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病虫害防治,2019/11/10,2019/11/10,主要内容,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2019/11/10,2,2019/11/10,2019/11/10,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2019/11/10,3,2019/11/10,2019/11/10,水稻病害,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 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我们南方水稻的三大主要病害。,2019/11/10,4,2019/11/10,2019/11/10,水稻虫害,全世界有1300多种。 中国:380多种,重要的有30多种,如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瘿蚊、稻苞虫、稻蓟马、稻象甲等。,2019/11/10,5,2019/11/10,2019/11/10,二、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2019/11/10,6,2019/11/10,2019/11/10,1. 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 高度专一性: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2019/11/10,7,2019/11/10,2019/11/10,稻瘟病的分布,稻瘟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2019/11/10,8,2019/11/10,2019/11/10,发病症状,根据为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2019/11/10,9,2019/11/10,2019/11/10,发病症状,(2)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 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 普通型(慢性型) :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外层淡黄色,内圈为褐色,中央灰白色。,2019/11/10,10,2019/11/10,2019/11/10,发病症状,急性型病斑: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2019/11/10,11,2019/11/10,2019/11/10,白点型病斑: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2019/11/10,12,2019/11/10,2019/11/10,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2019/11/10,13,2019/11/10,2019/11/10,2019/11/10,14,2019/11/10,2019/11/10,(3)节瘟 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2019/11/10,15,2019/11/10,2019/11/10,(4)穗颈瘟 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可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2019/11/10,16,2019/11/10,2019/11/10,(5)谷粒瘟 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使稻谷变黑。造成种子带病。,2019/11/10,17,2019/11/10,2019/11/10,侵染循环,2019/11/10,18,2019/11/10,2019/11/10,发病规律,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有利于发病 。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2019/11/10,19,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种子消毒 :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晚稻浸种24小时。或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使用方法:每45公斤稻种先用清水预浸12小时,然后捞出浸入加强氯精1包(10 克)兑水35公斤的药液中浸1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后即可催芽播种。 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也可预防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2019/11/10,20,2019/11/10,2019/11/10,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 优质品种有:粤新油占、农晶丝苗、华航38号、南桂占等。 杂交品种有:五优155、早优736、吉优186、五优粤禾丝苗、吉优360、和两优3398、群优766等。 2、,2019/11/10,21,2019/11/10,2019/11/10,农业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力, 抗病良种也必须良法栽培,其优良性状才能得到发挥。在栽培措施中,尤以水肥管理对防治稻瘟病作用较大,原则上要求合理施肥、科学用水。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前期浅灌、够苗晒田,含胎抽穗复浅水,以后保持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总之,根据水稻品种特性、耐肥程度、生育期、天气、肥料、土质等综合考虑。,2019/11/10,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药剂防治: 20三环唑粉剂100克/亩 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亩 春雷霉素与三环唑混合剂1000倍稀释喷雾 时间:苗期(发病初期),分蘖盛期,抽穗期 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重病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2019/11/10,23,2019/11/10,2019/11/10,2.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我国的华南 、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2019/11/10,24,2019/11/10,2019/11/10,发病症状,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为绿色或淡褐色。 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基本相同。 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俗称为纹枯病“穿顶”。,2019/11/10,25,2019/11/10,2019/11/10,纹枯病发病初期 病情扩展 病情末期,2019/11/10,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2019/11/10,27,2019/11/10,2019/11/10,水稻纹枯病叶鞘和叶上菌核,水稻纹枯病病斑放大,2019/11/10,28,2019/11/10,2019/11/10,发病规律,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 温度在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 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2019/11/10,29,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亩或20粉剂50克/亩 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 兑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2019/11/10,30,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2019/11/10,31,井冈霉素老品牌值得信赖,2019/11/10,2019/11/10,“噻呋酰胺”对纹枯病特效,抽穗前20天或发病初期施药,每亩用药20克对水30公斤喷雾。,2019/11/10,2019/11/10,戊菌隆用作防治纹枯病有特效。 戊菌隆防治纹枯病药效优于井岗霉素,且持效期长。,2019/11/10,33,2019/11/10,2019/11/10,3.水稻细菌性条班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Streak)又称细条病、条斑病,属国内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害,在沿海等省份发生较重,病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性病害)。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带病菌是下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借风、雨、灌溉水、露水、泌水叶片接触、昆虫等蔓延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调运。 水稻发病后,发生重的田块最高病叶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叶率为3040%,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似火烧状,一般减产1525%,轻病田约减产610%,重病田约减产4060%。,2019/11/10,34,2019/11/10,2019/11/10,水稻细菌性条班病的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2019/11/10,35,2019/11/10,2019/11/10,2019/11/10,田间危害情况,2019/11/10,37,2019/11/10,2019/11/10,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再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晚稻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2019/11/10,38,2019/11/10,2019/11/10,传播途径,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染。在夜间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脓。干燥后成小的黄色珠状物,可借风、雨、露水、泌水叶片接触和昆虫等蔓延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调运。粳稻通常较抗病,而籼稻品种大多感病,受害严重。一般籼型杂交稻(如金优系列,汕优系列杂交品种)比常规稻感病,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感病。对白叶枯病抗性好的品种大多也抗条斑病。,2019/11/10,39,2019/11/10,2019/11/10,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列入检疫对象,防止调运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实施产地检疫对制种田在孕穗期做一次认真的田间检查,可确保种子是否带菌。严格禁止从疫情发生区调种、换种。 (2)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和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对可疑稻种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稻种在50温水中预热3min,然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lOmin,期间,至少翻动或搅拌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降温,可有效地杀死种子上的病菌。或用强氯精消毒(参照稻瘟病防治方法)。 (3)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灌串水和深水。,2019/11/10,40,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目前大田有效的药剂有: 噻森铜(7080ml/亩),86.2%铜大师(氧化亚铜)、 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防治时期: 秧田期在三叶期和移栽前各喷一次; 大田开始出现发病时应立即施药防治,控制在点发阶段, 暴雨后必须对感病品种用药普治。,2019/11/10,41,2019/11/10,2019/11/10,4.水稻烂秧病,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包括烂种、烂芽、死苗等,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 生理性烂秧:由低温缺氧、盐碱害和风害等引起。 侵染性烂秧:绵腐病、腐败病和立枯病等引起,茎基腐烂易拔起,心叶萎垂卷缩,茎基软腐,全株黄褐枯死。,2019/11/10,42,2019/11/10,2019/11/10,2019/11/10,43,2019/11/10,2019/11/10,化学防治,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 首选植物生长剂-20%稻灵噁霉(移栽灵)乳油,4-5毫升/m2 用35%福甲霜(立枯灵)可湿性粉剂液剂,2019/11/10,44,2019/11/10,2019/11/10,三、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2019/11/10,45,2019/11/10,2019/11/10,2019/11/10,1. 水稻三化螟,三化螟(钻心虫),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国内发生于长江以南大部稻区为害严重。 为害: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 破口抽穗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2019/11/10,47,2019/11/10,2019/11/10,2019/11/10,2019/11/10,2019/11/10,50,2019/11/10,2019/11/10,发生规律,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在广东等地可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清远市每年发生4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5月中下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造成枯心,为害早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单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2019/11/10,51,2019/11/10,2019/11/10,发生规律,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2019/11/10,52,2019/11/10,2019/11/10,防治,农业防治 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2019/11/10,53,2019/11/10,2019/11/10,防治,化学防治 防治“枯心”:每亩有卵块或枯心团超过120个的田块,可防治12次;60个以下可挑治枯心团。防治1次,应在蚁螟孵化盛期用药;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开始,57天再施药1次。 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破口5%10%时,施药1次,若虫量大,再增加12次施药,间隔5天。 常用药剂:可用3.6%杀虫单颗粒剂,每亩4千克撒施;或用20%三唑磷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或用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加水20千克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7%)+氯氰,毒死蜱,每亩25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 生物防治: 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是早春引起幼虫死亡的重要因子。对这些天敌,都应实施保护利用,还可使用生物农药bt、白僵菌等。,2019/11/10,54,2019/11/10,2019/11/10,2、稻纵卷叶螟,2019/11/10,稻纵卷叶螟田间危害,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耐寒力较差,在一月4 度等温线(北纬30度以北)广大稻区不能过冬。 发生期越来越不整齐。,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伍月,柒月,捌月,玖月,陆月,4.25-5.15,6.1-6.20,7.10-8.5,8.20-9.15,稻纵卷叶螟发生在4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期分为5龄: 1龄幼虫不结苞; 2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 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 45龄食量加大,虫苞膨大,并频繁转苞为害,幼虫食叶留下表皮,束叶苞呈枯白色。 幼虫取食水稻叶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1050。,稻纵卷叶螟,雌蛾517天,Larva,Pupa,Adult,Egg,蛹期58天,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初孵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心叶形成白色小点或细条斑,叶鞘内侧为害,叶尖结小苞,进入暴食,形成条斑,换苞取食,5龄幼虫,危害特点,防治:,防治指标: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 百丛低龄幼虫超过20头 防治时期:在开始束尖时用药(蛾高峰后7-10天)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 喷雾要细而均匀。当田间开始出现新的小虫苞时,也即大 约在蛾峰后一周左右,开始用药。 注意:迁入、发生峰次多时,第一次药后710天必须二次用药。,2019/11/10,化学防治:,氯虫苯甲酰胺乳油20毫升/亩。 1%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50-60毫升/亩 。 1.8%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亩,2019/11/10,3. 稻飞虱,稻飞虱,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称、蠓虫,蚰虫。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穿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2019/11/10,64,2019/11/10,2019/11/10,稻飞虱,2019/11/10,65,2019/11/10,2019/11/10,若虫,长翅成虫,短翅成虫,褐飞虱,2019/11/10,一龄若虫,高龄若虫,白背飞虱,成虫,2019/11/10,飞虱危害特点,成、若虫都群集于稻丛下部为害,刺吸汁液,2019/11/10,稻飞虱田间为害状,2019/11/10,穿顶,2019/11/10,穿顶倒伏,2019/11/10,起飞迁出,空中运行,迫降着陆,生境选择,随下沉气流和降雨,穿越近地上空的边界层后,主要随高空水平输送气流的携带作用远距离飞行,受环境触发,靠自身飞翔能力及借助一定的空气对流运动升空,生活习性,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2019/11/10,发生规律,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喜产卵于抽穗扬花期的稻株上。褐飞虱每雌一般产卵150500粒。产卵痕初不明显,后呈褐色条斑。 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2019/11/10,74,2019/11/10,2019/11/10,发生规律,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口针鞘“抽吸汁液。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发生。此型雌虫产卵量大,雌性比高,寿命长,常使褐飞虱虫口激增。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迁飞。,2019/11/10,防治,百丛虫量低于1000头时不要防治。 (1)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粉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7.512.5g有效成份/亩。施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水层。 (2)10%吡虫啉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12g有效成份/亩。 (3)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克/亩 (4)80%敌敌畏乳油 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于水稻中下部喷雾,或用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2019/11/10,76,2019/11/10,2019/11/10,8. 稻水象甲,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别名稻水象、美洲稻象甲、伪稻水象。是由国外传人我国的检疫性害虫,自1988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后,现已陆续扩散到吉林、辽宁、天津、北京、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等省、市的60余个县(市),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是我国值得注意的重要水稻新害虫。,2019/11/10,77,2019/11/10,2019/11/10,2019/11/10,78,2019/11/10,2019/11/10,为害症状,成虫主要啃食秧苗叶肉,受害叶有透明白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变白。,稻水象甲成虫为害的稻叶,2019/11/10,79,2019/11/10,2019/11/10,为害症状,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漂浮,稻水象甲幼虫为害的稻根(老根被食,白色新根已长出),2019/11/10,80,2019/11/10,2019/11/10,发生规律,成虫有强趋光性。 初孵幼虫落入水中蛀人根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机在食品加工机械的卫生要求考核试卷
- 西药批发企业市场拓展策略考核试卷
- 船舶结构与设计基础考核试卷
- 开关插座批发考核试卷
- 腈纶纤维的耐微生物性能考核试卷
- 航空飞行器维修技术考核试卷
- 电气机械云计算技术考核试卷
- 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力系统应急电源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领军级影视替身团队独家合作合同
- 工业仪器校准认证服务期限延长补充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煤矿安全管理》形考作业1-3
- 搪瓷反应釜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 脑卒中一病一品护理汇报
- 医疗机构信息化成本控制方案
- 定金购车合同书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送餐配送车设计与实现(论文)11000字】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 第2版 课件全套 周苏 第1-15章 思考的工具- 人工智能发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示范课教学课件
- 环卫承包协议
- 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