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8章道路与轨道交叉_第1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8章道路与轨道交叉_第2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8章道路与轨道交叉_第3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8章道路与轨道交叉_第4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8章道路与轨道交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针对新版规范的介绍针对新版规范的介绍 Page 2 目录目录 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 新版规范与其他现行专用标准的关系新版规范与其他现行专用标准的关系 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 Page 3 交叉类型编排次序新版规范 将立交改在平交前面,这是考虑常规 铁路普遍提速和城市轨道交通速度较 高,体现安全需要优先采用立体交叉 的原则 章节标题将旧版规范的“道路与 铁路交叉”改为“道路与轨道交通线 路交叉”,这是考虑近十余年来城市 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现状需要,同时铁 路除既有常规客货共线铁路外,高速 铁路和城际快速客运专线也在加速建 设,新版规范采用“轨道交通线 路”可全面涵盖各类轨道交通,更切 合当前实际 1.章节标题全面涵盖各类轨道交通 一一.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 2.体现立交优先设置原则 Page 4 对设置立体交叉与铁路速度的关系,旧版规范中未作明确规定,仅在平交 道口侧向视距表中列出:I级铁路火车速度120Km/h道口侧向视距400m。按99年 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为:铁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40Km/h地段 的铁路与道路交叉应设置立体交叉;铁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地 段的铁路与道路交叉宜设置立体交叉。本次新版规范根据国标新版铁路线路 设计规范对设置立体交叉与铁路速度的关系做了相应修改和补充,在条文中明确 规定当铁路路段旅客列车速度大于或等于120Km/h的地段应设置立体交叉,体现 了确保道路、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也便于设计操作。 3.对设置立交条件与铁路速度的关系做了修改补充和明确规定 一一.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 Page 5 对各级城市道路与不同类别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设置立交、平交 的条文规定更为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使用 一一.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新版规范与旧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 4.条文规定更详细具体 Page 6 二二. 新版规范与其他现行专用标准的关系新版规范与其他现行专用标准的关系 新版规范是在旧版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 同时遵循国家标准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及近些年来铁道部颁发的不同 类别铁路限界要求等有关规范、部文中的相关标准进行编制的。编制中 考虑到近十余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增补了城市道路与轻轨, 地铁地面线、高架线路的立体交叉纳入本新版规范,使本章的内容 更加完整、充实、适用。 Page 7 三三. 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 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新版规范本章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说明 共分三节编制:共分三节编制: u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u立体交叉立体交叉 u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下面对主要条文规定作重点说明下面对主要条文规定作重点说明 Page 8 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8.1.1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 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性质、等 级、交通量、地形条件、安全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应 优先采用立体交叉。 8.1.2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工程需分期修建时,应 考虑近远期结合。 8.1.3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 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8.1.4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宜采用正交,当需斜交 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 Page 9 8.2 立体交叉立体交叉 快速路和重要的主干路与铁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对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的道路与铁路交叉,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铁路交叉,当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 忙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各级道路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120km/h的铁路交叉, 应设置立体交叉。 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应设置立体交 叉。 道路与铁路交叉,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但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较大时, 可设置人行立体交叉或非机动车与行人合用的立体交叉。 8.2.1道路与铁路交叉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Page 10 8.2 立体交叉立体交叉 道路下穿时,道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要 求。 道路上跨时,轨道交通的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铁路和城市 轨道交通建筑限界标准的要求。 8.2.2 各级道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 体交叉。 8.2.3 道路与轨道交通立体交叉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 定: Page 11 铁路类别铁路类别 限界高度限界高度 (自轨面以上自轨面以上) 限界宽度限界宽度 (自线路中心外侧自线路中心外侧) 依据规范或文号依据规范或文号 既有铁路 内燃(蒸汽) 牵引 5 5002 440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 电力牵引 6 550 (困难6 200) 2 440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 新 建 时 速 200km 客 货 共线铁路 内燃牵引5 5002 440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 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 电力牵引7 5002 440 200km/h客 货共线双层 集装箱运输 内燃牵引6 0502 440 “关于发布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 装载限界(暂行)和200km/h客货共 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 行)的通知”铁科技函2004157号 电力牵引7 9602 440 京沪高速铁 路 电力牵引 7 2502 440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 设2004157号 注:表中限界宽度指单线铁路直线地段,当为双线或多线铁路和曲线地段,注:表中限界宽度指单线铁路直线地段,当为双线或多线铁路和曲线地段, 须计算确定限界宽度。须计算确定限界宽度。 不同类别铁路基本建筑限界不同类别铁路基本建筑限界(m) Page 12 8.3.1 8.3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次干路、支路与运量不 大的铁路支线、地方铁路、工 业企业铁路交叉时,可设置平 交道口。平交道口不应设置在 铁路道岔处、站场范围内、铁 路曲线段以及道路与铁路通视 条件不符合行车安全要求的路 段上 8.3.4 无人值守或未设置自动 信号的平交道口视距三角形 范围内(图8.3.4),严禁有 任何妨碍机动车驾驶员视线 的障碍物,机动车驾驶员要 求的最小瞭望视距(Sc)应 符合表8.3.4 规定 Page 13 8.3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表表8.3.4 平交道口最小瞭望视距平交道口最小瞭望视距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km/h) 机动车驾驶员侧向最小瞭望视距机动车驾驶员侧向最小瞭望视距Sc ()() 100340 80270 70240 55190 40140 Page 14 8.3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图图8.3.4 8.3.4 道口视距三角形道口视距三角形 注: 机动车驾驶员侧向视距系按停车视距注: 机动车驾驶员侧向视距系按停车视距50m计算的,如有特殊应另行计算确定。计算的,如有特殊应另行计算确定。 Page 15 8.3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有人看守道口应设置道口看守房,并应设置电力照明以及 栏木、有线或无线通信、道口自动通知、道口自动信号、 遮断信号等安全预警设备。 无人看守道口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应根据需要设置道口自 动信号和道口监护设施。 道口两侧的道路上除应按规定设置护桩外,还应设置交通 标志、路面标线、立面标志,电气化铁路的道口应在道路 上设置限界架。 8.3.7 道口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16 8.3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交叉道口处的通视条件应符合道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