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DEM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pdf_第1页
两种不同DEM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pdf_第2页
两种不同DEM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pdf_第3页
两种不同DEM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pdf_第4页
两种不同DEM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调查与环境 RES OURCES S URVEY ENVI R0NMENT 第 3 3 卷第 3 期 Vo 1 3 3 No 3 文 章 编 号 : 1 6 7 1 4 8 1 4 ( 2 O 1 2 ) O 3 2 0 6 0 5 两种不同 DE M 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比较 刘 昱 恒 , 徐 宏根 (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 2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 中心, 武汉 4 3 0 2 0 5 ) 摘要 : 水 系不但是重要 的自然地理要素 , 而且对 防洪减灾 、 资源开发等有着重要 意义 。 基于 D E M 的坡面径流法 是最为常用的水系提取方法 , 其提取精度直接取决于 D E M 中洼地的处 理方法。为了比较不同 D E M 处理方法对水 系提取精度 的影响 , 本文 以江西省潦河流域 为例 , 利用基 于 D E M 数据 的 J D算法 及基于辅助数 据 的 AG RE E方 法来处理实验 区 D E M , 然后利用坡面径流法提取水 系。 结 果表明 , 经两种方法后均可 以提取出连续的水系 , 且提取 水系 的等级 、 数量 及长度相差不 大; 在提取精 度上, 在受人类 活动影响较小 的山地丘 陵地 区两 种方 法提取 的水系 比 较 吻合 , 而在平坦地 区或受 人类活动影 响较 大的地区提取 的水系差 异较大 , 且 AGR E E方法 处理后提 取的水系精 度较高 。 关键 词 : 水系 ; 坡面径流法 ; 提取精度 ; 辅助数 据 中图分 类号: T P 7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数字水系是大多数地表水文分析模型的主要输 入数据 , 在水 资源开发利用、 防洪减灾、 水域污染监 测及 水 土保 持 等诸 多方 面 也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L 1 。 DE M 由于能够表达丰富地貌信息而被广泛的运用 于数字水系的提取。目前 , 最常用的基于DE M 水系 提取方法是坡面径流法 , 其原理是从 D E M 中隐含 的格点高程及地理信息 , 凭借地表径流在地形作用 下的运动规律 的特征表达 , 利用计算机 自动实现流 域 河 网水 系 的准确 提取 L 2 。 目前, 利用 D E M 提取水系主要有两种思路 : 其 一 是依靠单纯 D E M 数据 的处理 。这种方法 由于插 值 误差 、 数 据 分辨 率尤 其 是水 平分 辨率 的影 响 , D E M 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小于分辨率范围内的地形 起伏 , 由此造成平地和洼地而影响水系提取的精度 , 因此 , 洼地和平地流向的确定成为水系提取研究的 热点与难点 。 J e n s o n和 D o min iq u e提出了一种洼地 和平地的流向赋予算法 ( 以下简称 J & D算法) , 该方 法首先寻找洼地或平地的流出点, 然后根据流 出点 的高程对洼地或平地进行增高 , 最后从流 出点附近 的栅格开始从近及远赋予流 向值乜 。由于该算法稳 健且适应范围广而被广泛运用于一些商业软件, 例 如 E R S I Ar c G I S等。 该算法对山区或河流谷底存在 小范围闭合洼地的情况较有效 , 但对于大范围的平 原或水体区域 内的洼地和平地进行处理时, 所提取 水系的效果和效率还不尽如人意 3 。其二是加入辅 助数据进行处理 。由于采用单一的 DE M 数据源很 难判断出流域局部真实的地形特征和水流方向, 因 此在提取流域水系等信息时往往需要加入辅助数据 进行修正。为此, Hu t c h in s o n提出了“ S t r e a m B u r n i n g ” 方法 , 建议将河网辅助信息应用 于 DE M 中, 使 通过网格的水流与真实河网相对应 4 。S a u n d e r s 等 通过人 工数字化水 系 图来提 高虚拟 河 网精度 5 。 Tu r c o t t e等在 S a u n d e r s等研究 的基础上通过数字 河流 和湖 泊 网络 DR L N( Di g it a l R iv e r& L a k e N e t wo r k ) 来提高湖泊和平原 的水系提取精度L 6 。在 国 内, 王加虎等通过数字化不 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水系 等方式解决了 D E M 水系提取中的部分河道缺失 的 信息 。 此方法使提取出的河道流向更加准确 , 在水系 提取方法上值得借鉴E 。林凯荣等采用了目视解译 遥感影像方法对提取 出的河系进行修正 , 此方法虽 然可以生成比较符合实际地形的河系, 但 目视解译 受研究者经验的影响较大 , 而且花费大量时间- 8 。 郝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3 - 0 5 第一作者简介 : 刘昱恒 ( 1 9 8 9 ) 男 , 湖北钟祥人 , 在读研究生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 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第 3 3卷第 3期 刘昱恒 , 等 : 两种不同 D E M 处理方法提取 的水 系比较 2 0 7 振纯等采用主干河道数字化方法 , 通过叠加处理 , 改 变主干河道经过的格 网内高程值, 使河 网生成在主 干河 道 的约束条 件下 完成 。 F e r d i提 出 了 AGR E E 算法 , 该方法根据输入 的矢量水系数据来重新调整 D E M 中相应栅格的高程值 1 。 。 。 该方法简单 、 易于实 现 , 且配合 J 算 法可 以实现河 网水 系的准确提 取 , 因此 , 该方法也作为 A r c GI S水文分析 的一个模 块 而得到 了广泛 的运 用 。 这两种思路中, 前者以 J D算法因稳健可靠而 被广泛应用; 后者以AGR E E方法较为代表 。 为了比 较两种不 同 D E M 处理方法 对水系提取精 度的影 响 , 本文 拟 以 江西 省潦 河 流 域 为例 , 利 用基 于 D E M 数据的 J & D算法及基 于辅助数据的 AG RE E方法 来进行实验 区 D E M 填洼处理, 然后利用坡 面径流 法提取水系, 从而研究不 同方法提取的精度及适用 范围, 为流域河 网水 系的计算机 自动提取提供有益 的借 鉴 。 1 研究方法 1 1 坡 面径流 法提 取河 网步骤 1 1 1 无 洼地 DEM 生成 实际地形存 在真实的洼地 , D E M 数 据因精度 不够或者数据异常会产生假洼地 。假洼地导致在河 网生成过程 中可能会造成不合理的中断, 降低 了生 成河 网的准确性 , 所 以应 该在河网提取 前对 D E M 数据进行填 洼和平 地抬升 处理 以生 成无洼 D E M ( De p r e s s i o n l e s s DE M) 。洼地填充的简单方法是如 果某一栅格单元 的高程低于周围栅格单元 的高程 , 则增加该栅格单元的高程 , 直到水流可 以流到相邻 单元 。 1 1 2水流方 向确 定 通 过对 D E M 数 据预 处理 得到无 洼 D E M 数据 , 然后确定各个栅格的水流方 向。确定流向最常用的 方法是 D8 算法。D8 算法假设单个 网格 中的水流只 有 8种可能的流 向, 即流人与之相邻的 8个网格。 它 可用最 陡坡度法来确定水 流的方 向, 即在 3 3的 D E M 网格上 , 分别计算 中心网格与各 相邻 网格间 的坡降 , 具有最大坡降值的栅格便为流入栅格 。 1 1 3 流 量 累积 矩 阵计 算 流域汇流能力分析是提取河流 网络的前提和基 础 。流域 内一个栅格的汇流能力反映了其汇聚水流 能力的强弱程度 , 汇流能力特征值就表示水流能够 流入其中的周围栅格 的数 目。 因此 , 一个栅格的汇流 能力特征值越大, 表示水流能够流入其 中的栅格数 目越多 , 其汇流能力也就越强 。 根据无洼 D E M 数据 的生成 的水流方向栅格逆向跟踪计算能够注入该栅 格 的所有栅格数 目, 并将其标注为该栅格的汇流特 征值 , 生成水流集聚栅格。 1 1 4河 网提取 在水流集 聚栅格中, 每一个栅格 的汇流特征值 代表着注入该栅格 的所有栅格的数量 。当栅格的特 征值大于某一给定 阈值时 , 认为该栅格为河网栅格 , 将这些栅格的值赋为 1 , 小于该 阈值 的栅格值赋为 0 , 即生成二值化的河网栅格 。 1 2 基于 D E M 数 据 的洼地 处理 方法 在利用 D8提取流域河 网及其他流域参数时遇 到的最大问题是在 D E M 中存在洼地。由于没有比 洼地更低的高程 , 所 以无法确定水流方 向。J 8 算 法主要思想是首先扫描洼地, 找到洼地所在 区域的 出流点 , 将该区域 内低于出流点的高程升到该出流 点高程 , 然后修改平地( 原来已存在 的平地与经过填 充后的平地) 的水流方向, 即从平地栅格单元指向平 地周边最近的出流单元 , 使流域内每个网格 的水流 都能够流到流域出口 2 。 1 3基于辅 助数 据 的洼地处 理方 法 AG RE E方法是一种将矢量河网图层作为附加 信息的 D E M 表面高程调整算法 , 目的是使得 D E M 和 输 入 的矢量 河 网图层 相 一致口 。该方 法 通过 “ b u r n i n ” 方式将矢量河 网数据所在格网的高程值 人为降低一定数值 , 从而将实 际河 网嵌入到 DE M 中。 在运用 AG RE E算法处理 D E M 时 , 需要设置缓 冲区( B u f f e r ) 、 平滑( S mo o t h ) 、 增益 ( S h a r p ) 等 3个 参数, 这 3个参数代表 了 AG RE E算法 的 3个组成 部分。 首先, 根据设定的缓冲区参数确定在矢量河道 两侧创建 的缓冲 区宽度 , 该宽度 以 D E M 图层栅格 的个数表示 , 也就是设定的缓冲区参数的大小 。 平滑 参数表示缓冲区栅格 ( 从缓冲区的边界 到河道所处 栅格之间的栅格) 部分降低的总高度 , 平滑处理将缓 冲区边界至河道栅格处的高程逐格降低 , 每个栅格 降低的高度取决 于缓 冲区的宽度和平滑参数 的大 小 , 使得河道及周边的地势呈一个“ V” 字形 , 确保水 流将汇到河道栅格处 。最后 , 在平滑处理的基础上, 根据 设定增 益参 数 的大小 在河道 所在 的栅 格再 次将 高程降低相应数值 , 达到根据矢量河道对 D E M 进 行修正的目的E 1 o 。 2 实验设计 本研究选择江西省潦河流域为实验区, 面积为 I 5 6 0 k m , 最高海拔 1 7 9 0 m。流域内有 2条支流几 2 0 8 资源调查与环境 乎平行流动 , 最后汇合后注入鄱阳湖。 气候属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 , 光照充足 , 雨量充沛 , 年平均雨量约 1 5 0 0 mm, 但季节分布不均匀 , 4 6 月为雨季 , 降雨 集中, 多为暴雨, 其降雨量 占全年的 5 O 以上 , 秋季 干旱 。土壤肥沃, 优越的 自然地理条件 , 适合水稻等 多种高产作物生长, 林地覆盖率达 6 O 以上。 研究数据为 3 0 m 分辨率的 AS T E R GDE M、 1 : 2 5万 D L G 水 系数 据及 2 0 0 5年 4月 2 7日获取 的 L a n d s a t E T M4 - 影像。对 D L G水系数据进行编辑 处理 , 提取单线的干流水系。 分别利用基于 D E M 数 据的 J 算法和整合 DL G数据的 AGR E E方法对 D E M 中洼地 及平地进行处 理, 利用坡面径流法进 行水系提取, 采用 S t r a h l e r法对提取水系进行分级 编码 , 然后提取 出的结果分别与E TM+影像 中的水 系进行叠加 比较, 从而检验不 同方法提取水 系的精 度 。为 了定 量 比较两 种 D E M 处 理方 法 提取 的水 系 差别, 本研究还计算了不 同方法提取出的各级别水 系 数量及 长度 。 3 结果与讨论 3 1 水 系提 取结 果 将原始 DE M 和读入 E S R I Ar c GI S中的水文模 块进行分析处理。Ar c G I S水文模块利用 J D算法 进行填洼处理, 采用 AGR E E算法来整合矢量水系。 本研究首先利用 J 8 d )算法对研 究区洼地进行填洼 处理后 , 采用 D8单流向算法计算每个栅格的流向, 在此基础上计算各个栅格 的累计流量 , 最后设置临 界集水面积阈值为 1 0 k m。 提取水系 , 所得结果如 图 l所示 。在利用 AGR E E算法整合 DL G水系时, 缓 冲区、 平滑和增益值分别设为 3 、 2 O和 1 O , 经过相应 步骤处理后, 仍设置临界集水面积阈值为 1 0 k m。 来 提取 水 系 , 结果 见 图 1 。 从图 1中可 以看 出, 两种 D E M 处理方法均可 提取 出流 域水 系 。在 受人类 活 动影 响较小 的 山地 丘 陵地区, 地形坡度较大, 人为改造的河道较少 , 两种 方 法提取 的结果 比较 一致 , 且精度 较 高 ( 图 1 ) 。 但 在 下游的平坦地区( 如图 1中的 3个矩形框区域 ) , 两 种方法提取的结果则存在较大差异 , 如图 2 。 图 2中 B 、 c区域位于流域下游的平坦地 区, 地 形 坡度 小 于 3 。 。在 这样 的地 区 , 河 流流 动 的 随机 性 比较大 , 自然水系往往是弯曲的, 而 D E M 中有限的 高程信息很难确定水流方 向。因此 , J & D方法处理 的 D E M 提取 的水系基本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 提 取效果较差。第 2种处理方法将 DL G主干河网“ 烧 录” 到 DE M 后, 根据实 际河 网信 息, 通过 AGR E E 算法来修 正相应的 D E M 高程值, 将平坦地 区栅格 水流汇聚到附近的河道 中来 , 提取的河 网基本与实 际吻合 。总之 , 两种不 同的 DE M 处理方法 , 在受人 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山地丘 陵地区提取的水系 比较吻 合 , 而在平坦地 区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提 取 的水系差异较大 , 且 AGR E E方法处理后提取的 水系精度较高。 图 1 两种不 同 D E M 处理方法提取的水系 比较 ( 图中矩形框分另 为 图 2中 A、 B、 C的位置 ) F i g 1 Co mp a r i s o n o f wa t e r s y s t e m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DEM b a s e d o n t WO d i f f e r e n t p r e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s ( t h e r e c t a n g l e s A。 B a n d C r e p r e s e n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l o c a t i o n s o f wa t e r s y s t e ms s h o wi n g i n Fi g 2 A,B a n d C) 2 1 O 资源调查与环境 2 0 1 2正 参考 文献 E 1 3 E 2 - 1 E 3 E C E s 李辉 , 代侦勇 , 张利华 , 等 利用数学形态学 的遥感影像 水系提取方法 E J 武汉 大学学报信息科 学版 , 2 0 1 1 , 3 6 ( 8 ) : 9 5 6 9 5 9 J e n s o n S K,Do min i q u e J OEx t r a c t in g t o p o g r a p h i c s t r u c t ur e f r om digit a l e l e va t ion da t a f o r g e og r a p hic al i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a l y s i s J P h o t o g r a mme t r ic E n g i n e e r in g a n d Re mo t e S e n s i n g,1 9 8 8, 5 4( 1 1 ): 1 5 9 3 1 60 0 李辉 , 陈晓玲 , 张利华 , 等 基 于三方 向搜 索的 D E M 中 洼地处理 方法研究 J 水科 学进展 , 2 0 0 9 , 2 O ( 4 ) : 4 7 3 4 79 Hu t c h in s o n M F A n e w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g r id d in g e l e v a t io n a n d s t r e a m l in e d a t a wit h a u t o ma t ic r e mo v a l o f s p u r io u s p i t s J J o u r n a l o f Hy d r o l o g y ,1 9 8 9 , 1 0 6 ( 3 4 ) : 2 1 1 2 3 2 Sa u nde r s W ,M a idme nt D R Gr id b a s e d wa t e r s he d a n d s t r e a m n e t wor k de l in e a t io n f o r Sa n An t o nio Nue c e s c o a s t a l b a s in A I n:P r o c e e d in g s o f Te x a s E 6 w a t e r 95:A Co mpo ne nt Co nf e r e n e e o f t he Fir s t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f W a t e r Re s o u r c e s En g in e e r i n g C S a n A n t o n io : AS C E,1 9 9 5 : 1 6 1 7 Tu r c o t t e R,F o r t in J P, Ro u s s e a u A N ,e t a 1 De t e r min a t io n o f t h e d r a in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a wa t e r s h e d u s in g a digit al e l e v a t io n m o d el a n d a d ig it a l r iv e r a nd l a k e n e t w o r k J 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l o g y ,2 0 0 1 , 2 4 0 : 2 25 24 2 7 王加虎 , 郝振 纯 , 李 丽 基于 DE M 和主干 河 网信息 提 取 数 字 水 系研 究 E J 河 海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0 5, 3 3 ( 2 ) : 1 1 9 1 2 2 E 8 林凯荣 , 郭生练 , 陈华 , 等 利用遥感信息修正 数字河网 的研 究 J 武 汉 大学 学 报 : 工 学 版, 2 0 0 5 , 3 8 ( 6 ) : 4 8 5 2 9 郝振纯, 李丽 基于 D E M 的数字水系的生成 J 水 文 , 2 0 0 2 , 2 2 ( 4 ): 8 - 1 0 1 O h t t p: ww w e e u t e x a s e d u p r o f ma i d me n t GI S H Y DR0 f e r d i r e s e a r c h a g r e e a g r e e h t ml 1 1 郑子彦 , 张万 昌, 邰庆 国 基 于 D E M 与数 字 化河 道提 取流域河 网的不 同方案 比较研究 E J 资源科学 , 2 0 0 9 , 3 1 ( 1 0 ) : 1 7 3 O 一 1 7 3 9 Co mpa r is o n s o f wa t e r s y s t e m 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DEM wit h t wo d if f e r e nt p r o c e s s ing me t h o d s LI U Yu h e n g ,XU Ho n g g e n ( 1 S c h o o l o f t h e E a r t h S c ie n c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C h in a Un i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e n c e s , B e q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 2 Wu h a n C e n t e r of G e o l o g ic a l S u r v e y, Wu h a n 4 3 0 2 0 5 , C h in a ) Abs t r a e t W a t e r s y s t e ms a r e n ot o nl y imp or t a nt na t ur a l d e t a il s,but a l s o c r it ic a l da t a s ou r c e s f o r f l o o d pr e v e n t io n,d is a s t e r r e du c t i on a nd e xp l oi t a t ion o f na t ur a l r e s ou r c e s W a t e r s ys t e m s a r e us ua l l y e xt r a c t e d f r o m DEM( d ig i t a l e l e v a t io n d a t a )wit h s l o p e r u n o f f me t h o d,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wh ic h is d e t e r min e d b y t h e p r o c e s s ing me t h o d of d e p r e s s io ns in DEM I n o r de r t o s t u dy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f f e r e n t DEM pr o c e s s ing me t h o ds on t he a c c ur a c y o f e xt r a c t e d wa t e r s ys t e m ,we c o mpa r e d wat e r s ys t e m s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DEM wit h t wo p r o c e s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