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pdf_第1页
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pdf_第2页
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pdf_第3页
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pdf_第4页
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0 重 型 机 械 2 0 1 3 N 0 5 设计计算 大型锻造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受力分析 张 营杰 ,刘 赓 ( 1 金属挤压与锻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陕西 西安7 1 0 0 3 2 2 北京科技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 0 0 0 8 3 ) 摘要:针对 3 0 0 0 k N 7 5 0 0 k N m操作机钳 头夹持机构 ,分别夹持不同重力 、不 同夹持力矩的 锻件 ,在钳杆不同转角位置 、钳 V I 不 同夹持直径等T况下 ,进行 维建模和有 限元仿真 。分 析在 复杂 T作条件下各主要零部件的受力状况 ,得到相应零部件 危险点应力值的变化规律 ,根据材料力学性 能对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结果表 明,材料的静强度及疲劳 强度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操作机;夹持机构 ;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 :T G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1 9 6 X( 2 0 1 3 ) 0 5 0 0 5 0 0 7 St r e s s a n a l y s is o f t o ng s cl a mp ing me ch a nis m o f l a r g e - s c a l e f o r g ing ma nip ul a t o r Z H A N G Y in g - j i e , L I U G e n g ( 1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e t a l E x t r u s i o n a n d F o r g i n g Eq u ip me n t ,C h in a Na t i o n a l He a v y Ma ch in e r y Re s e a r ch I ns t it ut e Co ,Lt d,Xi a n 71 0 03 2,Ch ina;2 S cho o l o f Ma t e r ia l s Scie n ce a n d En g ine e r in g,Un iv e r s it y o f S cie n ce a n d T e ch n o l o g y B e i j in g ,B e i j in g 1 0 0 8 3 , C h i n a ) Abs t r a ct : Th r e e d ime ns io na l mod e l ing a nd fi n it e e l e me nt s imu l a t io n o f t h e 30 0 0k N 7 50 0 kN m f o r g in g 1 1 1 8 一 n ip u l a t o r cl a mp in g me ch a n is m w e r e e s t a b l is h e d a t t h e o p e r a t in g co n d it io n s o f d iff e r e n t ca n t in g w e ig h t ,d if f e r e n t ca r r y in g mo me n t s ,d if f e r e n t t o n g s r o t a t io n a l p o s it io n s a n d d if f e r e n t cl a mp in g d ia me t e r s T h e s t r e s s s t a t e o f t h e ma in co mp o n e n t s un d e r co mp l e x wo r k ing co n dit io ns wa s a n a l y z e dTh e ch a ng e r u l e s o f t he s t r e s s v a l u e a t t h e r is k p o in t s o n t he co r r e s p o n din g co mp o n e n t s we r e o bt a ine d Ba s e d o n t h e me cha nica l p r o p e r t ie s o f ma t e r ia l s, t h e s t a t ic s t r e ng t h a n d f a t ig u e s t r e ng t h o f e a ch co mp o n e n t we r e ch e ck e dRe s ul t s s h o w t ha t t h e s t a t ic s t r e n g t h a nd f a t ig ue s t r e n g t h f ul l y me e t t h e r e q u ir e me n t Ke y wor ds:t br g in g ma nip ul a t o r;cl a mp in g me cM nis m ;fi n it e f l e me n t me t ho d U 日 IJ舌 3 0 0 0 k N 7 5 0 0 k N n l 轨道直移式锻造操作 机 ,是迄今为 止全球最大的全液压锻造操作机 。 钳头夹持机构是锻造操作机 的重要部件 ,丁作时 不仅承受巨大的油缸夹紧力,同时承受所夹持大 型锻件的重力及其力矩 ,且锻造过程中关键部件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6 0 9 ;修订 日期 :2 0 1 3 0 71 3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 大专项( 2 0 1 0 Z X 0 4 0 1 3 -0 2 1 , 2 0 1 1 Z X 0 4 0 1 6 3 8 1 ) 作者简介 :张营杰( 1 9 6 5一 ) ,男 ,金 属挤压与锻造装备技 术罔 家蘑点实验 室 ,中国重 型机械研 究 院股 份公 司 ,研 究 员级 高级 丁程师 ,研 究方 向:锻压装备 r : 艺。 承受交变应力易引起疲劳破坏。分析钳头夹持机 构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各主要部件的受力状况及其 应力分 布特 点,并 据此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选 择 ,进而提高锻造操作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l 操作机钳头夹持机构有限元模型 的建立 1 1 有限元模 型 可信 度分 析 有 限元分析结果 的可信度直接受分析模型、 载荷处理 、约束条件和实际工程结构力学特性符 合程度 的影响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时既要如实 反映实际结构的重要力学特性 ,又要尽量采用较 2 0 1 3 N O 5 重 型 机 械 5 3 究钳壳底部法兰过渡处 的应力变化情 况。将其 圆周截面 1 6等份分割并标记 ,如 图 5所示 。考 虑到钳壳 为 中心 对称体 ,仅 取 15点 进行 研 究 ,随着钳壳的转动进行数据处理 ,得 到 15 点处 的应力值 均呈现 近正弦 曲线变 化 ,如 图 6 所示 。拉应力最大值 出现在接近钳壳 顶部 ,为 2 0 5 M P a ;压应力 最大 值则 出现钳 壳 底 部 ,为 一 7 6 MPa 1 1 2 l 3 1 4 图 5 钳壳底部法兰过渡处轴 向应力记 录点 Fi g 5 Re co r d i n g po s i t i o n s o f a x i a l s t r e s s o f b o t t o m fl a n g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t h e cl a mp s h e l l 图 6 额定载荷下钳壳旋转一周底部法兰 过渡处各点轴 向应力 变化情况 F i g 6 Ax i a l s t r e s s v a r i a t i o n o f e a ch p o s i t i o n o f b o t t o m fla n g e t r a ns i t i o n f o r t h e cl a mp s h e l l o f o n e r o t a t i o n u n de r s pe ci fie d l o a d 陵 2 2 钳臂分析 钳 口水平状态时,下钳臂所受应力大于上钳 臂 ,在此仅对下 钳臂进行应力分析 ,如图 7 a所 示 ,销孔 4处 区域有应力集中产生,杠杆力臂主 要受力区 B处的应力值较高 ;钳 口竖直状态时 , 两钳臂对称受力 ,取其一进行分析如 图7 b所示 , 钳臂上半部分 D处所受应力大 于下 半部 ,而 C 处也同受到集中应力作用。 随着锻件夹持力矩的增加 ,钳臂各危险点所 受应力值稍有些微变化 ,变化趋势如图 8 a 所示 ; 随着锻件重力的增加 ,钳臂上相关部位的应力值 依次递增 ,但 与钳壳相 比变 化较为平缓 ,如 图 8 b所示 ;随着钳 口夹持直径 的增大 ,应力集 中 区域 4处 和 C处应力 明显降低 ,如 图 8 c 所示 。 各种工况下 ,钳 口竖直 状态时 的 D处 ,应 力值 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而钳 口水平状态下时的 B 处 ,应力值有所增加 ,是由于锻件作用力与钳臂 力臂的夹角发生改变使然。 T k N m ( a ) 随锻件央持力矩变化 G k N m ( b ) 随锻件重量变化 d r a m ( c) 随 钳口夹持 直径变 化 图8 钳臂危险点应力值变化图 Fi g 8 St r e s s v a r i a t i o n o f r i s k p o i n t s f o r t h e cl a mp a r m 5 4 重 型 机 械 在不同钳杆转角位置时 ,分析钳臂主体上危 险应力点 图 7中的 处 ,其应力变化如图 9所 示 。钳臂结构决定了其最大应力在钳臂处于水平 位置时出现。钳杆旋转一周 ,钳臂所受 Mis e s 应 力最大值为 1 6 6 MP a ,最小值为 9 7 M P a 。 图 9 额定载荷下钳臂旋转一周 时 B处 M is e s 应力变化曲线 F ig 9 Mis e s s t r e s s v a r ia t io n cu r v e o f B p o s it io n f o r t h e cl a mp a r n l o f o ne r o t a t io n u nd e r s p e cif ie d l o a d 2 3 连杆分析 连杆主体受压应力作用 ,销孔区域有应力集 中。钳 口水平状态时 ,下部连杆所受的应力要高 于上部连杆 ,而钳 口竖直状态时两连杆所受应力 相 同,如图 1 O所示。其 中 处和 处 为应力集 中区,而 B、C、E处为连杆较高应力 区。随着 锻件夹持力矩和重力的增加 ,连杆所受应力值稍 微增大 ,变化趋势如 图 1 1 a 、b所示 ;随着钳 口 夹持直径的增大 ,连杆上各部分 的应 力 明显下 降 ,如图 1 1 C所示。主要原因是随着连杆张角的 减小 ,连杆所受压力降低。 l G 1 0 连杆 Mis e s 应力分析 F ig 1 0 Mis e s s t r e s s a na l y s is o f t h e co n ne ct in g r o d kN m ( a ) 随锻件 央持 力矩 变化 G k N l T 1 ( b ) 随锻件重量变化 d l l l m ( c) 随钳I f 央持直径变化 图 l 1 连杆危险点应力值 变化 图 F ig 1 1 S t r e s s v a ri a t io n o f r is k p o in t s for t he co n ne ct ing r o d 图 1 2 额定 载荷下连杆旋转一周主体 Mi s e s 应力变化 F ig 1 2 Mis e s s t r es s v a r ia t io n C H I V e o f t h e ma in bo dy for t he co nn e ct ing r o d o f o ne r o t a t io n u n de r s p e cifi e d l o a d 在不同钳杆转角位置时 ,连杆主体所受应力 值呈现出较为平滑的正弦曲线, 应力变化如图 3 强度校核 1 2所示。其 Mis e s 应力最大为 1 1 8 MP a ,最小为 3 1 静 强度校 核 6 6 M P a o 根据表 2所提供 的材料性能和 图 3 、图 8 、 舯 _ 固 二 = 翻 二 = 阔 2 0 1 3 N O 5 重 型 机 械 5 5 图 l 1中各最大应力值 ,即可得到各危 险点的安 全系数 。 如表 3所示 ,钳头夹持机构各部件在静强度 下各危险点的应 力值均未超过其材料许用应力 , 且钳臂 、钳壳和连杆上非应力集 中点处具有较高 的安全系数。 表 2 钳头主要零件与性能 Ta b 2 Ma in co mp o n e nt s a n d pe r f o r ma n ce s o f t he t o n g s 表 3 钳头主要部件危 险点安全 系数 Ta b 3 Sa f e t y co e f f icien t s o f t h e r is k p o in t s f o r ma in co mpo n e n t s o f t h e t o n g s 3 2疲劳强度校核 在钳杆不 同转角位置 ,对钳壳所受应力进行 分析 ,得到应力变化最大点为图 5中 5处 ,其应 力变化曲线如图 1 3所示 ,经拟合得到三角 函数 式 1 。 25 0 2 00 1 5 0 I O 0 5O 0 5 O 1 O O V V 0 4 8 1 2 1 6 2 O 2 4 2 8 3 2 n r 图 l 3 钳壳旋转一周应力变化最大点拟合 曲线 Fig 1 3 Fit t e d cu r v e o f t h e ma ximum s t r e s s ch a n g e f o r t he cl a mp s h e l l o f o n e r o t a t io n O - : 5 9+1 2 9 s i n T r x ( 1 ) 0 受拉压应力金属材料 的对称循环疲劳强度 , 根据经验公式 J : 一1 0 4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