主矿脉主成 矿阶段开展硫 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 共计选送 l O件 方铅矿作为硫 同位素分析样品 ( 主要为第二成矿期 成矿产物 ) , 结果见表 1 , 由此可以看 出, 大坪矿区不 同矿 段 主成矿 阶段 方铅 矿 硫 同位 素组 成变 化范 围为 1 5 。 5 9 0 , 平均值 为 3 6 3 0 , 以较小正值 为特 征 , 并接近于岩浆硫。 对矿区不同成矿阶段 1 1件样品的黄铁矿 、 方铅 矿硫 同位 素进 行 了测 定 , 其 变化 范 围为 0 9 0 4 9 , 平均值 为 2 7 4 o ; 又对 8件样 品黄铁矿 、 方 铅矿 硫 同位 素 进 行 i贝 4 定 , 硫 同位 素 组 成 值 为 一 1 5 7 。 6 5 5 o , 平 均值为 2 3 0 0 ; 测得 3件 样 品 硫 同位素组成值为 0 5 0 6 6 0 , 表 明大坪金矿 区 早期及主成矿期成矿热液 中硫主要源于深部岩浆体 系 , 而至成矿晚期阶段可能有其它硫源混入 。 表 1 大坪矿 区矿石硫 同位素组成表 测试者 :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实验室 , 2 0 0 7 1 2 3 2 3 P b同位 素特征 本次对大坪金矿 1 0件方铅矿 一石英脉型矿石 样 品中的方铅矿开展 了铅 同位素研究 , 其测定结果 列于 表 2 。数 据 表 明, 矿 石 铅 嘶P b ! P b比值 在 1 8 6 8 2 11 8 7 0 9 8之 间 , 2 0 7 P b P b 比 值 在 1 5 6 7 1 21 5 6 7 8 4之 间 , 2 0 8 P b P b 比 值 在 3 9 0 6 0 83 9 0 9 8 4之 间, 变化 范 围均不大 , 且 在 C a n n o n ( 1 9 6 1 ) 三角图上 , 多数样 品分布于正常铅范 围。将表中数据投影于铅同位素组成 图解上可以发 现 , 矿石铅投点位于造 山带演化线 和地幔演化线之 间或造山带演化线之上。测得大坪矿区斜长花岗岩 长石铅 嘶 P b P b平 均值 1 8 7 8 6 -, 2 0 7 P b 叫P b平均 值 1 5 6 9 9 、 P b 埘P h平均值 3 9 0 7 7 , 2 0 6 P b 抑P b平 均值 1 1 9 7 , 闪长岩全岩铅 P b P b值 1 8 4 6 3 、 埘 P b P b值 1 5 6 5 4 2 0 8 2 0 8 P b ! P b值 3 8 7 0 7 、 P b ! P b值 1 1 8 1 。表明大坪金矿第二成矿期矿石 铅主要为正常铅 , 本区铅的源区一致 , 以地幔或下地 壳或者它们 的混合源为主。这一结论 同上述其它同 位素分析结果一致 。 表 2 大坪矿 区矿石铅 同位素 组成 表 测试 者 :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实验室 , 2 0 0 7 1 2 1 0 有色矿冶 第 2 7卷 3 2 4 RbS r及 S mNd同位 素特征 测得大坪矿床铁白云石 R b S r 值为 0 0 4 1 8 , 经 计算 ( 按成矿 时代为 5 0 Ma ) 得其 ( S r S r ) I 值为 0 7 0 8 9 8 , e S r ( t ) 为 6 4 1 4 , 矿石的( S r S r ) I 大于 闪长岩( 0 7 0 6 0 7) 。在判别岩浆岩源 区的 R bS r 同位素相关 图解上 , 位于幔源演化线 的延 长线 上, 在 S r 拍 S r e N d图解上 , 矿石投点位于大陆岩石圈 地幔区内, 表明了本 区矿石中的相关元素源区带有 较强烈的幔源色彩 , 暗示其可能源于壳幔混源区。 4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不含 P b的矿化作用 , 其它低温元素如 A s 、 s b等似乎 也没有形成具有明显反映有异常。而对银 、 铅、 铜矿 化而言 , 则第二 期成矿作用 占有绝对重要 的地位。 显然该期成矿 以中温元素, 主要是 A g 、 P b 、 C u 、 z n组 合 , 此外 , A s 、 S b 、 Hg 也形成了有意义的异常, 但相对 缺乏 B i和 w 等中高温元素。其时代上与区域上喜 山早期的富碱岩浆活动相对应 。同时还可注意到 , 该期也有大量的中基性脉岩 , 主要是辉绿岩脉和煌 斑岩脉的贯人 , 其 中一些与矿脉( 体) 具有重要的空 间位置关系。如矿脉岩脉 的相互交叉 ( 穿插 ) 以及 矿脉位于岩脉的上或下盘形成并置等。形成区内矿 上述有关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 化的两期成矿热液均源于地球深部的壳幔 区, 但 由 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等的综合研究表 明, 该矿床的形 于不同地质时代 , 即使是相同的壳幔过渡区, 其性质 成过程经历 了从燕 山早期到喜马拉雅早 一中期等漫 也是不相 同的, 因此 , 源于其中的热液流体也具有不 长的时间跨度 , 具有 明显的多期叠加矿化特征。同 同的特点。相应时期的区域构造 一岩浆活动是驱动 时这种叠加并非简单 的为同一个成矿体系条件下之 流体活动的主要动力, 而近地表与主构造相通的次 多阶段脉动叠加特征。从叠加产物 ( 脉体 ) 的具体 级构造体系则是流体最终归宿 , 也就是形成矿体 的 产状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 不 同成矿期成矿阶段 的矿 地方 。形成矿床 的矿质看来也是 热流体 中固有 的, 物组合 、 热液体系的同位素 、 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 即主要源于流体的源区, 上述 的基性脉岩与矿脉之 可以看出, 两期叠加在许多方面, 特别是矿物, 进 而 问的时空关系也证 明这一结论。但岩浆活动的因素 是成矿元素组合上具有各 自十分突出的特点。尽管 在某些成矿期 中似乎也不可 忽略, 如早期 的 W 和 两期成矿作用均与岩浆活动有关 , 成 矿流体主要来 B i。不过如果注意到岩浆同样是起源于壳幔带的同 源深部 , 但流体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 区别 , 是相 熔性岩浆, 这样的影响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互独立的成矿体系 , 每一个体系都形成具 以不同元 近地表浅部的赋矿构造体系多期次活动与上述 素为主的工业意义矿化 。 成矿事件发生是相对应的, 由此才能形成构造 一流 关于大坪金矿床成因的各种观点 , 其 中很多 明 体 一成矿的有效耦合并最终成矿 。但不同期构造活 确指出了本区成矿具改造性质。现在看来 , 这种改 动的性质并不一致 , 例如与第一期成矿事件相对应 , 造成矿实际上是多期成矿叠加的一种地质表现。总 赋矿构造内的容矿构造空间表现为向北西侧伏的状 结前 面各方面的讨论结果认为 , 大坪金矿是多期复 态 , 显示上盘向北西斜上方逆冲运动逆断性质 , 而与 式叠加形成的中高温深部热液硫化物 一石英薄脉型 第二期成矿事件相对应 , 同一构造裂隙内的容矿空 铜 、 铅 、 银、 金共生矿床。成矿涉及到两个主要成矿 间则向南东侧伏 , 显示上盘 向北西的斜下方运动 的 事件 , 发生时间大致是燕山期 、 喜山早 一中期。第一 正断性质。这种构造不同性质的运动应该是由区域 期成矿作用时代上与区 内大规模花 岗岩浆活 动一 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属断裂的运动性质决定的。区内 致 , 形成石英 一黄铁矿脉 , 以金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论文读书笔记
- 过敏患者心理护理
- 护理骨干推介会
- 2025年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建设研究报告
- 散文中象征手法课件
- 2023年销售总监岗位实习报告范文
- 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高效方法
- 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卷(解析版)
- 百年孤独课件
- 大学英语写作模板与高分技巧
- 【艾青诗选】批注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原型量表测试表
- 审核首次会议发言稿
- 煤矿机电与运输提升安全管理.ppt
- T∕CGSS 004-2019 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
- 2022年社区面试题目大全
- 质量异议函模板
- 大酒店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 龙兴商业广场二期项目经营模式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